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27451331       资源大小:34.7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

    1、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L)(1)目的:为了 ;进行有效的统治(2)周王分封给诸侯的权利:周王把 以外的土地和 授予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 内,享有相当大的 (a.按照同样的方式,在自己的封疆内,诸侯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对士实行再分封;b.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3)分封的对象: (晋、鲁、卫、燕、吴)、 (齐)、 (许、陈、楚、杞、宋); (4) 诸侯对周王的义务: ; ; ; ; (同样,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5)分封等级:

    2、。(6)作用(影响):加强了周天 ,有利于周朝 , ,拱卫了王室,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也为 的分裂战乱留下了隐患。(7)破坏:随着 , ,西周末年,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L)(1)目的:为了 ,解决贵族之间在 、 和 继承上的矛盾。(2)含义:按照 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核心: 继承制,其它诸子接受 。(大宗、小宗)。(具体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

    3、,依此类推。 可以命令和约束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与分封制的关系: 。(5)作用(影响):保证了 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Y)(一)内容(1)皇帝制度的创立: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的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嬴政自称“始皇帝”,希望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从 开始,“皇帝”

    4、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中央官制: (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 (分掌国家各具体事务)。(秦汉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制)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 ,彼此 ,军政大权操纵在 手中。然而,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 ,最后由皇帝 。这在一定程度上 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3)郡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接受 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郡: 地方行政机构(

    5、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 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一概由 任免调动,不得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 ,有利于 。(二)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了国家的政治体制之中, ,也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和压迫。同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基本格局, ,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影响深远。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L)(1)背景: 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2)内容:规定诸侯王死后, 继承王位,

    6、其他子弟 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3)影响:结果, 。2、三省六部制(L) 唐朝的三省: (掌决策)、 (掌审议)、 (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 ,相权分散。三省相互 ,削弱了 ,保证了 的独尊。 尚书省下设 六部。 确立并完善的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Y)(1)察举制 为了广泛搜罗、管理人才, 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它是一种 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 各一人,建立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 制,(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品评官由世家大

    7、族担任。)在这种制度下, 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 。而真正有才学、但 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聘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 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3)科举制 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 的方式选拔官员。 时,政府开始设立 ,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 的一大进步。它把 、考试与 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扩大官吏 、提高官员 。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 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 。这一制度为 ,影响深远。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L)(1)措施: 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 ,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 ;行

    8、政上,由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同时设 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留 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 掌控。(2)影响: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 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 。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 的祸根。5、元朝的行省制度(L)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 由中书省(中央机构), 由宣政院(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外,地方设 ,简称行省或省,行省的长官由 任命。(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行省拥有 、 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 节制。 行省制度便利了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 的重大变革,是中

    9、国 的开端。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L)(1)原因 鉴于 权势过重,朱元璋认为 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2)废除 1380年, 杀丞相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 ,以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 负责。他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明太祖朱元璋(3)影响:至此, 以来一直实行的 被废除, 进一步加强。2、内阁的出现(Y)(1)原因: 后,皇帝政务繁多。(2)演变:明太祖设 ,(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 时,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 ,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宣宗时,大学士开始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权。明神宗时, 任首辅时大权尽归

    10、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3)评价: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 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 的 机构。阁臣的 由皇帝决定, 的大小依皇帝的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取决于皇帝的 。3、清朝军机处的设置(L)(1)背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使 受到很大限制;康熙时,设置 。(2)设置:清 (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3)职权: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是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 ;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 ,军国大事都由 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 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 和 执行。(4)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 ,而且全国的

    11、军国大权完全集中到 手中, 加强, 得到进一步巩固。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的影响(L)(1) 改革 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 。(2) 改革基本上 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 。(3) 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 ,进入雅典民主的“ ”。 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 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 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雅典的民主只是“ 当家作主”少数人民主的政治制度,更是 的产物,过于泛滥的 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民法大全的地位(

