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自然地理三 陆地环境 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docx

    • 资源ID:28202957       资源大小:947.09KB        全文页数:9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地理三 陆地环境 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docx

    1、自然地理三 陆地环境 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自然地理(三) 陆地环境 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考点 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ABCD1区分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地貌形态的影响。【解析】读景观图和地理分布图,提取有效信息可知:为风蚀蘑菇,由外力作用形成;为岩溶(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是冰川地貌;只有东非大裂谷由内力作用形成。【答案】D 2 1)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2说出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主要特点。3概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了解不同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要点。此类试题的内容主要包括:(1)结合等高线或景观图,考查特定区域地貌成因。(2

    2、)考查不同岩石与主要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3)以区域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性,如西北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东南湿润地区以水力为主。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下列地理景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普遭受过风化作用D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B暴雨形成的冲沟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3)下列地表形态中,由外力起主导作用形成2009 年第 10 期1 的是( )积岩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只有沉积岩才

    3、会贮煤。A长江三角洲C横断山脉B青藏高原D台湾海峡第(2)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石英岩是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解析】(1)本题以一幅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为设问情境,考查学生对喀斯特地貌成因、背斜构造成因的分析能力。【答案】(1)C (2)D 4 岩 浆 岩 到 沉 积 岩 未 经 过 的 变 化 过 程 是(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处为石林、峰丛,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处为溶洞,由流A搬运C侵蚀B堆积D变质水溶蚀而成;所指示界面是由于地质时期背斜顶部出露于地表发生风化、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沉发生沉积形成;指示的岩层弯曲,是由内力挤压【答案解析】D 沉积岩是外力作

    4、用而成,变质作用是内力。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5下列地形单元与板块运动有关的是 ( )作用形成。(2)起伏大的河床,由于不同区域岩石硬度不A喜马拉雅山C亚马孙平原B黄土高原D密西西比河平原同,经过河水长期侵蚀,某段河道形成陡崖,河水飞流直下,形成瀑布;暴雨发生,流水冲刷,侵蚀地面,形成冲沟,属于流水侵蚀作用;风蚀作用形【答案解析】A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形成的。本题考查的是板块运动而引起的世界状况。成风蚀城堡;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属于风化作用中的生物作用的结果。(3)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泥沙沉积而成,属外力的流水沉积作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

    5、撞挤压而成,是地壳运动的结果,6岩浆岩的成因是A岩浆冷却凝固而成B压紧固结而成C变质作用而成D侵蚀而成( )台湾海峡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成,均属内力作用。【答案】(1)C (2)D (3)A 3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不同【答案解析】A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按其产状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名称及岩石的形成。7导致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变化的是 ( )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1)、(2)题。A地面沉降B地壳运动(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C变质作用D海平面升降A侵入岩 B喷出岩【答案解析】B 板块碰撞造成珠峰高度变化。C沉积岩D变质岩考查内力作用及其

    6、后果。(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解析】第(1)题,煤属于外生矿床,是在沉8右图中,表示变质岩的是【解析】依据左栏的窃门二知,C 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箭头指向,为变质岩。D 项是岩浆,A 项是岩浆岩,B 项是( )2009 年第 10 期2 沉积岩。【答案】C 9下列地形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1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A长江三角洲C北美五大湖B汾河谷地、渭河平原D长江三峡【答案解析】C 五大湖是冰川侵蚀湖泊,其他选项可以排除。本题考查冰川对地表形成的影响。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

    7、区,近 50 年来平均每年造地 4 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 1011 题。(1)判断 G 河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10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 )(2)指出 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解析】(1)地形类型的判断,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及水系特征来判断。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说明该地区四周高中【答案解析】D 黄河口湿地以前是渤海的一部分,现在成为陆地,是黄河携带泥沙不断堆积的结果。了解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1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

    8、因是()河流搬运作用增强渤海区下沉速度增快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黄河下游河段取水量增加中游生态有所恢复心低,再由 500 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G 河)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分盆地。(其实,若学生对世界地形图掌握熟练,很容易就知道该地区为刚果盆地,从而判断出地形类型为盆地。)(2)三角洲形成的前提条件是水流缓慢,河流的含沙量大,因此,在分析时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G 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稠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然后再分析河流含沙量小的原因:影响含沙量ACBD大小的因素有地形和植被等,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流经地盆地地势平坦,

