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大学语文复习题库.docx

    • 资源ID:28489298       资源大小:31.20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大学语文复习题库.docx

    1、大学语文复习题库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大学语文机考复习题库2013年一、作家作品知识(共75题)1. 张中丞传后叙中 “守一城,捍天下”的“城”指的是( )A.洛阳 B.长安 C.睢阳 D.汴州 .2. 八声甘州下片的抒情着眼点是 ( )A.自然景物 B.社会事件 C.举止行为 D.心理活动 .3. 答司马谏议书的总体行文风格是( )A.慷慨激昂 B.平易质朴 C.含蓄委婉 D.刚柔相济 .4.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修辞是( )A.夸张、比喻、用典 B.夸张、比喻、对偶 C.对偶、比喻、拟人 D.用典、比喻、对偶 .5. 李煜虞美人用“雕栏玉砌”指称南唐宫殿,其修辞手法是

    2、(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借代 .6.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夸张 B.比喻、拟人 C.比喻、借代 D.夸张、拟人 .7. 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A.采用典故 B.采用口语 C.用经史语 D.化用前人诗词成句 .8. “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 )A.第三十一回、三十二回 B.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 C.第三十五回、三十六回 D.第三十六回、三十七回 .9. 马伶传中的“分宜”、“昆山”依次指( )A.分宜人、顾秉谦 B.严嵩、昆山人 C.分宜人、昆山人 D.严

    3、嵩、顾秉谦 .10.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边塞诗 B.闺怨诗 C.田园诗 D.哲理诗 .1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的修辞手法是( )A.设问与比喻 B.反诘与夸张 C.反诘与比喻 D.设问与夸张 .12.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引发作者故乡之思的主要景物是( )A.晚风 B.过雁 C.黄花 D.梧桐细雨 .13. 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拟手法的是( )A.遥岑远目 B.献愁供恨 C.玉簪螺髻 D.求田问舍 .14.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 )A.东风无力百花残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呤应觉月光寒 D.青鸟殷勤为探看 .15.

    4、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下列曲词中,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16. 王维山居秋瞑是一首( )A.七律 B.七绝 C.五律 D.五绝 .17. 杜甫的蜀相是一首( )A.山水诗 B.田园诗 C.边塞诗 D.怀古诗 .18. “范进中举”的故事出于( )A.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B.吴敬梓儒林外史 C.蒲松龄聊斋志异 D.刘鹗老残游记 .19. 苏轼前赤壁赋行文的内在情感变化的过程是( )A.悲乐悲 B.乐悲乐 C.悲乐大乐 D.乐悲大悲 .20.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

    5、.21. 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学家是( )A.曹操 B.谢灵运 C.韩愈 D.欧阳修 .22. 辛弃疾与苏轼并称( )A.婉约词人 B.北宋词人 C.风雅词人 D.豪放词人 .23. 被陆游称赞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的诗人是( )A.白居易 B.岑参 C.李商隐 D.杜牧 .24. 李白在行路难中,情感表达的特点是( )A.逐层递进 B.逐层递退 C.平缓舒展 D.起伏跌宕 .25. 种树郭橐驼传主要的创作意图是(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术B.揭露统治者的政令扰民C.传播郭橐驼的植树经验D.借“养树之道”,喻“养民之道”.26. 秋水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的寓意是( )A

    6、.人的认识受到时间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到空间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到先天素质的限制D.人的认识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27. 古语“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 B.郑伯克段于鄢 C.诗经 D.秋水 .28. 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源自于中国古代的 ( )A.农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道家学派 .29.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现实材料的是( )A.且在邦域之中矣 B.先王以为东蒙主 C.陈力就列 D.虎兕出于柙 .30. 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 )A.借景抒情 B.引典抒情 C.化前人成句抒情 D.直抒胸臆 .31.

    7、 屈原的代表作是( )A.天问 B.离骚 C.九歌 D.九章 .32. 郑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A.迅速 B.急忙 C.屡次 D.竭力 .33.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 )A.称王天下的方法 B.用仁政治理天下 C.夺取王位的方法 D.用武力统一天下 .34. 九歌国殇的风格是( )A.刚健豪壮 B.沉郁顿挫 C.慷慨悲凉 D.奔放豪迈 .35. 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季氏将伐颛臾 C.大同 D.秋水 .36. 我国古代第一位取得伟大创作成就的诗人是( )A.许穆夫人 B.屈原 C.司马迁 D.孔子 .37. 郑伯

    8、克段于鄢中详写的是( )A.战争的场面 B.战争成败的原因 C.兄弟失和的经过 D.郑伯克段的过程 .38. 屈原根据战国时期楚地祭祀乐歌加工而成的组诗是( )A.天问 B.离骚 C.九歌 D.九章 .39. 下列成语出自的一组是( )A.夙兴夜寐、夜以继日 B.夙兴夜寐、翻云覆雨 C.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D.信誓旦旦、夜以继日 .40.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仁和礼 B.民本思想 C.自然无为 D.以法治国 .41. 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美( )A.冯谖 B.孟尝君 C.李广 D.程不识 .42. 63“狡兔三窟”这一成语出自( )A.寡人之于国也 B.冯谖客孟尝君 C.大同

