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科技史.docx

    • 资源ID:27600388       资源大小:55.54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科技史.docx

    1、科技史第一章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答: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一、石器使用;二、使用天然火;三、弓箭;四、陶器制造技术;五、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等。 意义:原始技术发明的意义不仅在于人类开始了能动地改造自然,同时,他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人类本身,发展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人类开始逐步认识自然物的属性。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知识是肤浅的、初级的。但是终究包含着对自然事物和自然规律的正确反应,并最终为后来的科学形成的力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奠定了基础。2、原始宗教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答: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只有在人类的智力有所进步并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

    2、能力以后,才会有原始宗教观念的出现。 原始的宗教自然观于萌芽状态的科学技术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原始的宗教自然观包含着许多错误的东西,它毕竟是原始人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它既是自然知识不足的表现,又是自然知识的一种补充,甚至是自然知识的一种特殊形态。原始人对自然事物属性的某些认识,也是通过当时的宗教自然来表达的。今天看来科学和宗教是截然对立的,但从历史来看,技术和巫术、科学和原始宗教是作为对立统一体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3、如何理解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答:刀耕火种原本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又称迁移农业,为原始生荒耕作制。先以石斧,后来用铁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

    3、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一般种一年后易地而种它是自然条件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作用下的结果。曾经在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发挥过应有的作用。这种农业生产方式虽然落后,但它是长期生活在该环境中的人对这种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实践的总结。4、奴隶社会时期科技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第一,材料技术的变革,有石器工具过渡到了金属工具时代,开始有了剩余劳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出现。冶铜、冶铁技术的发展。第二文字的发明和应用。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古代的甲骨文。第三,农业生产季节的需要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第五,数学的进步。第六,早起力学的

    4、进步。第七,医学的发展。5、如何理解工匠与学者的产生及两者的分离?答:原初的学者和工匠虽然隶属于不同职业,但其目标和使命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各自守护着自己的界线,既安分守己,又安身立命。但这种职业的分工也附加了额外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导致学者和工匠的退变。退变之后,“学者”和“工匠”的分界成为森严壁垒。直至文艺复兴时期,这种壁垒才得以打破。于是,双方迅速走到一起,并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近现代科学产生了。第二章1、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成就。答:重要成果有:一、关于自然界万物的本质问题元素论;包括:泰勒斯认为世界本源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的本源是一种“无限者”、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万物始

    5、基、赫拉克利特认为或是万物本源、等等二、关于物质结构问题原子论;三、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宇宙论。2、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科学与经验的结合方式?与自然哲学有何不同?答:一是把提供自然哲学与经验的结合,其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二是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把数学研究与力学研究结合起来,杰出代表是阿基米德;三是科学形态的重要变化,即合理化体系的建立。这一工作是由欧几里得完成的;四是医学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强调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疾病,对许多疾病作了较为准确的描述,指出了适当的治病方法。希波克拉底是代表人物,称为“医学之父”。不同之处:理论自然知识是科学与经验结合的成果,而自然哲学是对自然现象的

    6、猜测和解释,是一种科学思想。3、古罗马时期科学技术的特点?答:罗马人虽然接触了古希腊科学文化遗产,但对科学的发展不重视,但是在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最突出的成果有;一是在天文学方面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的建立。二是在医学方面盖伦将医学知识体系化。特别是在建筑、水利、公路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以实用主义为特点。第三章1、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哪些不同?答:古希腊自然哲学是通过直觉和哲学的思辩,对自然现象作出了种种对后来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猜测和解释。它既是古代的哲学,又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形态。(P25)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显著特点是它从整体上对自然现象作直观的考察,提出了许多对后来

    7、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猜测,成为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重要思想渊源。(P26)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特别注重于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注重于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践操作的效益。但是实用科学分析不足,关心效益而对原因甚少追究,知识水平常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答:一、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学说纷起,大量的思想家、哲学家各持主张,到处游说,互相争辩,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二、秦汉到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形式了我国古代实用科学技术的模式和道路,对中国后来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思想。三、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如果说唐代是许多科学技术

