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docx

    • 资源ID:27563363       资源大小:546.73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docx

    1、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 繁殖快,代谢强 适应强,易变异 种类多,分布广 1.微生物类型 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

    2、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 共有组分: 肽聚糖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2)物质交换作用。(3)屏障作用。(4)免疫作用。(5)致病作用。(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

    3、成,但不含胆固醇。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荚膜:功能: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免疫原性。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芽 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常发生在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根

    4、据细胞壁缺陷程度分:原生质体(完全失去细胞壁,见于G+菌,仅在高渗环境中存活)原生质球(细胞壁部分缺损,见于G-菌,在高渗或非高渗环境中均能存活)4.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意义。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细菌的生长条件,生长周期及各期的特点;IMViC试验的组成及机制;细菌分解及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意义。细菌的生长繁殖(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 充足的营养物质 包括:水、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2. 适宜的酸碱度 多为pH7.27.6。3. 合适的温度 多数病原菌为3537。4. 必要的气体环境 主要是O2和CO2。按细菌对O2的需要与否,将细菌分为: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的繁殖方式:无

    5、性二分裂。细菌的繁殖速度: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即可分裂一次。2.细菌的营养类型和营养机制,自氧菌与异氧菌的概念。3.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特点。(一)能量代谢细菌获取能量的途径 生物氧化。细菌能量代谢的主要类型:(二)分解代谢检测细菌糖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糖发酵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检测细菌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吲哚(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等。其他检测细菌分解产物的常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第三节 细菌与环境1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2.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条件致病菌的概念3.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等概念;高温消毒

    6、灭菌法及其应用。二、细菌的控制(一)基本概念:消毒 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 杀灭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无菌 无活菌存在的状态。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防腐 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4.常用物理和化学消毒灭菌方法及其应用;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关系。第二章 真菌的基本性状真菌的概念真菌的分类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第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大小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第四章 微生物与感染细菌致病三大因素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概念全身感染的类型第二篇 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第五章 细菌的检验技术第一节 细菌形

    7、态检验技术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染色标本检查的一般程序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的原理、方法。2.革兰染色法【方法】第二节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技术调配溶化调Ph过滤澄清分装灭菌检定保存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及观察要点。培养基的概念培养基的分类第三节 细菌的生化鉴定技术糖(醇,苷)类发酵试验、O/F试验、MR试验、VP试验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要点及其应用;I试验、C试验、氧化酶、触酶、血浆凝固酶氢氧化钾拉丝试验及KIA和TSI的试验原理、操作要领、观察结果要点及其应用。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原理:多糖单糖丙酮酸酸性产物(或产气)pH 呈酸性变色(或出现气泡2、 O/

    8、F试验原理:根据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对氧分子需求的不同,将细菌分为氧化、发酵和产碱型三类 3、甲基红试验原理:细菌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生成大量混合酸,使培养pH下降至4.4以下,加入甲基红后,呈现红色反应。为甲基红试验阳性。4、V-P试验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乙酰甲基甲醇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化合物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是为V-P试验阳性。5、 -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原理:有的细菌可产生-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邻硝基酚-D半乳糖苷(ONPG)而生成黄色的邻硝基苯酚,该试验也称为ONPG试验。 6、七叶苷水解试验

    9、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七叶苷产生葡萄糖与七叶素,七叶素与培养基中的Fe2+结合后,形成黑色的化合物,使培养基变黑。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2、硫化氢试验原理:细菌产生酶,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亚铁盐或铅盐结合生成黑色化合物。3、尿素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脲酶,水解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培养基呈碱性反应4、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苯丙氨酸脱氨酶,使苯丙氨酸脱氨形成苯丙酮酸,苯丙酮酸与三氯化铁作用,形成绿色化合物三、碳源利用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原理:有的细菌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枸橼酸盐作为唯一的碳源,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分解枸橼酸盐产生碳酸盐,使培养基呈碱性反应四、酶类试验

    10、1、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原理:某些细菌具有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能将二甲基对苯二胺或四甲基对苯二胺氧化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2、触酶试验原理:细菌产生的触酶(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放出初生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3、凝固酶试验(试管法) 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4、凝固酶试验(玻片法) 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凝固酶,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5、硝酸盐还原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能还原培养基中的硝酸盐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醋酸作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试剂中的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磺酸,再与-萘胺结合

