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川省达州市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26945989       资源大小:28.7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川省达州市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四川省达州市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达州市普通高中2022届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从鼎的演变折射出A. 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B. 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C. 尊卑等级制度的持续发展 D. 分封制度的不断完善【1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鼎由烹饪器具演变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再演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这说明随着时代发展,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

    2、调“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不是强调尊卑等级制度的持续发展,排除C项;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 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并吸收先秦儒家思想而强调礼或德。据此可知,黄老思想A. 指导汉初治国理政 B. 否定秦朝治国理念C. 着力恢复发展经济 D. 呈现思想融合趋势【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黄老思想主张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并吸收先秦儒家思想而强调礼或德”可以看出黄老思想中有道家的无为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以及儒家的礼和德治思

    3、想,这体现了黄老思想融合了道家、法家和儒家思想,呈现思想融合趋势,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黄老思想对汉初治国理政的影响,排除A项;秦朝奉行法家思想,依据材料“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时又重视法的作用”可知,黄老思想并没有否定秦朝的治国理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的恢复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 宋代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日益普遍,除酒楼店肆之外,中产之家的宴饮活动雇佣厨师、杂役也十分常见,市镇居民饮食生活所涉及的劳务雇佣同样十分盛行,市镇饮食行业中出现了较为专业的服务分类。材料说明宋代A. 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社会人口流动性强C. 社会分工格局被打破 D. 市民注重生活享受【3题答案】

    4、【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是宋代饮食行业中劳务雇佣现象的发展和繁荣。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宋代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宋代饮食业的发展,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劳动力和货币的交换关系,是社会人口流动性强的体现,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饮食行业,不能体现“社会分工”,排除C项;“市民注重生活享受”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4. 清朝在征服蒙古各部的过程中,根据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结合蒙古原有的社会制度,建立了盟旗制度,任命旗长、盟长;在西藏扶持黄教,册封达赖和班禅,任命驻藏大臣,共管西藏。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A. 促进民族融合

    5、 B. 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C. 缓和民族矛盾 D.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西藏地区册封达赖和班禅,任命驻藏大臣,共管西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巩固统治,B项正确;“促进民族融合”是材料中措施的客观影响,不是目的,排除A项;“缓和民族矛盾”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属于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5. 近代汉口的火柴市场,先是充斥着欧洲火柴,继而日本火柴开始输入,数量不断增加,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在1896年超过欧洲,但在1898年日本火柴输入量也

    6、出现锐减。如表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年份欧洲火柴日本火柴数最(罗)总值(海关银两)数最(罗)总值(海关银两)1894481,232119,0771895537,48748.9241896213.29259,610566,875111.0041897184,28239,577549,478110,443189818,350359779,03019.597(日本领事报告第百二十九号,工业,第23240)A.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B. 民族工业出现较快发展C. 自然经济顽强抵制 D. 群众性反洋货运动兴起【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

    7、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使得欧洲和日本的火柴出现下降趋势,B项正确;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与表格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现象主要是由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导致的,而非自然经济的抵制,排除C项;“群众性反洋货运动兴起”是在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6. 1932年6月下旬,中共临时中央在上海召开了由博古主持的北方各省委代表联席会议,史称“北方会议”。会议着重强调日本侵占东三省是对苏联的威胁,要求北方各省党组织保护苏联;会议号召打破关门主义,在抗日热潮中努力争夺领导权,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共领导的军队。材料及映出此时中共A. 开始认识到革命和军队领导权

    8、的重要性B. 对革命中心地区工作的重视C. 在成长的同时又受“左”倾思想的影响D. 既具国际视野又重民族利益【6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会议着重强调日本侵占东三省是对苏联的威胁,要求北方各省党组织保护苏联”可知,当时中共受苏联影响,坚持“左”倾教条主义;依据“会议号召打破关门主义,在抗日热潮中努力争夺领导权,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共领导的军队”可知,体现了中共又突破苏联影响,逐渐成长,C项正确;在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时,中共就已经认识到革命和军队领导权的重要性,排除A项;当时北方还不是中共的革命中心地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共“既具国际视野又重民族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9、7. 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口号;1939年2月,在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经济困局时,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1939年9月,在面对国民党制造系列反共摩擦后,又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A. 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促进了抗日战争胜利发展 D. 克服了抗战时的经济困难【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口号强调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路线;“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有利于克服根据地的经济

    10、困难,促进根据地经济恢复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口号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可知,材料中的口号促进了抗日战争胜利发展,C项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排除A项;BD两项只体现了材料中的部分口号的作用,不全面,排除。故选C项。8. 50年前中美联合发表的上海公报,创造性地先将中美两国间的分歧开诚布公地摆出来,然后再阐述双方的共识。并在美方声明中除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外,还写有“任何国家都不应自称一贯正确,各国都要准备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检查自己的态度”。据此可

