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黑龙江基本情况.docx

    • 资源ID:28706165       资源大小:24.7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龙江基本情况.docx

    1、黑龙江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北、东部与俄罗斯为界,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国第6位。地貌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

    2、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气候黑龙江省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全省年平均气温在5-4之间,从东南向西北平均每高一个纬度,年平均气温约低1,嫩江至伊春一线为0等值线。全省10的积温在20003000。全省无霜期在100160天,大部分地区的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结束。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400650毫米。中部山区最多,东部次之,西部和北部最少。59月生长季降水量可占全年总量的8090。全省湿润系数在0.71.3之间,西南部地区低于0.7,属半

    3、干旱地区。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6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其中,59月的太阳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460。全省日照时数在23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量的4448。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各地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风力3米秒的时数在松嫩平原、松花江干流谷地和三江平原为4000-5000小时,主要出现在3-6月和10-11月。自然资源生物资源: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现有耕地1187.1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

    4、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2006年草原改良建设14.7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达133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石油、石墨、矽线石、铸石玄武岩、石棉用玄武岩、水泥有大理岩、颜料黄土、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钾长石等10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炭储量居东北三省第一位。黑龙江省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71种,各类矿产年产值居全国第二位。森林资源: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6.5亿

    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业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资源是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完达山。能源: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2007年,全省原油产量4169.8万吨,原煤产量7997.1万吨,天然气 25.5亿立方米。其中,东部煤电化基地被国家列为全国7个煤化工基地之一。除此之外,电力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仅有一座镜泊湖水电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力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6、。截止2007年底,省内有大小电站212个,装机总容量1519万千瓦,2007年全省发电量达681.5亿千瓦时。动植物:高等植物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东北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黄檗、胡桃秋等10种。陆生野生动物476种,其中兽类88种,鸟类361种,爬行类16种,两栖类1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如东北虎、丹顶鹤等,有黑熊、白枕鹤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6种。湿地资源天然湿地434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18%。具体分布在三江平原156万公顷、松嫩平原78万公顷、大兴安岭85万公顷、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115万公顷。按照类型可划分四大类,即

    7、河流湿地46万公顷、湖泊湿地43万公顷、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332万公顷、库塘13万公顷。目前全省拥有扎龙、洪河、兴凯湖和三江四块国际重要湿地。水资源:全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现有大小湖泊640个、在册水库630座,水面达80多万公顷。黑龙江省是中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生物生长环境良好。旅游资源: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四季分明,文化厚重,物产丰富。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把黑龙江旅游形象定位为:黑龙江中国旅游COOL(酷)省。这是黑龙江凉爽怡人的气候,独特神奇的生态旅游资源,时尚浪漫的旅游产品

    8、和独具地域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的高度概括。具体解读为:“黑龙江春季活力世界,夏季清凉世界,秋季多彩世界,冬季冰雪世界”。黑龙江省按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进行了旅游资源普查,获得了60种基本类型的1,361处旅游资源实体资料,占该规范所列的68种基本类型的88.24%,已经超过了60%全国省级旅游资源丰富的指标线。一是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降雪期达4个多月,坡向、坡度适宜,海拔1000米左右的可建大中型滑雪场的资源点近100处,冰雕、雪塑、冬泳、冬钓资源也十分丰富;二是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脉等林区,森林覆盖率达42.9%,居全国第一,可开发系列森林旅游产品;三是

    9、江河湖泊网络四布。境内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牡丹江、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连环湖、扎龙、莲花湖等,极具开发价值;四是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三江平原湿地达200万公顷,松嫩平原湿地达123万公顷,目前保护完整的湿地原始点落超过20万公顷的有迎春湿地和扎龙湿地,超过10万公顷的有兴凯湖和镜泊湖湿地,最小的原始湿地也有871公顷。湿地为冷湿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最具生态原始品质和生物多样性;五是西部和东部草原辽阔。草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1.2%,达7600万亩,属全国拥有大草原的10个省份之一,草种1000多种,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几大山系与平原交汇处,具有放牧、观光价值;六是农业观

