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毕业论文.docx

    • 资源ID:28731581       资源大小:34.1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毕业论文.docx

    1、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毕业论文大连海事大学装订线毕 业 论 文二一一年四月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专业班级: 物流管理 姓 名: 张腾龙 指导教师: 冯茹梅 继续教育学院摘 要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粮食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力求保证粮食总量供求平衡,积极促进粮食的生产与流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但也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粮食企业亏损严重,粮食产区财政负担过重,国家财政补贴也不堪重负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粮食物流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各种原因的主要后果。 粮食是农业生

    2、产的最终产品,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其生产地和消费地的分离,注定了流通是其必然属性。粮食更多的是在流通中体现和提升价值。我国的粮食现代流通技术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粮食散运量仍在10%左右徘徊,致使出现上述众多问题。众所周知,物流是国民经济的“第三利润源泉”对于粮食物流更是如此,通过粮食物流体系的构建,解决农民、粮食企业和国家财政问题、稳固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连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就成为了本文的根本出发点。关键词:粮食;物流;流通AbstractFood, human survival, the food problem has been of great co

    3、ncern to governments, China is a populous country, the food probl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Over the years, our government seeks to ensure that the total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ood, after years of efforts, we realized a basic balan

    4、ce between total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but there have been increasing output without increasing farmers, food companies suffering heavy losses , the heavy financial burden of food-producing areas, overwhelmed state financial subsidies and other issues also can be said, is caused by grain logistic

    5、s system is imperfect, the main consequences of a variety of reasons.The fi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food products, with significant seasonal, the producer and consumer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is bound to the inevitable property.Food is more reflected in the circulation and enhance

    6、 valueChinas grain circulation of modern technolog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bulk shipments of grain is still hovering around 10%, resulting in many problems of the above.As we all know, the logistic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third profit source, especially for food logistic

    7、s, food logistics system through construction, to solve farmers, food companies and national financial problems, a solid national strategy for food security and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upport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Dalian shipping center of Northeast Asia has

    8、 become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of this article.Key Words:Food;logistics;circulation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论文背景与意义11.2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1第2章 建设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重点分析12.1 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流发展战略研究12.2 传统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12.3 未来东北经济区粮食及其物流市场需求基本走势1 2.3.1普通粮食产量减少与高品质粮食需求量增加并存1 2.3.2人们营养结构调整带来了畜牧业物流急剧增加1 2.3.3粮食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活跃,功能不断提升12.4

    9、 东北粮食物流体系的量化分析1第3章 东北经济区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现状及优劣势分析13.1东北经济区建设粮食物流体系的比较优势13.2目前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存在问题分析1第4章 东北经济区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规划14.1 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市场高效运作的粮食物流投资模式1 4.1.1 建设东北与南方现代化粮食物流产业链1 4.1.2 建立高水平的物流专业人才队伍14.2 构建一体化东北粮食物流系统1 4.2.1 加快粮油交易平台的建设1 4.2.2 提升粮食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14.3 以港口为依托,加快粮食“四散化”运输1 4.3.1 区位优势1 4.3.2 交通运输优势1第5章 结论

    10、15.1论文取得的成果15.2论文不足之处1参考文献1第1章 绪论1.1论文背景与意义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加入WTO后,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销售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东北地区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粮食市场化,即国际市场本土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大趋势,调整粮食的生产结构、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和创新粮食经营方式,培育东北地区粮食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而按照全球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现代物流模式,改造东北地区的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和经营方式,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以应对挑战,做大做强东北地区的粮食产业,形成东北地区粮食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东北地区具备了建设粮食物

    11、流业的基础和优势。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基础和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完善,建设东北主产区与南方主销区及国际市场的粮食流通高速通道。对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运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和技术,整合现有粮食流通资源,进行流程再造,功能提升,创新机制,构造新型的第三方现代粮食物流企业。从事粮食物流策划和咨询、粮油商品展示、市场交易、运输配送、代购代销、货运代理以及信息等综合服务,满足粮食生产商、营销商、运输商、加工商对粮食物流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世行项目东北粮食流通走廊的配套措施,为其组织粮食货源,协调铁路、公路和海上运输,联系国内外客户并建立网络,

