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接触网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docx

    • 资源ID:27892346       资源大小:56.8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接触网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docx

    1、接触网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 编 制 孙正成 审 核 批 准 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程支柱装配(腕臂安装、定位安装和拉线制作安装)的施工。2. 作业准备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对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编制专项的作业指导书并现场进行技术交底;检查支柱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且已稳定,腕臂计算软件已进行初始化调试、试验和验证;以设计(或线路开通时)的线路轨道标高为基准在支柱上标注轨面红线,轨道线路中心已达标或者已取得线路中心标准交桩测量资料;支柱已按要求整正到位;配备测量人员、技术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准备好梯车、滑轮

    2、、线坠、钢卷尺、丁字尺、支柱倾斜仪、道尺、水平尺、扭矩扳手、电工工具、安全带、微机或手提电脑等工器具。所有支柱装配施工所需材料全部进场,检测合格并对绝缘子做耐压试验。3. 技术要求3.1电力金具、接触网零配件运达现场应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GB231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通用技术条件(TB/T2073)和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TB/T2075)及有关标准的规定。3.2腕臂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要求符合设计要求。紧固件要按设计要求配齐螺帽、垫片、止动垫片、弹簧垫圈等,新产品应符合该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3.3开口销安装后的劈开角度不

    3、应小于60,开口后不得有裂纹、断裂现象。销钉安装时垂直放置的应钉帽在上,水平放置的两销钉头应相互倒置安装。3.4锚柱拉线宜设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基本建筑限界,当地形受限时,应按设计要求施工。3.5板型号、抗压极限强度、埋设深度及锚板拉杆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板拉杆与拉线在一条直线上,锚板垂直于拉线。锚板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o, 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o,但锚板埋设深度应按设计要求相应加深。3.6拉线角钢水平,应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锌现象,钢绞线拉线无锈蚀现象并涂防腐油防腐。回头绑扎牢固。3.7锚柱拉线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7规定。表3.7 锚柱拉线允许偏

    4、差(mm)项 目允许偏差钢绞线在楔形线夹的回头长度300500锚板埋设深度回头和本线的绑扎长度为100mm10UT型楔形线夹受力后螺栓外露 螺栓全长的1/2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 支柱状态、线路参数、拉线长度测量 腕臂参数计算 腕臂、拉线预配 腕臂底座安装 腕臂安装 拉线安装(锚柱)。4.2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针对不同位置的支柱,采用相应的测量方法并填入测量记录表格。做好人员、工机具和所需材料的准备工作。5.2支柱状态、线路参数、拉线长度(若是锚柱)测量5.2.1为了消除支柱受力后状态尺寸的变化,腕臂

    5、计算数据的测量应在支柱整正到位并稳定一段时间以后进行,若条件允许宜在接触网附加导线架设完毕后进行。5.2.2在测量前,应先对需测量区段的支柱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复核,发现有超标情况应立即改正。5.2.3支柱腕臂有孔外及孔内安装两种形式。由于安装形式不同,腕臂计算所需测量的原始数据也稍有不同,除侧面限界、支柱内缘倾斜率、曲线外轨超高外,孔内安装时还需测量支柱埋深(即支柱地线孔相对轨面的高差)。测量数据填写在接触网悬挂支持结构计算测量数据表(如表5.2.3所示)中。表5.2.3接触网悬挂支持结构计算测量数据表区间(站场): 单位:mm支柱编号侧面限界(mm)支柱埋深(mm)外轨超高(mm)内缘倾斜

    6、率()设计拉出值(mm)安装图号备 注说 明外轨超高:曲外取“+”, 曲内取“-”;拉出值:拉向支柱为“+”,拉离支柱为“-”;内缘倾斜率:倒向田野侧为“+”,倒向线路侧为“-”。备注内填写必要说明事项,如结构高度、导高变动情况等5.2.4侧面限界的测量:使用丁字尺和水平尺测量,测量时将丁字尺放在支柱侧轨道上,水平尺放在丁字尺中部,将丁字尺调水平,测量轨平面处支柱内缘至线路中心的距离,测量结果精确到毫米。5.2.5支柱内缘倾斜率的测量:使用支柱倾斜仪测量,将支柱倾斜仪密贴靠在支柱内缘测量,测量结果精确到1,向田野侧倾斜时测量值取正,向线路侧倾斜时测量值取负。5.2.6曲线外轨超高测量:使用道尺

    7、测量支柱处的外轨超高。支柱位于曲线外侧时超高值取正,支柱位于曲线内侧时超高值取负。为消除测量工具引起的误差,应将道尺换个方向正反各测量一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5.2.7支柱埋深测量:使用钢卷尺量取支柱轨面红线至地线孔的距离,支柱地线孔高于轨面时值为正,低于轨面时值为负。由于地线孔距支柱底距离在支柱制造时有一定误差,因此支柱埋深的测量存在偏差,但对计算结果整体影响不大。5.2.8拉线长度测量:两人分别上杆和在锚杆位置,用皮尺测量下锚角钢至锚板拉杆环的距离,然后加回头、减去UT型线夹长度确定拉线钢绞线的长度。5.3腕臂计算5.3.1整理现场测量的数据和图纸参数,图纸参数包括:导高、结构高度、工作

