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021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 孙阳 笔记.docx

    • 资源ID:28108073       资源大小:26.24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021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 孙阳 笔记.docx

    1、021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 孙阳 笔记教育知识与能力(1)【注意】1.对于考试不要焦虑,老师强调的重点一定要背,没有强调的可以不背。2.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近两个小时的课程。教育知识与能力共十三节课,今天我们主要讲述模块一中的教育与教育学。所讲内容较少,希望同学们能够适应老师的讲课速度和课堂注意事项。3.希望同学们准备好教材和笔,将老师讲解的做好备注。4.希望大家将老师所讲的及时背会。很多同学存在误区,想要等着最后冲刺课押题再背,这样背起来会很困难。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功夫分散在平时,及时背诵。5.每节课课后答疑。备考指南一、复习指导教育学:重细节、重记忆技巧心理学:重理解(生活实践经验)二、

    2、答题技巧1.客观题(1)抓题干中抓关键(2)从题目中找答案2.主观题(1)简答题注重要点(2)材料题注重答题模式【解析】1.科目二分为教育学和心理学内容两部分。2.教育学中需要记忆的细节较多,老师会分享一些记忆技巧。3.心理学重点是记忆例子,通过例子来理解。4.对于主观题不用太过焦虑,我们会有一节课专门讲解如何来做主观题,同学们只需要把老师划的、预测的主观题背过即可。这是我们的备考总方向。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纲要求: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本章要关注常识性知识的考核,题型主要

    3、是客观题中的选择、辨析,备考简答等【解析】1.考纲要求:(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这里每年必考一道选择题,我们需要记住。(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去年考了一个单选)、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从来没考过,所以这是我们今年备考的一个重点)。2.题型主要是客观题中的选择、辨析,备考简答。内容目录:一、教育的含义与起源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三、教育功能四、教育学的发展【解析】教育含义是重点。一、教育的含义与起源(一)教育的含义广义:凡是有目的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

    4、校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解析】1.注意教育是“有目的的”,突发的、偶然的不属于教育。学校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例如从在公交车上被偷这件事中学到以后挤公交时要谨慎小心,因为这一行为不是有目的的,所以不属于教育。再如山东省考题:一个小孩偶然被电,从此获得了电的知识,也不属于教育。2.此处备考辨析题。2013年考题: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属于教育。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距离现在时间已经很长,所以今年很可能再考。3.需知道这本书是孟子。(二)教育

    5、的属性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辨析: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解析】1.重点。教育的属性有两种,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注意“有目的”和“培养人”。“培养人”就意味着动物没有教育。2.此处备考辨析题。3.2012年考题:动物界也存在着教育。这句话是错误的。动物不能传承文化,只是生存本能。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4.模拟题: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这句话是正确的。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2)教育的阶级性(3)教育的历史性(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5)教育的生产性:教育作

    6、为生产力的准备性要素,能通过培养劳动者,促进科技进步,促使管理科学化,最终促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它包括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解析】此处备考单选题即可。教材第二页。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有人就有教育。2.阶级性:在古代社会存在阶级性。3.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目的是不同的。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重点理解,不要求背,但要求熟练):教育形态与社会形态不一定保持一致。5.生产性(了解意思即可)。6.永恒性和相对独立性两点相对来说更重要。(三)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 2.受教育者:在社

    7、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解析】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教育者不一定都是老师,也可以是父母等。2.受教育者不一定都是学生,凡是从事学习的人,都是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4.此处了解即可,不重要。(四)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2、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

    8、学家沛西能。基本观点: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解析】1.此处备考单选题,理解即可。2.神话起源说:最古老3.生物起源论(重点备考):(1)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人为了生存才出现教育,但是由于这种学说把人和动物划等号,忽略了人的意识,所以否认了人的社会性(人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2)两个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记忆方法:刘能开着法拉利)4.考试形式为:(1)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生物起源论)。(2)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生物起源论)。(3)生物起源学说的缺点是(否认了人的社会性)。3、心理起源说代

    9、表人物: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基本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解析】1.上半年考题,可以不作备考。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认为起源于心理的模仿。但是,这种学说认为儿童是没有意识的,所以这种学说仍然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人物: 孟禄(记忆方法:梦露)。4.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说都否认了人的社会性。4、劳动起源说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基本观点: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解析】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代表人物为苏联米丁斯基、凯洛

    10、夫(记忆方法:司机开车去劳动)。恩格斯的著作不用记。单选题:1.(2016)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需,并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 B.历史性C.阶级性 D.生产性【解析】答案为A。1.“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说明永恒性,有人的地方就有教育。2.阶级性: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有阶级性的,但是在现代社会,是没有阶级性的。阶级性意为教育归谁所有。2.(2016)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史实,断言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 D.

