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28238529       资源大小:209.4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docx

    1、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相关内容标准建构的。本课通过研究固体的混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解释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的原因。同时对探究技能“测量”进行了培养和训练,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通过研究固体的分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特征或材料性能将物体进行分离的方法。【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固体与液体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固体物质石

    2、头,具有代表性的液体物质水,学习了如何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如何用科学语言做出描述,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描述、归纳事物性质的能力。【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科学探究:1能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混合前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2能用科学的方式记录测量出的固体的质量和所占空间,并用科学语言描述测量结果。3能通过观察、比较,对测量中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做出解释。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测量并探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2

    3、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举例说明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测量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活动,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变化。【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并使用不同方法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活动,认识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教学准备】工具:天平、量筒(干燥)、称量杯、混合桶、塑料勺、纸漏斗、筛网材料:黄豆50克、绿豆50克、玉米粉50克其它:记录单、课件、视频资料备注:演示用材料用玻璃杯装,学生用材料用塑料杯装【教学时间】1课时探究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意图一、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固体,知道了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

    4、和质量。固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那么,怎样知道固体的体积和质量呢?通过观察能够确定吗?2提问:怎么知道固体的质量?(板书:质量)交流: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放称量纸、左物右码(学生操作的间隙,板书:黄豆、绿豆、玉米粉,学生汇报后,板书:50克)3提问:怎么知道固体的体积?交流:用量筒测量固体占据空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板书:占据空间)1回忆之前的学习内容,发言2调动之前使用天平的经验,学习用天平测量颗粒状固体时需要在托盘里铺称量纸的操作练习:称量黄豆的质量3调动前课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经验,迁移学习测固体占据空间的方法练习:测量黄豆的占据空间根据认识固体一课的内容,从固体具有确

    5、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入手,转而研究如何通过用工具测量来确知固体的占据空间和质量,初步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研究固体的混合现象做好准备。二、研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体积的变化(一)提出问题1师:除了黄豆,老师还准备了另外两种不一样的固体(依次出示玻璃杯装的50克玉米粉、绿豆)。这些固体的质量我都提前称过了,都是50克(PPT出示三种固体的图片及其质量)。仔细观察这三种固体,对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你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2根据学生的发言做相应的回应和引导(1)你怎么知道它们占据的空间不一样?(2)你认为它们混合以后的质量就是它们混合之前质量的和。对吗?那你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怎么研究?(3)混合以

    6、后的占据空间有没有变化,该怎么研究?仔细观察三种固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生观察三种固体,思考后发言(1)生:这三种固体的质量是一样的,可是它们的体积看起来却不一样。(2)生:如果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质量是不是150克呢?(3)生:混合以后占据的空间还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化的问题,则由老师提出)观察三种固体,并针对固体的质量和占据空间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将三种固体的质量设计为一致,一是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等质量固体所占空间是有差别的,二是为了简化学生接下来实验的操作和计算的过程。此处的讨论,要尽量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固体混合之后质量和所

    7、占空间的变化情况。(二)设计方案1师: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呢?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2交流:明确需要测量的数据3明确操作细节师: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介绍纸漏斗,提醒学生在将固体转移到量筒的过程中使用,演示使用方法。PPT出示操作注意事项汇报交流通过思考和师生对话,认识到要测量的数据有:固体各自的占据空间,固体混合以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思考发言学生发言(安全、不能撒落固体、操作规范)学生第一次使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称量颗粒状和粉末状固体,因此在教学中先引入要借助于工具测量,接着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生使用这两种测量工具的方法,帮助学生后续顺

    8、利开展测量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在数据之后得出结论的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三)测量并得出结论1组织学生小组活动2组织学生小组汇报3讨论:为什么混合以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了?(适时提醒学生回忆固体混合时观察到的现象)1.学生小组活动,记录数据、分析结果2汇报数据,分析结论3思考、讨论、汇报三、应用和拓展1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其他固体的混合现象呢?相机出示图片:粽子、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材料2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固体的混合。老师下节课还要用这些材料给下一个班上这节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