    11、,生成N-萘胺偶氮苯磺酸(红色化合物第六章 真菌检验技术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第七章 病毒检验技术病毒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注意事项;第八章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药物敏感试验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纸片扩散法 稀释法 E-test法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K-B法和稀释法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正确发报告)。第三篇 常见微生物鉴定技术第十章 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分类依据及分类;病原性球菌标本采集种类、检验鉴定程序、鉴定要点、检验鉴定依据及报告要点。第十一章 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第一节肠杆菌科

    12、概述肠杆菌科细菌:1.G-杆菌,多数有鞭毛、菌毛2.发酵葡萄糖,兼性厌氧3.氧化酶阴性4.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5.触酶()肠道选择性培养基: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SS琼脂等肠杆菌科抗原:O抗原(菌体抗原),K抗原(荚膜抗原),H抗原(鞭毛抗原)等肠杆菌科鉴定依据: 1.革兰染色 2. 触媒、氧化酶、硝酸盐还原 3.KIA、 MIU、IMViC ,其他生化反应 4.血清玻片凝集(鉴定到种、型或血清型)IMViC试验: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二、埃希菌属形态染色: 1.短杆菌2.革兰染色阴性3.有鞭毛4.有菌毛培养特性 : 符合肠杆

    13、菌特点 EMB紫黑色有金属光泽乳糖发酵菌落 S-S桃红色乳糖发酵菌落 生化反应: IMViC(+-)大肠杆菌KIA: A A血清型表示法:O:K:H ETEC肠毒素:耐热肠毒素(ST) 不耐热肠毒素(LT),65oC30min被破坏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EIEC毒力测定试验:豚鼠眼结膜试验卫生学标准:每ml饮水中细菌总数100个,每1000ml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数3个,每100 ml 瓶装汽水、果汁中,大肠杆菌菌群数5 个。三、沙门菌属对人类有致病性:肠热症 ;食物中

    14、毒;败血症形态染色:G-杆菌 ;周身鞭毛 培养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分解蛋白质,产生H2S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EMB、MAC):无色透明菌落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SS):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黑色菌落伤寒沙门菌KIA: K A标本采取:第1-2W,血、骨髓;第2-3W,粪便、尿;全程取骨髓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用以辅助诊断肠热症。TO1:80,TH1:160;PA、PB均1:80才有意义。动态观察:双份血清抗体四倍升高有诊断意义四、志贺菌属形态染色:符合肠杆菌特征,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肠道致

    15、病菌主要区别点培养特性:肠道鉴别培养基上的无色透明、乳糖不发酵菌落抗原分类:根据O抗原分4群,40余型,我国常见B群A群痢疾志贺菌 B群福氏志贺菌 C群鲍氏志贺菌 D群宋氏志贺菌培养和生化反应: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菌落特征(EMB、MAC):无色透明菌落KIA: K AMIU:外毒素:A群(、型)产生志贺毒素(ST)有3种生物活性1.肠毒素:类似ETEC毒素、霍乱肠毒素作用水样泻2.细胞毒性:对人肝细胞、肠黏膜细胞有毒性,引起变性坏死3.神经毒性:损伤动物神经系统(麻痹、死亡)快速诊断:荧光菌球试验;协同凝集试验六、变形杆菌属形态染色:有周鞭毛培养特性:扩散生长,有迁徙生长现象。在培养基中(含

    16、5琼脂)加入0.1石炭酸则形成单个菌落;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变形杆菌KIA: K A+ + MIU: + +/- +八、耶尔森菌属历史:三次世界性大流行,是我国重点监控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形态染色:G球杆菌,两极浓染培养特性:普通培养基,生长缓慢,24-48h, R型“破草帽”状菌落菌落特征(EMB、MAC):无色透明菌落甲类烈性传染病:鼠疫(黑死病)常见临床类型:腺鼠疫、败血型鼠疫、肺鼠疫标本采集:临床标本(淋巴结穿刺液、血液或痰标本);非临床标本(尸检取病变组织,鼠标本应严格消毒体表,再进行采集) 第二节 弧菌科一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或直杆状的革兰阴性细菌;具有一端单一鞭毛