    8、支/(或非抬高支)的拉出值、非工作支(或抬高支)相对工作支(或非抬高支)的水平偏移及垂直抬高值、上下底座间距、定位器长度、定位器坡度、安装图号等。5.3.2打开腕臂计算软件,选择悬挂支持结构的安装形式(中间柱、转换柱、道岔柱)、安装区域(正线、站线、隧道、吊柱)和绝缘类型,逐一输入每一处支柱的安装图号、现场测量数据(支柱的侧面限界、横线路方向支柱内缘倾斜率、曲线区段的设计外轨超高和支柱埋深等)、拉出值、工作支/非工作支的定位器长度、坡度及非工作支相对工作支的水平偏移和垂直抬高值等参数,导高、结构高度、上下底座间距、工作支定位器长度、定位器坡度等,经计算以Excel表格的形式输出腕臂预配表和悬挂

    9、调整数据表。5.4腕臂、拉线预制5.4.1根据平面图、安装图及打印出来的腕臂预配表和悬挂调整数据表,提出用料计划。领料、选配好各个支柱装配所需的零件,选择相应长度的平腕臂/斜腕臂,并将斜腕臂多余长度截去;在平腕臂上量取相应长度确定套管双耳、承力索座位置;将斜腕臂与套管双耳和棒式绝缘子连接在一起(平腕臂与棒式绝缘子可先不连接);在斜腕臂上量取相应长度安装定位环,安装好管帽,腕臂预配好后在腕臂管上用红油漆(或油性记号笔)标注区间(车站)名称、支柱号、抬高支及非抬高支(转换柱、道岔柱、非支过渡时)等。5.4.2腕臂预配时一般情况下定位环的缺口朝下,斜腕臂棒式绝缘子滴水孔朝下,与斜腕臂上耳环应在同一平

    10、面内;平腕臂上销钉孔、套管双耳、承力索座应在同一平面内;最大误差尺寸5mm;各紧固螺栓按要求紧固力矩值进行,使用扭矩扳手,不能随便用普通扳手代替;同一区段的腕臂尽量放在一起,腕臂堆放不宜超过2层,多层堆放时,应使用草垫之类的柔软物进行隔垫。5.4.3定位安装预配与腕臂预配同时进行。根据腕臂预配表和悬挂调整数据表将定位环和定位器及构件全部连接固定在定位管上。5.4.4按拉线长度截取钢绞线,将拉线一端穿入NUT-2线夹中,拉紧线夹楔子固定拉线,并做拉线上端回头。用油漆作标记,写明区间、杆号。5.5腕臂底座安装5.5.1根据施工台帐提供的支柱下底座的安装高度,从支柱的轨平面处(轨面红线位置)向上量出

    11、下底座的安装高度,安装下底座;再根据设计提供的底座间距安装上底座。5.5.2上、下底座安装时,安装高度误差10mm;底座间距误差10mm;支柱装配安装后,应对上、下底座间距及下底座至轨面红线距离进行复测,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上、下底座均应水平且与线路平行,双腕臂、三腕臂施工偏差为10mm。5.5.3底座的安装螺栓宜统一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安装,各螺栓的螺母、垫圈齐全(条形孔必须配垫圈),螺栓紧固力矩达到要求,底座与支柱密贴并按螺栓紧固力矩紧固。5.6腕臂安装5.6.1腕臂可由作业车或人工安装。5.6.2人工安装先由二人上杆在上底座上连接安装棒式绝缘子,在杆顶挂好滑轮及绳索;用绳索一端将腕臂系

    12、好,在棒式绝缘子的中部系好晃绳并有专人拉住,地勤人员拉通过滑轮的绳索另一端徐徐吊起腕臂,同时专人拉住晃绳,防止碰坏棒式绝缘子。杆顶部人员一人拉住平腕臂,另一人将斜腕臂装入腕臂下底座内,杆顶人员将平腕臂和棒式绝缘子连接固定。5.6.3作业车安装先用作业车起重机将预配好的腕臂吊上作业平台,升起作业平台到腕臂安装位置,人工在上底座上连接安装棒式绝缘子,再抬起平腕臂和斜腕臂分别与棒式绝缘子和腕臂下底座连接固定。5.6.4腕臂底座上固定棒瓶的螺栓穿向宜统一为:由北京向远离北京方向(即螺帽在北京侧),棒式绝缘子固定水平腕臂的螺栓销宜统一由远离北京穿向北京方向,即棒式绝缘子两头螺栓方向相反。5.7拉线安装5

    13、.7.1一人上杆将预配好的拉线带到承线锚角钢处,将NUT-2型线夹连接到角钢拉线环上,穿紧楔子。5.7.2钢绞线在NUT-2型线夹内回头长度为300500mm,端部用1.62.0mm铁线密扎3圈,回头与本线用1.62.0mm铁线密扎100mm。5.7.3在进行拉线双环杆、下锚拉线焊接环、持环与拉线基础连接时,应注意双环杆的短环在上、长环在下,双环杆的焊口统一向田野侧安装,在安装拉线时,NUT2型耐张线夹的凸面向田野侧安装。5.7.4必须将拉线挂到承、线锚角钢的拉线环上。用紧线器将拉线拉紧,将拉线穿入UT线夹内,确定钢绞线在UT型线夹的回头位置。拉线的松紧应根据支柱倾斜程度确定,应保证支柱在受力