    8、成就的开荒时期,宋代则是结果的时期。四、明清时期。在科学知识和技术创造方面均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在技术创造方面更为突出。但就科学形态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看却和以前没有本质的不同。3、中国古代实用科学的发展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答: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统一全国的措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和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在汉代,由于开辟了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增进了同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三在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代,各对峙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采取了发展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实用科学的发展。4、中国古代医学成就思路分析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就有很高成就,有了医学分科;扁鹊提出了四诊法;内经提出了病理学说。秦汉

    9、时期医学有重大发展,“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麻”法。唐朝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刊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著名的医学专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古代医学之大成,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实的药物学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解题过程(1)商周医药学商和西周时期,已有较丰富的医药学知识。甲骨文中所见的疾病有数十种,包括眼、耳、口腔、肠胃等各种分科。商代遗址中还出土了石贬镰等医疗用具。(2)秦汉医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

    10、理论基础。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和华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A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为中医临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础,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B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3)隋唐医学的进步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

    11、,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4)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一千八百多种,方剂一万多个,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提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的观点,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第四章1、阿拉伯人在科学上独立地做出了哪些贡献?答:数学方面:创造了阿拉伯数码,发展了代数学;天文方面:发现了太阳偏心率的变动,修正了很多天文常量;医学方面:最高成就是完成了医典巨著,还有对眼病的研究;化学方面:兴起了炼金术,推动了实验化学的进展。2、如何认识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历史作用?答:阿拉伯科学文化在自然科学发展史

    12、中的历史作用,不仅在于它使古希腊科学文献得以保存下来,为欧洲的科学和文艺的复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不仅在于它在东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中起了中介作用,阿拉伯的学者们还独立地发展并丰富了科学。3、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应怎样理解?答:从5世纪到15世纪,史称欧洲的中世纪。这一时期,基督教会神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支柱。教会垄断了整个文化领域。神学在知识领域有最高的特权,科学成了神学的附庸,神学变成了科学的皇后。神学从根本上否定研究自然和学习科学的必要性。这是欧洲中世纪科学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故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第五章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什么?答:随着资本主

    13、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在欧洲出现了航海探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些由资产阶级发动的经济活动和文化运动,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2、为什么说科学实验是近代自然科学得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实践基础?答:科学实验是一种以认识自然为首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作为认识自然的研究方法,在很多方面优于一般的观察和生产实践活动。伴随着自然科学同宗教神学、经院哲学的激烈斗争,一批哲学家、科学家极力提倡科学实验,并把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战胜对手,壮大自己力量的有力武器。由于科学实验日益成为独立的社会实践,不仅使近代自然知识有了特有的实践基础。也促进了科学形态的变化,出现了实验科学。近代自然科学是建立在

    14、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所以说科学实验是近代自然科学得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实践基础。3、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时科学家们反对宗教神学斗争中受到何种启示?答:在科学反对宗教的斗争中,科学家们曾用血和肉坚持了科学的真理,这种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景仰。4、如何分析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答:科学实验活动的兴起,近代科学方法的建立,有赖于哲学的引导。在科学从中古时代向近代转变的关头,哲学家积极倡导近代科学方法,并对推动科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第六章1、有哪些知识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答:一、伽利略通过对落体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惯性运动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二

    15、、伽利略关于抛物体运动定律的发现,对牛顿万有引力的学说也有深刻的启示作用。三、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定律则是牛顿万有引力学说产生的最重要前提。2、如何从牛顿力学的建立来分析继承与创造的关系?答:一、伽利略早已发现了惯性定律,笛卡儿还曾作过明确表达,但牛顿引入了“力”的概念,用更明确的力学语言把惯性定律表述为:每一物体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除非由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的第一定律。 二、伽利略早已发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在于它的速度,而在于它的速度改变即加速度这一事实,区分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并在自由落体定律的研究中发现了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在这一基础

    16、上,牛顿引入了“动量”(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的概念作为运动的量度,把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力的关系定量地揭示出来。即运动的改变与施加的力成正比,并且发生所加的力那个直线方向上。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三、胡克在基本物理概念上确实已经有了万有引力的思想,认为行星的运动是由一个依切线的直线运动与一个向着中心物体的吸引运动所合成,而这个行星吸向太阳的向心力是与二者之间距离平方成正比的。这本来已接近了行星绕日运动的答案,也许是由于数学上的障碍,他未能找到具体的答案。这个任务最终是由牛顿完成了,并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四、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引力理论。在开普勒那些还是从大量经验的观测

