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

    • 资源ID:28235493       资源大小:23.83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

    1、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实验一:观察植物的身体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 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知识: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观察的基础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观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习用具: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 身体形态

    2、各异, 姿态万千, 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 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 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

    3、绿色开花植物 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种器官构成。 实验二:观察植物的根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 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 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4、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 验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

    5、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 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和须根)。 实验三:根的吸水实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 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1、认识直根和须根。2、知道植

    6、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

    7、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实验四:茎的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 2、实验时懂得运用一定的方式能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观察。 3、培养学生制定、 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 并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

    8、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 2、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 成。 科学知识: 1、认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吸取生长需要的水分。 3、知道植物的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用锥形瓶、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棉花、植物油组装“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 装置。 2、分组:把芹菜或常见植物的嫩枝下部浸在装有红水的容器中。 (以上准备需提前一天,保证课堂上有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器材:刀片、放大镜。 3、 一颗盆栽植物凤仙花,提前 12 小时浇足水。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豆苗、葱等植物的根。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小朋友,

    9、 我这里有一截植物, 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 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 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 二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 茎能运输水。 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了植物的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10、实验五:叶的蒸腾作用实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不开阳光。 2、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 3、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 4、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 5、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 科学知识 :1、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及意义。 3、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趣味事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

    11、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 植物放在阳光下。教学过程 一、学教导入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 二、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 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见书第 7 页倒数第二 段) 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三、活动:叶的蒸腾作用 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

    12、(课后观察) 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 5、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 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 从而促进植物体内, 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 四布置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 实验六:观察兔子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 通过观察兔子的外形,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并代表动物 认识动物一般的外形特征。 (2)通过研究兔子对外界条件的反应及饲养兔子,了解小白兔的生活习性。(3)在为动物建立档案过程中,了解其他动物与小白兔的区别

    13、,通过交流了解 认识更多的动物。 (4)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二、教学准备:有关兔子生活情况的录像,有条件可购买一只兔子供观察。 三、教学过程: (一)观察兔子的外形。 1、 任务驱动:小白兔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小动物,你能说说知道小白兔的什么 吗? 2、 学生自由发言。 3、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小白兔,把小白兔画下来,并试一试将它身体各 部分的名称标出来。 4、 学生观察,画小白兔,标出各部分名称。 5、 师:比一比,谁画的小白兔最像。 6、 生汇报交流,并上台展示作品。 7、 小结:小白兔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二)认识兔子。 1、 师:兔子还有没有别的特点呢?一起来

    14、说一说,比如兔是怎样运动的,兔 子的身长、体重是多少,兔子耳朵和我们人的比较,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次 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 学生有目的观察,记录观察的结果。 3、 学生汇报,师板书。 4、 小结。 (三)小白兔爱吃什么? 1、 师:图中的食物小白兔都爱吃吗?请你说说。 2、 板书学生的猜想。 3、 师:小白兔是否真的喜爱吃这些食物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观察的结 果记录下来。 4、 生汇报,师板书。 5、 小结:大部分学生已对认识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有所认知,知道小的兔的生活习性。实验七:分辨声音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 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

    15、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 题。 2、 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 3、 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情感态度与价值: 1、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2、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 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 密的动机。 科学知识: 1、 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 认识声音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锣和鼓,二胡、口琴、笛子等乐器,大小不同杯子、材料 的不同或用于辨声的其它物品。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 有的让人心旷神怡, 有的令人心烦意乱。 声音世界丰富多彩!

    16、声音世界奥秘无穷! ? 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 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二、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 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 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 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高低3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建构 “音量” 、“音调”概念。 ) 4、用其他物

    17、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 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实验八:研究声音的产生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 2、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 科学知识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 瓶或饮料瓶

    18、、吸管、图钉等。(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 二指南车信箱: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 1、了解编钟: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 三活动 自制小乐器。 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 - 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按所做 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 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 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 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

    19、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 4、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 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奏,然后各小 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 实验九: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 出猜想与假设。 2、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筒等。教学过程

    20、一、导入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活动 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 P32 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 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 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 )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 (2)水或液体:第一个

    21、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 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 实验。 第二个过程: 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 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 (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 ) 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空气: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 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 )师生合作完 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小结 实验十:控制声音实验类型: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通过控制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

    22、在控制声音方 面的想法。 2、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 2、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 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 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 而有些声音却让 我们感到烦躁不安, 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 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 那么

    23、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活动 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34 页中的 4 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 音量的主要办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三、阅读材料: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声的意义。 3激发学生产生自觉保护声音环境的动机。 四、活动 2 : 控制噪声 1、教材 35 页

    24、的 5 幅图中,用到了哪些办法来减少噪声? 2、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3、学生交流分析结果 4、师生共同归归纳减少噪声的途径或方法 5、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办法减少噪声。 实验十一:写密信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会用简单的方法书写密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在写密信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科学知识:知道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写密信的材料。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 课件出示简单的传递信息的视频。 (一段是远古人类用语言交流而成功狩猎的视频;另一段是古时候快马加鞭送军情的视频。 ) 2、能说说这两幅场景中传递信息的情形吗? 3、你能说出他们传递信息方法各自

    25、的优劣吗? 4、教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的简单方式传递信息。这些简单的方式容量小,传递距离短而且不能长期保存,而书信可将信 息传递的范围更大,信息传递的量更多,信息传递的距离更远。 二活动 1 写密信。 1、过渡:教师提问:假若视频中送信员携带的军情十分重要,要防止泄露, 你有什么好法子? 2、古人很聪明,他们发明了一个好方法写密信(课件出示古人写密信的 过程) 3、你们想不想也学古人的方法,在课堂上来写写密信?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 5、活动基本完成时, 教师问: 我们的活动有趣吗, 此时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6、教师简单讲解写密信的原理。 7

    26、、小结:从写密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这种方式可以用文字传递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可以保密。 三、指南车信箱 1、阅读。 2、了解用明凡写密信的方法。 四、搜集资料 1、过渡:其实,古人很聪明,除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还有很多其他写密 信的方法,你想知道吗? 2、布置任务,课后搜集资料并交流。 实验十二:霜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会测量水凝固成冰时的温度(冰点)0。 2、能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取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知道冰、雪、霜、雾淞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 2、认识水在 0时会凝固成冰。 3、知道霜是水

    27、蒸汽遇到 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教学重点:水的冰点。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大烧杯、试管、水、温度计、金属筒、碎冰块、食盐、湿毛巾。 课件:冰、雪、霜、雾淞的图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课件出示:冰、雪、霜、淞的图像资料。提问:你能对这几种结冰现象进行描述吗? 2、我们还知道自然界有哪些结冰现象? 3、学生交流。 二、拓展活动:探究霜的成因 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寒冷夜晚,有时会出现霜。这是怎样形成的? 1、猜测:可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变成的。 2、设计实验 3、学生实验 4、实验结论: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 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地球上的冰雪世界南极与北极。


    注意事项

    本文(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