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语文 讲练测 第二专题《离骚节选》苏教版必修3.docx

    • 资源ID:28911657       资源大小:36.1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语文 讲练测 第二专题《离骚节选》苏教版必修3.docx

    1、高中语文 讲练测 第二专题离骚节选苏教版必修3板块三 殉道者之歌主题导读从茹毛饮血到快餐文化,人类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祸,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大地之时,总是有思想先驱把燃烧的心做为火炬,带领人们走出困境;路途上,总有许多平凡的人,以善良的心作为拐杖,帮助别人走完全程。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够领略到他们的善良、高尚。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格的魅力将永放光芒。第1课时 离骚(节选)研习梳理【字词梳理】 1.正音 苗裔( ) 庚寅( ) 孟陬( ) 皇览揆余初度兮( ) 肇锡余以嘉名( ) 朝搴阰之木兰兮( ) 恐年岁之不吾与( ) 来吾道夫先路( ) 汩余若将不及兮(

    2、 ) 辟芷( ) 乘骐骥( )( ) 答案:裔,庚寅,陬,揆,肇,搴阰,与,道,汩,芷,骐骥。2.辨音 时不我与( ) 参与( )答案:,。3.辨形 驰( )() ( )情度理()( )请() 众目( )( )()伶( )() ( )取()( )婷() 威( )()( )活() 联( )()钢( )() 拾( )()橄( )() ( )学() ( )泣()答案:骋,聘,俜,娉;揆,睽;摄,慑;揽,缆,榄;缀,掇,辍,啜。【文言整理】 1.通假字 (1)肇锡余以嘉名(同 ) (2)来吾道夫先路(同 ) (3)扈江离与辟芷兮(同 ) 答案:(1)“赐”。(2)“导”。(3)“僻”。2.词类活用 (

    3、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答案:(1)名、字:名词作动词,取名、取字。(2)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3.特殊句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 ) (2)肇锡余以嘉名( ) 答案:(1)宾语前置句。(2)介宾结构后置句。4.古今异义 (1)朕皇考曰伯庸 古义: 今义: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2)纫秋兰以为佩 古义: 今义:认为。 (3)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答案:(1)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2)“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3)依次替代。5.一词多义 (1)度何不改此度( ) 皇览揆余初度兮(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4、(陈涉世家) ( )(2)修又重之以修能( )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 ) 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3)之帝高阳之苗裔兮( ) 又重之以修能( ) 恐年岁之不吾与( )(4)以惟庚寅吾以降( ) 肇锡余以嘉名( ) 乘骐骥以驰骋兮( )答案:度:法度 时节 估计 修:美好的 修建 长、高 整治 之:助词,的 代词,我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以:连词,不译 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来 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中期,曾被推举为

    5、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名平,字原。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屈原与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据屈原列传所载,并用屈原作品相印证,主要有:内政方面赞助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划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屈原为实现楚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

    6、外 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怀王死了以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受到了广泛的同情。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大约此时郢都在庄跻暴郢之后,“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而已。于是,他又慢慢地顺着沅江,向长沙走去。屈原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

    7、他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学识渊博。他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对于春秋以来的各大国的历史和一些重要人物,也很了解;而对楚国先王的创业史,尤为精熟。在这广阔的领域里,他总结了许多治世之理,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屈原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有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感情。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

    8、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2.探寻背景 楚怀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00年)春,屈原被贬斥流放到汉北。此间他作了离骚,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373句2490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像,表达了作者鼎革图治的政治抱负和同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抒

    9、发了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是我国浪漫主义长诗的鼻祖。 离骚二字的含义,历来解释纷纭。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而游国恩主编的离骚纂义则认为离骚是楚国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故“离骚”含有牢骚不平之意。因此,可以认为离骚是屈原遭谗被放逐后,仿楚曲离骚所作的诗,抒发自己心中的忧愁幽思。同时,解释“离骚”为遭忧之意,也有道理。 课文节选了原诗的开头部分。作者写了自己的身世并表现了自己的志向与愿望。表达了自己献身国家的愿望以及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对国家前途的焦虑。 3.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