    12、L)(1)公元前5世纪,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的 的制定,罗马 诞生。(2)公元6世纪,把历代罗马法加以 和 ,汇编成 ,罗马法体系 。2、罗马法影响(L) (1)对当时: 。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 ,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罗马法保护 ,提倡 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 局限性:保护 ,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对后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 的法律体系,影响 。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 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 中找到源头; 近代时期,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

    13、和制度,作为反对 、推进 发展的有力武器;同时,制定出保障 的法律。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和影响。(Y) (1)内容:以明确的 ,限制 的权力,保证 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影响:封建时代的 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 ,受到 。 掌握立法权,还可以监督 和决定重大 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 国王的权力,英国的 确立起来。 2、英国责任制内阁(L) (1) 形成: 英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之后,国王经常召开内阁会议。 到18世纪初,议会中的 实际控制了政权。后来, 也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年,担任财政大臣的沃波尔经常

    14、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 开始形成, 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2) 内阁的组成与职权: 内阁的首脑是 ,内阁成员是 。内阁成员 ,要与首相 。 如果 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就要垮台,但 也有权解散 ,重新选举。 内阁名义上对 负责,其实是对 负责。 议会中的 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首相有权提名 (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 ,掌握国家的 ,又通过议会掌握 。这样,首相 掌握了国家大权。 (3)影响: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削弱了 权力,真正使其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 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英国资产阶级 间展开激烈斗争,资产阶级议会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对近

    15、代资本主义 产生了深远影响。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美国1787年宪法(Y) (1)内容与作用 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 国家,联邦权力 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 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 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 。 和 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把国家权力分为 三部分。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 。 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 ;总统对宪法负责, 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 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 政府高级官员;总统有权与外国 ,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最高法院掌握 ,对法律拥有最高

    16、司法解释权。 三者 ,但相互制约,以 的出现,这充分体现了 原则。 (2) 特点(或评价):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它强调加强 ,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 ”,体现了一定的 。但是,它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 的形式加以弥补。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法兰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正式确立的标志(S): 年 的颁布。2、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S): 年 的颁布。第10课 鸦片战争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S)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 给英国;赔款 ;开放 五处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 。 1858年中英、中法天津条

    17、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增开沿海沿江 通商口岸;赔偿 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 通航。 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承认 继续有效;增开 为商埠;割 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白银。2、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L) 鸦片战争(18401842年)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屈辱和 。从此,中国的大门 , 接踵而至, 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使中国丧失大片 , 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开始被列强控制, 公开勾结, 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了。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的

    18、时间、太平天国定都的时间和地点(S) 年1月,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年,太平军定都 (今南京)。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Y)(1)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土地分配:)根据“ ”和“ ”的原则,以 为单位,不论 ,按 和年龄平分土地。 (产品分配:)根据“ ”的原则,每户留足 ,其余归 。 (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 同耕,有 同食,有 同穿,有 同使,无处不 ,无人不 ”的理想社会。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 文件。反映了农民要求 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它体现的 思想,严重脱离了 ,根本无法 。(2)

    19、资政新篇 内容:向 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 选举;发展 ,奖励 ;开设 等。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 提出的在中国发展 的设想。但迫于形势,未能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S): (战争开始)、 (清军失败后退回国内)、 (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日军进行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2、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的主要内容和影响(L)(1)内容 (割地:)割 、 及附属岛屿、 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 两白银;(通商:)开放 为商埠;(设厂:)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2)影响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

    20、失。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 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 的发展。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 ”,掀起了 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了。 3、八国联军侵华时间(S): 年 4、辛丑条约(1901年)主要内容和影响(L)(1)内容 (赔款:)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 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 两,以 作抵押; (划界:)划定 为“使馆界”,界内不许 居住,各国 保护; (控要地:)拆毁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沿线的战略要地; (惩官员:)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 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

