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地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念.docx

    • 资源ID:28726078       资源大小:28.9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地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念.docx

    1、天地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念天地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念北宋程颢和明代王阳明等理学家,在儒家爱人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整体观念。所谓天地万物为一体,是说通过人生而具有的仁爱之性,由爱人扩展到爱物,从而把人与天地万物构成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王阳明发挥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认为仁者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这是说,不管是有知觉的动物、有生命的植物,还是如瓦石之类的无生命的物体,当它们受到破坏或损害时,

    2、每一个人都会从内心产生不忍人之心、怜恤之心和顾惜之心,并把它们视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加以爱护。宋明儒者提出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点,不仅承认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界都有内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权利,而且也自觉地把天赋的仁爱之性,由传统的人际道德向生态伦理拓宽,从而使之成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石,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万物一体论一、世俗难解万物一体为儒佛道三家共识,但一向颇难为人理解,自古以来,常被斥为谬论,古今谭概-迂腐部载:“一儒者谈万物一体。忽有腐儒进言:设遇猛虎,此时何以一体?又一腐儒解之曰:有道之人,尚且降龙伏虎,即遇猛虎,必能骑在虎背,决不为虎所食。”周海门笑语之曰:骑在虎背

    3、,还是两体,定是食下虎肚,方是一体。闻者大笑。”其实,万物一体是说宇宙万物本源和根基相同,人与人、人与自然息息相通,自然物与自然物的息息相通。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本指同胞兄弟同父同母所生。扩而言之,人类生命都可以说是“同根”的,再进一步,在本体层,人与自然、人与物、物与物也都同根。但在现象界,人是人,虎是虎,万物是万物,相通又有区别,身与虎、人与物亲疏有别,并非一讲“一体”,各种差别就消失或抹煞,人与虎与万物就完全等同起来了。儒家仁爱,无局限但有差等,亲亲仁民爱物,但不宜重物轻人,为了爱物而让人受害。以人饲虎的行为,为吾儒所不取。二、文化共识生命小宇宙,宇宙大生命。儒佛道三家都是融天地

    4、万物为一体、贯宇宙人生为一源的,这是中华文化的共同点。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和我们同来自同一个“道”,人与万物同为一体,万物平等,融合为一。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独一无偶的“道”分化出“阴阳”二气,相互激荡而产生出千差万别的天地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又说,“磅礴万物以为一”(庄子-逍遥游),“旁日月,挟宇宙,为其吻合”(庄子-齐物论)。庄子说:“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庄子-马蹄)。这是道家的万物一体说。佛教的万物一体说。大乘佛教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佛性的显现,万法皆有佛性。佛教天

    5、台宗和禅宗都主“无情有性”说,认为无感情意识的草木瓦石、山河大地也有佛性,也能成佛。湛然说:“随缘不变之说出自大教,木石无心之语生于小宗。”随缘不变,意谓佛性永远不变,随缘体现于万物,故每一事物都有佛性,这是大乘佛教的观点;认为那些没有情识之物没有佛性则属于小乘思想。湛然认为,这是狭隘的说法,等于否认佛性的普遍性。湛然又说:“我及众生皆有此性故名佛性,其性遍造遍变遍摄。世人不了大教之体,唯云无情不云有性,是故须云无情有性。”“真佛体在一切法。”(大正藏卷46,P783-784)三论宗的吉藏也说,“若于无所得人,不但空为佛性,一切草木并是佛性也”(大乘玄论卷三)。易经的宇宙一体论。儒道共尊的易经

    6、,在宇宙意识方面可谓思深理精。方东美先生在中国形上学中之宇宙与人一文中指出:“(周易)主张万有含生论之新自然观,视全自然界为宇宙生命之洪流所弥漫贯注。自然本身即是大生机,其蓬勃生气,盎然充满,创造前进,生生不已。此由孔子创发,见之于象传、系辞传及说卦传前两部分。”这一“宇宙含生论”或“宇宙有生论”,确乎是周易哲学所代表的中国哲学的特质。方东美对易传宇宙自然观的诠释,肯定万物蕴藏的生机活泼的生命力。他认为,我们的宇宙是生生不已、新新相续的创造领域。任何生命的冲动,都无灭绝的危险;任何生命的希望,都有满足的可能;任何生命的理想,都有实现的必要。“保合太和,各正性命”,正是宇宙的全体气象。三、归本于