    10、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此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同时“楚辞”又代表了楚地独特的文化特点。春秋以来,楚国长期独立地发展,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文化,也发展了它固有的文化。这一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成为“楚辞”发展的重要源泉。 楚辞的特点 (1)句子长短不一。全诗句式参差错落,四言、五言、七言、八言均有,形式灵活多样,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多用“兮”字。“兮”字的广泛运用,使诗歌的抒情性大大增强,使诗人的情感得以表露。

    11、 4.离骚的艺术成就 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的激荡的情感。明代诗人袁宏道指出:离骚“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正是“楚风”的特点。不仅如此,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任情、真实袒露;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淋漓尽致;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激昂慷慨、悲凉豪壮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显得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于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后代个

    12、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他的诗篇,也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他还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大体上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重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在诗歌的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创造出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的“骚体诗”,这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总之,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形成无穷的影响。而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南北文化的区别

    13、,楚辞较之诗经,已有显著的进步。因之它对后来文学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 5.屈原诗词名句选萃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涉江)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涉江)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14、(国殇) 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比喻? 探究:诗人通过“扈江离”“纫秋兰”“朝搴”“夕揽”等句的比喻,自述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的嘉德懿行。由其自身深感时不我待,推广开来,言及国家的命运,恐君王年老迟暮,表达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出“抚壮”“弃秽”的政治主张。节末用比喻的手法,表示愿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国献身,一往无前。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理应得到重用。这就为下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遭受忧愁埋下了伏笔。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探究: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高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

    15、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都是香草,作者用服饰的高洁来象征自己的美德才能。虽未明说,但喻意自明。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明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美感。较多地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对仗工整。3.在离骚中,诗人为什么不惜笔墨表明自己的身份高贵,强调自己的先

    16、天禀赋及“修能”? 探究:屈原之所以强调自己的身份高贵、先天禀赋及“修能”,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贤相的才能,是实现“美政”的人才。文苑小憩【美文欣赏】 九章橘颂 屈原 后皇嘉树, 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 橘徕服兮。 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 受命不迁,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 生南国兮。 便永远生在南楚。 深固难徙,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 更壹志兮。 立志是多么专一。 绿叶素荣,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 纷其可喜兮。 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 曾枝剡棘, 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儿, 圆果抟兮

    17、。 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黄杂糅,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 文章烂兮。 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精色内白, 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 类可任兮。 正如堪托大任的君子。 纷缊宜脩 气韵芬芳,仪度潇洒, 姱而不丑兮。11 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 嗟尔幼志, 我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 有以异兮。 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独立不迁, 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 岂不可喜兮。 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深固难徙,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 廓其无求兮。12 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 苏世独立, 13 你疏远浊世,超然自立, 横而不流兮。14 横耸而出决不俯从俗流。 闭心自慎, 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 不终失过兮。 何曾有什

    18、么罪愆或过失。 秉德无私。15 你那无私的品行哟, 参天地兮。16 恰可与天地比德。 愿岁并谢, 17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 与长友兮。18 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 淑离不淫, 19 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 梗其有理兮。20 坚挺的枝干纹理清纯。 年岁虽少,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 可师长兮, 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行比伯夷, 21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 置以为像兮。22 将永远是我立身的榜样。 赏析橘颂: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

    19、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境遇。后皇:皇天后土。嘉:美,或释为生育。徕:同“来”。服:服习南国水土。曾(层):通“层”。曾枝,层层枝叶。剡(演)棘:尖刺。橘枝有刺。圆果:指橘子。抟(团):通“团”,指橘子长得圆美。青黄杂糅:橘子皮色有青有黄,相互错杂。文章:文采,此指橘子色彩。烂:灿烂。精色:橘子外表颜色鲜明。内白:橘子内瓤洁白。任:担当重任。纷缊:同“氛氲”,香气盛貌。宜脩:美好。 11姱(夸):美好。 12 廓:空廓,此指胸怀开阔。 13 苏世:在世上保持清醒,或曰疏远俗世。 14 横:横立世上,或释为栏木,以喻自我约束。不流:不随从流俗。 15 秉:执,持。 16 参:合。参天地,上合天

    20、地无私之德。 17 岁:岁暮。并谢:百花一齐凋谢。 18 与长友:长与橘为朋友。橘树四季常青,不因岁寒而凋。 19 淑:美,善。离:通“丽”,附丽。淫:放荡。 20 梗:直。理:纹理。此以橘之干直而有纹理,喻人之坚守直道,符合正理。 21 比:比美。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周灭商,伯夷与弟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中。是后世称颂的有节之士。 22 置:植,立。像:榜样。 【大家文坊】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鲍鹏山 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荫庇滋养着吾国民的精神家园。 屈原的作表作离骚