    12、共享各种粮油和物流信息。同时,运用物流中心自身的功能把北良项目和东北腹地项目结合起来,使东北粮食流通走廊成为高效运转的有机整体。1.2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现代物流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型。它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概念,包含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物理性位移的全过程。其核心是一体化管理,成本、效率、服务是其宗旨。物流作为一种直接决定企业生产和效益、商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消费者对服务满意度的、融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先进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必然要重视物流现代化。同

    13、样,今天的粮食产业更急切呼唤现代粮食物流。第二章 建设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重点分析2.1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流发展战略研究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构建:现代物流业服务网络体系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以点状松散存在的要素组成物流网络后,原来点和点、要素和要素之间偶然的、随机的关系随之变成网络成员之间的稳定的、紧密的联系。 1)运营主体发展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流应依托相适应的经济主体进行构建和运营。建议组建一个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粮食物流联合体,由这个物流联合体承担粮食物流服务网络的建设,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从目前情况看,这个运营载体最佳的选择是

    14、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该中心经吉林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领导商定,由吉粮集团、大连良运集团牵头,核心层由东北粮食主产区粮食集团企业、铁路部门、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紧密层有环渤海湾的5家港口企业;松散层由东北粮食主产区120个县(市)粮食部门、8家南方沿海港口企业和175家南方主销区较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及4家海运企业组成。其主要特征是:(1)战略性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体系架构合理,功能设计完备,服务区域广阔,发展目标长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粮食物流方式,既考虑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充分体现出战略特征。(2)广泛性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以开放型思维,通过构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15、的组织形式,将更广的区域、更多的行业、客户以及物流资源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粮食物流服务网络。(3)先进性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坚持高新技术领先的原则,采用全球定位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粮食物流模式,建立高起点的粮食物流信息平台。(4)系统性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按照现代系统论的原理,将粮食收购、交易、仓储、装卸、运输、信息、检验、结算和保证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粮食物流供应链,为客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5)规范性在粮食物流运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粮食质量认证、标准化体系、信用担保基金、信用证核算等市场信用体系,科学规范运营,发挥粮食物

    16、流协会作用,搞好行业自律,规范粮食市场。 大连北方国际粮食物流中心作为第三方物流所独有的特征和作用,使其具备了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运营载体的条件。构建东北粮食物流体系,除采取措施、更新观念、强化服务、密切合作外,还必须有国家的配套措施和扶持政策,方能实现东北粮食物流业的现代化,确保东北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此,建议把大连国际粮食物流中心列入国家粮食物流规划建设体系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扶持,享受国家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2)建设内容 粮食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应按照现代粮食物流的要求,方便、快捷、经济地实现粮食从东北主产区粮库到东南主销区加工厂全程配送服务。 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服务网络图可以概括为“

    17、一台、二链、三区、四保”。 “一台”就是指粮食物流信息平台。以北方粮食交易市场网络为基础,联合大连口岸物流网和铁路物流网,整合各种粮食信息资源。通过建立粮食展示厅、交易厅和商务厅,采用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装备电子商务系统、粮油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调度系统,为广大粮食客户提供交易、信息和配送等综合服务,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东北亚的粮食物流信息平台。 “二链”是指二个服务链,即陆路运输链和水路运输链。粮食由产区粮库到东北各港口的运输称为陆路运输链,东北各港口到南方各港口终端用户的运输称为水路运输链。陆路运输链包括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其中铁路运输又包括铁路散粮车运输和铁路集装

    18、箱运输。水路运输主要是由散粮专业运输船队来完成。 “三区”指三个功能区,即粮食供货功能区、粮食中转功能区和粮食消费功能区。粮食供货功能区由东北经济区120个主产县(市)粮食仓储企业组成。粮食中转功能区由东北经济区五大粮食转运港口(大连港、北良港、营口港、秦皇岛港和丹东港)组成。粮食消费功能区由175家南方沿海主销区较大的用粮企业组成。 “四保”是指四个保证。即信用保证、检验保证、标准化保证和仲裁保证。信用保证是指运营主体与各金融机构统一沟通,建立粮食信用担保基金,对有信誉的会员提供贷款担保,搞好资金的衔接。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在会员内部实行信用证结算制度,保证交易的顺畅进行。检验保证是指接受国