    11、知上海公报A. 展示了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 B. 强调了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C. 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树立了大国间互利共赢的外交典范【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先将中美两国间的分歧开诚布公地摆出来,然后再阐述双方的共识”可知中美之间是暂时抛却分歧,保留共识,因此是战时了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说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排除B项;中美在1979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项;“互利共赢”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 罗马共和国后期,随着版图的扩大和经济交往的增多,长期在外经商的男子无法亲自管理财产,在家的女子便有机会参与经济生活,一

    12、系列法律的出台确立了无夫权婚姻制度,妻子不受夫权的支配,其法律地位与未婚时相同,妻子对自己所得财产享有完全所有权。这表明罗马法A. 重视保护私有财声 B. 保障了妇女社会地位的平等C. 推崇商业契约精神 D.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9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后期,通过法律确立了无夫权婚姻制度,这是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信息不是“商业契约精神”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0. 据统计,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颁布了多达300余部的禁奢法令

    13、,这股禁奢立法的势头延续到了18世纪,对意大利近代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国家政府决策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A. 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 B. 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C. 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D. 重塑已被破坏的消费习俗【10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到18世纪,欧洲处于扩张时代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材料中大规模禁奢立法是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金,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中大规模禁奢立法的主要原因是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而非“人文思想引发统治者恐慌”、“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责所在”以及“重塑已被破坏的消费习俗”,排除A

    14、BD三项。故选C项。11. 在共产国际支持下,英国共产党于1920年8月成立,其纲领和政策没有得到大型工会的有效支持。英国民众习惯于渐进性政治改革,赞同工党关于公有制和合理分配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而对苏联式暴力革命主张持怀疑和排斥态度。材料旨在说明A. 马克思主义略显过时 B. 民众对于政党政治的理性表达C. 渐进性改革成效显著 D. 英国拥有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民众习惯于渐进性政治改革,赞同工党关于公有制和合理分配的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而对苏联式暴力革命主张持怀疑和排斥态度”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体现出英国民众对于政党政治的理性表达,B项正确;材

    15、料未强调马克思主义不符合时代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英国的改革成效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的政治环境状况,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2. 如表是里根政府期间(1981-1989),税率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变化可以印证美国当时时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档位税率档位税率1981年14个11%-50%5个15%、18%、30%、40%、46%1988年2个15%和28%3个15%、25%、34%A. 力图解决高赤字问题 B. 继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 D. 用新自由主义思想应对困局【1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81年到

    16、1988年,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在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决经济滞胀现象,里根政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降低税率正是其体现,D项正确;里根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排除A项;里根政府的这一举措是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的体现,而非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里根政府的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滞胀问题,恢复发展经济,而非“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就提出了精彩纷呈的社会福利思想:管子认为“民为君之本”;孔子称管子所行之政为“德政”,

    17、他心目中的德政典范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孟子对德政作了更为具体的阐述即“仁政”;墨子指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食”,并希望能够予以切实可行的救济。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历代政府都以赈灾济困为己任,如汉代设常平仓平抑物价、备荒赈恤;隋代的义仓在政府监督下直接承担着地方的赈恤责任;以后,养济院、慈幼局、漏泽园等社会救济与抚恤机构纷纷成立。古代福利思想体系中家庭成为实行社会保障的最直接渠道,宗族成为社会福利实施的直接网络,政府成为社会福利的主导者,整个社会则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指归。摘编自刘华丽、李正南中国古代社会福

    18、利思想综述材料二 工业化引发的现实需要和操作的可能性为现代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以及应对大萧条的实践催生了近代福利制度。二战后,西欧各国通过了国民保险法等一系列社会立法,使建设福利国家成为普法共识,福利制度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英国自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以来,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65.7亿英镑攀升至615英镑,1951年至1986年,累计财政赤字达1209亿英镑,福利资金主要来源于高比例的税收,这严重地削弱了投资者的热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失业率和失业人数上升,据统计,欧共体的失业率到1995年平均超

    19、过11%,失业人数超过1200万。摘编自王彩波、李艳霞西欧福利国家的理论演变与政策调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福利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西方福利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其困境。(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中国福利思想相比,分析近代西方福利制度的进步所在。【1315题答案】【答案】(1)特点:产生时间早,以“民本”和“德政”为基础;内容丰富多彩;影响封建社会的福利实践;形成三位一体的福利体系;福利思想儒学化。 (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引发工业化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的实践;人权、民生意识的增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社会矛盾的缓和。

    20、表现:造成政府财政的巨额赤字;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热情;造成“奖懒罚勤”的社会不公。 (3)进步:注重社会公平,逐渐常态化、制度化;将享受福利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将福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依据材料“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就提出了精彩纷呈的社会福利思想”可以得出产生时间早;依据“民为君之本”、“德政”、“孟子对德政作了更为具体的阐述即仁政;墨子指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食,并希望能够予以切实可行的救济”可以得出以“民本”和“德政”为基础;内容丰富多彩;依据“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历代政府都以赈灾济困为己任

