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免疫学思考题修改版.docx

    • 资源ID:28706175       资源大小:145.18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免疫学思考题修改版.docx

    1、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免疫学思考题修改版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构成和功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的一门生物学学科;(研究抗原 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 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学科)。2. 什么是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又称固有免疫,是机体早期阻止、抑制和杀灭病原的防御能力,是抵抗和消灭 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它包括四类防御屏障:解剖屏障,如皮肤、黏膜等; 生理屏障,如温度、低PH环境等;细胞吞噬屏障,如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等;炎症反应屏障,如组织损伤释放的抗菌活性物质。3. 什么是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

    2、munity)?又称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抵抗 力,主要有抗体和T淋巴细胞承担。它具备四个特征:抗体特异性;多样性;免疫记忆;识别自我和非我。4. 我国民间出现免疫防控疫病最早是什么时候?公元11世纪宋代5. 巴斯德研宄出的三种疫苗是哪些?禽霍乱疫苗炭疽杆菌疫苗狂犬病弱毒疫苗6. 抗体概念的由来1939年Elvin Kabat用卵白蛋白(OVA)免疫家兔证明血清中的伽马球蛋白 (gamma-globulin)现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决定免疫力的成分, 由此将球蛋白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成分称为抗体(antibody)。7. 克隆选择学说的主

    3、要内容是什么?每个淋巴细胞都表达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受体,该受体的特异性在淋巴细 胞接触抗原之前就形成了,抗原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活化的淋巴 细胞增殖成淋巴细胞克隆,该淋巴细胞克隆与原初的淋巴细胞就有相同的免疫特 异性。8. 抗体多样性是怎样证实的?是谁证实的?其在免疫学发展中有何意义?抗体多样性的证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它的证 实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生源学说和体细胞突变学说的提出,生源学说认为,所有编码抗体的基因 都是从亲本遗传下来而事先存在。但是这一学说很难解释免疫球蛋白在重链和轻 链构成的可变区具有如此浩瀚的多样性,而在恒定区却保持不变;体细胞突变学

    4、 说认为,基因组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基因数目较少,体细胞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产 生了大量的特异性抗体。但它也同样很难解释可变区基因突变的同时而恒定区却 保持不变。 双基因模型假说的提出,其核心内容是:无论是轻链还是重链都是由两条独立 的基因编码,其中一条编码可变区,而另一条编码恒定区。这两条基因在DNA 水平上通过某种机制发生重组连接到一起,形成了一个连续的DNA序列,经转录 和翻译形成一条轻链或重链;此外在生殖细胞内含有数以万计的可变区基因,而 恒定区基因只有一个。该基因重组模型解释了为何免疫球蛋白存在恒定区不变而 可变区千差万别的现象。但是由于实验证据不足,未能被大家普遍接受。瑞典Basel免疫

    5、学研究所的Susumu Tonegaw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DNA重组 技术揭开了抗体多样性的神秘面纱。他用同位素标记的mRNA发现:在胚胎细胞 基因组中编码抗体的基因有多个片段,每个片段之间被其他基因序列分隔着,可 变区基因与恒定区基因被一段较大的基因片段所分隔,该分隔段的基因含有酶切 位点,随着胚胎细胞向淋巴细胞分化,到终末浆细胞阶段时,可变区基因与恒定 区基因相互靠近,而插在它们之间的基因被切除掉,重链与轻链都遵循这一原则。Tonegawa的研究发现进一步研究证实了抗体多样性主要来源于基因重组和 体细胞基因突变;同时他也证实了一个基因编码恒定区,一个基因编码可变区的 双基因模型学说,也否认

    6、了 “一条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的原则,推动了分子生 物学的发展,也使得免疫学从此进入了分子免疫学时代。9.动物免疫学在哪方面有应用?在兽医方面的应用动物疫病的免疫防控一些传染病的消灭主要是依靠疫苗,如我国利用兔 化牛瘟疫苗消灭了牛瘟,通过免疫防控各类动物传染病,因此免疫防控一直是畜 禽传染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某 些基因工程疫苗已在实践中应用。此外,应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注射发病畜禽或 对个体动物进行被动免疫防控或治疗,再有,一些幼龄动物通过获得母源抗体而 得到天然被动免疫保护。动物疫病的诊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 该特点建立了