    9、 D.秋水 .43. 氓从内容上说是一首( )A.战争诗 B.劳动诗 C.弃妇诗 D.田园诗 .44. 李将军列传中“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句之传是指( )A.左传 B.国语 C.论语 D.战国策 .45. 战国策是一部( )A.编年体史书 B.笔记体史书 C.纪传体史书 D.国别体史书 .46. 92李密陈情表写作的朝代是( )A.东汉 B.三国 C.西晋 D.东晋 .47. 左传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笔记体史书 C.编年体史书 D.国别体史书 .48.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49. 季氏将伐颛臾中“危而不

    10、持,颠而不扶”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A.历史事实 B.现实事例 C.名人名言 D.比喻 .50. 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 .51. 箱子岩一文重点描写了大端阳节的什么场面( )A.狮子舞 B.社戏 C.灯会 D.赛龙舟 .52.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吗?”这句话出于风波中人物( )A.七斤 B.七斤嫂 C.八一嫂 D.赵七爷 .53. 论快乐一文提出“快乐”是 ( )A.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 B.人生的享受 C.人生的本质 D.由精神来决定 .54. 小说风波中闲时手上总拿着一杆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人物是( )A.七斤

    11、B.七斤嫂 C.八一嫂 D.赵七爷 .55. 日出的主题是( )A.偏重写人性的悲剧 B.写家庭悲剧 C.偏重对社会悲剧的揭示 D.写性格悲剧 .56. 下列散文作品属于茅盾创作的是( )A.故都的秋 B.荷塘月色 C.风景谈 D.龙虎狗 57.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A.小说家 B.诗人 C.政论家 D.散文家 .58. 现代作家郁达夫文学创作的处女作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银灰色的死 C.沉沦 D.薄奠 .59.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一句出自( )A.炉中煤 B.发现 C.我爱这土地 D.再别康桥 .60. 断魂枪里写沙子龙的镖局改客栈的主要原因是( )A.

    12、时代变了,须重谋经济来源 B.时代变了,沙子龙主动求变 C.时代变了,沙子龙不得不变 D.时代变了,武艺已没有意义 .61. 奠定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地位的诗集女神首次出版于(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62. 爱尔克的灯光选自巴金的散文集( )A.故都的秋 B.话匣子 C.风景谈 D.龙虎狗 .63. 1921年10月,郁达夫创作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小说集(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沉沦 C.薄奠 D.银灰色的死 .64. 论快乐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 )A.随感录 B.写在人生边上 C.人兽鬼 D.谈艺录 .65. 1924年,朱自清发

    13、表的的第一部作品集是( )A.你我 B.踪迹 C.背影 D.欧游杂记 .66. 梁启超论毅力写于( )A.戊戌变法之前 B.戊戌变法失败后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67. 抗战时期,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有 ( )A.屈原 B.蔡文姬 C.雷雨 D.风雪夜归人 68. .郭沫若诗集女神收录的诗歌作品有( )A.百花齐放 B.雨巷 C.恢复 D.炉中煤 .69. 下述读书方法中,不属于培根论学问所提的是( )A.精读 B.快读 C.选读 D.听读 .70. 屠格涅夫的门槛表现了俄国( )A.市侩和怯懦者对于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诋毁B.19世纪民主解放运动C.俄罗斯妇女投身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14、D.19世纪腐朽的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71. 小说苦恼中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关系。这两方面又构成了( ) A.对比关系 B.类比关系 C.象征关系 D.层递关系 .72. 欧亨利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 )A.最后一片藤叶 B.警察与赞美诗 C.白菜与皇帝 D.公务员之死 .73. 小说苦恼的主题思想是( )A.反映沙皇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贫困生活B.反映沙皇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精神痛苦C.反映沙皇统治下上层人物专横跋扈D.反映沙皇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74. 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是( )A.平易素朴 B.清新优美 C.幽默诙谐 D.铿锵有力 .75. 莫

    15、泊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成名作是( )A.俊友 B.羊脂球 C.米龙老爹 D.温泉 .二、阅读辨析 (共42题)1.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请回答:(1) 这段文字的作者及其时代是( )A.韩退之,中唐 B.柳河东,晚唐 C.柳子厚,中唐 D.韩昌黎,晚唐; .(

    16、2) 文中加下划线的“勖, 字, 遂”三个字词的释义按序是( )A.勉励,养育,饲养 B.指导,养育,饲养 C.勉励,领回,饲养 D.勉励,养育,驱逐 .(3) 这一语段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A.赞扬郭橐驼的种树技艺B.揭露统治者的烦政扰民C.传播郭橐驼的种树技艺D.借“植树”之术,喻“养民”之道.2.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请回答:(1) 这段文字中“满招损,谦受益”句引自(

