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蝶恋花课堂实录1 苏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docx

    • 资源ID:26916018       资源大小:26.14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蝶恋花课堂实录1 苏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docx

    1、蝶恋花课堂实录1 苏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经历诗人的创作蝶恋花课堂实录 执教:王开东 时间:年月号 人员:苏州市高一、高二语文备课组长 地点: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文渊楼五楼会议室教学主张:多年来,我们的诗歌鉴赏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存在,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一首诗歌究竟是怎么来的。诗歌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我们为什么不能转变视角,成为一个创作者?通过还原诗歌的情境,重新经历诗人原初创作的冲动和战栗,深刻地读懂一首诗,进而根据全息理论读懂所有的诗歌。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师:同学们,

    2、今天我们来上宋词蝶恋花。先来看看本节课的两个目标: 第一是运用符码分析法,穿越一首诗歌;第二是复活常见的几种诗歌鉴赏武器。为什么我要说穿越,或者说是拥抱,而不说解读,这是有原因的。解读是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远远的看,外在的欣赏。我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和一首诗歌心灵相通,用我们的灵魂,真真切切的穿越一首诗歌。我们的诗歌鉴赏的武器都是一些名词,不是动作,它们都没有真正复活过,因而不会成为我们真正的武器。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这是我们当前诗歌学习的一大痼疾。鉴于此,第二个目标我把它界定为鉴赏武器的复活。 这是两大目标,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明代最著名的抗倭英雄,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戚继光。 师:对,戚

    3、继光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当时有两句诗,说:“一年三百六十日,是多横戈马上行。”对他进行高度赞扬。但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英雄,在千辛万苦赶走倭寇之后,竟然,在海边修起了高高的长城,阻挡倭寇。他竟然从来没有想过,要横跨海洋,看看倭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照理说,明代的造船业非常发达。郑和下西洋嘛。这和我们鉴赏诗歌非常相似。我们从来都在不得要领地抵挡,从来没有深入到诗歌的领域里去,看看诗歌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今天,套用一句广告词,我们不走寻常路。我们进入到诗歌内核里去。探究诗歌究竟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我们把问题分解成三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写诗的动机是从哪里来的?毛诗大序记载:

    4、“情动与中而形于言。” 第二个问题:“情动于中”是怎样动的呢?为什么你心里会有那样摇荡的感动?礼记记载:“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物”会使人这样呢?钟嵘诗品序记载:“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自然间种种“物象”能引起诗人的感动,那么,人世间种种悲欢离合的“事象”更能引起诗人的感动。孔子说:诗可以兴。就是说,诗歌能给人一种兴发感动。诗人因为兴发感动创作诗歌,读者因为兴发感动读懂诗歌。了解到诗歌的创作,实质上对我们解诗有重要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诗人兴发感动的物象和事象,体验诗人的兴发感动,品味诗人形之于言的文字之美。也可以直接从诗人形之于言的文字入手

    5、,感悟诗人的兴发感动,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情怀之美。今天我们就直接化身为晏殊,重新经历他创作诗歌的整个过程,经历诗人本真的兴发感动,穿越蝶恋花。哪位同学给我们朗诵一下? 生:男生朗诵。 师:你们觉得他朗诵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好在哪里? 生:感情把握得非常到位,读出了诗歌内在的东西。 师:真是行家啊。我保证,在我们真正的穿越这首诗歌之后,你们读得会更加精彩。现在,我们真正进入这首诗歌。 幻灯片: 一、读通一首诗歌 浪漫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请以“一个诗人的某段时间”描述这首诗。 方法: 注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生:我来说说时间顺序。先是昨夜。再是清晨,然后是登上高楼,凝望

    6、。 师:“凝望”是什么时间状态。你可以大胆设想。 生:诗人清晨登上高楼凝望,凝望有多久,这个时间就有多长。 师:有意思。可能一直凝望到夕阳西下,灯火阑珊。有没有提到什么季节,这也是时间。 生:我觉得应该是晚秋,或者是初冬。 师:给个理由。 生:原因有几个方面,候鸟燕子开始飞走,罗幕轻寒。树叶尽管被风吹得凋落,但还是碧色。 师:很好,时间我们理清了。谁来说说空间顺序。 生:我觉得空间顺序非常简单。晚上应该是睡在床上,听着西风猛烈,看着月光,彻夜难眠。清晨在院子里的栏杆旁,看到了笼着薄烟的菊花和带着露珠的兰花。然后,登上高楼,凝望佳人。 师:嗯,很不错。这里的栏杆理解得非常好。读音上读成(监)。逻