    9、因此,泥沙多沉积于盆【答案解析】 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说明泥沙量减少,而能使黄河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减少,故选 B。理解黄河治理的成效。地中;又由于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小。这样就全面地回答出 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了。【答案】(1)盆地或刚果(河)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或四周高,中间低,或河流从四周向中间2009 年第 10 期3 流;再从(500 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 G 河在 M 点以

    10、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题。1(2009 天津文综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 B C D5(2008 山东基本能力 50)“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该诗为乾隆下江南时登临南京燕子矶所题,隐喻了地理环境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河流主流变动造成侵蚀与堆积的变化B地壳抬升使原水域变为陆域C河岸沙丘运动填入江中形成陆地D海平面上升造成河滩的淤积与扩展6(2008 广东地理 3)

    11、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B暴雨形成的冲沟图可以确定的是A 地壳上升C气候变干B水源减少D物质沉积(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D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随波隙7(2008 广东文基 51)下列地表形态中,由外力起板块构造学说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主导作用形成的是A长江三角洲C横断山脉B青藏高原D台湾海峡( )2(2009 上海地理 7)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下图是“护送 2008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

    12、和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下题。3(2009 上海地理 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4(2009 上海地理 9)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洋流分面和运动规律8(2008 江苏地理 1)形在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2009 年第 10 期4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9(2007 广东地理 7)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2)地质构造在扩矿、找水、工程建设中的指导意义。(3)结合实例,分析地形、河流对城市区位

    13、选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择的影响。1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 a 于10(2007 广东文基 54)“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 )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A风化作用B搬运作用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C沉积作用D侵蚀作用根 据 地 层 的 相 互 关 系 确 定 背 斜 的 方 法是 。处的地形属 山地。(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 4 考点 2 山岳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

    14、似的是A渭河谷地C汾河谷地。(双选)B长江三峡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4)图中 c 地层为含水层,a、b、c、d 各地层为隔水层 ,因此在处(填代号)打井较有1描述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的基本形态,认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识地质构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意义。2说明山岳对交通运输(选线与选点)的影响。3描述河流地貌的特点及成因,区别河流凹凸岸的成因及利用方式。4说明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吸引的主要原因。此类试题的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判断背斜、向斜形成的地貌。【解析】背斜的判断从岩层的形态上看,岩层是向上弯曲隆起的;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读图可知,处岩层年龄的新老关

    15、系是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背斜成谷现象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成为谷地;地垒所在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处的地质构造为地堑,与它2009 年第 10 期5 成因相似的有渭河谷地和汾河谷地;向斜是良好的(3)若在 A、B 两地中建一采石场,最佳位置储水构造,在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是(填代号),原因是(4)若在图示四地中打井,。处最合适。【答案】(1)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岩性脆弱易受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块状(2)见下图。(3)A、C (4)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2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

    16、近 50 年来平均每年造在 4 万亩。据此回答(1)(2)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实际应用。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判断 A 为背斜,B 为向斜,D 处岩层发生上下错动位移,故为断层;背斜处不仅不易储存地下水,且因岩层相互支撑稳定安全,因而适合建隧道,由于其顶部易受侵蚀,岩石破碎,可建采石场;向斜部位地下水丰富,易于打井,但不宜建地下隧道,D 处为断层,不稳定,易崩塌。【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2)B 和 D B 处为向斜,容易储存地下水且易坍塌;D 处为断层,岩石不稳定崩塌 (3)A 背斜处施工容易,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4)B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

    17、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2)东营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渔业生产 B石油开采C棉花种植 D芦苇生产( )( )4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河流侵蚀作用的概念及其对地貌的影响。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早长;【解析】(1)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流速减小,泥沙往往易于堆积形成地势低平的湿地,所以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了黄河口湿地。(2)东营市是因石油开采而兴起的工业城市。【答案】(1)D (2)B 3下图为地层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B、D 三处地

    18、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下蚀是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猛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答案】B 5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A ,B ,D 。有(2)图中四个部位中不宜修建地下隧道的,原因是 。2009 年第 10 期6 (1)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名称:A C ,B 。,(2)简要说明 A 地形的成因,该处所属的板块边界类型为。(3)图示区域位于 。A东南太平洋B南印度洋C西北太平

