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土建工程量清单实例文库.docx

    • 资源ID:27181313       资源大小:49.58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建工程量清单实例文库.docx

    1、土建工程量清单实例文库“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8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共几课时课型第几课时三维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预习1. 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解释不理解的字词。2. 想一想第一则成语各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教学过程设计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1.猜谜语。狐假虎威、亡羊补

    2、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2思考什么是寓言?(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3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5.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请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听听他读对了吗?如果你的伙伴有困难,就帮他练一练。指名读故事。大家仔细听,听听他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了吗?2.学习理解生字。(1)戳: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2)生读字词:矛 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3)锐利 、坚固

    3、(4)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可以。)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也行。)生3:矛锐利得很,盾坚固得很。(书里就是这样用的。)(5)接着读词:拿、卖。用上这些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6)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 思考:“张口结舌”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读一读。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1.指名学生再读课文注意:当他在读的时候啊,同学们特别要注意听一听,他在读这两句话时,是用什么语气读的?2.学习朗读体会。(1)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生练习读这两句话。指名读,评价。(2)刚才他读的时候啊,不光读出夸口的语气,还

    4、有一些表情和动作呢?你们也来做一次卖东西的人,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读。生加动作练习读书。 指名反馈表演读。3. 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划下来。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1. 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提出问题。2.那你能质问他,当场拆穿他吗?还可以怎么问?3. 你能用“如果,就说明。”的语句来说说吗?有没有第3种情况发生啊?(如果戳得穿说明了什么?戳不穿呢?如果盾被戳穿了,但矛也因此而断了呢?)4. 同学们,看来这楚国人说的两句话,前一句跟后一句,是怎样的啊?像他这样自己说话前后

    5、抵触、撞车,这叫什么啊?5.可是光这样批评他可不行啊,我们还得告诉他错在哪里?得帮他总结一下教训。不然,他下次还会犯的。6.那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以后做事、说话时应该注意点什么啊?请你在旁边写写你从中明白的道理。谁来说说!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1出示古文2练读原文(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3谁能告诉大家,这段古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一、看图猜画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好,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来猜几个成语。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依次演示反映内容的图片)。2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

    6、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3.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板书:故事、道理4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板书:学、明)5.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 第一步我们就来读准读通这个故事。师提醒:文中有两句话很容易读错,你可

    7、要仔细哦。师: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读一读? 评价读课文情况!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1)课件依次演示生字词(2)生读字词:矛 盾 大家看:(链接)谁来读读介绍。(3)让我们继续读。(4)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评价(5)接着读。读词:拿、卖。 (6)读读这两个词:夸口、张口结舌。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哦,是他没话可说了。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懂得了“张口结舌”的含义了。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8、(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2)知道表演读。(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

    9、故事的寓意。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 2评价: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4. (相互抵触、不一致。)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板书:张口结舌(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

    10、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原文是怎样写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2哎,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11、。作 业设计课堂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描红。 3.完成一课一练第一、二部分。家作:1.读熟课文。 2.抄写文中一类词语。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8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共几课时课型第几课时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准并理解本课生字词,会用“总是”等词语造句。3.运用查成语词典和联系课文等方法,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教学重难点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预习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解释不理解的字词。2.想一想第二则成语各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教学过程设计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课前,老师先请大

    12、家预习了第二个成语故事,请你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学生反馈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3. 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在理解上有难点?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4.学习“滥”请同学们快速查字典,并据词定义。5. 你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二、 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初读课文,找句子。2学生反馈“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3. 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什么叫“装腔作势”? 学生反馈4. 请同桌之间学着南郭先生的样子互相做做这

    13、个动作,然后再读给同桌听一听。5.(45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读这个句子)6. 指名23名学生个别读,说说体会。(1)“也”说明南郭先生是学着其他吹竽人的样子在装腔作势的是啊!请你读读,我们一起来试试。(2)“混”说明他装腔作势非常象,才能蒙混过关的。南郭先生就是这装腔作势,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三、 阅读填表,理解寓意1.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小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你们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研究员吗?2谁来说说这张表的要求?学生反馈。3.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学生讨论填表学生反馈A齐宣王爱讲排场。句子: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

    14、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300人。他常常叫这300人一起吹竽给他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B南郭先生善于装腔作势。请你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用恰当的关联词将它联起来吗?(“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再读这个句子,你认为在读的时候哪些地方还要加强语气?(学生反馈)4. 谁来汇报一下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结果。读读这个句子,这个消息指什么消息?(一个接一个)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说说你在读的时候有什么体会?(个别集体)还有哪个词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只好”没有办法,无奈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个别集体)5. 读课文,反馈思考: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6.

