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习实践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 资源ID:28604000       资源大小:24.87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习实践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1、学习实践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课件www.5yk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

    2、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组专题紧密联系。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学生可以尝试着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本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学习本组课文,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

    3、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建议本组教学可用1214课时。9、寓言二则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4、“寓言二则

    4、”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

    5、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同桌互议。4、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

    6、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7、二次丢

    7、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8、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五、体会寓意。、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

    8、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4、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

    9、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第二课时一、齐读亡羊补牢。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三、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

    10、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六、写字练习、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叼走街坊第三课时一、听写生字词语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三、拓展活动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四、完成同步练习作业设计:、比一比再组词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背诵这则寓言。3、联系学习、生活

    11、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后悔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0、惊弓之鸟教学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查找资料,了解大

    12、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3、认读生字词: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不

    13、要读成。弦,读,不要读成。“愈”读“”,不要读成“”;“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全班交流。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指名读14自然段。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

    14、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6、齐读14自然段。(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齐读5、6段。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句子对比: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

    15、快。)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2、同桌交流。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

    16、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4、语言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_,所以_。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二、总结课文、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第三课时一、学习生字、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3、难字书写指导:“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雁”字

    17、,“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4、书写练习。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三、布置作业: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板书设计:1、画杨桃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师出示杨桃实

    18、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指名读,正音:“嘱”读,不要读成;“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不要读成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

    19、待进一步读书解决。)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2、练习朗读218段。指导朗读要点:(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2)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

    20、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二、升华领悟:、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

    21、?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第三课时一、学习生字、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3、书写点拨: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二、巩固作业、书写练习2、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1、画杨桃父亲:是就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要不要是就我:一生受用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

    22、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教学课时:课时教学过程: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二、汇报交流、同桌互相检查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3、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四、总结,随文阅读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

    23、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五、课外拓展。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板书设计: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不满意)大徒弟许多小骆驼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称赞)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

    24、语故事。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四、总结、引导讨论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

    25、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第二课时习作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

    26、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三课时修改习作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评议要点:(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三、展示台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2、读读背背(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4)男女生比赛读。(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课件www.5yk


    注意事项

    本文(学习实践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