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docx

    • 资源ID:28820564       资源大小:56.16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docx

    1、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新余市人民政府二一三年十一月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新余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的重要时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各业各类用地需求加大、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面临重大挑战的时期。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导地方科学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

    2、农村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以2015年为规划目标年。市级规划范围为市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规划主要阐明新余市土地整治战略,确定规划期内土地整治目标任务,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统筹安排土地整治重点项目,明确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指导新余市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依据。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节 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

    3、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同时也为了分解落实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依据江西省土地整治规划(2013-2015年)、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新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结合全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与形势,编制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第二节 规划原则坚持促进“三农”发展。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改善环境的要求,以基本农田整治为重点,提高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逐步与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立足

    4、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整治,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促进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维护农村合法权益。把维护农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以人为本,依法推进,依法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确保整治前农民自愿、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相统一。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整理,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补充有效耕地数量,提高农用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

    5、环境,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顺应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和能力,以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为前提,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进。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优先安排农民住宅、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发展非农业产业用地。第三节 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8.基本农田保护条例;9.土地复垦条例实施

    6、办法;1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1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条例;二、政策文件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2.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3.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4.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5.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6.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7.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

    7、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5号);9. 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赣财综2004107号);10.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赣国土资发201340号);11.关于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赣国土资字2012218号);三、标准规范1.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4-2013);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3.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8、(TD/T1031-2011); 4.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 四、相关规划1.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3.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江西省土地整治规划(2013-2015年);5.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新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7.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第四节 规划任务评价上一轮规划及相关工作情况。客观评价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全面总结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保障本轮规划有序推进的建议和措施。调查分析

    9、土地整治潜力。充分利用第二次新余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结合典型实地调查,全面分析测算新余市各县区土地整治潜力,重点调查制约高标准农田的障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等。明确新余市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研究提出规划期间新余市土地整治的基本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推进土地整治的部署安排。确定土地整治区域布局。科学划定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域和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等各类土地整治区域,确定不同土地整治区域的主要整治内容与任务。确定土地整治重点项目。科学确定农用地整理重点区

    10、域、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域和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等各类重点项目,明确各重点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与任务。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根据规划目标任务,分类估算资金需求,进行资金供需分析,明确资金筹措方案;对规划方案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制定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行政、法律、资金、技术等措施和手段。重点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政策的研究,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按照“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的总体部署,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相衔接,同步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第五节 规划范围与

    11、期限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新余市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包括新余市渝水区和分宜县。土地总面积316043.34公顷。二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第二章 规划背景与形势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 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新余市地处江西中部偏西、袁河中下游、鄱阳湖平原边缘。位于东经11429至11524、北纬2733至 2805之间。全境东西长约102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东距省会南昌150公里。东邻樟树、新干,南连吉安、峡江、安福,西接宜春,北靠上高、高安。(二)自然与人文资源1.土地资源新余市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市总面积3160平方公里(占

    12、全省总面积的1.9%),其中渝水区面积1780.94平方公里,分宜县面积1379.48平方公里。从地形上看分类有平原(面积为130543.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1.26%)、丘陵与低丘(面积为13306.4公顷,占土地面积的4.2%)、高丘(面积为12386.8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92%)、低山(面积为160130.1公顷,占土地面积的50.61%)。2.水资源水资源总量达59.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储量50.7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8.79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约6.8万千瓦,可开发量5.75万千瓦。现有水面面积24.55万亩。全省四大水库之一的江口水库容量8.9亿立方米,可供发电、灌

    13、溉、防洪、给水、养殖等综合开发。袁河是流经新余市的主要河流,属赣江水系,横贯东西,境内河段长116.9公里。市内水网密集,大小25条河流纵横交错,大都以南北向注入袁河,整个水系呈叶脉状。袁河在新余境内有17条支流:塔前江、界水河、周宇江(即划江)、天水江、孔目江、雷陂江、安和江、白杨江、陈家江(即板桥江)、蒙河、姚家江、南安江、杨桥江、凤阳河、新祉河、苑坑河、陂源河。3.气侯资源新余市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期短等特点。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7,年平均地温值20.1,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均降水量1594