    10、光旅游资源富集。全省耕地辽阔、畜牧业较为发达,有洪河农场等现代化大农场,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七是野生动植物区系繁多。动物中,陆栖脊椎动物482种、两栖类13种、水栖类22科近百种。共有高等植物183科737属2400多种,植被类型多样,为难得的旅游资源;八是历史人文资源特征明显。古生物化石出土点88处,远古人类遗址12处,唐代渤海国、辽代、金代、清代“龙兴之地”遗址丰富,还有现代历史纪念地近50处,另有自古以来士人流入的文化遗产;九是民族文化风情浓郁。黑龙江为满族世居之地,还有赫哲、鄂伦春、达斡尔等北方少数民族,构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十是对俄边境旅游拥有优势。全省沿边共有35个市、县对

    11、俄开放,有20多个对俄开放一类客货口岸;十一是城市观光富有特色。哈尔滨的欧亚大陆风情、大庆石油文化、伊春林都风貌和黑河、绥芬河等边境旅游城市等颇具魅力。加之我省是粮、木、油、煤、畜牧等生产基地和重工、军工地区,与国内其他省、区、市对比鲜明,形成独特旅游资源和产品差异。黑龙江省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旅行社457家(其中国际社75家),星级饭店280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6家、三星级113家),国家A级景区151家(其中五A级1家、四A级17家、三A级68家), S级滑雪场27家,达标漂流场所12家,国家和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2个,旅游星级家庭旅馆61家。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黑龙江省是全国

    12、生态省建设试点之一。近年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2007年,省辖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浓度分别较2006年下降7.1%、10%和14.1%。湖泊、水库状况较好,各水期均以三类水质为主,全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松花江干流水质在我国七大流域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省辖13个城市中9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达标,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全部达标。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0.06%。环境介质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处于正常水平,电磁辐射水平符合我国电磁辐射防护有关标准限值的规定。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186个,其中,国家级17个,

    13、省级33个,总面积590余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2.6%。生态示范区32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11个。生态功能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总面积达964.04万公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交通民航省内现有航空线路13条,其中有国内航线9条,国际航线4条。省内现有各类机场51个,其中,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黑河和漠河等6个民用机场,有伊春、佳木斯、塔河、嫩江、加格达奇、幸福、东方红等7个航空护林基地,以及38个农业飞行基地。交通邮电交通运输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29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6%。其中,铁路956.1亿吨公里,增长4

    14、.2%;公路289.9亿吨公里,增长15.0%;水运13.6亿吨公里,下降36.2%;航空0.3亿吨公里,增长1.6%;管道37亿吨公里,增长1.2%。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564.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铁路210.6亿人公里,增长9.4%;公路313.9亿人公里,增长11.9%;水运0.3亿人公里,增长0.1%;航空39.7亿人公里,增长27.2%。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23.6万辆,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私人汽车78.2万辆,增长19.2%。民用轿车保有量40.8万辆,增长21.4%,其中私人轿车28.7万辆,增长28.7%。邮电通信业增长势头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

    15、总量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83.5亿元,增长29.4%;邮政业务总量29.2亿元,增长9.8%。年末全省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2567公里;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004.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12.2万户,增长2.8%,其中城市837.7万户,增长4%、农村274.5万户,下降0.6%;移动电话用户1449.2万户,增长14.4%。全省电话普及率为67.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299万户(包括拨号、专线和宽带接入用户),增长4.9%,其中宽带接入户209.2万户,增长18.8%。经济国内生产总值(GDP)2007年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16、(GDP)70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人均GDP2007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18478元,增长11.9%。工业2007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占GDP比重47.1%。农业2007年粮食生产又获大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82.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8%;粮食总产量3965.5万吨,增长4.9%,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两增两减”:水稻产量1658.5万吨,增长21.9%、玉米1568.5万吨,增长7.9%;小麦77万吨,下降17.2%、大豆491.0万吨,下降24.8%。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烤烟产量6.9万