    17、、运动迅速;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以水中最为多见弧菌属(一)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的疫源地:印度恒河三角洲(O1群,古典生物型);印尼苏拉威西岛(O1群,埃托生物型);孟加拉湾(O139群)已发生七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均由霍乱弧菌的O1群引起,前六次为霍乱弧菌的古典生物型,第七次为埃尔托生物型形态:新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菌革兰染色阴性,弧形或逗点状;在患者“米泔水”样便中,可呈头尾相接的“鱼群”样排列;菌体一端有鞭毛,悬滴观察时呈“穿梭”样运动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故用Ph8.4-9.2碱性培养基;分离(选择)能在无盐培养基中生长(区别其它弧菌);在pH8.5的碱性胨水中经3546h增菌

    18、后可在液体表面大量繁殖形成菌膜抵抗力:较弱;水源性传播,水性爆发;怕酸,正常胃酸4min霍乱肠毒素(CT):最强烈的致泻毒素吐泻期:剧烈吐泻、米泔样免疫力:病人愈后可获得牢固免疫O1群霍乱弧菌的O抗原:由A、B、C三种抗原因子组成;通过不同组合可形成三个型别:由AB组成小川型、AC组成稻叶型、ABC组成彦岛型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1.硫代硫酸盐-枸橼酸盐-胆盐-蔗糖 (TCBS)琼脂平板:霍乱弧菌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黄色2.4号琼脂、庆大霉素琼脂:生长并将培养基中的碲离子还原成元素碲,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3.能在无盐培养基上生长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的区别试验:羊红细胞溶血;鸡红细胞凝集;V-P

    19、 试验;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组噬菌体裂解;组噬菌体裂解 标本采集和运送:在发病早期,尽量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取患者“米泔水”样便,亦可采取呕吐物或尸体肠内容物,或采取肛门拭子;标本应避免接触消毒液;采取的标本最好就地接种碱性胨水增菌;不能及时接种者可用棉签挑取标本或将肛门拭子直接插入卡布运送培养基中动力和制动试验:直接取“米泔水”样便,制成悬滴(或压滴)标本后,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呈穿梭样运动的细菌;同法重新制备另一标本涂片,在悬液中加入1滴不含防腐剂的霍乱多价诊断血清(效价1:64),可见最初呈穿梭状运动的细菌停止运动并发生凝集,则为制动试验阳性快速诊断:将标本接种于含有霍

    20、乱弧菌荧光抗体的碱性蛋白胨水中,经3746h,如有霍乱弧菌,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发荧光的菌球。本法适用于做大量标本的初筛SPA协同凝集试验:以霍乱弧菌IgG型抗体与SPA阳性葡萄球菌结合作为试剂,与米泔水样便或增菌液作玻片凝集,立即出现明显凝集者()为阳性 粘丝试验:将0.5去氧胆酸钠水溶液于霍乱弧菌混匀制成浓厚菌液,1min内悬液由混变清,并变得粘稠,以接种环挑取时可以拉出丝来(二)副溶血性弧菌具有嗜盐性形态: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极单毛)培养特性: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最适合生长的氯化钠浓度为3.5%,超过8%不能生长TCBS琼脂平板:蔗糖不发酵而呈蓝绿色菌落第三节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非发

    21、酵革兰阴性杆菌:一大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的革兰阴性杆菌一、 假单胞菌属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疾病: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长短不一,单鞭毛,氧化酶阳性生长温度:2542分离培养与鉴定:1.血平板上毛玻璃样,金属光泽,生姜味2.可产生多种色素:荧光素与绿脓素血琼脂平板:透明溶血环O/F试验:氧化型第四节 其他革兰阴性苛氧菌一、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所致疾病:原发化脓性感染及继发性感染,包括脑膜炎、鼻咽炎、关节炎、心包炎、鼻窦炎及中耳炎等生物学特性: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分离培养:需要X、V因子;营养要求

    22、高,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菌落特征: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小、无色透明菌落 卫星现象:当流感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嗜血杆菌菌落较小四、布鲁菌属传染源:病兽,以羊、牛、猪多见传播途径:病兽的组织、尿、乳液等通过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易感人群: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从事兽医、皮毛加工、屠宰的工人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及全身乏力、疼痛微生物特性:革兰阴性短小球杆菌培养特性:需氧菌,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57天)第十二章 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形态与染色

    23、: G+细长微弯的杆菌;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排列呈V、L、X等文字形;异染颗粒形态上的鉴别特征培养特性:营养要求高,吕氏血清斜面或鸡蛋斜面亚碲酸钾BAP:选择鉴别培养基,黑色菌落鉴别依据毒力试验:1.体外法: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毒力测定);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电泳2.体内法:用豚鼠作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第二节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临床意义:炭疽是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皮肤炭疽、肠炭疽、肺炭疽等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肿因子传染源:患病食草动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传播途径:1.接触皮肤炭疽 2.食用肠炭疽 3.吸入肺炭疽形态染色:致病菌中最大的G+杆菌;两

