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从英汉习语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x

    • 资源ID:28750244       资源大小:29.4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英汉习语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x

    1、从英汉习语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对比研究,采用举例的方式进一步阐述英汉习语的定义,从而透过习语逐步深化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涵。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习语的定义,从而使我们对习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二部分通过对比、举例、分析,得出了不同语言放在一起比较的三种情况,从而意识到目前的一些文化差异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通过例举英汉习语的相似之处对中西方的文化相似性进行了一个概述。承接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从侧面着手,以自然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为主要载体,展现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本文最后一部分,是对

    2、全文的一个概括总结,语言和文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如若你有兴趣去研究,习语可谓是一块好的敲门砖。关键词:英汉习语、中西文化、相似性、差异性 从英汉习语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现已成为两种较为热门的语言,而习语却是任何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瑰宝,它形式简洁,寓意言简意赅,是人类语言文化发展史中使用较为普遍,且颇受大家青睐的一种语言形式。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历史典故等差异,英汉习语承载不同名族的特色文化与信息文化。该文通过对英汉习语的对比来呈现中西文化的差异。一、习语的概念 文化的载体之一便是语言,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产物.而习语又是语言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习语一词的寄义甚广,通常指那

    3、些连用在一起,具有特定结构的词组, 其蕴藏的含义也不能单单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习语蕴涵着多彩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习语囊括了成语( set phrases) 、谚语( proverbs) 、格言( sayings)、俗语( colloquialisms ) 、典故( allusions ) 、俚语( slangs) 和歇后语( allegorical sayings)等固定词组或定型语句. 不论汉语习语还是英语习语,它们都是各自文化发展的纽带,不仅展现了各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还呈现了各民族的文化赋性和文化精髓。二、汉英习语对比研究的现状将不同种语言相互对比,则显露了三种

    4、状态:互不相同;略有所同;另辟蹊径。1.英汉习语中常有喻意相同,喻体也尤为相同或相似例1 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例2 那个问题是他们的肉中刺。That problem is a thorn in their flesh.例3 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 like son.例4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例5 自掘坟墓Dig ones own grave例6 苛政猛于虎。Taxes are fierce as a tiger.例7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绞尽脑汁。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

    5、m, he racked his brains. 例8 见鬼去吧Go to the devil!例9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I11s news spreads apace.例10 那家伙是披着羊皮的狼。That fellow is a wolf in sheeps skin.2.汉英习语喻意神似,喻体各异即便英汉习语的喻意相同,喻体也尤为相同或相似,但诸多的习语依旧留下了民族文化的烙印。多半情况下,英汉喻意神似,但喻体各异,习语中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远胜于相似之处。例1 害群之马A black sheep例2 杀鸡取卵Killing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6、 eggs 例3 热锅上的蚂蚁A cat on the hot bricks例4 力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例5 滑得像泥鳅As slippery as an eel例6 不要画蛇添足Dont put a fifth wheel to the coach例7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while sell vinegar!例8 狗改不了吃屎You cant make a crab walk straight例9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In the land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例10 胸有成竹Have a

    7、card in ones sleeve三、英汉习语中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的相似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国外的交往与日俱增,相互影响也逐渐加深。尽管在种族、肤色和国籍上有所差距,但我们皆生活在同一个自然中,具有时间、空间与社会生产的共性,而相同的生理结构会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共鸣。因而,不同民族,思维方式,情感认知和道德准则方面皆如出一辙。例如喜怒哀乐与是非善恶等情感体验上也十分贴近。各民族的文化可以看成以人性为共性,以人类共同情感为根源。这些共性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基础。而习语作为语言结构分支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人类的共性文化,如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情感认知的相似第2页共9

    8、页认知语言学家这样认为:习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习语的语义不是任意性的,而是与人类的情感认知密切相关的。例如对于忠诚的品质,汉语中有“一仆不能侍二主”,而英文中对照有“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汉语中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在英文中对照有“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又好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英语习语则有“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中国人常用“血浓于水”来形容亲情的无可替代,而英文中的“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也运用“blood(血)”和“wat