    21、,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正是这种矛盾现象,使得屈原几乎在所有时代都会得到一部分人的肯定,又得到另一部分人的否定。 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骚者,哭也!为时光哭,为生命短暂哭,为短暂的生命里不尽的痛苦、失意哭。注意,他诗中的“民”,也就是“人”,“民生”即“人生”,“民心”即“人心”。他开始从“人”的角度、“人”的立场来表达愤怒,提出诉求。我们知道,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

    22、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令尹子兰与靳尚如何谗毁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 如果说,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经,其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被班固批评为“露才扬己”的屈原,则以其“发愤以抒情”(惜诵),“自怨生”(司马迁)的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

    23、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而起。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叩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 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

    24、丽的交响乐实在不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不管怎么样,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可考的作者也有多位,但我总觉得,诗经之伟大,乃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

    25、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 (选自天纵圣贤,有删改) 赏析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本文以酣畅的笔墨为我们刻画了屈原坚忍的形象,不灭的精神。我们深信:屈公不朽,精神永存。课堂巩固训练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重之以修能 修能:美好

    26、的才能。 B.日月忽其不淹兮 日月:太阳和月亮。 C.恐美人之迟暮 迟暮:年老。 D.乘骐骥以驰骋兮 骐骥:比喻贤智之臣。 答案:B 日月:时光。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览揆余初度兮(时节) 肇锡余以嘉名(始)B.扈江离与辟芷兮(披) 纫秋兰以为佩(联缀)C.恐年岁之不吾与(待) 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D.惟草木之零落兮(只) 何不改此度(法度) 答案:D 惟:思。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月忽其不淹兮 晴空骤雨忽倾盆B.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回水而凝滞C.扈江离与辟芷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D.惟草木之零落兮 惟庚寅吾以降答案:B B项两个“淹”均为“停

    27、留”之意。A第一个是“迅速的样子”;第二个是“突然、忽然”。C第一个是连词,是“和”的意思;第二个是“等待”的意思。D第一个是动词,“思量”的意思;第二个是发语词,无实义。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句是( ) A.又重之以修能 B.肇锡余以嘉名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忽奔走以先后兮 答案:C C项为宾语前置句,A、B、D三项均为介宾结构后置句。5.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帝高阳之苗裔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A. B. C. D. 答案:C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6.名句填写。 (1)纷吾既

    28、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纫秋兰以为佩。 (2) ,春与秋其代序。 (3) ,何不改此度? 答案:(1)扈江离与辟芷兮 (2)日月忽其不淹兮 (3)不抚壮而弃秽兮 课后强化作业课内挖潜一、阅读离骚(节选)部分,完成14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

    29、夫先路!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帝高阳之苗裔兮(后代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死去的父亲) B.惟草木之零落兮(思) 肇锡余以嘉名(通“赐”,赐给)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盛多的样子) 扈江离与辟芷兮(生长在幽僻处的香草) D.乘骐骥以驰骋兮(骏马,比喻贤智之臣) 不抚壮而弃秽兮(安抚、安慰) 答案:D 抚:握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比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纫秋兰以为佩 (比喻美好的才能) B.汩余若将不及兮 (比喻时光流逝得快) C.乘骐骥以驰骋兮 (比喻一马当先的人) D.恐美人之迟暮 (喻指君主,一说是自喻) 答案:C 骐骥:比喻贤智之臣 3.下列句

    30、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恐美人之迟暮 B.乘骐骥以驰骋兮 C.惟草木之零落兮 D.恐年岁之不吾与 答案:A 美人:喻指君主。4.填空。 (1)离骚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诗。(2)屈原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以四言为主的诗经体的新诗体 ,因这种诗体的作品又以 为最,故又称 。(3)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以 为代表的 主义,“骚”指以 为代表的 主义。(4)诗歌开头追溯世系,详记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其用意是 ,也即下文提到的 。(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这句诗的诗意是 。(6)屈原用两句诗表达了“时不我待”的思想,这两句诗是 , 。(7)离骚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篇,该部分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语文 讲练测 第二专题《离骚节选》苏教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