    7、辑顺序,谁来挑战一下,这个难度很大。每个人说出一种就是胜利。 生:因为“罗幕轻寒”,所以“燕子双飞去”。 师:这两者有这样的一种因果关系。 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望不见佳人,所以只能邮寄书信:“ 欲寄彩笺兼尺素。” 师:嗯,因为望而不得,只能音书寄远。还有哪位? 生:燕子双飞去,和诗人独上高楼,也是一种照应。 师:不错,反衬,照应也是一种逻辑。 生:因为西风猛烈,所以碧树凋叶。 师:叶子落尽了,会怎么样?与下文有何关联? 生:叶子落尽了,眼前就开阔了,空旷了。下面登高,才能望得更远。 师:好,孺子可教。差不多了,谁能按照这些理顺的关系,按照“我的一段时间”,粗略描述一下诗歌的内容。

    8、 生:早晨起来,我看到了烟云中的金菊,还有带着露珠的兰花,燕子双双飞去,只因为小小的寒冷。而一轮明月也照着我,根本不知道我的痛苦。想起了昨天夜里,西风猛烈,吹尽了树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不见那个人。只有寄信给那个人,可是,又不知道地址。 师:同学们说说,这段叙述中,有哪些问题。 生: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都有不清楚的地方。逻辑上,昨夜的西风凋落了碧叶,晚上不可能知道,那是早晨看见的。时间上,也应该从昨夜开始说。 师:那你如何来修正。 生:昨夜西风猛烈,整整吹了一夜。清晨,栏杆外菊花笼罩着一层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是隐隐落泪。 罗幕微寒,燕子就双双飞去,明月

    9、哪里知道我的离别之苦呢?从晚上一直到清晨,斜斜照在我们家的朱门之上。 百无聊赖中,我一个人登上高楼,这才发现一夜之间,碧叶竟然凋尽。长时间凝望着远方;可是,梦中的人始终没有出现。 想要给她写一封既彩笺又尺素的信,但是山太高,水太远,又不知道她究竟住在何方? 生:掌声。 师:不错,基本上还原了诗歌的场景。做到了时间有序,空间转换分明,以及逻辑顺序清晰;但这仅仅是读通一首诗歌,我们还要读透一首诗歌。 幻灯片: 二、读透一首诗歌 精确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鉴赏品味诗句。 方法:符码的选择、表达、质地、组合。 师:西方有一个语言学家索绪尔,在语言学概论中指出:词语

    10、的质地、组合和表达,构成了词语的符号意义。这个有点拗口,我们不妨通过李白的一首诗,加深对符码的认识。便于我们更深地进入诗歌的内核,读透一首诗。齐读一遍。生:(学生读)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师:好了,我问一下,诗中的这个女孩子长得漂亮吗? 生:(异口同声)漂亮! 师:为什么漂亮,从哪里知道她漂亮? 生:就是一种感觉。 师:很好,你这种感觉对于理解诗歌非常重要。但是,除了直觉的感觉,我们还要有深刻的知觉。谁来说说,从意象上来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非同一般。台阶是“玉阶”,露水是“白露”,袜子是“罗袜”,帘子是“水晶帘”,月亮是“秋月”,而且还是“玲珑秋月

    11、”。所有的意象质地都是统一的。 师:意象的质地统一,怎么说? 生:意象的质地都是寒冷的,晶莹的,明亮的,剔透的。 师:这些意象自然而然地投影在女主人公的身上,因而我们感觉到了她的美,是这个意思吧。好的,这是意象的选择和质地,谁来说说这里意象的表达和组合? 生:“玉阶生白露”,“生”用得真好,“白露”慢慢的渗出来的。这里写出了时间的流失。“夜久侵罗袜”,这里的“侵”用得妙,白露慢慢“生”出来,也慢慢“侵”入女孩子的罗袜,因为缓慢,也因为痴迷,女孩子竟然浑然不觉,依然在那里苦苦等待。 师:问两个问题,第一,“生白露”,能否改为“有白露”?第二,女孩子浑然不觉,是否说明“白露”冷得不够? 生:不能改

    12、为“有”,有仅仅是一种状态,不能写出那个时间流失的过程。第二个,一方面是女孩子的浑然不觉,但实际上又是“侵”,这不仅是身体上的寒冷,还有心理上因长久等待而无人产生的寒冷。 师:说得好。还有人说吗? 生:“却下”二字,太精彩了。“却下”,看似无意下帘,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久、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担心明月不谙离恨苦,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又独自怎生得黑?于无可奈何之中,又去隔帘望月。 师:有意思。玲珑之人,望玲珑秋月。盼望是望,期望是望,失望也是望,绝望,还是望。一个“望”字,意味深长。秋月,是明亮的,皎洁的,光明的,女子所思念的那个人,因为也染上了这样的色彩,显得光彩熠熠。这就是

