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阴阳88证.docx

    • 资源ID:2842168       资源大小:32.5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阴阳88证.docx

    1、中医阴阳88证中医阴阳88证!(含病因,症状,治法,主方) 1 风寒束表型恶寒 病因 风寒之邪外束,卫阳郁闭所致。 症状 恶寒,微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主方 麻黄汤加味。2 寒中少阴型恶寒 病因 素体心肾阳虚、寒邪乘虚直中少阴。 症状 恶寒无热,体倦肢冷,精神萎靡不振,呕吐,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微。 治法 温阳散寒。 主方 四逆汤。3 阳虚阴盛型恶寒 病因 劳倦内伤,或久病阳气衰弱,阳不制阴,于是阴寒内生而恶寒。 症状 恶寒,四肢冰冷,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口淡不渴,大便溏泻,小溲清长,面色白,舌淡,脉沉迟无力。 治法 温阳祛

    2、寒。 主方 肾阳虚,用右归饮。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心阳虚,用 桂枝甘草汤。4 阳盛格阴型恶寒 病因 邪热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不能透达于外。 症状 恶寒肢冷,烦渴喜冷饮,胸中烦热,腹部扪之灼热,咽干口臭,大便秘结,小溲短黄,舌红苔黄,脉伏。 治法 清泻里热。 主方 白虎汤或承气汤。5 痰饮内停型恶寒 病因 痰饮停滞体内,阳气不得宣通。 症状 恶寒,肢体沉重,胸腹满闷,饮食不香,口渴不欲饮,苔腻,脉滑。 治法 通阳化饮。 主方 苓桂术甘汤加味。6 脐周恶寒 病因 系由水饮内停,寒凝小肠,脾肾阳虚,阳不卫外所致。 症状 脐周恶寒,如有冷风所吹之状。虽在暑月,夜晚与午夜就寝,腹部仍需用棉被覆盖。

    3、伴有腹 痛隐隐,肠鸣辘辘,大便溏薄,饮食不香,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腰膝沉重,两足微肿,口干不 欲饮,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弦。 治法 分利内饮,温阳散寒。 主方 回阳救急汤加减。 名家经验学说 李用粹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夜寒者,阴气旺于阳分。昼寒者,阴气上溢阳中。 重阴者,昼夜俱寒。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他如风寒暑湿痰火郁瘀痈疮,一切邪气怫郁于表 ,表中之阳气不能发越,皆令恶寒。恶寒者,虽居密室帏幙之中,猛火近热之处,仍觉憎寒拘急,甚则毫毛毕直,鼓颌战傈,非若恶风之候,见风则凛凛畏怯,无风则坦然自适也。恶寒有阳虚、劳倦、肺火、痰饮、伤酒、伤食、疮毒、郁火及产后等类型

    4、(略)。内外恶寒辨: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稍就温暖即止。卫不和而恶寒者,调中益气汤。脾胃弱,补中益气汤。阳虚,四君子汤加黄芪、炮姜、肉桂、附子。 表虚,黄芪建中汤。浊痰滞膈,先用姜茶探吐,后用通圣散加减。肺火,甘橘汤加酒芩、天麦冬、山栀仁。恶寒久不已,服诸药不效者,亦宜解郁。大抵恶寒之症,种种不同。然世人以背恶寒属太阳经。此经气郁而不行,或浊痰阻滞经络,药中必加羌活以散太阳之邪。7 半身恶寒 病因 汗出偏沮,令人偏枯。 症状 半身恶寒或恶风,易出汗,温度比健侧半身为低。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主方 补阳还五汤加味。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半侧寒冷,较为少见。患者白头至足,左半或右半

    5、身不温,汗出时亦一侧独无,当风则一侧先觉冷气 入骨,关节运动自如,酸软乏力,脉象沉细。用右归饮加当归、细辛,温运阳气,通其血脉。8 寒 战 内疗辨治 寒邪外束型寒战 病因 外寒袭表,邪郁经络,腠理闭塞,卫气郁结。 症状 恶寒战栗,高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 辛温解表。 主方 麻黄汤加味。9 阳虚寒盛型寒战 病因 阳气虚弱,或寒邪伤阳,阴寒内盛。 症状 畏寒战栗,四肢厥冷,得暖则缓,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溲清长,舌质淡,脉沉微。 治法 温阳祛寒。 主方 四逆汤加味。10 战汗透出型寒战 病因 外感热病,邪正剧烈交争。 症状 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突然恶寒,甚者肢冷,脉伏,继则全身透

