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强化练二.docx

    • 资源ID:27333148       资源大小:161.5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强化练二.docx

    1、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强化练二专题强化练(二)一、单项选择题(2020汕头二模)“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 000多米的山上,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洞里冰的年龄各不相同,核心部分的冰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期时期,外部、靠近洞口或靠近主流水道的冰,成冰年代比较晚。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完成13题。1下图所示冰洞剖面图,其冬季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2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A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B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C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D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3以下措施中,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是()A增加通

    2、风设施 B搬运冰块进洞C控制游客数量 D保护洞边植被解析:第1题,根据上述图像分析,夏季热空气不易进入洞中。可以进行逆向思考,如果夏季热空气能大量进洞,就会造成洞内冰体融化,那么,又怎么会形成万年冰洞呢?故选D。第2题,由于冰洞是垂直分布,开口向上,因此出现上热下冷,洞内空气稳定,与洞外的热交换较少,不易融化。A选项“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的表述错误,B选项“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逆向思考,如果空气对流旺盛,就会造成冰体融化,选项B错误。题目问的是夏季,冬季才会受到冷空气的影响。选项D错误。根据经纬度信息、海拔信息可判断该地没有冰川分布,这也是万年冰洞的特别之处。故选C。第3题,本题考查

    3、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措施。选项A“增加通风设施”会引起洞内冷空气与洞外热空气的交换,造成冰体融化,不利于冰洞中冰体的保持,选项A正确。答案:1.D2.C3.A(2020深圳期末质检)雪压是指建筑物单位水平面积所能承受的积雪的重量。雪压的大小与积雪的深度和密度有关,常是建筑工程上计算雪荷载的设计依据。下图为我国基本雪压分布图(单位:kN/m2)(基本雪压是指50年一遇的最大雪压)。读图,完成45题。4我国东部雪压值大小的分布由南向北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洋流 B水汽C地形 D季风5喀什的基本雪压明显小于伊宁的主要原因是()A距海洋较近 B位于背风坡C纬度较高 D海拔较高解析:第4题,东部雪压总

    4、体上南小北大,主要是因为冬季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较高,雪压较小;北方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雪压较大,故选D。第5题,伊宁在伊犁河谷,伊犁河谷开口朝西,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雪压较大。喀什西面是帕米尔高原,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雪压较小。故选B。答案:4.D5.B(2020深圳线上检测)雪雨比是指某地年内降雪总量与降雨总量的比值,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类型和温度变化。研究显示,我国西藏自治区近半个世纪以来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下图示意西藏1960年以来雪雨比的变化。据此完成67题。6影响2000年以来西藏雪雨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 B降水量 C风力 D光照7与雪雨比低

    5、的年份相比,西藏在雪雨比高的年份()A太阳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C地面反射增强 D洪涝灾害加剧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雪雨比是某地年内降雪总量与降雨总量的比值,能够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类型和温度的变化,而2000年以来西藏雪雨比显著波动下降,说明降雪在降水中的比例显著降低,推测因为气候变暖,降水更多以降雨的形式出现。故选A。第7题,西藏在雪雨比高的年份积雪面积大,积雪的反射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故选C。答案:6.A7.C(2020深圳一调)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地2007年3月131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

    6、)的变化。据此完成810题。8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最强的时段是()A3月13日 B3月415日C3月1619日 D3月2125日9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A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B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C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D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103月1619日,地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原因是()A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B积雪消融时大气对流运动增强C土壤湿度增大使地表反射显著减小D地面辐射减弱使地表热量散失减少解析:第8题,地气温差是指地表温度与气温的差值。地气温差越大,反映地表温度与气温的差值越大。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最强的时段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特征:积雪深度较大;

    7、气温较低;地气温差大。通过读图,可以发现,符合上述的描述的时段是“3月415日”,正确选项为B。第9题,本题考查积雪保温作用的原理。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使得气温对地温的直接影响减小,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正确选项为B。第10题,本题考查某个时段的地理事物变化的原因。这也是统计图类试题设计的基本特点。积雪融化后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减弱,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增大,导致地表温度偏高,地气温差偏大。正确选项为C。答案:8.B9.B10.C(2020唐山一模)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2013年3月19日, 我国某省长江以北区域出现了一次较强的平流雾过程

    8、。0时起,长江北岸开始起雾,雾区范围逐渐扩大,下图示意不同时刻的雾区北界。据此完成1113题。11平流雾发生之前,图示区域经历过一次天气系统过境,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暖锋 B冷锋 C热低压 D热高压12平流雾活动期间,该省长江以北区域()A风向以偏北风为主B农作物容易遭受低温冻害C大气污染程度减轻D部分高速公路需适时封闭1319日11时,该省长江以北区域平流雾大部分消散,推测原因可能为当地()大气逆辐射增强近地面风向改变地面温度上升进行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A B C D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平流雾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9、: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二是有适当的风向和风速。根据这两个条件,可知在平流雾形成之前,有冷锋过境,地表降温,气温较低,当暖湿气流底层空气经过时,空气迅速降温,空气中水汽冷却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平流雾,B正确。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难以形成平流雾,A错误。热低压和热高压,地表气温较高,难以形成平流雾。C、D错误。故选B。第1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平流雾的移动方向是由南向北,风向是吹偏南风为主,A错误。平流雾形成期间,雾厚度大,水汽多,晚上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作物不易受冻害,B错误。底层的气流通过辐射降温,近地面层的上层大气的温度高于底层大气温度,形成逆温层,逆温层