    14、.8毫米,第二季度占46%,年平均蒸发量1497.8毫米。历年平均日照量1655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8%。无霜期280天左右,既适宜喜温作物的栽培,也有利秋播作物的越冬。目前新余为全省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优质棉区之一。4.森林资源林业用地面积17.4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02%,森林总蓄积量为549.3万立方米,毛竹立竹总株数279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53.8%,城市绿化率达到39.16%。林地多属次生林,针叶林面积所占比例较大。油茶、油桐等为主要经济林树种。果类植物和药材种类较多,有板栗、甜桔、猕猴桃、杨梅和金银花、大活血、枸杞等。野生动物有虎、鹿、兔、穿山甲、蛇、鸟等上百种

    15、。5.矿藏资源新余市矿藏资源丰富,已发现32个矿种,可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和燃料等五大矿类。矿产储量明确的有19种。铁矿、硅灰石、大理石、透辉石、石灰石和硫铁矿等在全国、全省均占有一定地位;其中铁矿石储量为全省已探明储量的86.6 %,透辉石储量为全省之冠,硅灰石储量则居全省之首、全国第二。矿点分布集中,易于开采。6.自然人文景观新余市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仙女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东西长达25公里,景区面积198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50平方公里),湖内2亩以上的岛屿97个,胜地古迹众多。同时还拥有九龙山“红色旅游漂流”、 蒙山风景名胜区、大岗山景区、抱石

    16、公园和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等可供游览的风景名胜区。(三)交通状况新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优越。浙赣铁路横贯东西,京九铁路傍市而过,赣粤、沪瑞、武吉三条高速公路和四条省道在新余交汇,成为全国680多个城市中少有的高密度高速公路通过的城市,构建了新余与“长珠闽”对接的5小时经济圈。沪昆高铁正在建设之中,设新余北站(高铁站),预计于2014年竣工通车。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水泥公路,形成了1小时交通经济圈。是赣西重要的交通经济枢纽。组建了新余海关和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新余办事处,着手成立口岸协会,推进公用保税仓和电子口岸建设。形成了多产业建设,在江西独具风格。据2011年相关统计,全年公路、水路货

    17、物周转量174.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2%;旅客周转量6.59亿人公里,增长2.9%。铁路发送旅客229万人,增长11.3%;发送货物692万吨,下降13.1%。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131公里。二、社会经济概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余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经济工作坚持以“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为主线,民生工作坚持以“通过10年努力,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为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市13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中,有5项排在全省第一位,有1

    18、项排在全省第二位,有4项排在全省第四位。其中,国内生产总值达631.2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15.5%,人均GDP已突破8500美元,超过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财政总收入80.6亿元,是2005年的3.5倍,年均增长28.5%,人均财政收入突破7000元;地方财政收入49.99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年均增长36.6%;固定资产投资658.3亿元,是2005年的7.4倍,年均增长5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70.4亿元,是2005年的4.4倍,年均增长34.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30.3亿元,是2005年的5.2倍,年均增长39.1%;城镇居民人均可

    19、支配收入达17358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7477元,是2005年的1.95倍,年均增长14.3%,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目前,新余市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支柱的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江西省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之一。第二节 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情况一、取得的成效1.稳定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新余市自2001年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来,2001-2010年间,共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7个,建设规模达10129.37公顷,资金总投入达26104.40万元,新增耕地面积达2483.04公顷。基本集中在符合

    20、条件、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主要是通过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田间路网和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稳定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2. 优化了土地利用布局,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因地制宜探索实施农民集中居住模式。大大压缩了农村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面积,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利用节约出来的一部分集体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壮大了集体经济;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依照有关规定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促进了小城镇发展,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村,有力地促进

    21、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建立了城乡一体新社区,并统筹安排城乡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3.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三农”发展。已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通过村庄整治,改善了农村散、乱、差的面貌,农民住房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4. 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整治措施,控制了土地沙化、盐碱化,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生态涵养能力。通过废弃矿山复垦,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通过推进农民住宅向中心村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园

    22、区集中、农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直接减少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增强了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二、存在的问题1.土地整理范围偏窄已实施的项目大部分为土地开发、农用地整理项目,其中以土地开发项目为主,主要目标是补充耕地。其中,土地开发项目规模普遍不大,所补充的耕地多为旱地,且水源问题难以解决,耕地质量不高。连续多年开发规模较大、自然条件较好、开发较易的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数量。开展的整理项目也多为农用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较少,土地复垦工作尚未普遍展开。2.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以往开展的项目,其主要目标是增加耕地数量,补偿