    19、内外客户的委托,提供粮食资质认证服务。标准化保证是指为粮食交易的全过程提供标准化服务,提高交易效率。仲裁保证是指出现纠纷时,运营主体能够提供及时、公正、有效的仲裁服务,保证规则的有效执行。 通过“一台、二链、三区、四保”,形成强大而统一的粮情信息、物流配送和粮食贸易体系,加快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服务网络的形成。 3)经营形式 在粮食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运作主体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采取先进的经营形式和管理技术,对各种粮食物流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优化配置。建议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股份制经营。作为粮食物流的运作主体,选择合适的股份制经营方式,由粮食企业、船运公司、铁路和港口企业以各种资产入

    20、股,组建有实力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财务关系上的合作,通过资本经营,从经济利益上把合作各方结成了命运与共的整体。(2)租赁经营。在粮食物流过程中,涉及到合作企业的场地、仓库、车辆等设施和设备的统一使用,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运营主体对合作企业相关的资产实行租赁经营,并根据相关资产价格,确定合理的分配方案。这样,运营主体成为在租赁情况下的经营者,同合作企业资产所有者之间形成租赁关系,通过资产经营,使运营主体与合作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3)松散联合体经营。粮食物流运营主体对东北经济区粮食主产县收储企业、南方主销区较大的用粮企业,采取松散联合体经营。粮食物流运营主体吸纳相关企业加盟,

    21、形成统一的商情信息、物流配送、商贸关系网络,在保持相关企业法律上、生产上和财务上各自独立的前提下,与运营主体签订进场交易、运输配送、代购代销、货物代理、资金结算及信用担保等业务协议,并建立相适应的合法中介组织,搞好协调和监督,加强自律。(4)资本市场融资经营。运营主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争取国家支持,早日申请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壮大实力,增强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2.2传统东北经济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中国粮仓之称。正常年景,东北经济区常年总产量为8000万吨,其中辽宁省1500万吨,吉林省2200万吨,黑龙江省3400万吨,内蒙古自治

    22、区东四盟900万吨,占全国粮食的总产量六分之一左右,商品量4300万吨,是全国商品量的40%。粮食外销量2200万吨,其中:销往东南沿海八省市1540万吨。从1998年开始粮食出口量大幅增加,共计出口4269万吨,2002年出口1330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主要是玉米、大豆、大米,出口韩国、日本、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传统的粮食流通模式和落后的粮食转运方式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物流的要求极不适应: 一是体制不顺、流通不畅、部门分割、行业分割,条块分割。与粮食转运紧密相关的铁路、交通、港口企业,分属于不同部门,各有各的政策要求,各有各的工作任务,各有各的计划安排,很难协调统一起来,因而不能最大限

    23、度发挥现有运输资源的效率。 二是落后的传统交易方式造成信息不对称和时空阻隔,使供求产销难以有效对接,造成粮食经营上各自为政,多头对外。采购推销人员满天飞,到处找客户,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成交的效果不佳。 三是不能统筹合理利用有限的运输资源。市场行情好时,供货方争相发粮,造成铁路车皮紧张;行情不好时,又等待观望,造成运力的闲置,无法做到均衡运输。港口也是一样,有时粮食大量涌入,造成压港;有时港内粮食不足,又难以及时装船;又由于转运进出计划缺少综合统筹,回空车皮亟待统筹利用以降低流通成本。 四是粮食交易的透明度低。供需双方现货交易,缺乏公开、公正、公平,不但引起商务纠纷,成交率

    24、低,还容易发生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 五是粮食市场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是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处理水平低,反映不及时,缺少科学的超前分析预测,使粮食经营企业无所适从,掌握不住经营的最佳时机,粮食流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六是粮食产品质量和物流的科技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检测手段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出口的重要因素,不但与国际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七是信用制度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行业缺少自律,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彼此诚信度不高,不但阻碍交易的顺畅进行,而且增加交易风险。以上这些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从根本上说,只有靠建立现代物流体制才能解决。2.3未来东北经济区