    7、各类血清学和细胞免疫检测技术。这些技术在动物传染病、寄生虫 病的诊断与监测中已广泛应用,另外,通过血清学技术也可以对新分离的病原进 行血清学分型和鉴定,也可以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价。兽药残留检测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以抗 体为核心试剂,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特点。免疫分析在兽药残留分析中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已经渗透到兽药残留分析的各个环节。兽医基础研究作为生物科学的研究工具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动植物物种鉴定、动植物 育种、分子生物学及其它生物科学等。第二章免疫系统1.什么是中枢淋巴器官,有何作用?又称初级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和骨髓。禽类的

    8、 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所以也是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是B细胞产生和成熟的地方,骨髓中含有B细胞发育的重要细胞即骨髓基 质细胞,它与B细胞之间接触分泌各种因子(如VCAM-1,SCF,IL-7等)促进B 细胞的发育。胸腺是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在胸腺的皮质区和髓质区分布 着胸腺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基质细胞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三维网络空间,为T细胞提供发育场所。2. 什么是外周淋巴器官,有何作用?又称次级淋巴器官,是抗原递呈和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 以及各种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肠道相关淋巴组织也属于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中 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

    9、、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共同参与对 抗原的捕获、加工、递呈和应答。3. 什么是髓类细胞,包括哪些?髓类细胞是由髓样前体细胞分化而来的非淋巴细胞细胞群,它包括血液中的 嗜中性粒细胞、异嗜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 胞、树突状细胞、巨核细胞以及红细胞。4. 禽类的髓类细胞有何特性?禽类的髓类细胞中没有嗜中性粒细胞,取而代之的是异嗜性细胞,这种细胞 缺少嗜中性粒细胞功能强大的多种消化酶,因此禽类对细菌性疾病较敏感。5. 什么是防御素(defensin),有何特点?防御素是由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和皮肤上皮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分泌 的一类小分子阳离子多肽,由18_24个氨基酸

    10、组成,富含Cys,这类小肽普遍存 在于高等生物中,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的毒杀效应,是高等生物抗病原入侵的 重要防御物质。防御素可以分为a、和三种,a防御素主要由嗜中性粒细胞 和粘膜杯状细胞产生,防御素主要由粘膜上皮细胞产生,分子量比a防御素大, a和防御素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而防御素仅存于非人类灵长动物。它具备两个特点:抗菌谱广,病原微生物难以对防御素产生抗性突变。第三章天然免疫1. 病原感染引起早期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后,首先引起宿主先天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在识别和 吞噬入侵的抗原后,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IL-12 与TNF激活NK和KNT细

    11、胞,活化的NK和NKT细胞分泌伽玛干扰素(IFN-y ), IFN-t进一步活化巨噬细胞,活化的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杀灭和清除病原 的能力,进而消除入侵的病原。而NK和NKT分泌的Th1或Th2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2. 天然免疫分子有哪些?第一,抗菌肽,又称宿主防御肽,是由单一基因编码的小分子蛋白,没有特 异性,具有广谱杀灭病原菌和病毒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最重要的抗菌肽有两类: 防御素和凯瑟琳抗菌肽防御素,是由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和皮肤上皮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分泌 的一类小分子阳离子多肽,由18_24个氨基酸组成,富含Cys,这类小肽普遍存在于高等生物中,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的毒杀效应,

