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ppt

    • 资源ID:2711287       资源大小:2.46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ppt

    1、历史必修()政 治 文 明 历 程单 元 复 习单元总述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主要谈三个问题:一个是新中国的建立及政权建设;二是新中国的政治建构及曲折发展;三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单元概述 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们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我们建立和逐渐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我们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在探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有经验也有教训,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单元概述 二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新中国建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以及

    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二是“文革”时期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三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意义。三要理解一个重要观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祖国统一的完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每课要述第22、24、25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开国大典知识结构 1 1、开国大典: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新中国、通过共同纲领作

    3、为施政方针。(1949194919491949年9 9 9 9月;北平)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成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特色。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知识结构开 国 大 典知识结构 2 2、政治建构:第一部宪法颁布:时间:1954年;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19541954年年1 1月,毛泽东主持月,毛泽东主持起草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草案)知识结构 中华人民共中华

    4、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宪法知识结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确立:根据一届人大制定的宪法(1954年);地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产生及组成:由选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意义:奠定了政治建设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关系、昭示了权力属于人民。代表们进入会场代表们进入会场知识结构大大会会议议主主席席台台 全体代全体代表通过第一表通过第一部宪法部宪法 毛泽东在毛泽东在开幕式上开幕式上知识结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合作基础: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是其合作的基础;这是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指导思想: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提出“长期

    5、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性质职能: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知识结构党 派 名 称成 立全 称简 称时 间地 点中国致公党致公党192510 旧金山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19308上海中国民主同盟民盟194110重庆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194512重庆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194512上海九三学社九三19465重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194711香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19481香港知识结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原因:基于国情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杂居、

    6、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基本内容: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实施过程:四个年代;意义影响: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保证了祖国统一,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知识结构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成立于1947年5月1日,面积118万平方公里,首府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计有蒙古、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回、满、朝鲜等49个民族。知识结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首府乌鲁木齐市。1955年10月1日成立自治区。新疆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人口1498.72万,是个多

    7、民族地区。知识结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首府南宁市。面积23万多平方千米。1958年3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计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共4225万人。知识结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首府银川,地处西北地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万多平方千米。知识结构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首府拉萨市。自治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122.84万平方千米。人口247.9万人。1965年9月成立自治区。知识结构自 治 区 名 称成 立时 间首 府全 称简 称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19475 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8、新195510乌鲁木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19583南 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195810银 川西藏自治区藏19659拉 萨本课重点1954年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每课要述第26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知识结构 1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错误的根源: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及两个

    9、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所导致。结果:“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和严重的破坏。民民主主法法制制遭遭践践踏踏知识结构 2 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91999年3 3月,“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知识链接“法制”与“法治”的差异:“法制”:一般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方面,并认为法律制度与法律秩序关系极为密切,法律秩序是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须以实行法律制度为前提,而法律秩序的建立则是实行法律制度的重要体现。“法治”:指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即反对任何

    10、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强调法律与所在社会的互动、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知识结构 3 3、基层民主选举:(1 1 1 1)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2 2 2 2)城市: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职能:由“管理和监督”转变为“指导和服务”;实行六自治。(3 3 3 3)农村:1987年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正式颁布。村民自治的核心:四民主。本课重点 本课重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法制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以及城市、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变化;要认识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每课要述第

    11、27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知识结构 1 1、“一国两制”的理论 含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过程:1979年改变提法;1981年发表“九条方针”;80年代以后,“一国两制”理论成熟。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成为国策: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正式成为国策。知识结构 2 2、“一国两制”的实践 条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具体方针政策完善。过程:1984年12月,中英发表联合声明;1987年4月,中葡发表联合声明。结果: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意义: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知识结构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澳门回归交接仪式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知识结构 3 3、海峡两岸关系: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针对“台独”,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台湾回归的意义:将大大加快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本课重点 本课重点是“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及其含义;香港、澳门的回归;解决港、澳回归尤其是台湾统一问题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复习.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