    24、端平切、竹节状;有毒株可有明显荚膜芽胞:1.椭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2.多在有氧条件下形成,2530,在培养基中、土壤内、动物尸体解剖后暴露在空气中,都易形成芽胞3.在活体或完整未解剖尸体内不形成芽胞,尸体严禁解剖培养特性:1.普通培养基上卷发状菌落2.BAP:1215h不溶血,1824h轻微溶血3.肉汤:絮状沉淀生长4.明胶:371824h表面液化成漏斗状,由于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形成倒松树状。5.NaHCO3BAP:有毒株-黏液型菌落,挑取时呈粘丝状(鉴别要点) 无毒株粗糙型菌落抗原构造:1. 菌体多糖抗原:与毒力无关,耐热、耐腐败,长时间煮沸仍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环状沉淀反应(As

    25、coli热沉淀反应),特异性不高,可作追溯性诊断2.荚膜多肽抗原:荚膜肿胀试验,对本菌鉴定有意义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死于败血症的动物,严禁宰杀和解剖,可消毒皮肤后割取耳朵、舌尖采集少量血液串珠试验:炭疽芽胞杆菌在每毫升含有0.05-0.5U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可发生形态变异,形成大而均匀的圆球状并相连如串珠状第十三章 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是一类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含有分枝菌酸,有分枝生长的趋势而得名。具有抗酸性,故又称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等多途径感染机体,引起多种脏器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为多见致病物质:荚膜、脂质和蛋白质等菌体成分免疫性:有菌免疫或称传染

    26、性免疫,细胞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微生物特性:1.分枝状,略带弯曲的抗酸杆菌,抗酸性染色法染色后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色,背景呈蓝色2.专性需氧,营养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35,生长缓慢, 25w才出现肉眼可见的如菜花样粗糙型菌落。结核菌素试验:纯蛋白衍生物(PPD),注入皮内后如受试者已感染结核,则结核菌素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机体抗结核免疫特点:传染、免疫、超敏反应共存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厌氧性细菌的检验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第十五章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第一节 螺旋体螺旋体:是一种细长、柔软、

    27、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钩端螺旋体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与储存宿主: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为主要储存宿主传播途径: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含菌尿液污染的水源)、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生物学特性:1.螺旋一端或两端呈钩状2.有两根周浆鞭毛,运动活泼3. G-,但不易着色,镀银染色成棕褐色梅毒螺旋体所致疾病:梅毒1.先天性: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2.获得性:性传播获得性梅毒临床分期:分为三期1.期(初期)梅毒: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感染性极强。2.期梅毒: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3.期(晚期)梅毒:发生感染2年后,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

    28、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病损内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生物学特性:G-,但不易着色,镀银染色呈棕褐色;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微生物学检查:标本:、期梅毒取下疳渗出液、梅毒疹渗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先天性梅毒取脐血第二节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形态上呈多样性,可通过细菌滤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其生长后能形成分枝长丝,故命名为支原体;G-,但不易着色,Giemsa染色呈淡紫色;油煎蛋样的菌落 所致疾病:支原体肺炎 冷凝集实验: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患者血清中出现冷凝集素,能在0-4 条件下凝集人红细胞(37时却无此效应)。此凝集实验为非特异性的,是肺

    29、炎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试验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且能通过细菌滤器的、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首先成功分离鉴定出沙眼衣原体:我国学者汤飞凡于1956年能引起人类疾病的衣原体: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立克次体:是一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引起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Weil-Felix 反应(外斐反应):大部分立克次体与普通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k、X2)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这些变形杆菌的菌体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清做凝集反应,诊断立克次体病。第十

    30、六章 常见真菌1.真菌的概念、生物学性状;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检验。2.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皮肤癣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检验。第十七章 常见病毒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1.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结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微生物学检验。2.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的型别、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第二节 肝炎病毒1. HAV、HBV、HCV、HDV、HEV五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2.乙肝五项的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第三节 逆转录病毒1. HIV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与防治原则。HIV的微生物学检验。2.HIV的生物学特性。第四节 其他病毒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以上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狂犬病毒、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注意事项

    本文(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