    11、劳动起源论【解析】答案为C。3.(2015)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解析】答案为A。4.(2014)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解析】答案为啊,有了社会就有了教育。书上没有的慎选。5.(2013)发挥教育合力必须注意三种教育形态的有机结合,这三种教育形态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A. B. C. D.【解析】答案为D。教育的三结合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12、(一)原始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3.教育内容很简单4.教育方法单一【解析】1.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备考单选题。2.原始教育特点重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具有无阶级性、公平性(最明显特征)。原始社会最明显的特征是平等性。(二)古代教育1.奴隶社会 2.封建社会【解析】古代社会包含两个阶段。1.古代中国 夏、商:我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称为“校”(学校的萌芽)西周的教育: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即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官学衰微,私学大兴,使教育的对象由贵族扩

    13、大到平民。(孔子首创私学,规模最大)【解析】1.有人就有了教育,但不是有教育就有了学校。学校起源于奴隶时期夏朝,此处是单选题考点。2.西周之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政教合一”指政治和教育合在一起,没有单独的老师的身份,老师一方面担任老师角色,另一方面在朝为官。“官学体系”指所有的书等教育资源集中在官府,奴隶等是不可能获得教育机会的。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不需要记)。学习内容为六艺,六艺内容需要记住,意为伦理道德、音乐诗歌、射箭、驾车、书写、简单计算。因为只有奴隶主的孩子才有教育机会,可见其鲜明的阶级性,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

    14、兴,使教育的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孔子创立了私学。此处了解。两汉时期: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魏晋南北朝:建立郡国学校制度,北魏献文帝下令建立,被认为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端;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解析】1.两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隋唐:科举制度3.此处了解。宋、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程朱理学,经元到明清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时期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明代时,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一直到1905年科举制

    15、度废除。【解析】1.宋代:四书(考点,需要记忆)(记忆方法:大中论孟)2.明:八股文。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兴学堂。3.考点总结:(1)学习什么时期产生的;(2)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是在什么时候;(3)六艺是什么;(4)四书是什么。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1)最高级的教师:僧侣(2)教育内容:吠陀(3)教育活动:背诵经典钻研经义 3.古代埃及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解析】1.古代印度不可能考的,只需要记住教育内容:吠陀。2.古代

    16、埃及不需要记,只需要记住“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4.古代希腊教育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解析】1.此处需要备考。需要记忆的是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2.古代雅典培养的是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多才多艺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的人。3.古代斯巴达培养的是军人,强悍的斯巴达勇士。(斯巴达考过,可以不记,记住雅典即可。)5.中世纪的欧洲(1)教会教育:“七艺”,三科(

    17、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解析】此处基本不考。总结:古代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等级性;(2)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天道、神道和人道合为一体);(3)专制性;(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5)象征性(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解析】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大特征是阶级性/等级性,与原始社会不同。(四)近代教育1.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显著的特点)2.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3.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4.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5.

    18、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在近代西方国家。【解析】1.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教育不用看,直接看近代教育即可。2.记住两条:公立教育的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义务教育起源于近代。(五)现代教育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解析】1.此处备考单选题,需记住。2.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之父。(记忆方法:保罗啷个啷,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所以需要终身学习。)3.古代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现代教育具有全民性。4.民主化重点理解,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古代教育是具有等级性、特权的,现代教育每个人都有教育的权利与自由,是没有等级、

    19、特权的。全民化是指人人都享有,面对的是全体,强调的是人的范围和人数;民主化侧重于教育归谁所有,以前归特权所有,现在否定了归特权所有,强调所有权。5.教育的多元化是指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前教育内容是规定的,现在是十分广泛的。6.现代化是指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的出现。7.记忆方法:全民多献身。单选能选出来即可。三、教育功能(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解析】1.教育功能备考简答题(很多年没考过,重点):(1)简述教育的基本功能的类型。(2)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或社会功能。2.简答的重点在