    7、仁儒家之仁,彻上彻下,天人与共。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表达的都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意。孟子的“万物一体”论还较简略,宋儒从本体论层面对万物一体之理作出了更明确的阐发。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就有其本体论根源,他在西铭中的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阻隔全面破除,将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境界作了形象论述,如:“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8、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幼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体悟到人与人、人与万物息息相通、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自然能得出“民胞物与”的结论。嗣后,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对“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之说加以进一步详化深化。王阳明是以良知(与仁同义)为本体的,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强调人类与宇宙万物皆归本于良知,统一于良知。他说:“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

    9、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阳明全书卷三传习录下)有了这样的哲学认识,“明明德”“亲民”、“天下一家”的道德追求和社会实践,自然发于心之不容已,而没有丝毫的做作和矫情。请参其言:“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父,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父、人之父,与天下人之父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孝之明德始明矣,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以及天下人之兄,而后吾之仁实与吾之兄、人之兄,与天人之兄而为一体矣。实与之为一体,而后弟之明德始明矣”(阳

    10、明全书大学问)。“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传习录卷中,答顾东挢书)“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故其言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果哉,末之难矣!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良知灿发、本性作主的人,必定切实悟得万物一体的真理。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理一分殊、体用不二(用熊师的话

    11、说:本原现象不许离而为二,真实变异不许离而为二,绝对相对不许离而为二,心物不许离而为二,质力不许离而为二,天人不许离而为二)等义理,无不筑基于此、发源于此。戓者说,是同一种宇宙观、本体观的不同侧面和表达。另外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等也是儒佛道三家的共识,具体领悟有所不同而已,兹不详论。四、科学依据万物一体论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爱因斯坦之相对论提出质能互换定律,物质与能量本为一体;量子力学告诉我们,构成物质之元素,既是波,又是粒子。还有“超长距作用”现象(根据量子理论,有可能两个粒子,在宇宙之二端,能立即得知对方之改变,彼此影响),都为万物一体论提供了间接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已为现代太空物理学界广泛

    12、所接受。据介绍,根据科学家的推算,爆炸前的宇宙原点,半径不到10-25公分。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一切,所蕴藏的全部信息,原来都存在于这样的微粒中。现在亲疏远近无量无边的宇宙万物,在当时尽涵其中。真可谓芥子纳须弥也。如此,万物一体论就不难理解了,佛法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虚空法界一切刹土众生同一个法身,也就不难理解了。金刚经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个如来、真如法身,就是宇宙生命系统本体,就是宋朝一位诗僧诗中描述的那个“一体无边含万物”的“本元自性天真佛”呀。易经的乾元,道家的大极、无极,儒家的天道、良知,指向都是这个本体呀。近有友人荐

    13、我一篇着名网文宇宙是一个幻象,可为万物一体论提供侧证。说的是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学一些物理学家,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实验:在特定的情况下,次原子的粒子们,例如电子,同时向反方向发射后,在运动时能够做到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多么遥远,不管它们是相隔十尺,或十万万里远,它们似乎总是知道相对一方的运动方式。在一方被影响而改变方向时,双方会同时改变方向。超过了光速,就等于是能够打破时间的界线。被誉为当代最着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思想家的伦敦大学戴维.玻姆提出大胆的想法:“此发现意味着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来是具体而坚实的,但其实它只是一个幻象,是一张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息摄影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

    14、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数据,全像相片整体包含于部分中)。“宇宙只是一个幻象”这个观点,与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及“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与佛陀所证悟缘起法则及“举心动念法界皆知,万法同体牵一而动全身”之理,皆异曲同工。“宇宙是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相片”的全息宇宙之说,与佛教“法法同体,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粒尘沙无不是一个世界”的宇宙观如出一辙。唐代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大师早就在华严金师子章中指出:“宇宙间的各个事物由于本体是相同的,因而任何现象都能收尽摄入即包含其他一切现象。事物的任何部分都能尽摄入即包含万物的整体。任何事物都可以普遍摄入即包含其他一切