    9、的忙,把这些混在一起的黄豆、绿豆和面粉分开呀。请你们想一想,下次课我们再来讨论固体的分离。发言课后继续思考固体分离的方法通过请学生帮忙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分离固体的欲望。【板书设计】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黄豆绿豆面粉混合后质量(克)*不变占据空间(毫升)*变化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1、把盐放到水里 教案教学设计课 题 11、把盐放到水里执教者 日期教学目标1.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2.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或糖,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与溶解度有关的结论。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水中的不溶解物质;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质。教学重点通过

    10、水溶解盐或糖的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盐和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得出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质和不溶解物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沙子、水、烧杯、盐、糖、玻璃棒、镊子、滤纸、黑色硬纸、小石子、棉球、脱脂棉、矿泉水瓶等等。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糖和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思考盐和糖的溶解与什么因素有关。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爸爸妈妈炒菜吗?在炒菜的时候,我们都要在菜里面加一点盐,最后盐到哪里去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溶解这个话题。板书课题:11.把盐放到水里二、认识水的溶解什么是溶解呢?下面先请大家来做一个实验。出

    11、示实验材料:两个烧杯存放同样多的水、沙子、食盐、一根玻璃棒。实验方法及步骤:把沙子、盐分别放入两杯冷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动手实验,边实验边观察现象。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教师小结:是的,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沙子放在水中还是沙子,没有发生变化,而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不见了。那是因为盐溶解在水中了,而沙子不会溶解。生活中,还有什么像盐一样会溶解在水中的?(糖、味精等等。)三、探究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师引导:有的时候,我们发现盐在水中溶解的非常快,可有的时候我们却发现盐溶解的非常慢。那么,盐在水中溶解的快和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预测

    12、:与温度在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温度越低,溶解越慢。与搅拌有关,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的就快一些,不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的就慢一些。与盐的颗粒大小有关,颗粒大的盐溶解的慢,颗粒小的盐溶解的快。与水的多少有关,同样多的盐,水越多,溶解的越快,水越少,溶解的越慢。那么大家的预测究竟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想法。教师指导学生以“食盐溶解速度的快慢与温度有关”这一假设为例,进行对比实验。出示实验材料:两杯体积相同的冷水和热水、玻璃棒、盐。讲解实验方法:准备两杯体积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杯水中放同样多的盐。同时用玻璃棒,用同样的速度搅拌。认真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的快,哪个杯子里的盐溶

    13、解的慢。讨论: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水和相同质量的盐?可不可以一个杯子里的水多一点,一个杯子里的水少一点,或者一个杯子里的盐多一些,一个杯子里的盐少一些。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只有控制好这些量的相同,才能比较出盐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学生分小组进行对比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填写好实验记录单,另外实验中还要注意安全。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的结论,展示本小组的实验记录单。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直接的关系,水的温度越高,溶解的越快,水的温度越低,溶解的越慢。引导学生按照这个

    14、实验的方法及步骤再做一做其它实验,探究盐的溶解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完善好自己的实验报告单。四、测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盐教师引导:刚刚我们探究了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那么100毫升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克盐呢?下面我们来继续做实验。引导学生预测:100毫升的水,究竟能溶解多少克盐?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并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方法和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中的注意点:在实验中我们要怎样加盐?每次放多少盐?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放盐?到最后怎样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并特别强调:每次加盐,都

    15、要加相同质量的盐,便于计算。每次加盐,要搅拌到盐完全溶解后,再次加盐。当盐溶解得很慢的时候,要一点一点的加,建议一次只加一克盐,当年无法溶解的时候,就要停止加盐。计算结果的时候,注意当盐无法再溶解的时候所加的那一勺盐不能计算在内。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当操作。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及实验的结果。教师在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时候,就是要告诉同学们,因为有各种各样因素的不同,因此实验结果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一点差异是正常的。教师继续引导:100克的水中,能溶解36克左右的食盐,那么100克水中,能溶解多少糖呢?下面我们同样也来做一做实验