    17、资料中归纳出来的行星运动定律,在牛顿这里已经成了严格的经过理论推导的结论。3、牛顿力学建立的历史意义何在?答:牛顿用一种崭新的定量方式,解决了万有引力如何能维持整个世界体系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图象的认识。原来受上帝命令而运行的天体,现在不需要连续从外面加力,靠自然规律就有可以运行了。4、牛顿时代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整个说来,其他各门自然科学尚处于积累资料并逐渐形成为独立学科的时期。5、为什么说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试分析它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答: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时期,首先需要把自然界分解开来加以研究,考察各种自然过程的区别,这是科学研究必由之路,因此

    18、难免会撇开和忽略事物之间的总的联系;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开始总是先要注意这种事物是什么和有多少,难免忽略事物的产生、发展和转化过程;自然科学的发展中,首先是以机械运动形式为对象的力学达到完善的程度,其他自然科学还处在积累资料的阶段,因此,也就难免用力学的尺度衡量一切,用力学的规律解释一切。科学发展的一定的历史阶段,形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定的历史形态。 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应该说这种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当时是有进步作用的。由于它把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原因都归结为自然界本身的规律的作用,有利于促使科学家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尽管行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忽视理论思维的作用,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但它

    19、能刺激人们运用分析、解剖的方式,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更多的经验材料,这对科学的发展来说也是必要的。但同时又必须认识,由于它只看到了一个个事物,忘掉它们相互的联系,看到了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了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又有着严重的缺陷。这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对自然界整体的看法上又似乎低于古代。1、 狭义相对论答:由爱因斯坦在年发表的论动力的电动力学一文中首先创立。针对经典物理学面临的矛盾,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原理:第一,对于任何惯性系,即以匀速运动的体系,一切自然定律都同样适用,也就是相对性原理;第二,对于任何惯性系,自由空间中的光速都是相同

    20、的,也就是光速不变原理。第七章1、造成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答:一、工作机的发明与应用;二、蒸汽动力的发明;三、机床的发明与应用。2、瓦特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中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答:普遍应用的蒸汽动力机是由瓦特发明的。在纽可门发明的蒸汽机的基础上,瓦特作了重大改进。瓦特运用潜热的概念,为减少热损失,于1765年研制成一种外冷凝器。这是一个与汽缸隔开的空屋,使蒸汽在此空室内冷凝,这就大大减少了反复加热汽缸所消耗的热量。同时又采取精密加工、油润滑和设置绝热层等措施,使热效率提高到3%以上。瓦特终于发明了一种可付诸实用的蒸汽机。然而,瓦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于1784年获得了又一项专利,

    21、即双向动作的蒸汽机。不仅如此,为使它适用于各种工作机的动力,瓦特还采用了连杆、飞轮等装置,使机器的直线运动转换为连续而均匀的圆周运动。以后又发明了离心调速器,这样就可以通过传动装置带动一切机器运转,为整个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一种通用的动力机。从此,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系统,这是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3、为什么说莫兹利发明的移动刀架可与瓦特的发明相比?答:1794年,机械师莫兹利发明了移动刀架,1794年制成了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刀架代替人手夹持刀具,并使刀具沿导轨作直线进行运动,由此可以方便、迅速、准确地自动加工不同螺距的螺丝以及直线、平面、圆柱形、圆锥形等多种几何

    22、形状的部件,使车床真正成为机器制造业自身的工作母机。移动刀架看来是一种简单的发明,实则是机械技术史上的重大创造。在19世纪英国出版的全国工业一书中认为:“它对机器的改良和更广泛应用所产生的影响的结果是,各种机器很快就完善和便宜了,而且推动了新的发明和改良。4、工业革命中形成的技术体系有哪些特征?答:一、在科学和技术的关系上,工业革命初期的许多技术发明主要还是工匠们的经验结果,科学只起了辅助作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许多科学家逐渐对科学的应用产生了兴趣,加速了科学和工业的结合,使得许多技术上的发明成了科学在工业上的应用。二、由工作机、传动机、动力机所组成的机器系统的出现,是这一技术体系的又一重要