    17、吨,增长23.2%;甜菜237.2万吨,增长15.7%;水果51.8万吨,增长9.8%;蔬菜1058.5万吨,下降6.8%;油料50.1万吨,下降20.6%;亚麻15.4万吨,下降24.9%。外贸状况2007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72.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财政收入2007年全省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地方财政支出132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商业与人民生活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提高3.2个百分点。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5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18、132元,比上年增加580元(现价计算),增长16.3%(现价计算)。2007年年末全省有826.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464.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有767.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234.4万人。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全省有14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9个省扶贫开发重点县,3134个贫困村(含28个人口较少民族村),373万贫困人口。实施了“一次规划、两年实施、逐村验收、分批推进”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到2007年底,全省共完成了1634个贫困村和19个人口较少民族村的扶贫开发任务,已帮助125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扶贫开发工作开局良好,整村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19、一是拓宽了增收渠道,贫困户收入大幅度增加。通过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种植结构,贫困群众收入呈现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实施扶贫项目的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1105元增加到2007年的1997元,增长了80.7%。二是改善了道路条件,解决了行路难。共完成村级道路4418.2公里、桥涵6994座,基本实现了晴雨通车,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三是提高了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购置大型拖拉机和收割机949台、配套农具1032台,打抗旱井6715眼,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1415项,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化作业水平

    20、,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四是解决了人畜饮水难。打人畜饮水井2038眼,使 6536个自然屯群众喝上了符合饮用标准的自来水,减少了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的发生。五是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实现了每村都有卫生所和必要的医疗设备,使群众小病不出村,基本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六是加强了畜牧服务体系建设。各村都建设了村级畜牧技术服务站,配置了相应设备,为贫困群众发展畜牧业提供了防疫、改良、治病等服务。七是改善了贫困户电视接收条件。为34.1万贫困户安装了有线电视,入户率由10%提高到87.4%,接收电视节目由2套增加到10套以上,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农民群众掌握农村政策、了解改革开

    21、发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及学习各类知识创造了条件。八是解决了贫困户学生入学难。新建和维修学校253所,添置了教学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免收了贫困村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减免了课本费;对寄宿生给予生活补贴。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了“普九”教育目标。据省农调队对500个贫困村百名“村官”和180个贫困户的问卷调查,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整村推进选择扶贫对象、扶贫到户项目、公益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和基层干部工作、技术培训和生产服务五个方面满意度分别达到100、96.7、82、90和97,表明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是满意的。目前正在实施的750个贫困村,计划在2008-200

    22、9年实施完成,余下的750个贫困村,计划在2010-2011年实施完成。支柱产业黑龙江省有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2007年末实现工业总产值5482.0亿元。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200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6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28.87亿元,增长22.1%。人口人口统计2007年末全省人口出生率7.88,死亡率5.39。年末全省总人口3824万人。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2.49。民族及人口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共有54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4.98;各少数民族人口185万人,占5.

    23、02。黑龙江省建有l个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鲜族乡(镇)19个、蒙古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2007年,全省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4.2人。文化程度2007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5所,招生1.5125万人,比上年增长1.76%;在学研究生4.6109 万人,增长8.03%;毕业生1.1679万人,增长28.85%。普通高校68所(不含独立学院9所),招生19.5766万人,增长8.53

    24、%;在校生63.49万人,增长8.70%;毕业生 14.8883万人,增长15.0%。成人高等学校招生1.4683万人,在校生3.3786万人,毕业生1.2227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6所(不含技校),招生4.0903万人,在校生10.5562万人,毕业生1.9317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5.3005万人。普通中学2414所,招生59.5430万人,在校生206.9909万人,毕业生66.9849万人。职业高中191所,招生5.6571万人,在校生13.6129万人,毕业生3.0851万人;职业初中6所,招生0.0366万人,在校生0.1472万人,毕业生0.1229万人。小学8738

    25、所,招生34.0170万人,在校生204.0767万人,毕业生39.863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783人,在校生635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2.6913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08.8614万人次。通讯广播 电视截止2007年末,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5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75%。有线电视用户507.5万户。电话2007年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112.2万户,增长2.8%;移动电话用户1449.2万户,增长14.4%。全省电话普及率为67.1%,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络用户299.0万户,宽带接入户209.2万户,增长18.8%。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黑龙江基本情况.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