    17、)A.诗经 B.论语 C.尚书 D.中庸 .(2) 文中“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人是( )A.唐高宗 B.唐庄宗 C.唐玄宗 D.唐宣宗 .(3) 这一语段“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中心论点B.总结历史经验,照应中心论点C.揭示历史事实,提出中心论点D.揭示历史事实,照应中心论点.3.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此时黛玉虽不

    18、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 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请回答:(1) 文中宝钗的话语和说话时的情态不自觉地流露出她对宝玉的( )A.“不成器”的鄙视B.“恨铁不成钢”的惋惜C.“不成器”的惋惜中混杂着说不清的怜爱D.暗恋中流泻出“恨铁不成钢”的怜爱.(2) 文中写黛玉探望宝玉“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表现出黛玉的性格是( )A.稳重理智、心地善良 B.心地纯真、痴情含蓄 C.心地纯真、不善张扬 D.安分守己、痴情含蓄 .(3) 本语段描述人物的基本手法有( )A

    19、.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情态描写B.语言描写,肖像描写,情态描写C.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写D.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4.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 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在夫妻分上。我如今己是五十多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要越发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倚靠。”说毕,抱住宝玉,放声大哭起来。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

    20、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 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 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天,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 请回答:(1) 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根本因素、导火线按序分别是( )A.金钏儿之死,北静王府来贾府索要伶人琪官,贾环诬告B.贾环诬告,北静王府来贾府索要伶人琪官,鄙弃仕途C.金钏儿之死,北静王府来贾府索要伶人琪官,鄙弃仕途D.北静王府来贾府索要伶人琪官,鄙弃仕途,贾环诬

    21、告.(2) 文中王夫人阻拦丈夫贾政毒打宝玉的心理动机是( )A.母爱的护犊情感B.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C.主要是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其次是母爱的护犊情感D.主要是母爱的护犊情感,其次是维护自己在贾府的地位.(3) 本语段中说“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 )A.贾蓉 B.贾政 B.贾赦 C.贾环 5.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22、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请回答:(1) 这段文字选自于( )A.国语齐语 B.史记孟尝君列传 C.春秋左传隐公元年 D.战国策齐策 .(2) 这段文字写冯谖“三次弹铗而歌”的内在精神实质是( )A.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B.故作狂态,引人注目 C.穷途末路,哀难自抑 D.虚

    23、张声势,以脱困境 .(3) 文中“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A.左右的人认为他是个卑贱的人,拿草编的饭碗给他盛饭吃B.左右的人以为他轻视他们,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C.左右的人认为孟尝君轻视他们,拿草编的饭碗给他盛饭吃D.左右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他,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6.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24、大隧其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赋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请回答:(1) 这段文字叙述的故事发生在( )A.春秋初期 B.春秋中期 C.战国初期 D.战国中期 .(2) 文中“食舍肉”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A.吃的食物里没有肉 B.吃自己家里的肉 C.吃别人掉在桌上的肉 D.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 .(3) 这段文字中“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句表现出作者的治国观念是( )A.以法治国 B.以忠治国 C.以孝治国 D.以德治国 7.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孟子对

    25、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请回答:(1) 这段文字中“王好战”的“王”指的是( )A.齐国国君 B.魏国国君 C.赵国国君 D.燕国国君 .(2) 这段文字中“弃甲曳兵而走”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A.脱掉鞋子,挥舞兵器冲杀上去B.脱掉盔甲,挥舞兵器慢慢后退C.扔掉

    26、盔甲,拖着兵器往后逃跑D.脱掉鞋子,拖着兵器慢慢后退.(3) 文中最后一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在论证上属于( )A.归纳法 B.演绎法 C.例证法 D.比较法 .8.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柠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27、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请回答:(1) 写冯谖“焚券市义”、孟尝君“不说”,其对刻画冯谖形象所起的作用是( )A.对比反衬 B.铺垫反托 C.类比

    28、显现 D.侧面映衬 .(2) 在这段文字中,冯谖这个人物显示的性格特征有( )A.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超人B.老谋深算,独断专行胆识超人C.深谋远虑、独断专行,胆识超人D.老谋深算,机智果敢,胆识超人.(3) 文中 “何市而反、怪其疾”两句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按序是( )A.从哪个城市回来?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B.买什么回来?他得了奇怪的病C.从哪个城市回来?他得了奇怪的病D.买什么回来?因其返回太快感到奇怪.9.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

    29、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请回答:(1) 这一语段的作者告诉人们,“快乐”取决于( )A.菜烹调得好 B.澡洗得干净 C.花开的亮眼 D.心上没挂碍 .(2) 文中“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一语引自( )A.曹禺王昭君 B.关汉卿窦娥冤 C.王实甫西厢记 D.老舍龙须沟 .(3) 这一语段论证“快乐由精神决定”的角度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日常经验和体会,比喻B.离别时的宴席,对比C.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排比D.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菜合你口味,类比


    注意事项

    本文(大学语文复习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