    15、齐读课文。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1我们要请一位同学作主持人,请他来采访我们在座的同学。谁愿意出任?2.学生接受采访,要求对事不对人。(你的身边有南郭先生吗?你能和大家说说吗?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四、 课后作业续编故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检查预习情况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3出示“滥竽充数”4.“滥”字有难点,(点击显示 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5. 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能解释这个成语的句子。二、 初读课文,初知大意1指导读通课文,读正确。 2.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不同意:说说你的

    16、意见,再请同学们读读课题,再读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到底哪一个句子更能解释这个词语 。)课件出示句子3从句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在装腔作势?教师板书:简笔画“装腔作势”4.这就叫装腔作势。(点击:装腔作势)5.谁愿意上来扮演南郭先生,做做装腔作势的样子,大家给他们配上朗读。6.这会老师要当一回齐湣王,听听个别朗读,谁来试试?请你再读读这个句子,你还有什么特别的体会?(点击:也)(点击:混)7.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三、 阅读填表,理解寓意1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2.看来,小研究员们信心十足啊!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

    17、格,听竽者喜欢南郭先生的做法南郭先生的结果3.是啊,我们在填表时,就是要多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到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1)我先请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的原因,再 读读文中有关的句子说明理由。板书:爱讲排场A:读读这两个句子,用句中的话说说什么叫讲排场。B:其他组还有补充吗?板书:装腔作势(课件出示句子):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C:(点击:一次又一次)D:让我们将这两个表示原因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4.板书:结果 只好逃走(出示句子:

    18、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5.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谁能象老师那样用一个四字的成语将启示概括出来。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6.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1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 之类的事情 ,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好的,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闻现场,那儿正在开展“寻找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2.先由我来采访这位勇敢的主持人:你叫什么名

    19、字?有过主持节目的经历吗?你打算怎样开展你的采访活动?你对自己有信心吗?我们对你充满信心,开始行使你的权利吧!3.刚才同学们的谈话非常的精彩,我想要是南郭先生这会儿能听到同学们的发言的话,一定会羞愧得想找个让我佩服,我敢说崔永元像你那么大的时候肯定没你行,好好干。四、 课后作业1.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作业设计课堂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词句描红。家作:1.完成一课一练第五部分第二篇。 2.默写文中一类词语。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8 成语故事画龙点

    20、睛共几课时课型第几课时三维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神韵”“点睛之笔”的意思。3.借助理解“神韵”一词的含义,借助课文语言文字,使学生懂得“画龙点睛”的含义,想象故事的情境,练习说话。教学重难点理解“神韵”一词的含义,并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画龙点睛”的意思,由此展开说话练习。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预习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解释不理解的字词。2.想一想第三则成语各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教学过程设计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积累成语,导入新课1.说出形容口才好、文笔好的成语: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出口成章妙语连珠 下笔成文 妙笔生花笔下生花

    21、 下笔有神2. 像这样的描写我们就称之为描写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妙笔生花)在一篇优美的文章中,再加上一段优美的描写,我称之为(锦上添花) 在文章中,能体现文章的中心的那段话,我们称之为 (点睛之笔) 在文章中点明自己所写的主旨,所传递的精神,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 (画龙点睛) 二、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提出要求:他读得是否正确;尝试用一两句说一说这则成语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2.指名读课文。3.练习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南北朝时,张僧繇在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却没画眼睛,在游客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给龙画上了眼睛,画上眼睛的龙立刻腾空飞去。三、抓住关键词语,精读课文。1. 比较:画上了眼睛

    22、的龙和没有画眼睛的龙,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2.讨论:神韵是什么意思?(精神)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3.说话练习:站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前的游客们见了这幅画一定会议论纷纷,人们会说些什么呢?4. 这四条龙,您虽然画得( ),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给它们加上眼睛的话,那真是( )了。( 锦上添花、完美无缺 )5.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这个人真会吹牛自吹自擂“你别吹牛了,有本事你画给我们看看!你可不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哟!”“你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吧,有能耐,你就画一画!”“真的吗?那就请您大显身手吧,让我们一饱眼福吧!大家说,好不好?” 6.说话练习:此时此刻,