    13、意象的选择、质地、表达、组合产生的奇效。而一个意象不断使用,就会产生很多叠加的联想义,这个意象就会成为符码。符码最大的特点就是“联想轴”的作用。 每一个符码,都有和它相近似的一系列的词语,形成一种谱系。你创造诗歌的时候如何选择?它们表达在文学诗歌之中的时候,那种很细微感觉的质地是不同的。在你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有作用了。而在你选择以后,每一个不同的符号,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你可以有很丰富的联想,而读者都可以由这种联想,把种种的意思加到诗歌里面去。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符码分析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各显神通。 生:诗人因为“离恨苦”这种事项,因此他看到的菊花是笼着薄烟,好像哀愁;兰花上带着露水,好像哭泣。

    14、菊花和兰花未必是诗人所见,诗人运用这两个符码,是因为菊和兰的质地,优雅高洁的象征。 师:解读得很有意蕴,哪些东西可以在这句中复活。 生: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是有我之境。诗人移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 师:同时,似乎“哀愁”,貌似“落泪”,也让人有诗人“黯然至于泣下”之感,这就是诗歌的联想。 生:轻寒,燕子就双双飞去。燕子常常是爱情的象征。燕子双飞,恰恰反衬出诗人的孤栖。 师:分析得在理。还有,轻寒就要飞走。这个轻寒,也许只是诗人的一种感觉。这里面有没有怨? 生:有怨。而且这个怨和下面对明月的怨正好形成一种照应。 师:明月是什么月? 生:应该是圆月。一轮圆月。月圆人不圆,因此作

    15、者对它发出抱怨。明月不谙离别苦。 师:就是说,诗人既责怪明月,又抱怨燕子。明月燕子何时了?我独栖,燕子偏偏要双飞;我残缺,月亮却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不是欺负人么?也难怪。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生:燕子双飞去,明月穿朱户。温暖的景致,表达的却是伤感之情,这是乐景写哀情。作者责怪燕子和明月,毫不讲理,但是,恰恰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情感。这是无理而妙。 师:无理而妙。凡是不讲理的地方,往往就是关节点。这要引起我们高度注意。 生:我说西风这个符码。西风,永远肃杀,永远摧折一切。给人心境凄怆之感。“凋”“碧”两个字非常矛盾,对照鲜明。突出了西风之猛烈,之摧残。 师:仅仅是西风之猛烈,之摧残? 生:这里还有以树

    16、喻人。那个人走了,一夜西风就凋落了碧树。你走了,一夜之间,我也憔悴不堪。 师:嗯,木尚如此,人何以堪。“以树喻人”,宋词中屡见不鲜。李后主有词云:“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生:我觉得凋碧树,未必是实写。或许只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正如微寒,燕子就飞走,也许天已经很寒冷了,只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一样。 师:有道理,这就是个性化的解读。关键是符合诗人“离恨苦”的心理状态。 生: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客观的描写。好处就是碧树凋尽,既可以写西风之猛烈,让人寒意顿生,又可以让碧叶凋尽,让眼前一片空旷。如此,天涯路就可以望尽。 师:想起了古龙的名言。天涯在哪里,天涯在每个人

    17、的心里,天涯怎么可能望尽?继续。 生:我说,独上高楼。一个“独”字,无限的凄苦。因为“独”,所以要“望”。因为远,所以要登高,登高是为了望远。 师:怎么望的呢? 生:是望尽。“尽”写得彻底。空间上望得之远,之广;时间上望得之久,之深。 师:这两个角度分析非常好。刚才说什么来着。望,盼望是望,期望是望,失望是望,绝望还是望。所以,古人最喜欢望,望穿秋水,望眼欲穿 生:因为望而不得,故而只有写信寄情了。 师:有人认为诗人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彩笺,一封信是尺素。也有人认为这句应该理解成“欲寄彩笺无尺素”。你们的理解如何,说来听听。 生:我觉得不是的。“彩笺兼尺素”是表示信中的情感。“彩笺”是说我的情感

    18、是绚烂的,热烈的,浪漫的,但又是“尺素”的,洁白的,质朴的,毫无雕琢的。我觉得应该这样理解。这是最热烈的表白。 生:我的感觉,如果是“欲寄彩笺无尺素”,既然无尺素,当然就没有寄信,那么,“山长水阔知何处”就失去了依托。这个理解不好。 生:我觉得把“彩笺兼尺素”,理解成我给你写了无数的信,热烈的,质朴的,浪漫的,抒情的,都有,都在叠加,不断地叠加。这是我的深情,但是,这些信一封也未能寄出,因为“山长水阔知何处”。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就是说,“彩笺兼尺素”,是“我”双重的情感,双重的寄托。而,山长,水阔,知何处。则是你三重的隔阻。这就是“离别恨”最大的痛苦所在,这种痛苦没有观众,没有听众,只能

