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四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28173682       资源大小:27.7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单元教案.docx

    1、第四单元教案口语交际与习作模块: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2培养学生说话大方,认真倾听的习惯,并能自然地与他人交流。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2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两篇课文后你认为他们能够

    2、战胜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二、围绕“学会生存”,自由讨论交流。1小组交流讨论:由“学会生存”四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2师生互动,交流认识,让学生边听边作纪录,把别人说的好的例子简单记录下来,留作写作题材。话题:我们可能遇到那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1)小组交流:讲述自己遇到的危险。2)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3)自由阅读综合复习中的智慧之花。4)全班汇报收获。3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4引导大家总结,应对危险的措施。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同时打

    3、开门窗,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一旦发生跑水情况,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不动,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与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钥匙放在固定位置。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尽快避开,跑向人多的地方,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不要自己去救火,不会游泳,不会救护,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三、引发思考

    4、2008年的5月份,我们国家的汶川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如果当时你在现场的话,你能够运用今天学到的哪些求生技能,想一想,你当是应该怎样做?你会怎样救助你身边的人?模块四: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听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启示,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这一节课,我们尝试把自己经历过的或从别的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写一写。二、重温故事,引发思路。1你最想写的是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2你打算怎样写?同桌互说,老师再点名让个别学生谈谈。大家来评价。引导学生

    5、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3回顾本组课文学过的写作手法,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老师引导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侧面烘托等多种描写手段。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三、老师指导如何写读后感。1明确要求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自己的读后感,但本次习作规定要围绕“学会生存”这个主题来写。2请想写读后感的同学谈谈打算怎样写?其他同学补充。3教师总结读后感,重在有感,从文中反映主题的地方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受,语言要真实自然,避免表决心式的感想。四、指导学生自由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习作讲评:一、修改作文1自己修改

    6、:写完后,自己边读边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进行大的修改。2小组互改:与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对文章整体的建议或评价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二、评议作文1学生主动朗读自己的作文或精彩段落,全班来评。2同学间推荐作文,让学生朗读,其他人评价。3教师将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文章拿出来读,大家评价。五、评后修改。1接受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再次修改完善习作。2诵读优秀作文。模块五:回顾拓展模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二是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从中悟到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3了解几个外国

    7、作家的故事,体会他们语言的幽默和巧妙。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比较深入地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了解了名著中性格鲜明的人物,今天我们就开一个读书交流会,好不好?1回忆本组课文中接触过的人物形象,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为什么。2总结在本组课文中学到的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1)快速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心人物的命运。2)了解作家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影响。3)读中摘录精彩语句,读后与同学交流感受或写读后感。3除了课本中提到的人物以外,你还读过哪些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4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外国名著和长

    8、篇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比如书中提到的宗教信仰、名字姓氏、风俗习惯,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人的思想,而不要排斥或迷信。1)你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时遇到了哪些困难?2)针对这些困难,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5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长篇名著可以摘录充满哲理和智慧的话语、摘录优美的片段,写梗概等方法做读书笔记,可以与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家长、老师交流。日积月累:一、自读文学大师智慧的话语。1边读边试着理解句子,思考其含义。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3背诵这些句子,进行小组的比赛。二、阅读趣味语文。1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说说你对哪个最感兴

    9、趣,其中的文学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巧问巧答巧在什么地方?你能把问号和感叹号变成语言吗?2)一个逗号说明了什么?3)文豪和蚊子中马克吐温的话巧妙在哪?2课外可以找更多名家的趣事或他们的作品来读。三、简要介绍几部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这些作品。14.卖火柴的小女孩 三 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2.过程与方法:(1)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

    10、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2)鼓励学生就有关句子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后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和体会,体会到句子的言外之意和其中饱含的作者的感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2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点拨。学法:抓住重点句子,读

    11、、思、议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小黑板。 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读自悟法。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设计: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2简介作者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

    12、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二、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1读“预习”,理解“预习”要求。2边自学,边把每次擦燃火柴的起止位置画出来,注明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内容。3检查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三、指导理清脉络。1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看到的五次幻象,课文中从哪里到哪里?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了主要段落,请大

    13、家再想一想,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内在联系?其他部分应该怎样分段呢?四、学习第一段1自由轻声读,想想你读了知道对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2指名说说。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在课文中注明。(可怜的小女孩)4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1)这一段怎样写小女孩“可怜”?(2)小女孩的确可怜,主要是因为她家里很穷,书上是怎样写她的家的?(3)朗读体会。5小女孩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教后小结 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2体

    14、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设计: 一、学习第二段1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内容默读思考:(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2)理解“终于”(3)擦一根火柴为什么还要鼓足勇气呢?(4)“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5)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6)结果怎样?指导朗读。2自学第二、三次擦火柴的内容(1)自学指导: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可分为

