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

    • 资源ID:27398206       资源大小:27.8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

    1、精选第18课 三国鼎立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的过程及作用。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4.掌握魏、蜀、吴三国的发展状况。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2.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本质的能力。3.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中描述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的分辨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教学重点:1.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3.三国鼎立的形成。教

    2、学难点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教学方法1.系统讲解法。由于受影视等媒体的影响,学生对三国人物有不同程度的熟悉,故在讲解时需系统、深化。2.引导归纳法。分析曹操一胜一败原因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加以引导、归纳。3.突出重点法。讲三国发展情况时,要突出重点,比如魏国的水利、蜀国的丝织、吴国的造船等。4.故事穿插法。因为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多一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穿插一些熟知的故事,以提高学生兴趣,并要注意分析,增强教学效果。5.图示法。增强直观性。教具准备:1.赤壁之战示意图。2.三国演义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先

    3、看一段录像。(放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一段)这是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的一段内容。赤壁之战是曹操在统一全国过程中进行的一场最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了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是怎样爆发的?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又如何?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我们学习完这一课,你就会明白的。板书第18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讲过的东汉的历史。由于东汉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黑暗的政治局面。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现

    4、了军阀混战的局面。下面请同学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找一找当时在北方主要有哪几股势力?各自情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和盘踞在河北的袁绍。袁绍占据河北一带,战乱较少,人口众多,粮食丰足,势力很大。曹操占据河南一带,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袁绍想消灭曹操。教师讲解在汉运将终之际,袁绍很想由自己统一中国,称帝天下,于是与曹操势力发生冲突。终于演变成一场大战官渡之战。板书1.官渡之战 200年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段关于官渡之战的内容和小字描述,做到两点:掌握官渡之战的大致经过;初步分析官渡之战中曹胜袁败的原因。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学生看书学生讨论

    5、教师引导请大家复述一下官渡之战的简单经过。学生复述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数百骑兵逃回河北。教师引导通过讨论,我想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描述说出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学生回答答案一:曹操虚心接受谋士的意见,袭击袁军全部粮草。答案二:曹军抓住战机,趁袁军军心动摇之时,大举进攻,大败袁军。答案三:袁绍刚愎自用,不接受谋士的建议,丧失了时机。答案四:袁绍骄傲轻敌,过分自信,导致手下人才流失,反而起了辅助敌人的作用。同

    6、学们,从刚才我们讲述的内容来看,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是必然的结局。曹操内部稳定,将士用命,尤其曹操善于用人,能及时采纳谋士的意见,并善于抓住战机等。而袁绍呢,正如官渡之战前荀彧等人分析的那样:政治腐败、用人不当、治军不严、性格外宽内忌、遇事犹柔寡断等决定了他必然失败。除此之外,从政治上看,曹操比袁绍得人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是袁绍所不能比的。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大凡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不仅是军事装备、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比综合实力。打的是政治,打的是经济实力,打的是人心,还有军事谋略等。官渡之战中,袁绍的优势只体现在人多粮多,其他都不可与曹操相比。所以曹胜袁败也在情理之中。特别要注意的

    7、是曹操为迎接许攸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来迎接他,仅凭这一点,袁绍就不可能胜利。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动脑筋”目下的内容;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学生回答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曹操虽然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有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功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教师过渡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下官渡之战后北方的情况:官渡之战后,

    8、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又消灭了袁绍的哪些残余?其他军阀具体指谁?曹操是如何统一北方的等等,这些内容,我将作简单介绍。板书2.曹操统一北方教师讲述官渡之战第二年,袁绍忧愤而死。其子袁谭、袁尚、袁熙为争夺权位发生内讧。曹操乘势北伐,杀袁谭,败高干(袁绍外甥),吞并了冀、青、幽、并四州。袁尚、袁熙投奔辽西乌丸蹋顿单于。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远征乌丸三郡,在白狼山(今辽宁境内)大破乌丸军,斩蹋顿单于。袁尚又从乌丸逃至辽东,为公孙渊所杀。至此,曹操彻底消灭了袁氏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教师过渡207年,曹操消灭袁氏残余,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他想

    9、乘胜南下,统一全国,南下途中,在赤壁地区遭到孙刘联军的阻拦,双方在此展开了一场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板书二、赤壁之战1.赤壁之战的背景教师分析关于赤壁之战的背景,在刚才我们已经提到,即曹操统一北方后,想乘胜南下、统一全国。下面我们主要看一下孙刘两家的情况。同学们先看一下课本第二目第二段的内容:那时候,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两个军阀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助他;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板书2.孙、刘势力的壮大教师讲解孙权,字仲谋,今浙江富阳人。孙权继位时,内部不稳,人有离心。孙权通过笼络豪强,重用旧臣,招延俊秀,聘求名士等策略,整顿了内

    10、政,发展了经济,壮大了武力。在此基础上,消灭了江夏的黄祖势力,威震江南,西窥荆、益二州。当孙权雄据江东之时,刘备也在苦心经营。刘备、字玄德,今河北涿县人,西汉中山靖王之后。年少家贫,曾经贩过鞋,织过蓆。后来,刘备得到了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招募队伍镇压黄巾起义,后当过一些小官。官渡之战中,刘备脱离袁绍,投奔荆州牧刘表。刘表对他表面优礼有加,而心存疑忌,让他屯兵新野,后移樊城。刘备为了发展,竭力争取荆州豪强地主的支持,并多方寻求人才。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在名士徐庶和司马徽的荐举下,曾三次亲往隆中,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这就是被后人传为美谈的“三顾茅芦”。教师引导谁为大家讲述一下“三顾茅