    25、粮食及其物流市场需求基本走势2.3.1普通粮食产量减少与高品质粮食需求量增加并存加入WTO后东北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退耕还林(牧)加上适应市场需求需要等措施,必然使粮食种植面积和普通粮食产量减少;而随着城市化发展,城镇人口增加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生产物流需求增加随着告别短缺实现总体小康到迈向全面小康,人们将从要求吃饱到吃得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吃得方便,其对制成品需求大量增加。据相关规划中国食品加工业到2020年,按农业产值和食品加工业产值之比,将从现在的1:0.3(发达国家为1:2至1:5不等)提高到1:1或1:2。农业和食品加工业产值总和

    26、将达到3万亿元到6万亿元之间,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或超大型产业。由此,东北乃至我国粮食产业将由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到实现现代食品制造业的转变,粮食流通服务业发展将进入持续发展新时期。2.3.2人们营养结构调整带来了畜牧业物流急剧增加据相关统计,随着人们对肉禽蛋奶需求量增加,促进了畜牧业及其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近年来粮食需求增长中,饲料用粮增长最快。东北粮食主产区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粮食调运量自1993年 2002年共调出和外销粮食15469万吨,其中销往东南沿海八省(市区)11756万吨占76%;自1998年开始粮食出口大幅增加,累计出口4289万吨,其中2002年出口1

    27、3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由此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步入市场经济之后,充分发挥商品粮食基地和出口基地作用,加快绿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是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加快重构优化成为增加粮食内外贸销量的重要增长点一是非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自然资源及高淀粉玉米优势,成为内外市场的抢手货;二是东北加快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促成东北大米优势,加上小杂粮等市场急需品种及高品质粮食都将保持持续增长,出现购销两旺好形势。粮食经营主体和运营模式突破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统天下局面多元投资主体构成,多种优势资源结合的新型粮食企业应运而生。国外粮食经营企业也将抢滩东北市场,其经营模式也将按着现代供应链理念,加

    28、速服务链网和业务流程重构再造,不仅将逼迫粮食生产、流通企业走向全球供应链,加快物流要素资源整合优化,做强、做大本土网,拓展国际网,打好“主场牌”,提高竞争力,而且将致力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并增强贴近客户服务快速反应能力,促进了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粮食市场加快形成。2.3.3粮食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活跃,功能不断提升随着粮食产量和商品量增加,库存逐年加大,粮食流通矛盾日益突出。多年来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一是自1992年起先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快东北粮食流通体系建设,使东北粮食储备和流通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二是大连依托南北交通枢纽所形成的南北产销对接区位优势,及时组建了大连北方粮食交易市场(

    29、现货),其自1998年以来至2003年6月累计交易量已达1367万吨,交易额为134亿元,预计2003年将突破600万吨,实现交易额63亿元,其采用现场竞拍交易和网上结算方式,使功能进一步提升,为东北乃至我国南北粮食流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服务,成为国家粮食局重点联系粮食市场之一;大连商品交易所除大豆外今年玉米期货业务上市,并将加快开办石油、金融业务的进程,已经成为在亚洲和世界粮食期货市场又一劲旅,形成了粮食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4东北粮食物流现状的量化分析建国以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仓储设施不断取得进展。1980年之后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

    30、1990年后中央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三批国债资金,投资建设一大批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明显缩小了同世界发达国家粮食流通设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为近年来建国以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仓储设施不断取得进展。1980年之后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1990年后中央政府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三批国债资金,投资建设一大批设备先进、技术含量高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明显缩了同世界发达国家粮食流通设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之间的差距。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为,全国粮食年物流量约为1.7亿吨,其中跨省区粮食年物流量为0.7亿吨。近三年跨区域粮食物流量中,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粮食外运量约2650万吨,出口量为1170万吨;黄淮海地区(豫、冀、鲁、皖)小麦外运量为1060万吨;长江中下游地区(川、鄂、湘、赣、皖、苏)稻谷流出量为1670万吨左右,玉米流入量为800万吨;东南沿海地区(沪、苏、浙、闽、粤、桂)粮食流入量为4500万吨,进口量为800万吨;京津地区粮食流入量为9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东北经济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与思考毕业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