    12、是高等生物抗病原入侵的 重要防御物质。凯瑟琳抗菌肽,是在动物中存在的一大类小分子多肽,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它的功能区与凯瑟琳药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故此得名。该抗菌肽主要以无活性 的抗原肽形式贮存于细胞内,在细胞受刺激后,被加工处理成为有活性的小肽分子,释放于细胞外执行杀菌功能。第二,溶菌酶,又称细胞壁溶解酶,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蛋白它能 水解菌体细胞壁的肽聚糖,导致细菌细胞壁损伤,进而杀灭细菌,在先天性抗感染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能够螯合锌、铁等金属离子的小肽,如钙卫素,乳铁素等。3. 防御素杀灭病原菌的机制是什么?普遍认为,带正电的防御素与带负电的细菌细胞膜相互吸引,防

    13、御素在细胞 外膜形成二聚或多聚体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从而扰乱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细胞能 量状态,导致细胞膜去极化,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以及细胞ATP含量下降,最终是 靶细胞死亡;防御素的抗病毒作用则是通过与病毒外壳蛋白结合而导致病毒失去 生物活性。4. 吞噬细胞有哪些,非吞噬性的先天性免疫细胞有哪些?(一)吞噬细胞是机体内具有吞噬功能细胞的总称,它可分为功能互补的两大 类:髓样吞噬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又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包括那些结构相似、来源和功能相 同的巨噬细胞,如枯否氏细胞(肝)、尘细胞(肺)、巨噬细胞(脾)、组织细胞(结缔组织)、小胶质细胞(脑)

    14、。(二)非吞噬性的先天性免疫细胞天然杀伤性细胞(NK),体积较大,内含颗粒,细胞膜没有典型的T或B细胞 的表面标志,该细胞无需抗原刺激即可杀灭靶细胞。天然杀伤性T细胞(NKT),细胞含有CD161 (NK1.1)和NKR-P1表面标志并具有TCR,但TCR不与MHC分子结合而与MHC分子相似的CD1分子结合。NKT细胞 没有T细胞一样的免疫记忆功能,因此被认为是先天性免疫细胞。 T细胞,它是T淋巴细胞的一种,其TCR复合体是由 两条链和CD3分子组成。 T细胞除了通过TQ被活化外,还可以通过非TQ结合途径(如 PAMPS,TNF,超抗原等)被活化,因此被认为是先天性免疫细胞。5. 什么模式识别

    15、受体,什么是病原相关分子模式?模式识别受体(PRRs),又称模式识别分子(PRMs),是宿主细胞识别病原的 特殊分子,专门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特征性分子结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是病原微生物所特有的能被天然免疫细胞所识 别的靶分子,也是微生物共有的在进化上保守的模式分子,广泛分布于病原体细 胞表面。6. 模式识别分子在免疫应答反应中有何意义?模式识别受体(PRRs)又称为模式识别分子,是宿主细胞识别病原的特殊分子。模式识别受体专门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特征性分子结构。先天性免疫应答首先 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的特定成分(PAMP)以启动免疫应答,免疫 应答的类型与强度都与模式识别分

    16、子识别PAMP有关。因此,模式识别受体特异 性识别PAMPs是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前提和基础。7. NF-k B信号传导途径是什么?NF-B信号传导途径分为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1 NF-B信号传递经典途径:(详图参见教材P51)在NF-kB信号传递经典途径中,使NF- B从IB的束缚中释放出来是激活 NF-B信号传递通路的关键。当细胞受体(TNFR1/2,TCR,BCR,PRRs)与相应的 配体结合后,招募和活化接头分子向下游传递信号,活化IKK和IKK。IKK /IKK是IkB的激酶,活化后使IkB磷酸化。在SCFbTrCP-type E3连接酶的 作用下,磷酸化的IkB被泛素化,通过蛋白酶体降

    17、解,p5Q/RelA得以释放,进入细胞核,结合特定基因的启动子(PrcmQtQr),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2 NF- B信号传递替代途径:在NF-KB信号传递替代途径中,将NF-Bpl05和pl00降解为p50和p52 是活化该信号传递通路的关键。形成p52/RelB异源二聚体是NF- kB信号传递替代途径的标志。当细胞受体(BAFF-R、LT、CD4QR)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招募和活化接头分子NIK。活化的NIK激活IKK,使IKK结合p1Q5或pl00泛 素化,通过26s的蛋白酶体降解,pl00降解后产生p52,p52可形成p52/ p52 同源二聚体或p52/RelB异源二聚体(产生