    11、庐”的故事?学生讲述在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刘备决定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刘备和关羽、张飞到隆中请诸葛亮,书童告诉他们诸葛亮出去了。而且归期不定。第二次去请诸葛亮,不仅天气寒冷,为了表示尊敬,刘备一进隆中就下马徒步前往,但又扑空。不久,又三赴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苦苦相求下,诸葛亮决意出山辅刘。并且帮助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使刘备心中豁然开朗。诸葛亮出山以后,刘备的处境逐渐好转。板书3.赤壁之战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上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包括小字内容中对火烧赤壁的描写。学生看书教师提问孙刘是怎样一步步联合起来的?学生回答曹军南下,人数众多,刘备感到抵挡不住,急忙南逃。诸葛亮建议

    12、联孙抗曹,刘备同意,派诸葛亮去见孙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孙权部下主张降曹的很多,孙权也举棋不定,经诸葛亮、周瑜等人的说服,孙权同意了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了约五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和赤壁一带与曹军对峙。教师提问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打败曹操?学生回答火攻。教师引导赤壁之战主要在长江上作战,在水上作战,用火攻怎样凑效?学生回答曹操把所有小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上面铺上木板。船被火烧着后,一时很难分开,因此损失很大。教师引导那请同学们想一下,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冬天我国常刮西北风,而大战的晚上恰好刮东风是怎么回事?学生回答答案一:可能是偶然因素,因为在冬天,我国境内也不是每天都绝对刮

    13、西北风的。答案二:诸葛亮会观察天象,提前就知道了个时间将会有东风刮起,故把决战时间放在了那天晚上。答案三:三国演义说是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的。答案四:也许是史书记载时间有误,赤壁之战发生在夏天。因为大战期间,曹军营中还流行疾疫,而疾疫大多在春、夏特别是夏天流行,因此,刮东风应是正常现象。教师分析其实,关于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应该有多个,而不是一个或两个。我们前面讲述,大的战争或战役,它打的是军力、人心、士气、经济、政治等,决不是一个因素就可以决定一场战争或战役的胜败的。拿赤壁之战来说,诸葛亮抵柴桑(今江九江)向孙权陈述联合破曹时,就帮助孙权分析了曹操的不利因素:曹军虽众不习水战;刘琮新降,

    14、军心不服;远离后方,补给困难;长途行军,士卒疲弊;胜兵压境,骄傲轻敌;水土不服,已染疾疫等。除此之外,曹还有一大弱点,即后方不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活动,曹操有后顾之忧。对孙刘一方来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决不是偶然的,孙刘不占天时,但占地利,尤其还占“人和”,还有就是战术正确。教师过渡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赤壁之战的最大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板书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简单概括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的基本情况。学生概括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

    15、川。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曹、孙、刘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态势?学生回答三方面的力量达成了一种暂时的平衡,谁也吃不掉对方。教师分析三方面的力量经过赤壁之战后,都有了新变化。曹操南下的势头受到遏制;孙权在江东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有了新的地盘,站稳了脚根。三方达成了一种新的平衡,一种新的均势形成,这直接影响到了后期的政局。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课本上关于三国成立的过程,要求能复述出来。学生看书学生复述220年,曹丕废献帝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教师强调请大家看课本上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从中找出洛阳、建业、

    16、成都三地,并了解魏、蜀、吴三国的疆域大小。另外,我们还可以用下列简图来表示(画在黑板上)教师过渡同学们,三国鼎立期间魏、蜀、吴三国为了打败对方,都特别重视发展生产,增加自己的实力。因此,三国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后来的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下面请同学们看详细内容。板书2.三国经济的发展学生看书教师强调大家在看书时,注意掌握下面三点:(1)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2)蜀国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3)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教师总结下面,同学们看一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什么作用,了解一下即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曹操雄才大

    17、略,为实现全国统一作了长期的准备,但赤壁之战后,不得不退回北方,并由过去的积极进攻改为待机进取的战略。孙权和刘备也是一代豪杰,他们都想由自己来实现统一,但都力量不足。因此,才形成了三国分立的状态。这三个国家,为了保卫自己并企图实现统一,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一定发展。所以,三国的出现,比起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来说,是无秩序中的有秩序,是大混乱时期的暂时稳定,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安定的愿望的。三国分立是局部的统一,是最后走向全国统一的一个步骤,代表了统一的趋势,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布置作业1.列举魏、蜀、吴三国成立的过程。参考答案:220年,曹操的儿子

    18、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229年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列举东汉末年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时间、作战双方、结果、影响。参考答案:名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时间:200年、208年。作战双方: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赤壁之战是孙权、刘备和曹操。结果: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赤壁之战是曹操失败。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板书设计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一、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1.官渡之战 200年2.曹操统一北方 207年二、赤壁之战1.赤壁之战的背景2.孙、刘势力的壮大3.赤壁之战 208年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见右图)(2)三国经济的发展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第18课三国鼎立.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