    15、事物。进而,一切事物可以归结为任何一切现象,事物的整体等同于事物的任何部分,任何一个事物也就是其他事物,这就是各个事物都是相同的,即同一的”。宋-释正觉偈颂七十八首写道:一尘具无量刹土,一念超无量劫数。一身现无量众生,一体合无量诸佛。诗中描述的华严境界,与全息理论正好相通。玻姆认为,次原子的粒子能够彼此保持联系,而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多远,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来回发射的信号友多么“神秘”,而是因为它们的分离是一种幻觉,在现实下面更深的层次里,这样的粒子并不是分离的两个单独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大整体的两部分。如果网文所言的实验属实,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万物一体论。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新的科学观点、新的

    16、理论、新学科将不断涌现,生命与宇宙的奥妙将不断“曝光”,相信万物一体论将会得到更加深入切实的证明。五、新人生观有人提出,21世纪人类在生存方式上必须建构起“生命共同体”的新人生观。其意蕴有三:一是从人类自然的生理性生命来看,整个人类在生命存在的意义上是一个共同体;二则从观念上看,人类的每一份子都应该努力突破个我主义的限囿,在社会文化的层面沟通你、我、他,达到人生观价值观上的生命共同体;第三是指人与其他的生命体乃至整个宇宙皆应互相沟通为一。整个宇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正是中华文化的共识,新的人生观,“仁民爱物”、“泛爱万物”的博爱观,“众生平等”、“本性平等”的平等观、以仁戓良知为本质生命和生命

    17、本质的新生命观,等等,都是建立在万物一体的宇宙观基础上的。有的人仅将仁者爱人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未免肤浅。爱人爱物确是一种很高的品德和境界,但如上所说,这种品德境界有了宇宙论本体论上的基础和依据才“扎实”,才不致流于空泛和虚伪。庭训格言曰:“仁者无不爱。凡爱人爱物,皆爱也。故其所感甚深,所及甚广。在上则人咸戴焉,在下则人咸亲焉。已逸,则必念人之劳;已安,而必思人之苦。万物一体,痌瘝切身,斯为德之盛、仁之至。”这种对人对物的爱、万物一体之感,是品德修养,更是哲学境界、智慧境界。有了万物一体的宇宙观,人生自然被仁爱精所充满,欲不仁民不爱物,不可得也。就象一家,不可能只顾一己而漠视兄弟姐妹息忍饥挨饿

    18、;又象一躯,不可能只重一处而不管身体各部位疼痒。如王阳明所说:“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儒家将宇宙视为一个生生不怎、新新不已、浩瀚无涯、大化流行的生命系统,而人类在其中占据着中枢位置。如果对此智慧上悟未真,义理上信不过,纵不无仁爱之心,也大有局限,或难以持恒。宋朝徐元杰有一首咏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刻印章诗,艺不高,理甚真,录此小结,并略加解析。诗曰:三才中立囿形均,昧者拘拘利乃身。不道有身皆有血,岂应知我不知人。其间一物容亏性,是即四肢顽不仁。洞洞八荒皆我闼,豁然窥见等天真。“其间一物容亏性,是即四肢顽不仁”,可与程颢两句话参看。程颢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19、又曰:“医学言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如手足不仁,气己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二程遗书卷二上)“洞洞八荒皆我闼”,意出王阳明语:“仁者以万物为体,不能一体,只是己私未忘,全得仁体,则天下皆归于吾仁,就是八荒皆在我闼意,天下皆与,其仁亦在其中。”(传习录卷下)全诗大意为:天地万物与人类均被形气所囿,愚昧之人更为一己小我所拘,只知自利肉身,不知彰明本心。须知有身躯者都有血液和生命,岂能一味利己,不顾他人?儒者不仅要尽己之性,还应追求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天地之间若有一人一物的本性受到亏蔽、不得发抒,就象四肢顽病不灵呀。五湖四海都象在我家门之内

    20、一样,我看到天地万物都平等地秉赋着天道的本真。只有彻悟万物一体的真义,才能更好地自爱爱人、己立立人、成己成物,才能更好地重视和追求和谐-不仅重视和追求自己身心的和谐,而且重视和追求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民胞物与”的和谐,从而学会与他人、与社会、与动植物、与整个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论王阳明万物一体观一、“万物一体”与物的价值王阳明的思想体系是以“心”或“良知”为其核心的哲学范畴。故此,研究阳明思想的成果多以探讨“心即理”、“心外无物”、“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以及“四句教”等内容为主,而阳明的“万物一体”思想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事实上,阳明是在他的晚年提出“万物一体”的理论,在