    16、。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看一看100克水能溶解多少克糖。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一般情况下,白糖的溶解度大约为208克,也就是说,100毫升水在常温下,能溶解约208克白糖,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盐的溶解度。教师引导:老师刚刚看了你们做实验之后的杯子,发现有的小组杯子底部,还有很多的盐和糖没有溶解。这些沉在杯底无法溶解的盐和糖,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他们继续溶解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相应的办法。预设:给水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再加水等等方法。老师组织学生用来验证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实验之后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验证的,实验的结果

    17、怎样。教师小结:是的,要想让杯子里的盐和糖继续溶解,我们可以采用加热、搅拌或者加水的方法。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盐的溶解,知道100克的水在常温下可以溶解大概36克左右的盐,而100克的水可以溶解大概208克左右的糖,这说明糖的溶解度要比水的溶解度高得多。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知道了,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高低、水的多少、是否搅拌等等。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我们上课的实验再做一做,进一步探究盐和糖的溶解。板 书设 计11、把盐放到水里影响盐、糖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水的多少等等过滤法分离出水中的不溶解物质蒸发法分离出水中的溶解物质【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

    18、级上册:11 把盐放到水里课课练课时练习11 把盐放到水里基础达标练 练全基础知识 轻松实现达标1、填空题。(1)沙子_溶解在水中,食盐_溶解在水中。(2)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两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背上的盐浸湿了,它过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这是因为_。(3)两杯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把两份相同质量的糖同时倒入两杯水中,_杯中的糖溶解得比较快。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_加速糖溶解。2、判断题。(1)为了进一步观察固体物质是否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 )(2)一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3)物质在水中是可以无限溶解的。(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

    19、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 )(5)增加食盐量,可以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6)加热、搅拌和切碎都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3、选择题。(1)( )杯中的糖块溶解得最快。A. B. C.(2)小旭在做比较溶解快慢的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不断地往烧杯中加食盐 B.每个烧杯中的水是一样多的C.在比较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3)在研究“一杯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向水中加食盐的方法比较合理的是( )。A.先2克2克地加,然后5克5克地加,再10克10克地加B.把一大包食盐一次性倒入杯中C.每次都加2克(4)在做“一杯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

    20、食盐”的实验时,发现有食盐不能溶解时,应该( )。A.加水,直至食盐溶解B.继续加食盐,记录最终剩下多少克食盐C.停止实验,记录最终溶解了多少克食盐(6)物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 )。A.溶解 B.结晶 C.蒸发4、填图题。如图所示的现象叫_,用到的仪器是_和_。能力提升练 练会综合能力 快速提升成绩5、实验操作。(能力指数)雨涵在研究“一杯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利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探究,请你将其补充完整。(1)用_量取100毫升的水倒入烧杯中。(2)用_称量出2克一份的食盐若干份,先把第一份倒入水中并进行_。(3)第一份溶解后,再倒入第二份直至食盐_。(4)通过这个实验,

    21、雨涵发现,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会越来越_。在20时,一杯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_克食盐。6、实验探究。(能力指数)乐乐不小心将沙子混进食盐中了,他想将食盐和沙子分离开,你能帮助他吗?(1)首先要制作过滤装置:将矿泉水瓶的瓶口剪下。将瓶口倒置,在瓶口塞一团_,依次放入干净的_、_、_,再把它倒扣在瓶身中,制成一个过滤器。(2)将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倒入水中,食盐_溶解在水中,沙子_溶解在水中,将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倒入制作好的过滤器中,我们会发现棉花团上留下了大量的_。(3)将过滤出的液体放到阳光下晒,一段儿时间后,容器中出现_色的固体,这就是_。(4)为了加快实验进程,我们还可以采用的_方式。11.把盐放到水里1.(1)不能 能(2)盐溶解在河水中了(3)热水 搅拌2.(1)(2)(3)(4)(5)(6)3.(1)C(2)B(3)C(4)C(5)B4.溶解 烧杯 玻璃棒5.(1)量筒(2)天平 搅拌(3)不能溶解(4)慢 366.(1)棉花 小石子 沙子 棉球(2)能 不能 沙子(3)白 食盐(4)酒精灯加热


    注意事项

    本文(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