    23、因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维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个目标导致了认识上的误区:土地开发整理就是增加耕地的面积,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耕地的发展空间。土地开发整理内容中缺少生态规划、景观保护的明确要求,以致在实践中不自觉地忽视生态方面的许多内容。项目实施过程中,多采用机械化施工,道路、沟渠多采用水泥等硬质材料,造成了土壤空隙度减小,土壤板结。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土地生态环境,简化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性。3.公众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在开展过程中,对农民的宣传不够到位,很多农民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不够理解,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阻碍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农民群众的不理解会使一些人在施工结束后对自己

    24、的土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有的甚至破坏他们认为没用的设施,这些行为都使得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成果化为泡影。4.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利用各种措施全面改善土地利用的不利因素和限制条件,中心目标落在为土地开发整理后续利用服务。然而土地开发整理后期管护却未引起足够重视,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时有发生。通常各部门注重的是工程的质量、工程的进度等,往往忽略项目的后期管护。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国土资源部门按规定将工程交付当地村民委员会,并签署工程后期管护合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项目没有设置后期管护费用,村级组织无力组织资金对工程进行管护,加之当地群众对管护工程的自觉性不高,工程

    25、后期管护流于形式,沟渠堵塞、设施损毁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种行为造成了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的流失,降低了整理项目效益。第四节 土地整治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和节约资源成为发展的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迎来机遇与挑战。 一、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一)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在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

    26、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温家宝总理要求,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制定并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0年11月10日,国务院第132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规范农村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试点工作,12月28日,印发了国发201047号文件。这是继2004年国发28号文件,2006年国发31号文件颁发后,近年来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文件,而且是第一个关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专门文件。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二)土地整

    27、治工作基础更加坚实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土地整治基本形成了有法律保障、有规划引导、有标准可依、有科技支撑、有监管平台、有机构推进、有稳定资金渠道的工作格局,为整治工作在“十二五”期间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复垦条例已颁布实施;江西省土地整治规划(2013-2015年)已经审批公布;已形成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质量评定、验收等一批技术规范;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已投入使用;土地整治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成立县级以上土地整理机构2060个,从业人员16000多人,湖北、新疆、宁夏、广东等省(区)成立了整治(建管)局,有的高配副厅级;新增费、农业土地

    28、开发资金、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四项资金总量不断增加。2010年中央分成新增费达288亿元,50%将主要用于支持重大工程和示范省建设。(三)土地整治的目标和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整治范围上,已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整治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在整治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整治手段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运用转变,土地整治管理模式有了显著改变,综合效益有了质的飞跃。(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

    29、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江西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土地整治工作,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土地整治力度,为我省连续不间断的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2006年起,通过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强化队伍、规范管理,我省土地整治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不规范到规范、被动到主动的根本性转变,整治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2001年到2009年,我省共实施了188个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达160787公顷,资金总投入272619万元,新增耕地13950公顷; 315个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达31833公顷,资金总投入157400万元,新增耕地28040公顷。(五)新余市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30、新余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市委先后出台相关文件,将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一项战略举措进行部署。在全市动员部署的基础上,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形成由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与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社区建设、加强农民建房管理的一系列文件,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各县区(管委会)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新余市以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耕地资源的保护、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开始编制之前,新余市已经积累

    31、了开展整治工作的经验,市内重视土地整治工作,干部素质高,专业知识强,群众意愿强烈,这一切都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土地整治面临的挑战(一)耕地后备耕地资源匮乏,土地整治难度加大随着农用地的整治和耕地后备资源的持续开发,土地整治潜力较大的农田已基本整治,开发条件较好的后备资源皆已开发,农用地整治和耕地开发的成本在增大。“空心村”整治、三旧改造等建设用地整治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未来几年,新余市土地整治的空间将逐步缩小,尤其是土地开发将被严格限制在一定条件和范围下,土地整治应大力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整治应由

    32、土地开发转向经济成本虽然较高、但生态效益较大的土地整治和复垦,进而延伸至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市地整治。(二)土地整治投融资渠道缺乏,制约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要统筹解决土地整治复垦、拆迁安置补偿、居民点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农民社保等问题,这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因此,土地整治亟需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一方面以土地整治为平台统筹相关部门资金,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金的进入、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土地整治领域。(三)土地权益维护面临考验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土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缺乏明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使得土地整治中的土地收益在相关各方分配中存在不公平,而最容易受到损害的通常都是农民


    注意事项

    本文(新余市土地整治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