    21、此之前,他已经清楚阐明了致良知的思想。之所以还要再提“万物一体”的理论,在阳明看来有他独特的用意。王阳明的“万物一体”的内涵非常丰富,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对其进行阐述:1心性论关于万物一体理论的阐发,王阳明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最着名也是论述最详尽的莫过于他在嘉靖四年(1525年)答顾东桥书的最后一段: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圣人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

    22、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从上述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境界和理想,它有其成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其成立的基础并非在于人意,而是作为心本体之“仁”使其然。正是因为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故人原本可以做到人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而如今由于物欲之蔽,仁心堵塞,才使得天地万物失其所,所以孟子曰“求放心”,阳明曰“致良知”,目的无非是使人心复其本然面目。而人心一旦复其本来面目,不但可以实现“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的理想社会,而且还能够实现宇宙的和谐。因为在阳明看来,人的“仁心”,不但关怀人类自身,而且对大自然的草木瓦石亦有同情、顾惜之心:孺子如同类者也,见鸟

    23、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二位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为一体也。1由此可见,阳明是从心性论的角度论述了万物一体成立的根据。在他看来,万物之所以可以称为一体,其根源在于仁心。这一点和他自己一贯的心学立场是一致的。2存有论从存有论的角度来说,阳明采取了气学的立场来说明万物一体的理论。他说:“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2当他的学生问及人与禽兽草木“何谓之同体”时,王阳明回答说“如此,便是一气流通的,如何与他间隔得

    24、”。3这里,所谓“同此一气”,“一气流通”,是从宇宙本源论的角度阐述了万物一体的理论。宇宙万物都是来源于同一源头气,而气充盈这个宇宙万物。如此一来,宇宙万物便是息息相通的有机系统,因而不能人为地区分主客体,把大自然看成是客体,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从而带来生态的破坏。这一点在现代生态学上具有重要意义。3境界论从境界论上说万物一体,其实就是指一种“大我”、“无我”的精神境界。在这种天地境界中的人,不仅意识到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要为社会的整体利益着想,“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4而且还要意识到自己是宇宙的一员,把这种对人之爱推广到对宇

    25、宙中所有存在物的爱。所谓“君臣也,夫妇也,朋友也,以至龄山川草木鬼神鸟兽也,莫不实有以亲之,以达我一体之仁,然后吾之明德始无不明,而真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矣”。(大学问)在“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天地境界中,“我”已不再是功利境界中的“自私自利”的“小我”,而是“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大我”(大学问)。从这个意义上看,阳明不仅把每个社会中的成员都纳入“大我”的关怀视域,而且把“我”放入整个宇宙的境界中,肩负起关怀整个宇宙的使命。由此可见,“万物一体”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个人道德上的境界、一种社会理想,更是一种宇宙观即把整个宇宙看成和宇宙中的“我”休戚相关的整体.这

    26、一点,无疑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二、“差等原则”与人的责任王阳明的“万物一体”理论强调万物的平等,强调人的责任,但并没有反对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差等原则。这种差等原则并没有削弱其在生态学方面的意义,反而显出他比当代那些宣扬一切生物平等的环保主义者更加理性和谨慎。传习录记云:问:“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先生曰:“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扞头目,岂是隔要薄手足,其道理合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把草木去养禽兽,心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箪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宁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

    27、理合该如此。及至吾身与至亲,更不得分别彼此厚薄。盖以仁民爱物皆从此出,此处可忍,更无所不忍矣。大学所谓厚薄,是良知上自然的条理,不可越,此便谓之义:顺言个牒理,便谓之礼;知此条理,便谓之智;终始是这个条理,便谓之信。”5#p#分页标题#e#阳明的万物一体说和差等原则在他那里是并行不悖的。的确,爱是有差等的,总是推己及人,从自己的至亲再到路人。这种爱虽然不是博爱,但却是我们良心中“自然的条理”,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更有可行性。此外,面对生物世界,也有一套条理和法则,使人可以“合理地”使用自然界的资源而不受良心的谴责。这与其说是一种差等不如说是一种秩序。爱如果没有秩序和原则的话就是一种滥爱,不但不能