    9、er(水)”来反映他们文化中的同一概念。再比如,“自食恶果”(Eat the fruit of ones sown doings.);“画饼充饥”(Drawing cake to satisfy your hunger.),皆分别用“果”、“画”、“饥”及与之对应的英文表达“fruit”、“drawing”、“hunger”来表达相同的意义。以上实例表明,人们在情感交流中,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均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透过以上英汉习语,我们能够领略到来自不同民族人们共同的道德观念、亲情观念和对一些常见事物的相同看法。中西方的人们同样信奉“忠诚”、在意“亲情”、推崇“抑恶扬善”、崇尚“人

    10、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均来自人类情感认知的相似性。(二) 修辞手法的相似性修辞是英汉语言中均存在的语法现象,在习语的传承使用中,最常用的修辞莫过于比喻。将英汉习语的喻体与之对比,不难发现诸多形象相同,意义相似的习语。英汉习语中均习惯于用羊比喻温顺,如:“He that makes himself a sheep shall be eaten by the wolf.”(甘心做绵羊,必将喂豺狼);用钢铁比喻坚硬,如:“firm as a rock.”(坚如磐石);用狐狸比喻狡猾,如:“Old foxes want no tutors.”(老狐狸不需要教师);用蛇比喻阴险狡猾的人,如:“A snak

    11、e in the grass.”(伪装成朋友的人),汉语中也有“蛇蝎心肠”等成语来表达相同的含义。从发音上看,中文习语惯用“谐音”的修辞手法,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和“老九的弟弟老实(实)”等,我们可以在英语习语中看到相同的例子:“You earn your living and you urn your dead.(谋生即筑墓)”,该句借earn和urn两词在发音上的完全一致而构成谐音双关,使句子富有哲理,发人深省。中文在发音上常讲究“平仄押韵,朗朗上口”。例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和“大家一条心,粪土变黄金”,而英语习语中,同样有“头韵(alliteration)”的手法,例如“

    12、No pains, no gains;no thorns,no throne;no gall,no glory;no cross,no crown.(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He is all fire and fight.(他从不放弃任何机会)”,“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等。因而,为了便于传承、记忆习语,更持久的贮藏这些运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中西方的人们在修辞上都采用了相似的手法。他们常将两个不同性质的物体,选其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对比,以熟谙比目生,以具体比抽象,从而使得说

    13、理分明生动,描述形象可感,缔造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富有的感染力,不仅让读者可以捕捉到信息,而且能够获得美的感受;或在发音上利用谐音双关的同音异义词(字)使句子产生语义上的双关,不但语意含蓄,同时产生幽默和讽刺的效果,丰富了习语的语言表达;或把持音韵美使得习语越发精辟、形象、活跃和诙谐,给人以美德享受。(三)数字使用的相似性第3页共9页数字习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皆不可或缺的支架,是语言的瑰宝,凝聚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历史色彩和地方色彩,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的人们对某些数字都有着相同的感觉和近似的看法。如:人类出席某项活动时总喜欢成群结队,是以在中文中用“三三两两”来形容人们出行的形式,而英语中也用“b

    14、y twos and threes”来对应描述这种状态,同样,“十之八九”对应“nine times out of ten”,“千里挑一”对应“one in a thousand”;一些由数词组成的习语,中英文表达方式均不约而合地采用一些数字表示虚指,如“万两黄金易得,知心一个难求”,在英文中也有典型的实例,如:“Dont worry,we have a thousand and one way to do it.(不必发愁,我们有许多办法去做这些事情)”,“一千零一个”方法此处虚指“许许多多”,这与汉语的表达极为相似。数字是语言中着实存在的。研究英汉数字习语不光有利于我们洞悉英汉两种语言的精

    15、华,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领略英汉数字文化,并由此从侧面熟知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阐扬它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有益作用。(四)颜色使用的相似性习语倒映出物质世界的变革,思想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同时也能够反映世界的多姿多彩,万紫千红。颜色词是构造习语的重要语素,具有其独到的魅力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由于人类具有同样的生理机制和视觉神经,对颜色刺激的感受就会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如:“Call white blackCall black white(是非不分)”,汉语中有与之对应的习语:“颠倒黑白”。在汉语中我们用“黑钱”指来源不正当且未向政府报税的钱,在英语习语中则用“Bl