    19、洋D大西洋内部(4)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板块名称:C ,D 。【解析】本题通过海域等深线的分布考查海底地形、板块分布和运动等知识。第(1)题,海底地形可由图中等深线的具体数值和分布特征得出,A 处等值线两侧对称分布,线密且深度大,应为海沟;B 处等值线较密且深度向中间递减,应为海岭;C 处深度最小,应为大陆架或大陆坡。第(2)题,A 处是海沟,属于板块挤压的消亡边界。第(3)题,该图所示区域应依据经纬度和板块分布来判断,由图中纬度分布可知应为南半球,结合板块分布可知图中 A、B 之间的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因而图示区域位于东南太平洋。第(4)题,C 板块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西侧,应为印度洋板块;D 板块

    20、在海岭的东侧,应为南极洲板块。【答案】(1)海沟 海岭 大陆架或大陆坡1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理解地平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此类试题的内容主要包括:(1)考查陆地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2)结合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气候异常变化等实例,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人地关系。1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1)(2)题。(1)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2)印

    21、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 消亡边界(3)A ACBD(4)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考点 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2009 年第 10 期7 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荒漠带分布的纬度更高;侧沿 XY线的自然带变化是随纬度而变化的,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2)ACBD图中显示从 M 到 N 经历了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结合各地带的植被分布状况,可判断实地考察中最理【解析】(1)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

    22、盛,天山博格达雪线上升,东海水温以及华北的气温都会上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将会增加。(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减弱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地表温度的年变化增大,部分岩石裸露,风化作用加剧;由于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山地针叶林带海拔将会升高;地热温度是由地球内部的能量决定的,与外力因素无关。【答案】(1)A(2)D 2读图,完成(1)、(2)题。想的线路是沿 60E。【答案】(1)A(2)B 3读下图,结合我国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从图中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图中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3、(3)处与处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沿 XY线考察自然带谱,先后经过雨(4)处的天然植被是,处的大型林带、热带草原带和荒漠带,反映了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 )动物具有特点,处的代表动物有,处的土壤特点是。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2)如果考察从 M 到 N 的自然带谱,在实地【解析】本题通过建模方式,综合考查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分异。注意与我国特点建立联系。【答案】(1)赤道到两极(2)沿海到内陆考察中,最理想的线路应选择A30E B60E C90W D90E ( )(3)非地带性(4)温带草原 耐干旱 善奔

    24、跑的野骆驼、牦牛、藏羚羊、西藏雪鸡等 呈酸性(红壤、砖红壤)【解析】(1)雨林带分布在赤道地区,热带草原带分面在赤道两侧,纬度上要高于雨林带,热带4图 42 是“陆地自然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009 年第 10 期8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 X 方向干燥程度增加B沿 X 方向热量增加C沿 Y 方向海拔高度增加D沿 Y 方向纬度增加(2)与 M 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 3000 平方千米,100 多年前尚存 500 多平方千米,1972 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

    25、0 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 200 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1 倍。(1)指出自 A 地至 B 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区是A山东丘陵C刚果盆地B江南丘陵D西欧平原(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答案解析】 1)A(2)B 第(1)题,由图可知,沿 X 方向自然景观大致由森林过渡为草原、荒漠,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断减少,故沿 X 方向干燥程度不断增加,即 A 项正确。从图中可看出,沿Y 方向自然景观依次是针叶、温带阔叶林以及热带雨林,沿 Y 方向热量条件应越来越好,则 C、D 两项错误。故选 A。理解自然

    26、景观的变化规律。(2)依上题分析,M 地自然景观应该是森林景观,且 M 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阔叶林之间,根据自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12(2009 山东文综 1)农业地带沿 0u32463X线变化所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最有可能是亚热带阔叶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林。四个选项中唯有江南丘陵受亚热带季风影响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故选 B。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中 国 最 大 的 淡 水 糊 鄱 阳 湖 有 多 条 河 流 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1314 题。13(2009 辽宁文综 9)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11(2009 安徽文综 33)根据材料和图 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A湖滩面积大,水浅( )2009 年第 10 期9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18(2009 上海地理 56)“邓肯号”于 1864 年 8 月25 日离开英国的格拉斯哥,经过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地理三 陆地环境 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