    20、点全,解释用口水化的语言回答,只需要记住关键词即可。3.个体功能:(1)促进功能: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2)谋生和享用功能:谋生与个体精神的自我满足。(3)负向功能:阻碍功能,应试教育扼杀了个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如今倡导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原因。(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解析】1.社会功能:(1)改善人口质量,关键词人口。(2)促进文化延续,关键词文化。(3)促进经济发展,关键词经济。(4

    21、)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词自然。(5)负向功能:此处备考辨析题。2.例题: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只有促进功能。这句话是错误的。如果不能用规范的语言叙述,可以使用例子解释。如:清末时期,戊戌变法引导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但是清政府依旧沿用科举制度,此时教育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二)教育功能的类型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辨析:教育对人与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促进作用。【解析】1.显性功能是指符合教育目的,例如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于是出现了很

    22、多改革和新的观念,像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是教育的显性功能。2.隐形功能,例如高价辅导班和学区房,很多家长违背了我们的教育目的,认为分数决定学生命运,这是不符合教育目的的,是教育的隐形功能。3.辨析题备考:教育对人与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促进作用。4.辨析题答法:先表明这句话是错误/正确的,再解释一下语言。后面我们有专门的课进行答题套路的讲解。1.(2015)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解析】答案为C。2.(2014)在学校教肓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肓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解

    23、析】答案为D。产生于近代社会。3.(2013)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殷商 B.西周C.春秋战国 D.夏朝【解析】答案为B。4.(201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解析】答案为B。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古代社会,古代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更早。2.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不分离。3.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再次结合、不分离。4.春秋末年、战国初期是封建社会的开端。四、教育学的发展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研究的目的揭示教育规律(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解析】教育学是一门

    24、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探究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问题是教育学的核心。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当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解析】四个发展阶段。(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孔子:论语(1)“有教无类”(2)“夫子教人各因其材”(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解析】1.萌芽阶段记忆方法:一本书、一个人、苏柏亚昆。(1)一本书:学记(2)一个人:孔子(16年下半年考了有教无类,今年考的可能性不大)(3)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2.孔子需

    25、要记忆的内容:(1)“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是朱熹对孔子的评价,体现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因材施教的人。(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体现了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启发诱导的人。(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学思结合。(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观。2、学记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臧息相辅”(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4)“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5

    26、)“长善救失”(6)“教学相长”(7)“师道尊严”【解析】1.学记重点备考。2.考点:(1)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注意“专门论述”、专著。(2)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解释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揭示了教育的社会功能。(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4)教学原则有以下几条:教学相长“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循序渐进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诱导原则,区别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臧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原则预防性及时性集体性(5)论语体现了两条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记体现

    27、了八条教学原则。(记忆方法:二八原则,除因材施教和启发诱导,其他原则都是学记中的,其中启发诱导两者都体现了。)3.苏格拉底: 古希腊思想家,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产婆术(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 明确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解析】重点:问答法(启发诱导),又叫产婆术,明确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美德如果是知识就是可教。4.柏拉图: 理想国 教育理想目标是培养哲学王【解析】重点:理想国、哲学王。5.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政治学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解析】重点:1.古希腊一位百科全

    28、书式的学者。2.作品所考很少。3.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4. 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体育应该放在首位。6.古罗马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与我国相比,晚了三百来年) 又称雄辩术原理 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解析】重点: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1.(2016)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解析】答案为A。2.(2015)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解析】答案为D。3

    29、.(2015)“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A孔子 B.孟子 C.旬子 D.墨子【解析】答案为A。4.(2014)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 B.论语C.论演讲家的教育 D.理想国【解析】答案为A。注意“人类历史上”。5.(201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话出自于()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解析】答案为D。6.(2013)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A.知、情、意、行B.导、学、习、行C.闻、行、忠、信D.学、思、习、行【解析】答案为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言必行,行必果。A是德育规律的第一条。7.(2012)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了教学应遵循()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解析】答案为C。(二)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阶段英国培根: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他第一次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注意事项

    本文(021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1 孙阳 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