    19、够独自承受,因而更加痛彻心扉。 怅惘在此,迷惘在此,深情也在此,执着也在此。这也是宋词的魅力所在。 幻灯片: 三、读活一首诗歌 综合阶段: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模拟这首词的下半阙,写半阙词。不求工整,但求把自己的兴发感动形之于言。目的:以己证诗,重新经历和创造。借诗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穿越了一首诗歌,重新经历了一个“离别之苦”的诗人,他生命中的一个清晨,他独上高楼的眺望,他的迷惘和挣扎。这样的情感,我们也都曾有过,那么,现在,你拿起笔,把你的兴发感动,付之于诗。 生:第一时间,想起了红楼梦,对于宝黛的生离死别,我有很多兴发感动。我写的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

    20、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来年花前立新坟,盈盈相思何处闻。 忽而惊从梦中醒,泪已沾湿几重巾。 诗在帕在人不在,孤灯残影至天明。 无奈尘缘容易绝,相逢只为续前缘。 师:前面是林黛玉的感动,后面是你的兴发,两者融为一体,水乳交融。我们是在读诗,本质上都是在读自己,读我们的人生感喟。 生:西风引雨徒生妒,红翠低垂,却把残魂护。 香径留得屐声驻,吹花嚼蕊到迟暮。 师:情景交融,“香径留得屐声驻”,非常有意境。 生:君别已作阶前雨,朝气散漠黄昏来。 谈笑殷殷花满楼,凝眸切切颜色衰。 晓理云鬓镜非台,暮闻晨钟染尘埃。 自此不作君已陌,素袍青灯锦年白。 师:呵呵,这首律诗,诗味是有的。但是

    21、,诗歌的格律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还有平仄的问题,等等。 生:细雨霏微玉笙寒,午夜梦回,芳草碧连天。幽香缕缕碎缠绵,低语盈盈荡秋千。 冉冉秋光晓月坠,愁倚阑干,寂寞虫声寒,庭院深深红叶暮,云淡风轻近午天。 师:结尾突然一转,以景结情,韵味深长。 生:谁念秋风独自凉?萧萧黄叶,落幕闭疏窗。寒塘鹤影渡残阳,冷月诗魂忆潇湘。而今无人感秋伤,凄凄茫茫,枯竹无楼高。欲将心事付瑶琴,曲终弦断无人听。 师:嗯,借鉴了岳飞和林黛玉等人诗词的一些意象,写出了离别之后,一个人没有知音的凄寒和独孤。 生:凄凄冷雨湿罗幕, 忆往昔,红颜笑。 烟花红尘人易老, 君趋何处,沧海遗孤, 深闺雨如诉。 师

    22、:好一个深闺雨如诉,在对比中写出了人生离别的无奈和愁苦。记得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那个时候,我的妻子正好和我隔江相望。我被触动了,兴发感动,流下了眼泪。我马上写了一首词。 独上高楼兮望故乡 故乡不能见兮我心惆怅 云飘飘兮愁予 兰舟欲发兮人欲断肠 唯春草兮碧色 独黄天兮何苍苍 人不寐兮小楼晚栖 星汉皎皎兮明月光 黄金白璧兮粪土 浮云富贵兮愁伤 有愁伤兮无人顾我 想佳人兮何恃要处 天南海北方 目眇眇兮轻裘罗裳 皓腕赛雪兮杏眼微扬 杏眼微扬兮我欲归去 我欲归去兮人在水中央 生:(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读了一首诗歌之后,我们究竟因何感动? 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 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

    23、事。 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 读诗是敏感的艺术。我们都有类似的情感,我们被诗歌照亮,我们触景生情,我们感同身受。诗人因为兴发感动创作诗歌,读者因为兴发感动读懂诗歌。 当我们兴发感动了,忍不住诗兴大发了,我们就真正的读懂了诗歌。更重要的是,根据全息理论,一首诗歌,包含了所有诗歌的信息,穿越一首诗歌,我们就读懂了所有的诗歌。让我们热爱诗歌,诗意的栖居在这个星球之上。谢谢你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录一: 师:诗歌究竟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第一个问题:写诗的动机是从哪里来的?毛诗大序:“情动与中而形于言。” 第二个问题:“情动于中”是怎样动的呢?为什么你心里会有那样摇荡的感动?礼记记载:“人心