    23、刚刚还半信半疑的游客们有什么反应呢?(从表情上说大家目瞪口呆、张口结舌、瞠目结舌好久都说不出话来;从语言上说惊叹不已、赞不绝口)大家会说些什么呢?7.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一个个惊得,许久都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久,游客们才回过神来,惊叹不已,无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有人说:;有人说:;有人说:8. 说出自己通过查找工具书理解的成语的含义。(写文章)9.学习运用“画龙点睛”一词。填空:1.在文章的最后,他(),告诉我们故事所讲述的道理。2.他提起笔来,一匹奔驰的骏马跃然纸上,他满意地笑了。想了想后,他()地在马蹄边画上了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顿时春意洋溢在了

    24、纸上。人们纷纷称赞他的()。四、完成作业: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成语。1.不法奸商以次充好,( ),坑害消费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2.平时他说话口若悬河,可一到关键时刻,却( ),说不出来。3.这篇文章的结尾( ),毫无( )之嫌。4.他明明是个外行,却( ),装出行家的样子蒙骗众人。一、积累成语,导入新课。1.成语游戏。(1)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积淀了许许多多的成语,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好吗?(2)写一个人,他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眼前;写一朵花,它的姿态就摇曳在我们心中,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真的见到了他们板书:妙笔生花(3)2.导入新课:你知道有关“画龙点睛”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25、习这则成语故事。二、朗读课文。1.提出要求2.指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3.让学生先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故事的大意,如果说得不够简洁,则用填空帮助学生总结)三、抓住关键词语,精读课文。1.过渡:多么神奇啊!只是画上眼睛,龙就活了,这简直不可思议!让我们来仔细看看画上了眼睛的龙和没有画上眼睛的龙都是什么样子呢?出示课文插图, (出示: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画上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惋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2.总结:没有画上眼睛的龙虽然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毕竟缺少神韵。板书:神韵3. (感到疑惑;赞扬他画的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为龙没有眼睛而感到

    26、惋惜;假想如果这四条龙画上眼睛,那该是怎样的景象啊)4. 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成语:“诸位,诸位,非敝人不加,实乃不能加也!诸位不知,若敝人为它们添上眼睛,它们必将腾空而去呀!”5.诸位同学,如果你就在现场,听了我的话后,你会对我说什么?你会想些什么?再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或俗语来说话又有人要求张僧繇给龙画上眼睛了,这次,他们还会向上次那么说吗?师:“毕竟张僧繇是南北朝时的画家啊,我们是不是给他点面子,说得委婉些呢?谁会机智地说一说?”6.无奈张僧繇提起笔,轻轻一点。霎时间(生齐读)7.片段练习: (如何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是关键)8.理解成语的含义: 结合课文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龙

    27、点睛”的含义吗?除了画画需要“画龙点睛”之外,还有做什么时,我们也需要“画龙点睛”? 9.延伸:看到“画龙点睛”,你会不会想到另一则成语故事呢?当我们在写文章时,点明文章的主旨,提升文章的品质,我们称之为“画龙点睛”,如果一件事已经写完了,依然写些废话,让人觉得多余,这叫什么呢?你知道画蛇添足的故事吗?简要地讲一讲。走进故事:四、拓展运用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乘坐着时光转换机来到了南北朝时,这一天,你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金陵安乐寺中。突然,你发现前面的墙壁前围着许许多多的人,大家还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将你融入故事,将这则成语故事改写成现代版的画龙点睛。作业设计课堂作业:1.

    28、完成一课一练第五部分第一篇短文。家作:1.背出画龙点睛。2.完成补充习题。教后反思:“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9推敲 共几课时课型第几课时三维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PPT课件课前预习预习: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解释不理解的字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完成一课一练上的第一、二、三、五题。教学过程设计学程预设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1.听教师讲述。2.读出示的诗句,注意读准字音。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4.自

    29、由读全诗,读准字音,少(sho)5.讲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对贾岛的了解。6.理解词语 字字斟酌、句句推敲7.齐读课题8.做“推”和“敲”的动作,体会不同点。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三、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皎洁 妥帖韩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即兴 吟哦 斟酌 犹豫不决2.读好长句(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3)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3.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妥帖、簇


    注意事项

    本文(土建工程量清单实例文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