    18、的p50通常与p65形成p50/RelA异源 二聚体),p52/RelB异源二聚体可直接进入细胞核,结合特定的启动子 (Promotor),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p52/p52同源二聚体要与Bc13 形成复合体,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第四章T细胞的发育、成熟与分化1. 胸腺细胞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是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在胸腺中,每天产生1*107个T细胞,仅有1_3%的T细胞最终发育成熟, 成为成熟的CD4+或CD8+T细胞,绝大部分细胞在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中凋 亡,其中那些不能与自身MHC结合的T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被诱导凋亡的过程称之 为阳性选择,而那些与自身MHC或MHC-

    19、Ag结合过强的细胞同样被诱导凋亡,这 个过程称之为阴性选择阳性选择决定了 T细胞的MHC限制性即T细胞只识别自身表达的MHC,阴性 选择决定了 T细胞对自身组织的耐受,避免了那些与自身MHC或MHC-Ag结合过 强的T细胞到外周组织被活化而攻击自身组织引起自身免疫病。2. 解释CTL杀伤靶细胞的特异性和限制性CTL即细胞毒T淋巴细胞,也称CD8T,它由于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而来,经过 胸腺中的阳性选择过程,因此存活下来的CLT都具有MHC限制性,它只能识别表 达自身MHC的靶细胞,最终杀伤表达自身MHC的靶细胞;同时,由于在胸腺细胞 发育过程当中,TCR基因不同的片段经过随机组合、重排,甚至突变,

    20、就产生了 具有不同特异性或同一特异性不同亲和力的TCR。因此,对单个的CLT而言,它 表面存在一种能识别某一抗原的TCR,也就是说,特定的CLT只识别同一遗传背 景抗原递呈细胞(APC)递呈的某一抗原(如A表位),而不识别其他抗原(如B 表位),体现了 CLT杀伤靶细胞的特异性。3. 超抗原引起免疫损伤的原理是什么?超抗原(superantigen)是细菌或病毒产生的毒素物质,这种物质对MHC- 类分子的a链和CD4T细胞TCR的V链具有高亲合力,因此可以通过MHC-类 分子和TCR外侧将其紧密结合在一起,引起5-20%的CD4T细胞同时活化,产生 大量的细胞因子,造成免疫损伤,临床上出现全身

    21、性中毒现象,譬如葡萄球菌产 生的肠毒素污染食物引起中毒以及昆虫叮咬引起的中毒性休克等。4. CD28与CTLA4的作用是什么?CD28与CTLA4都是调控T细胞活化程度的共刺激分子。调控T细胞活化的信号有两大类:一类是正调控信号,具有促进T细胞活化 的作用,主要通过CD28和IC0S共刺激分子与APC的B7-1、B7-2、或B7h等膜 分子结合产生活化信号;另一类是负调控信号,对T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CTLA4是具有代表性的负调控分子,其配体是APC表达的B7-1和B7-2膜分子。因此,CD 28具有促进T细胞活化的作用,而CTLA4具有抑制T细胞活化的作用, 这两种共刺?敫分子共同调控T

    22、细胞活化,从而使免疫应答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 防止免疫应答过强而造成免疫损伤。第五章B细胞发育、成熟与活化1.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免疫球蛋白是在B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由多基因组合而成,在造血干细胞DNA 中,这些多基因片段之间被大小不同的基因隔开,每个基因都编码一段蛋白,L 链和H链分别由不同的基因编码,L链由数目不等V、J、C基因组合编码,H链 由数目不等的V、D、J、C基因组合编码,经过这些基因的组合,就会产生大量 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分子。需要强调的是,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片段是随机 重组的,最后成熟的每个B细胞只含有1种确定的L-VJC/H-VDJC组合,也仅编码一种BCR。