    16、ack money”来指代。黑色在英语或汉语中皆有“阴险”、“邪恶”的意思。不但“黑色”如此,别的颜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其共同之处。比如:英语习语“Give sb. green light (允许某人做)”,而汉语中也有与之相应的“给某人开绿灯”的说法来默示允许或批准做某件事。此外,绿色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表示“年轻,活力”,“in the green”表示“血气方刚”,而“a green old age”则表示“老当益壮”。另外,在中国,紫色作为祥瑞、高贵的象征,常被封建帝王和道教所采纳,例如:称祥瑞之气为“紫气”,皇宫叫作“紫禁城”。历代天子为了皋牢人心,往往将“紫袍”赐予品位低的臣下,而“

    17、著紫”便成为封建文人奋力追寻的荣禄,人们还把道书称之为“紫书”,把仙人居所称之为“紫台”。而英语中紫色“purple”的象征意义也与帝王将相和宗教有关,这是一个极为有趣的文化巧合,如“the purple(帝位,王权)”,“be born in the purple(生在王侯贵族之家)”,“marry in the purple(嫁到显贵人家)”。我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通常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把颜色作为描述事物的首要因素之一。可以说,颜色在我们主观感受中是最直接、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英汉皆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了解并掌握英汉颜色习语的语义以及其引申意义的相似性,对提高语言的学习和中英文化的交

    18、流都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四、英汉习语中倒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人们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由于每种文化都会随着所在地域、气候环境的特点而带有不同的特征,而习语作为独特的文化基因,更是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充分予以融入。换言之,自然环境的不同将使得文化在形成和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说,特定的地理环境是塑造特定文化的根柢,而这种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则是通过不同的习语来展现。一方面,因为英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岛屿国家,因此在其经济发展中势必会看重渔业、造船业、海运业,是以,英语习语中自然会有许多海上相关的事物。其次,中国是一个陆地国家,自古以小农经济为主,所以农业

    19、在生产和发展中占首要地位,因此,汉语习语便多数与陆地紧密联系。例如,英语习语中的“spend money like water(花钱如流水)”是用来譬喻花钱铺张浪费、大手大脚,而汉语习语中则用成语“挥金如土”来表达这种意义;英语习语中的“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在恶魔与深海之间)”是用于表达汉语习语中“进退两难”的意思的;英语习语中的“have an oar in every mans boat(把桨放到每个人的船里)”在汉语习语中则表示“爱管闲事”的意思。类似的有关船和水的英语习语还有:“to keep sbs head above water(

    20、奋力图存)”,“miss the boat(失去机会)”,“rock the boat(捣乱)”,“all at sea(不知所措)”,“to feel at sea(迷茫)”,“in the same boat(处境相同)”,等等。此外,英汉习语也凸显了中西方气候的差异。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英语中的“西风”(west wind)等同于汉语的东风,就好比英语著名诗人雪莱在诗篇“西风颂”中歌颂西风的那般,在英语中西风具有温暖、和煦的色彩,但汉语中西风却是萧瑟、凄凉的“寒风”。(二)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习俗及价值理念等造成了中西方思维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最后反应到思维

    21、的语言上。中国人重视归纳和暗示,因而侧重于顺向思维,具有形象、主观和模糊性的特征;而西方人士则重视分析,侧重于逆向分析,具有抽象、客观和确定性的特征。中西方因思维概念不同,即便面对同一事物,却产生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正确性。比如:汉语“红茶”,不可翻译为“red tea”正确的英语为“black tea” ;英语的“black coffee”,也不能翻译为”黑咖啡“,正确的汉语为“浓咖啡”;汉语 “黑眼睛”,不能翻译为“black eye”,正确的英语为“dark eyes”;英语in the red 指“亏损出现赤字”in the black 意为“盈利”而在比赛中,中国运

    22、动员穿的运动服大都是红色。而不管是开幕式,还是比赛中,这种红色都满载了中国人对奥运会成功、顺利举办的强烈期盼之意。但是,在翻译“红白喜事”时,却不可翻译成“red and white happiness”只能意译为“weddings and funerals”,否则英美人将会不知所云(三)生活习俗的差异第5页共9页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生活习俗的差异性,由于不同国家具有其各自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观点上也是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西方文明富有向外探寻的强烈战胜欲和征服欲的特点,这就形成了英美人注重创新、思进取以及大胆冒险的人生观,在诸如“Knowledge is powe