    24、之动,物使之然也。” 第三个问题:什么样的“物”会使人这样呢?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自然间种种物象能引起诗人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更能引起诗人的感动。了解到诗歌的创作,实质上对我们解诗有重要作用。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诗人兴发感动的物象和事象,体验诗人的兴发感动,品味诗人形之于言的文字之美。也可以直接从诗人形之于言的文字入手,感悟诗人的兴发感动,品味诗歌的意象和情怀之美。附录二: 诗歌解读兵器谱 关于符码分析。 要理解符码,需要先搞清楚符码与意象和典故之间的关系。所有能传达诗人的意思的“物象”都是意象,凡暗含典籍和掌故的词语都是典故,只要能引起普遍联想的词语都是符

    25、码。意象和典故若被反复使用,使其所产生的联想固化下来,就成为符码。 符码最大的特点就是“联想轴”的作用。 每一个语言,都有和它相近似的一系列的语言,比如,美人,佳人,红粉,蛾眉,这都是说一个美丽的女子。这就是一种语谱,一系列的,好像一个谱系一样。你创造诗歌的时候如何选择?它们表达在文学诗歌之中的时候,那种很细微感觉的质地是不同的。“美人”给你什么感觉?“红粉”给你什么感觉?有一个系列的语谱,在你选择的时候,就已经有作用了。而在你选择以后,每一个不同的符号,引起人们不同的联想。如果我们选择“美人”,可以联想到楚辞离骚说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就是说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联想,而这联想有一个

    26、轴联想轴。你可以有很丰富的联想,而读者都可以由这种联想,把种种的意思加到诗歌里面去。 不过,符码也只是一种工具。因为运用了符码的诗歌往往是一种曲折含蓄的表达,这不同于直接的兴发感动,所以我们要掌握符码,通过符码再来还原诗歌的本来意思,或者说去除遮蔽回到诗歌本身,直接拥抱诗歌,以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伟大的诗歌,都是一种存在。“去蔽”之后,存在就会“涌现”。 关于兴发感动。 叶嘉莹谈“兴发感动”“兴发感动”,说的是“人心与四季,人心与自然外物,人心与事件之间的奇妙关系。”“人生天地之间,心物相接,感受频繁,真情激动于中,而言词表达于外,又借助于辞采、意象以兴发读者,使其能得相同之感受,如饮醇酒,

    27、不觉自醉,是之谓诗。故诗之最重要之质素即在其兴发感动之作用。” 王富仁谈“兴发感动” 读诗,大概每个人都要首先把握它的主旨,即我们常称之为“主题思想”者。只有感到它的主旨被自己发现了、掌握住了,我们才感到真的懂了它,心里有了一点踏实感。但在这时,它的诗的活力也在不知不觉间衰微下去,不如初读它时强烈和鲜活了,而像安安稳稳躺在自己掌心里的一条鱼,失去了生命力。 当我们一提到岳飞的满江红便想到它是一首爱国主义诗词,一提到杜甫的石壕吏便想到它反映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生活,一提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便想到它表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时候,它们的诗意特征便淡漠了。我们的心灵再也难以与诗的本身实现直接的拥

    28、抱。其原因何在呢?因为对诗的任何一种主题思想的确定,都把诗的各种丰富的内涵简化了,而诗意恰恰只有使心灵主要活动在直感的、情绪的、审美的、亦即难以言说的境地的时候,才能最有效地被表现出来。 在这时,我们必须重新激活它,而激活的方式,就是要动摇我们对它的已经形成的确定不移的观念,重新使我们回到无确定性的状态中去,去和无限丰富的诗的本体建立直接的联系。 关于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过”;“可堪孤馆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29、。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关于古典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反问、互文、双关等) 表达方式:描写(正面和侧面,动景和静景,实景和虚景,乐景和哀景,绘形绘声绘色,细节描写,白描和渲染)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议论、记叙。表现手法:象征、衬托、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关于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学习三阶段。怀特海过程哲学认为,人的智力发展由浪漫、精确与综合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的循环而构成了节奏性特点。其实,我们认识任何事物,包括对知识的汲取,都首先会“整体地泛泛地感受”,这可以视为“认知的浪漫阶段”。然后,我们会对事物或知识的某一局部进行聚集,对此一点进行深入地认知、理解,这就是“认知的精确阶段”。最后,我们终会自觉地把认知焦点放回到整体,这就是认知的“整体阶段”。


    注意事项

    本文(蝶恋花课堂实录1 苏教版免费下载优秀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