    23、具体的多样性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1 可变区DNA重排。Ig的可变区由两个基因编码,一个是L链的V基因,另一个是H链V基因。每 个V、D、J基因片段的两侧都存在独特的重组信号序列(RSS),每个RSS都包括 回文结构、若干碱基构成的插于片段以及富含AT的保守序列。这些RSS可被重组酶切割,从而出现V-J或V-D-J的组合。这样的组合极大的增加了 Ig的多样性。2 轻链和重链的组合。根据H链和L链基因片段的重排,如果随机组合,可以产生260万左右的Ig, 但实际上由于H链和L链并非以相同的几率表达,相互配对也不会完全随机,因 此实际并没有如此之多,但这并不能对Ig多样性产生根本性改变。3 体细

    24、胞突变虽然成熟的B细胞已经有了确定的V-J和V-D-J基因片段的组合,但在遇到 抗原刺激开始增值时,会出现基因突变,突变率是普通体细胞的十万倍,因而称 之为体细胞超突变,且突变主要发生在H链和L链的互补决定区(CDR),因此体 细胞突变能产生高亲合力的抗体,而产生高亲合力的B细胞在低浓度的抗原刺激 情况下会优活化增值,因此形成了高合和力B细胞优势细胞群,这个过程也叫亲 合力成熟。由于Ig可变区的编码基因一共有600bp,因此每增值两代就会出现 至少一次的基因突变,这也极大的增加了 Ig的多样性。4 恒定基因变化与抗体性别的转换。当B细胞识别抗原被活化后,其确定的V-D-J片段可能会和不同的恒定

    25、区基因 组合,形成型别不同的抗体,这一现象称之为型别转换。虽然型别转换后恒定区 不同,但可变区却保持不变,这也极大的增加了 Ig的种类。此外,成熟的B细胞表达膜结合免疫球蛋白,而受抗原激活B细胞产生的浆细胞 表达分泌型Ig。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抗体分子的多样性。2. B细胞活化的分子机理是什么?(注意TI、TD活化B细胞的差异)抗原刺激B细胞后,需要辅助性T细胞(Th)直接接触B细胞才能使其活化, 这类抗原称之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哪些不需要Th细胞就能活化B细胞的抗 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1.TI抗原活化B细胞原理。TI抗原分为TI-1抗原和TI-2抗原两种类型。TI-

    26、1抗原主要是细菌的一些细胞壁成分,譬如脂多糖大多 数TI-1抗原时B细胞的有丝分裂原,在高浓度条件下能同时活化多个B细胞克隆,大约1/3的B细胞同时被活化分泌抗体,没有严格的抗原特异性,而在低浓度 时能够刺激活化特异的B细胞产生针对特异性抗原表位的抗体。TI-2抗原通过交联多个BCR分子活化B细胞,这类抗原与TI-1抗原相比有 三个特点:不是B细胞分裂原,只活化特定的B细胞克隆;需要TH细胞产 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才能使B细胞完全活化,产生抗体并进行不同型别的抗体转 换;只活化成熟的B细胞,对不成熟的B细胞有抑制作用,而TI-1抗原对成 熟不成熟抗原都有活化作用。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最显著的特点是

    27、不产生记忆细胞,产生的抗体类型主要 是IgM,免疫应答程度较弱。2 . TD抗原活化B细胞机理。TD抗原活化B细胞需要Th细胞直接接触才能使B细胞活化。B细胞活化需要两 种最基本的信号刺激,一是抗原结合BCR产生的第一刺激信号,另一种是Th细 胞膜上CD40L与B细胞膜上的CD40相结合产生的第二刺激信号。第一信号产生 后,B细胞上调表达MHC-II类分子和B7共刺激分子。Th细胞通过膜受体识别 MHC-II类分子递呈的抗原,同时其细胞膜上的共刺激分子CD28与B细胞的B7 分子结合,Th细胞被活化。活化的Th细胞上调表达CD4QL,该分子与B细胞表 面的CD4Q结合产生进一步刺激B细胞的第二