    23、r(知识就是力量)”的习语中都得以体现。而英语习语“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面包是基础)”便是体现其实用主义的生活观,“Money talks(钱是一切”则表露了其追求物质利益和功利主义的特性。但在汉语习语中,往往强调“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便是与国外的不同。再以看待动物的态度上为例,在西方国家,狗被看作人类最忠实的伴侣,往往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就形成了许许多多与“狗”相关的英语习语,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时)”、“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24、“rain c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the dog days of summer(三伏天)”、“work like a dog(努力工作)”,等等。然而,在中国文化中,“狗”常被视为一种卑微的动物,因此在汉语习语中常常带有贬义,例如:“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口里吐不出象牙”、“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丧家犬”,等等。在中国诸如“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样的习语被用来赞美兔子的机智和敏捷,与之相反的,在英语习语中兔子却成为了胆小的化生,因此,“as timid as a hare(像兔子一样胆小)”被用于表达汉语中的“胆小如鼠”的寓意。又

    25、好比,英语习语“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是用“打”来的概念来传达汉语中的“半斤八两”之意,这些均来源于英汉习语的生活习俗差异性所制。(四)宗教信仰的差异宗教是具有一种伦理观点的代表,可谓是维系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垫脚石,也是特定社会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不同的国家,也具有极大的差异性的宗教信仰,在该国的语言中都将得以体现和反映。许多西方国家,长久以来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因此,英语习语多半出自基督教巨作圣经。例如:“Adams Apple(喉结)”,“the apple of the/ones eye(掌上明珠)”等等。而汉语习语中佛教信仰

    26、的特点往往会较为凸显,诸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等都是一种典型的体现,可见,佛教的影响力在中国已根深蒂固。综上所述,对于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不能单单拘泥于对其语音和语法知识的学习,仍更应该着重于对该种语的文化背景及社会风俗习惯等知识的挖掘。而习语的学习正是彰显其语言精华之所在,如果对习语的文化背景一无所知而仅仅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和翻译,终究不能真正得以把握。(五)历史典故的差异英国和中国皆有着悠长的历史渊源,是以大量英汉习语可追溯于历史典故。这些习语结构简单,语义深远,往往不能望文生义。如,在汉语中有“守株待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四面楚歌”、“拔苗助长”、“亡羊补牢”、“鹬蚌相

    27、争,渔人得利”等。许多英语习语源于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的弱点)”、“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暗藏的危险;奸细)”、“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swan song(绝唱)”、“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即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第6页共9页结论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它是民族风情习俗的体现。不同的民族文化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若想领会一个民族的文化,习语研究不失为一个好的门径。习语具有简洁明快、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之特点,用之恰当可言简意赅、栩栩如生、透彻犀利。无怪乎有

    28、的学者喻之为“菜肴中的盐”,有的辞书视之为“语言的核心与精华”。第7页共9页参考文献1王文静、杨秀茹.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J,中国市场,20152洪蓉.比较英汉习语与成语透视中西文化差异J,科技信息,20153 刘胡英.从英汉习语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4张舒.从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25车庆华.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方J中国校外教育,20116殷莉.英汉习语中的喻体比较及翻译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7张贤.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20108 李步军、谭一红. 汉英习用语的差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

    29、(6):142-1439郭歌.从文化视觉看英汉习语的归化与异化J,赤峰学院学报,2014(8):139-14010孙六荣.英汉习语文化对比J,教学研究,2009第8页共9页致谢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论文从英汉习语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这篇论文终于完成了。正是在陆老师亲切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下,我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和疑惑,直到论文的顺利完成。在此向陆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最初刚写论文时“一头雾水”到最后能够有深刻的认识。这让我对如何学好英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总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我深刻体会到实践对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自己查阅书籍资料再到自己编写论文,这其中不仅让自己学到了额外的知识,还培养了我做事的耐心和毅力,让人获益匪浅。第9页共9页


    注意事项

    本文(从英汉习语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