    6、出大汗,汗后热退身凉。 治法 益气回阳。 主方 参附汤。11 外寒风热型寒战 病因 先有内热,继感外寒,致寒邪外束,热邪内郁。 症状 恶寒战栗,四肢厥冷,头身疼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脉浮紧而数。 治法 解毒清里。 主方 防风通圣汤。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恶寒时战栗,简称“寒战”,常见于“疟疾”等病。 伤寒和温病过程中,有突然寒战,神情极疲,汗出后逐渐平静好转,称为“战汗”。这是患者正气虽 然虚弱,在遇到有恢复的机会,正气奋起,便与邪气交争的现象,正气胜则汗出而邪解。所以战 后得汗则生,汗不得出则死,实为重要关头。如无虚脱现象,可听其自然,不必慌张,必要时脉

    7、 汤加减,以扶助元气。 “振寒”与寒战相似,同样是发抖,其区别是:从内发出者为寒战,仅是形体耸动者为振寒。振寒多 由阳虚不能卫外,常伴腹痛泄泻,四肢沉重,小便不利等证,病在少阴,治宜扶阳,用真武汤。12 长期早晚寒战 病因 营卫俱虚,太阳与太阴失开之职。 症状 早晚感恶寒,发寒战,全身如鸡皮,约1小时后,四肢冰凉,面色白,舌质淡嫩,脉象虚细。 治法 温中补虚,调和营卫。 主方 小建中汤伤寒论13 夜半寒战 病因 由于厥阴经气不充,无力使经气顺交太阴,血伤及气,阴伤及阳,阳虚则寒,故厥冷而战栗。 症状 每晚12时发冷抖颤,四肢冰冷,近晨则大汗出,直至黎明,汗止栗定。伴有气短心悸,食后 腹胀,少腹

    8、冷痛,面色暗晦,舌淡紫,苔薄白,脉沉弦细。 治法 益气助阳,敛汗固表,顺接阴阳。 主方 再造,牡蛎蛎散类14 但热不寒 内疗辨治 邪热蕴肺型但热不寒 病因 风热之邪上受,或外感寒邪,郁而化热,邪热犯肺,热灼肺津成痰,痰热壅阻,肺火清肃。 症状 发热而不恶寒,咳嗽胸痛,咯痰厚稠,黄腥,鼻扇气粗,咽痛口渴,舌红,苔黄燥或黄腻, 脉滑数。 治法 清肺泄热,化痰止嗽。 主方 麻杏石甘汤加味。15 热炽阳明型但热不寒 病因 邪热侵入阳明经。 症状 不恶寒,反发热,壮热,面赤,大汗出,大烦渴,小溲黄少,舌红苔黄,脉洪大。 治法 清泄气分邪热。 主方 白虎汤。16 热结肠道型但热不寒 病因 邪热侵人于阳明腑

    9、。 症状 壮热不恶寒,日晡为甚,腹满硬痛,按之坚实,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甚则神昏谵语,烦躁 不安,舌苔黄燥或焦黑,脉沉实有力。 治法 泄热通腑,攻下燥结。 主方 三一承气汤。17 湿热郁蒸型但热不寒 病因 夏秋之交以及阴雨潮湿季节,湿热相兼为患。 症状 身热起伏而不恶寒,午后转甚,汗出不畅,渴不引饮,胸闷脘痞,身重,纳呆,舌苔黄腻, 脉弦滑数。 治法 宣气化湿,清热达邪。 主方 三仁汤。18 暑热伤气型但热不寒 病因 夏月伤暑,汗出过多,伤津耗气,或露宿食凉,暑邪乘虚侵入体内。 症状 发热不恶寒,头痛面赤,气粗,胸闷烦躁,口渴引饮,汗出过多,舌质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 清暑泄热,益气生津。