    15、哪三个阶段?(擦燃灭)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哪三个内容?(现实幻象现实)以下几次擦火柴。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二三两次擦燃火柴的内容。(2)自学提示:第二三次擦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分别又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3)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朗读3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1)自由读,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奶奶的?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样子的?(2)通过朗读加深理解。(3)学生读完师接着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问:她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开头擦一根还要经过思想斗争,这时她毫不可惜地擦了一大把,想想这又是为什么?(4)指导朗读。(5)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

    16、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6)表达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她擦着一大把火柴后,得以看到奶奶,以及奶奶的“抱”“搂”,要读出美好的感受。至于最后一句关于“飞”的内容,要读出既快乐又带渺茫的感情。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丹麦 安徒生) 美好

    17、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教后小结 20102011学年度 20112012学年度 优点 教师:李颖 教师: 不足 改进措施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2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难点 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的第一二部分,这两部分讲了些什么?2小女孩后来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

    18、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1出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4练习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 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的呢?2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要根据想象虚构的。 这篇童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3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联系这篇文章想象一下: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们中间,你会怎样做?四、作业 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 如: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丑小

    19、鸭人鱼公主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光着头 一、悲惨生活 大年夜又冷又饿 赤着脚 火炉温暖 二、美好幻觉烤鹅食物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三、冻死街头:坐、捏、微笑 教师:李颖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2.掌握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内容: (一)字词: 1.重点字: (1)查字典 “魂”查“鬼”部 (2)注意下带点字的读音

    20、: (4)易错易混字: 蜷(蜷缩)烘(暖烘烘)梗(火柴梗) 倦(疲倦)供(供给)哽(哽咽) 跚(蹒跚)橱(橱窗)僵(冻僵)篮(摇篮) 栅(栅栏)厨(厨房)疆(边疆)蓝(蓝天) 2.词语解释: 精致-质量很好。精,精巧,完美;致,精细,讲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慈爱-仁爱,喜爱。这个词一般用于长者对幼者。 灵魂-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旧时迷信的说法,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 (二)重点理解内容: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 提示: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

    2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 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这些含义深刻难理解的句子要充分朗读课文要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他的字面意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也就是说明

    22、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即要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揭露什么? (1)“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披在肩上,看出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着写?) 提示: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忘不了的是大年夜。美丽的金发上落着洁白的雪花,确实很美,但她顾不了这些,因为饥饿寒冷缠绕着她,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尤其是大年夜,这是人们盼望的一年中最欢乐最美好的日子。这样对比着写可以看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突出了小女孩的冷、饿、生活的悲惨,说明那个社会多么的不合理

    23、。 (2)“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小女孩既然冻死的,为什么还“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提示: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死去的,所以“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3)“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他放在全文结尾有什么意思?) 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知道小女孩曾经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幻景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

    24、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 把他放在全文的结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的向往美好的生活,但她只能在幻景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结局却是冻死街头。美丽的幻景与冷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痛恨那个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深切的同情。解词造句】 拖鞋 后半截没有鞋帮的鞋。 摇篮 供婴儿睡觉的家具。形状略像篮子,可以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围裙 工作时围在身前保护衣服或身体的东西。 哆哆嗦嗦 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本课中的哆哆嗦嗦指饥寒交迫使小女孩浑身不住地颤抖。例:寒号鸟被西北风吹得哆哆

    25、嗦嗦。 烤鹅 一种挂在特制的炉子里烤熟的鹅。 圣诞树 圣诞节用的松树、枞树,树上装饰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礼品等。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规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 大年夜 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叫除夕。 富商 拥有大量财产的商人。 橱窗 指商店临街的玻璃窗,用来展览货物的样品。 灵魂 相信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身上的主宰人活动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身体后人就死亡。人格,良心。本课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一个人有一个灵魂,人死亡后灵魂升到天上去。 喷香 形容香气非常浓厚。例:桌上的饭菜散发出喷香的热气。 穷苦 贫穷困苦。例:那时,他们一家人过着穷苦的生活。 【近义词】 奇异

    26、(奇特)穷苦(穷困)慈爱(慈祥) 【反义词】 飞快 温暖 精致 慈爱 明亮 光明 快乐 【词义辨析】 温暖温和 都是形容词,都有温度不冷也不热之意。“温暖”强调不冷,含有“使人感到舒适”的意味,多用于气候、阳光等。“温和”强调没有冷意,可用于气候和环境,也可用于性情、态度、言语等。 【难句讲解】 1.“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表明小女孩家里非常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穿着一双大拖鞋,就连这样大的拖鞋也一直是她妈妈穿的。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

    27、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点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她敢吗?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得挨打,终于抽出了一根。 3.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那个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只有推翻那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 4.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位小女孩临死时“嘴上带着微笑”。人们看见了她那小小的尸体,只是淡淡地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谁也不关心

    28、她。可是作者却深入到小女孩临死前的心里。她看到过许多美丽的东西,尽管那是幻象;“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她得到了人间的慈爱;奶奶把她带到“新年的幸福中去”,她怀着这样美好的愿望死去。而这些是“谁也不知道”的。 【佳句赏析】 1.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光着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2.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青一块紫一块”、“蜷着腿缩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