    23、特征。三、机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是用机器生产机器,它是在各种技术的体系化过程中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紧凭工匠个人的技能不够了。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技能的地位相对降低了,机械设备及劳动手段的作用提高了。 第九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1、 为什么说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答:19世纪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迎来了近代科学的全面繁荣,其规模和成就远远超过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19世纪的热力学、光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人类学等学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大都进入到理论综合的阶段,新学说、新理论如雨后春笋,使19世纪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世纪。2、 距离说明科学发现的历史必然性。答: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在科

    24、学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教育的事例。(到141、142第5行止)。3、 法拉第关于“场”的概念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答:为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提出“力线”和“场”的概念,认为电和磁的作用必须通过某种物质媒介以太,这在人们面前展示出物质实体在间断的粒子存在形式之外还存在着连续的“场”的形式,这是自牛顿以来物理学基本概念的重大发展。4、 辨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答: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等的科学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然图景,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第一十章 近代技术的发展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1、 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是在什么

    25、样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兴起的?答:从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发达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生产的发展,对于动力、材料、通讯等技术又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以蒸汽机动力为中心的技术体系的矛盾也日益表面化。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则为技术上的新发明提供了科学前提。以电气为中心的一些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体系中孕育,并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运用于生产,由此触发了技术发展史上又一次技术革命,史称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2、 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包括哪些主要的技术发明?答:其中包括钢铁材料技术、内然动力技术、有机合成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等,电气技术则是这一群技术的主导技术。3、

    26、 如何理解科学是技术的先导这一命题?答: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发明主要是科学的结果,这一点与蒸汽机器时代的技术发明不同。没有电磁理论就没有电机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没有化学的实验研究就没有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因此可以认为,从这一次技术革命起,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技术逐渐成了科学的应用,科学成了技术的先导。4、 简述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的特点。答:一、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电气为中心的一群技术的基础上发生的,使原有的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革。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发明主要是科学的结果。 三、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许多发明都出自实验室。 四、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27、向垄断过渡的时期,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五、第二次技术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技术体系,在这之后进入了这一技术体系的改良和完善时期。 第十二章 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1、 电子、X射线、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在哪些基本概念上向经典物理学提出了挑战?答:电子、X射线和天然放射性这三大发现猛烈冲击着牛顿力学的物质、质量、能量、运动等基本概念,经典物理学中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运动定律等基本定律面临严峻考验。2、 试用简图标明人类揭开原子内部秘密的认识过程。答:一、“面包夹葡萄干”的原子模型:226页倒6行(画简图);二、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22

    28、7页第8行至12行(画简图)。3、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所依据的两条基本公式是什么?一、 对于任何惯性系即以匀速运动的体系,一切自然定律都同样适用,也就是相对性原理。二、 对于任何惯性系即自由空间中的光速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光速不变原理。4、 试用物理学革命的事实说明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什么?答:在科学发展史上不同学派之间发生争论乃是一种正常现象。科学发现的新事实与原有理论之间的矛盾,这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才有新理论的出现,用以概括新的事实。 正是这种争论促使人们抛弃错误的观点、理论揭示出各派在理论上缺陷,确立和发展正确的观点和理论,促进理论与实践新事实之间的矛盾不断解决。量子学也正是在这样的

    29、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科技史)考试说明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贡献; 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知识结构一、 经典力学1、经典力学基础的奠定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1)背景:文艺复兴的影响,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科学时代。(2)贡献:创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科学实验与数学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物理学:实验证明力与运动

    30、状态的关系,提出自由落体定律等。天文学: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3)意义: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英国数学家、科学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1)建立标志: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2)内容:物体机械运动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3)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4)意义: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到了1

    31、9世纪,近代科学进入全面繁荣的时代,各门科学的理论体系纷纷建立起来,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经典力学及其物理学的众多研究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历史背景:物理学危机:19C末物理学界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三大发现使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摇。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深入了一个层次。物理学的危机没有吓倒大多数物理学家,他们继续向前探索,于是产生了以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建立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2、主要内容: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1916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3、历史意义是物理学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形成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把牛顿力学体系作为特例纳入相对论体系,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理论被后人誉


    注意事项

    本文(科技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