    21、的组织;(改机构:)改总理衙门为 ,位居 之上。(2)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 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 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 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 ,列强通过 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 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归纳:近代前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过时间战争不平等条约影响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年第13课 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L)(1)成立条件政治形势:辛丑条约签订后,中

    22、国人民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 。经济基础: 的发展。思想基础:资产阶级 思想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 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2)时间和地点: 年 、 日本 。(3)组成:兴中会、 和 。(4)纲领:“ 。”(5)领导: 为总理, 为执行部庶务(6)机关刊物: (7)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 的资产阶级 政党。2、武昌起义的时间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S) 武昌起义的时间: 年 月 日。 中华民国成立于 年元旦,定都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L)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内 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等自由;国民有 ;确立

    23、 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简概为:主权在民、平等自由、国民选举、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意义:这部宪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 宪法,具有反对 制度进步意义。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Y)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建立起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 和 的权利。从此, 念深入人心。它推翻了“ ”,客观上打击了 势力,为中国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五四运动的时间及其历史意义(L)(1)时间: 年 月 日到6月初(2)意义: (性质:)是中国近

    24、代史上一次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主要阶层的作用:) 是先锋, 是主力军; 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 传播到工人中去。 (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 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L)(1)成立条件: 经济根源:一战期间,中国 得到发展; 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中国 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条件: 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组织基础:1920年以后, 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外部条件: 的帮助。(2)成立标志: 年 月 日中共“一大”的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 。(3)代表:有 等13人。(4)会议内容:大会通过了 ,确定党的名称为“ ”,党的奋斗目标是用 与无产阶级一起

    25、推翻 ,建立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大会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 为书记。(5)意义:自从有了 , 的面貌焕然一新。 3、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S): 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4、北伐战争的对象(S):北洋军阀 、 、 三派势力。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1、南昌起义的时间和历史意义(L)(1)时间: 年 月 日。(2)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 的开始。2、秋收起义时间和领导人(S): 年9月, 。3、(1927年)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L)(1)内容:清算了 ,确定开

    26、展 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清算错误、确定方针、决定起义) (2)意义:给正处于 、 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 。4、红军长征的时间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L) (1) 时间: 年10月 年10月 (2) 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使中国革命 。 红军长征播下了 ,铸就了伟大的 ,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 。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 就开始了。(“转危为安”、“巨大动力”、“新局面”)5、(1935年)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L)(1)内容:集中全力纠正了 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 ,肯定了 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 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 的军事最高指挥权。(“纠正”与“肯

    27、定”,“选举”与“取消”)(2)意义:结束了 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一个 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结束了”、“确立了”、“转折点”)第16课 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L)(1)九一八事变: 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 。从此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 沦陷, 地区日趋殖民地化, 加深。(2)卢沟桥事变: 年 月 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 。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 的开端。2、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S)(1)抗日前期国民党正面

    28、战场四大会战:(1937年) 、 、(1938年) 、 。(2)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八路军的(1937年) 、(1940年) ,(1938年)国民党的 、(19421945年) 。3、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S):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 万、1941年初 、 日本“ ” 东北细菌战。4、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L) (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 斗争的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 。 (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为 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 得到提高。第17课 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L) (1)背景: 国民党方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

    29、,一面又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尚未完成,便采取了“ ”的策略。 中共方面:为争取 , 等赴重庆谈判。(2)时间: 年8月10月(3)结果:签订 。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 ,召开 ,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 和 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2、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S): 年6月, 、 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3、三大战役的名称和影响(L)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指 、 、 。影响: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 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被消灭。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L)(1)(国内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 ,迎来了

    30、一个 的新中国。(2)(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 的士气。(3)(思想意义)是 和 的胜利。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程时间革命大事影响1919年1924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61949年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意义(L)标志: 年 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意义: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 的指导, 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2、巴黎公社成立的意义(L) 巴黎公社是 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 的学说,为 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的结果(S)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制度; 形成了 和 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S)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 转变为 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