    14、后符合倾斜规定。5.7.5做钢绞线下端回头,安装UT型线夹,用梅花扳手将螺栓紧固。5.7.6在施工中,拉线不得有断股、松散、接头和锈蚀,UT型线夹螺帽外露螺纹长度不得小于20mm ,也不得大于螺纹全长的1/2。5.7.7在拉线安装时,拉线回头一律按500mm考虑,施工偏差范围应严格控制在500mm之间,拉线回头应用1.8mm镀锌铁线进行绑扎100mm,拉线端头外露50 mm,并应用1.8mm镀锌铁线绑扎3圈(如图5.7.7所示);图5.7.75.7.8拉线上把处回头长度一律按500mm考虑,施工偏差范围应严格控制在500mm之间,拉线回头应用1.8mm镀锌铁线进行绑扎100mm,拉线端头外露5

    15、0 mm,并应用1.8mm镀锌铁线绑扎3圈,设计有特殊要求时以设计为准。(如图5.7.8所示)10030500图5.7.85.7.9在拉线安装完毕后,应对拉线的回头部分、绑扎部分、螺纹部分应涂凡士林油防腐。5.8定位安装5.8.1定位安装一般在接触网架设后进行,为准确起见,在承力索架设完后,对定位环的位置进行复测,待架完接触线后与吊弦一起安装。5.8.2定位可由作业车或梯车安装,根据施工台帐安装已预配好的定位装置。安装方法与腕臂安装类似。5.8.3定位装置应和腕臂安装在同一断面内,定位管一般呈水平状,正定位允许抬头,反定位允许低头,但其坡度不得大于150mm/m。6. 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

    16、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序 号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1架子队长人12技术负责人人13安全员人14质量员人15技术员人16材料员人17实验员人绝缘子等耐压试验委外8领工员人19工班长人110作业人员人511驻站联络员人112防护员人27. 材料要求序号名 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1上、下底座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2防污型棒式绝缘子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3平腕臂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4套管双耳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5承力索座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6单耳腕臂设

    17、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7定位环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8腕臂支撑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9定位管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10定位器设计型号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11不锈钢吊线设计型号套反定位12定位管支撑设计型号套正定位13跳线卡箍及跳线设计型号套双重绝缘用14管帽60型/48型套根据支柱类型及定位方式不同15拉线设计型号套8. 设备机具配置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丁字尺把12水平尺把13道尺把14钢卷尺5m、50m把各15电脑台16扭矩扳手套27电工工具套18滑轮个9线坠个10梯车台11脚扣和安全带套212对讲机台413防护旗

    18、红、黄面各114喇叭把215记号笔支19. 质量控制及检验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1)电力金具、接触网零配件规格应相符,零件配套齐全;表面光滑,无裂纹、伤痕、砂眼、气泡等缺陷;线夹与线索接触面应平滑、平整;并应与线索截面规格相符;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属零件,均采取防腐措施。凡经热镀锌的零件,锌层均匀,无锌层剥落、漏镀、锈蚀现象;螺杆与螺母的配合良好,并具有防缓措施;拉线型号符合设计要求,无断股、松股和接头,两条拉线受力应均匀。(2)腕臂安装前绝缘子耐压试验需抽检合格;(3)平腕臂受力后应呈水平状态,允许偏差为0+30mm,定位管的状态应

    19、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4)双线路腕臂安装高度及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腕臂无下俯,允许偏差0100mm。(5)腕臂底座与支柱密贴,底座槽钢(或角钢)呈水平。腕臂各部件处在同一垂面内(不包括定位装置)。顶端管帽封堵良好,螺纹外露部分均涂防腐油。(6)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定位管应水平,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定位管在支持器外露应在5080mm范围内,定位线夹处的导线应与轨面平行。转换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随温度变化可自由移动,不卡滞,接触线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7)定位器各部螺栓紧固牢靠,螺纹外露部分涂防腐油,软定位器回头统一顺直。(8)拉线角钢应

    20、与支柱密贴,连接件镀锌层无脱落和漏镀现象。10. 安全及环保要求10.1 安全要求10.1.1 施工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出入。10.1.2 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应设专人统一指挥,并由1名专职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工作;若在既有线施工,须指派专职驻站联络员驻站,作业区域两端设分别设置2名现场防护员。10.1.3所有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并将安全带挂在人员上方的牢靠位置。10.1.4施工中产生的废铁线、钢绞线应及时回收,防止产生行车事故。10.2 环保要求10.2.1施工结束后,各种材料设备的外包装以及废料应立即回收,保证不对既有道床及水沟造成污染。10.2.2雨天作业时,应将鞋上的泥土清理干净再穿越铁路或登高作业,以免污染道床或支(钢)柱。


    注意事项

    本文(接触网支柱装配作业指导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