    10、的形成使大气以发生水平运动为主,对流不明显,污染物难以通过对流扩散,增加大气的污染,C错误。平流雾由于雾大,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运输,高速公路要临时关闭,D正确。第13题,19日11时,白天气温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弱,错误。根据图的信息可知,该地形成平流雾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旦风向改变,水汽来源中断,平流雾会逐渐消失,正确。白天,太阳辐射增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气温升高,雾逐渐消散,正确。平流雾的范围广,持续时间不长,人为活动影响,成本高,错误,正确,故选B。答案:11.B12.D13.B(2020武汉质检)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

    11、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的雨幡照片。据此完成1415题。14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A空气干燥 B气温下降C风力强劲 D气压升高15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A空气能见度太低 B常有冷空气下沉 C易聚集高空飞鸟 D以上升气流为主解析:第14题,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进而可以推测出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能受热蒸发,气温下降不利于蒸发,B不对;气压升高有可能是因为冷高压导致,如是这样不利于蒸发,

    12、再则气压升高不是影响蒸发的因素,故D不对;风力强劲虽然可以影响蒸发,但如果风力强劲的话,蒸发的水汽不会形成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应是形成弯曲状,再则图上明显不是,C不对;空气干燥利于蒸发,因空气干燥,雨或水滴未及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从而形成这种空中降水基本没有落至地面的现象,故本题正确答案应为A。第15题,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由于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相比较受热对流上升的水汽,这些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下沉形成,因此在雨幡附近不会以上升气流为主,下沉气流或上升气流都会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颠簸甚至较大的冲击,造成危险,故B正确,D不对;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以电波导航,空气

    13、能见度低对空中飞行的飞机影响不大,A不对;雨幡是雨滴蒸发而形成的,故其下不会有高空飞鸟聚集,C不对。答案:14.A15.B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冷涡是较深厚的冷性低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明显低于四周,在对流层的中高层表现尤其明显。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多形成于贝加尔湖一带,经蒙古、中国东北、堪察加半岛东移出海。东北冷涡垂直厚度大,可高达300百帕高空,受其影响,大气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春末夏初,东北冷涡活动频繁,是影响东北地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降水多出现在冷涡中心和移动方向的前部。下图示意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高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1)指出图示地

    14、区高空此时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状况。(2)推断我国东北地区此时的天气特点,并分析原因。(3)高空冷涡常常会带来天空高颜值的“冷涡蓝”。分析“冷涡蓝”可能在图示区域出现的位置及原因。答案:(1)低气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合旋转。(2)低温、强降水。我国东北此时正处于高空冷涡的中东部,冷空气控制,气温降低;冷涡东部的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近地面出现强对流天气,湿润气流遇冷形成强降水。(3)图示西部地区。地处冷涡西部,雨过天晴;受偏北风影响,风力强劲,大气能见度高。17(2020安徽安庆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远古时期地壳运动活跃,造就了多条断裂带。根河市

    15、位于山间小盆地,海拔7001 300米,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千米,一年中大部分时光银装素裹,玉树琼花,冬季漫长而寒冷,持续时间超过250天,冬季气温平均值达到41.6,被国家气象部门认定为中国“冷极”。特殊气候不仅造就了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冰花等自然景观,还催生了冰雾、冰包等奇特现象,特别是一年到头都不会结冰的“不冻河”,水温在23。但冬季不同于吉林市附近长达数十千米的不冻河,根河市的不冻河规模不大,长度在数十米到200米,冻河与不冻河间隔出现。 (1)简析根河市成为我国“冷极”的原因。(2)说明根河市雾凇的形成条件。(3)

    16、比较冬季根河市不冻河与吉林不冻河的形成原因。答案:(1)地处50N附近,背阳坡,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海拔较高,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处山间小盆地,冬季冷空气易聚集;附近的不冻河,因水汽蒸发,吸收了大气中的大量热量。(任答三点)(2)不冻河水汽蒸发,空气中水汽多;地处山间小盆地,风力微弱;森林覆盖率高,为水汽提供了凝结载体,当冬季气温过低,空气中水汽迅速凝结在树枝上形成冰晶。(3)根河位于多处断裂带,地层薄弱,有来自地下深处的无数涌泉,且近泉水出口处水温较高,冬季形成不冻河,规模较小且不连续出现。吉林市上游(南方)有一座大型丰满水电站,冬季通过发电机组流出的底层湖水温度相对较高,“温暖”的湖水沿

    17、着松花江自南向北流经吉林市,该段河流不结冰形成不冻河,规模较大且连续出现。18(2020湖南天一联考)图示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19712000年)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 ,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 ,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材料二据美国国家气象局消息,2014年11月18日早晨,美国已经有50.2%的地区被积雪覆盖。其中,美国东北部地区更是遭遇罕见暴风雪,部分地区积雪“过腰”,可达23英尺。纽约州西部一些城市被强降雪“掩埋”,

    18、布法罗(水牛城)最大1小时积雪10厘米以上,不到24小时堆积近1.8米的雪。(1)概述图中五大湖地区积雪厚度的分布规律。(2)分析五大湖在湖岸降雪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简要分析影响湖岸降雪量的主要因素。答案:(1)积雪主要分布在五大湖的东部和南部,随着距湖岸距离的增加积雪厚度减小。(2)南下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下,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五大湖水面,获得充足的水汽和热量,形成云层;湖面平坦开阔,加快风速,影响降雪的范围。(3)冷气团与湖面的温差,温差较大时,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量就大;冷空气在水面行进的距离,冷空气与暖水面接触时间越长,气团就会携带越多的水汽。 莘莘学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每一日所付出的代价都比前一日高,因为你的生命又消短了一天,所以每一日都要更用心。这天太宝贵,不就应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销蚀,抬起下巴,抓住这天,它不再回来。加油!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测试专题强化练二.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