    28、信号,使B细胞活化因此B细胞先 活化Th细胞,活化的Th细胞又反过来帮主B细胞活化。3.细胞因子对B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成熟的B细胞通过BCR识别特定的TD抗原并在Th细胞的辅助下被活化。Th 细胞除了通过CD40L结合CD40提供共刺激信号外,还根据抗原的性质分泌相应 的细胞因子以调控免疫应答的走向。IL-4和IL-12是调控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 子。IL-4促进Th2免疫应答,使免疫应答超体液免疫方向发展;而IL-2是免疫 应答朝着细胞免疫方向发展。譬如在CD4T细胞分化试验中,如果培养液中加入 IL-4和抗IL-12的抗体,细胞将分化为Th2细胞,即主要分泌IL-4和IL-10,如果加入I

    29、L-12和抗IL-4的抗体,细胞 将分化为Th1细胞,即主要分泌IL-2和IFN-。如果Th1细胞因子较多,免疫 应答主要是细胞免疫;如果Th2细胞因子较多,免疫应答主要是体液免疫。4. B细胞一一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在淋巴组织中,抗原被B细胞或其他抗原递呈细胞捕获并经就加工处理后成 为可以被MHC递呈的抗原短肽,活化Th细胞,在Th细胞的辅助下,B细胞活化, 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并且产生抗体,此时的抗体是亲和力低,因为B细胞在分裂 增殖过程中BCR会发生超突变,超突变主要集中在H链和L链可变区的互补决定 区(CDR),而CDR决定了抗原和抗体的亲和力,因此超突变的B细胞产生的不同 亲和力的抗体。

    30、由于抗原和抗体结合是动态的结合和解离过程,所以只有具有高 亲和力的B细胞才能竞争地结合到树突状细胞表面展示的抗原,进而增殖分化成 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体,这样逐渐形成高亲和力B细胞的优 势细胞群,故把通过抗原选择产生高亲和力抗体的过程称之为抗体亲和力成熟过 程。而低亲和力的细胞不能竞争结合到抗原,随后凋亡被巨噬细胞清除。5. 什么是载体效应?半抗原必须与载体以化学键结合才能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答,在再次免疫中, 动物只有接种与初次免疫相同的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才能引起针对该半抗原的再 次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载体效应”。第六章抗原与抗体1 抗原的概念是能被B细胞免疫球蛋白受体识别或与

    31、MHC结合后被T细胞受体识别的物质。 它具备两个基本性质:免疫原性,指该物质在免疫动物后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 疫应答的特性反应原性,指该该物质本身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能够与 抗体结合的特性。2. 抗原表位、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概念抗原表位:又称为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存在的能与TCR/BCR或抗体Fab部分 特异结合的化学基团,是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按结构分:顺序决定簇 构象决定簇;按功能分:隐藏性决定簇功能性决定簇 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它通常是些小分子物质,如 某些化合物、重金属离子、激素等。它与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就可能具有免疫原性。 半抗原一般分子很小,仅有一

    32、个抗原表位所以也是单价抗原,单价抗原不能活化 B细胞。羧基璀择19-13免疫球蛋ft %GI结构的镆式E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它可以理解为大分子物质(载 体)与半抗原的复合物。3. 抗体的基本结构 单体免疫球蛋白由两条H链和两条L链组成,肽链之间由二硫键结合。两条H链和两条L链在一起形成可变区 和恒定区。VH和VL组成可变区,可变区是抗体识别结合 抗原的部分,H链和L链的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1和CH2 相连部分为铰链区。可变区分为超变区和骨架区,超变区 又称为互补决定区,该区域有三个氨基酸序列高变区,这 些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的改变决定了抗体识别抗原的特异 性和多样性。IgG、IgE、IgD为单体,IgA有单体有双体,IgM为五聚体。4. Fab与Fc片段各起何作用?Fab: 1、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2、中和效应,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农业科学院高级免疫学思考题修改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