    21、”可以得出影响封建社会的福利实践;依据“古代福利思想体系中家庭成为实行社会保障的最直接渠道,宗族成为社会福利实施的直接网络,政府成为社会福利的主导者,整个社会则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指归”可以得出形成三位一体的福利体系;福利思想儒学化。【小问2详解】原因:依据材料“工业化引发的现实需要和操作的可能性为现代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可知,两次工业革命引发工业化反思;依据“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以及应对大萧条的实践催生了近代福利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的实践;结合所学从人权、民生意识的增强;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社会矛盾的缓和等角度进行补充。表现:依据材料

    22、“每年的社会保障支出已由65.7亿英镑攀升至615英镑,1951年至1986年,累计财政赤字达1209亿英镑”可知,造成政府财政的巨额赤字;依据“这严重地削弱了投资者的热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失业率和失业人数上升”可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热情;结合所学从造成“奖懒罚勤”的社会不公角度进行补充。【小问3详解】进步:对比材料信息,结合近代西方福利制度的作用分析,如注重社会公平,逐渐常态化、制度化;将享受福利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将福利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等。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迄今已有25

    23、00多年的历史,涵盖了从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到现代代议制民主等形式。一个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要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能够做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相统一。世界上没有哪一套民主制度是完美的,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摘编自美国的民主情况白皮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局部或整体的任意一个角度,围绕“民主探索”的话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力、论述逻辑清晰、史实正确。)【14题答案】【答案】示例一论题: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成果。论述:雅典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其程序民主表现在公民大会、四百(五百)人会议、执政官制度、陶

    24、片放逐法、抽签选举制度、陪审法庭等,已呈现出三权分立的雏形。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民主被用作反对封建专制的利器,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宪政等思想被广泛讨论。近代西方进行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实践,英国在议会民主传统上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式的总统制共和制,法国最终也确立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共和制。二战后,随着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普选制的实现,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民主观念逐渐成为普世价值观。总之,民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主形式可以多样化,民主实践需要国情化。示例二论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民主孜孜以求。论述: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毫无民主可言。为救亡图

    25、存,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西方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点亮了中国的民主之光,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按“三三制”原则组建。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目标宗旨,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实践。总之,中国共产党坚持按照中国的实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之路。示例三论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已

    26、成为“扭曲民主”。论述:历史上美国民主的发展有其进步性,如发表的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但美国的民主制逐渐异化和蜕变:把民主简化为多党制和一人一票的“程序民主”,美国民众只有作为“选民”时才会被重视,无法对施政者进行有效的监督、罢免沦为“金钱政治”,总统选举花费高昂,国会选举也多是由获得最多资金支持的候选人赢得权力制衡变成“否决政治”,在“驴象之争”的背景下,美国两党惯于否决对方的政策、法令,从而导致政府效能低下、社会分裂放大此外,自诩为“民主灯塔”的美国,还常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以“教师爷”的姿态,到处推销它的民主模式

    27、,全然不顾别国的国情和民声,行干涉别国内政,推翻现有政权之实。总之,美国并非“民主典范”,理应对内完善民主制度,对外充分尊重别国主权。(其他符合题意者,也可以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材料“涵盖了从古代雅典直接民主到现代代议制民主等形式。一个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要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能够做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相统一”并结合所学从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成果角度提取论题。然后结合雅典民主政治、近代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进行论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民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民主形式可以多样化

    28、,民主实践需要国情化。也可从其他角度提取论题,结合相关知识论述,言之有理即可。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其主要内容有:德业相劝、礼俗相规、患难相恤。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喻,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

    29、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摘编自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选择性必修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宋到清“乡约”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乡约”所起的作用。【1516题答案】【答案】(1)特点:主体:从儒士倡导到政府推广;手段:从主教化到主训诫(自愿到强制性);内容:从守德到受谕、守律(从规范乡民道德行为到宣扬君主圣谕);目:从强调互勉到强调顺从;结果:逐渐与法律融合。 (2)作用:积极:政治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为后世社会基层治理提供借鉴;经济上:有利于组织和发展生产;文化习俗上:促进儒家文化和道德的传播;扶持贫弱,

    30、邻里守望相助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消极:逐渐带有专制主义色彩。【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依据材料“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可以得出主体上从儒士倡导到政府推广手段;依据“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可以得出手段上从主教化到主训诫;依据“德业相劝、礼俗相规、患难相恤”、“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可以得出内容上从守德到受谕、守律;依据“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可以得出目的上从强调互勉到强调顺从;依据“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可

    31、以得出结果上逐渐与法律融合。【小问2详解】作用:依据材料“德业相劝、礼俗相规、患难相恤”、“六谕主劝喻,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并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积极方面从政治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为后世社会基层治理提供借鉴;经济上有利于组织和发展生产;文化习俗上促进儒家文化和道德的传播;扶持贫弱,邻里守望相助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等角度分析。消极方面从逐渐带有专制主义色彩角度分析。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55年5月14日,苏联、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八国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是为对抗北约而成立的军事政治同盟,下设的组织机构主要有:最高决策机构政治协商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国防部长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军事指挥机构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华沙条约规定华约的宗旨为:“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 行使单独或集体自


    注意事项

    本文(四川省达州市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