    10、 主方 王氏清暑益气汤。19 上热下寒 是寒热错杂表现之一,系指患者同一时期,上部表现为热证,下部表现为寒证的证候。其在病因病 理上,是寒热错杂,阳盛于上,阴盛于下所致。 是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元,而虚阳上越,此属下真寒,上假热之象。 内疗辨治 虚寒型上热下寒 病因 下元虚寒,阳气上越。 症状 面色微红似酣,足胫寒冷,全身形寒怕冷,大便溏泻,脉沉细。 治法 通阳救逆。 主方 白通汤。20 虚火型上热下寒 病因 肾阴亏损,致虚火上炎。 症状 头热足冷,咽干,眼目红赤,胸中烦热,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主方 六味地黄丸加味。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足胫寒冷,面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

    11、象沉细,或伴大便泄泻,系下元虚寒,阳气上越,称做“戴 阳”,为虚脱证候之一。急用白通汤回阳,可加猪胆汁或黄连少许反佐,以防寒热格拒。服药后 头汗出, 脉忽浮大者难治。 肾阴亏而虚火上炎,也能呈现足冷头热,但多兼见咽干、目红,当用引火归元法,治宜七味地黄丸。 胸中烦热者,加黄连少许以反佐。21 半身发热 病因 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暗耗肝阴,两侧为行气之处,肝阳化风,故半侧发热。 症状 半身发热,白头至足似火燎之状。伴有头目眩晕,神疲心烦,半身发热以午后为甚。情志不 舒畅则频频发作。面色红润,脉弦细数。 治法 熄风泄热。 主方 镇肝熄风汤加减。22 下半身发热 病因 阴血亏虚,阳无所附。 症状 下

    12、半身灼热如焚,尤以阴部为甚,头晕、自汗、咽干口燥、尿赤、手足心热、舌质偏淡、苔 薄黄而润,脉弦无力。 治法 滋阴退热。 主方 秦艽鳖甲散23 上午发热 病因 由于肝胃阳盛热极所致。 症状 上午躁扰不宁,过午却较为安静,并能睡眠。上午体温40以上,午后下降为38左右,汗出身热,口渴能饮,舌赤苔黄,脉数。 治法 清热生津。 主方 白虎汤加味。24 下午高热 病因 少阳枢机不利,瘀血内阻不行,加上太阳之表阳虚,少阴之里阴亏损所致。 症状 每日午后3时许发病,先觉背寒,接着发冷发热,手足心热,恶心,胸痛,四肢末端发凉,数 小时后自行消退,饮食不香,舌淡略暗,脉沉数弦。 治法 和解少阳,活血化瘀。 主方

    13、 小柴胡,当归承气汤25 夜半发热 病因 由于阴液亏耗,虚热内生所致。 症状 日间体温正常。每到夜间自觉骨蒸潮热,尤以手足心热甚,睡则汗出,竟至不能安睡。头目 眩晕,气短心悸,口燥咽干,渴不欲饮,饥不欲食,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 补肾健脾。 主方 资生汤26 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为外感表证的主证之一。 内疗辨治 风寒侵表型恶寒发热 病因 风寒侵入太阳经,腠理闭塞,卫阳被遏。 症状 恶露发热,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声重,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辛温发汗。 主方 荆防败毒散。27 风热犯肺型恶寒发热 病因 外感风热,表卫不和,肺失宣降。 症状 发热恶寒,发热重,恶寒轻,微

    14、汗出,头痛咽红,口干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辛凉解表。 主方 银翘散。28 风湿客表型恶寒发热 病因 风湿侵袭肌腠,阻遏清阳。 症状 恶寒发热,身体困重,头胀如裹,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濡数。 治法 疏风祛湿。 主方 羌活胜湿汤29 暑湿交阻型恶寒发热 病因 夏月伤暑,暑多挟湿,暑湿交阻,气机不畅。 症状 恶寒发热,恶寒轻,发热重,头胀胸闷,呕恶,汗出,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祛暑清热。 主方 新加香薷饮。30 寒热往来 指忽寒忽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一天可发作数次。 内疗辨治 邪入少阳型寒热往来 病因 伤寒太阳病不解,邪传少阳,邪正相争,邪胜则恶寒,正胜则发热。 症状 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 和解少阳。 主方 小柴胡汤。31 肝郁气滞型寒热往来 病因 肝郁气结,郁久化火。 症状 寒热往来,似疟非疟。伴有呕吐吞酸,嘈杂,胸胁痛,小腹胀,头晕目眩,舌淡苔薄,脉弦。 治法 疏肝解郁。 主方 逍遥散。32 感染疟邪型寒热往来 病因 外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阴阳88证.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