    28、给人类带来幸福,反而会带来灾难。三、调和两端的生态伦理西方文明向来强调科学技术与工具理性,这与他们哲学上的主客观对立不无关系。纵观西方的历史,这种人与自然二元的认识模式把人类从对自然的畏惧和崇拜当中释放出来,基督教对宇宙独一真神的信仰更揭开了自然界神秘的面纱,从此以后探索和研究自然的障碍进一步得到扫除,而现代科学的兴起建立在这种“思想解放”的基础上。对于后人来说,自然界不再有“神圣性”的维度,而只是一种“规则体系”。6现代科学的兴起使西方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工业化时代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造成了对自然资源无限制的开发利用,也导致了今天遍布全球的生态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方

    29、学者开始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1967年文化历史学家LynnWhiteJr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怀特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基督教要为生态危机负一部分责任,因为基督教强调人和自然的二元对立,并且把自己看成自然的征服者,这是我们今天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之一。另外还有一些生态学学者提出一种“深度生态学”的理论,强调人类不应该以自己作为宇宙的中心,而应当积极倡导以生命或生态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强调大自然的权利和内在价值,更有甚者把人和其它一切生物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王阳明的万物一体理论走在两个极端的中间。他既不是把人和自然看作截然对立分开的两端,把自然看成人统治和奴役的对象,而是强调人和万

    30、物(包括自然)之间的“一气流通”、“一体同在”;也没有像一些生态学者所主张的那样,抹杀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独立性,而是肯定基于良心“自然之条理”的一种“差等原则”。这种“差等原则”并不是一种藐视自然万物的高傲态度,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勇于对自然承担责任的大丈夫风范。正如阳明在“答季明德”的信中说到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7在这句话中,阳明强调的正是仁者的责任,除了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外,还有安置宇宙万物的己任。从这个意义上说,阳明既继承了儒家的传统,又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念。他的“万物一体”理论,比起“深度生态学”来说更有深度,值得我们进一

    31、步思考和研究。万物一体为本“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上,也同样会降临于地球的孩子身上。应知,地球不是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西雅图酋长近些年,极端天气搅动着全球,地震、洪涝、干旱、暴雨、雪灾、泥石流、龙卷风、火山喷发、海啸等灾难不断上演.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已是“千疮百孔”、“四面楚歌”了.如果人类唯一的家园毁坏了,我们所拥有的金钱、汽车、洋房、权利、名誉等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梦幻泡影。应知,地球母亲是个高速运转的载体,为什么称为母亲?为什么又称为载体呢?因为它养育、承载着万物苍生高速的运转着,因此极需坚固性,而其坚固性又依赖于各种物种、其各种的和谐性与合理性,每一个物种都有

    32、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空间、海洋还是万物,都离不开彼此之间的相生相克、互相牵连的互动,只有随缘而显现的和谐(合协)二字,才能呈现出祥和、长久、安定。然而万物之灵的人类过于自信自己是地球的主宰,自信地球资源是无限的,为了短期达到利己的目的,“万物为我所用”的欲望空前增长,对大自然的掠夺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升级,于是有了经济繁荣、奢华生活和过度浪费。为了自己所谓的享受,人人追求豪华汽车、大面积的住宅、名誉和地位,把外相上的光鲜、声名的显赫作为成功的标志,都不知道这种对外无度的追求同时,也正是对自己的贪婪、自私、计较、算计、嗔恨、恶念的无度放逸,也就意味着对善良、平等、慈悲、和平、友爱的放弃。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疯狂无度地破坏地球母亲的结构,拔光地球母亲的毛发(森林)、拆散她的骨骼(矿产),抽干她的血液(石油)、无情地侵占、消灭人类生存的伴侣动植物.当人类全然不顾家园有限资源的无度开采,和被摧残的环境、大气层、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极寒极热.的警告依然沉迷于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无度享受时,欲望障蔽了人们的眼睛,就看不到灯红酒绿后面蕴含着的灭顶之灾!根本不会去想


    注意事项

    本文(天地万物一体的整体观念.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