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十年真题汇编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解析版.docx

    • 资源ID:28969974       资源大小:360.4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十年真题汇编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解析版.docx

    1、十年真题汇编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解析版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2019.4浙江高考22)张伯伦相信,通过一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他为他的国家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刚下飞机,这位喜形于色的首相面对着昂扬的人群宣称:“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并称这是“一个全面且彻底的失败”。张伯伦的这场外交活动是()A凡尔赛会议 B慕尼黑会议C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的谈判 D缔结非战公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张伯伦我相信,我们的时代得救了丘吉尔对此予以激烈批评”,结合所学,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攻势,英国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张伯伦

    2、换来希特勒在“英德和平宣言”上的签字,故选B项;参与讨论凡尔赛和约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排除A项;1939年由于英法对徳绥靖,英法苏缔结同盟条约并未取得实质进展,排除C项;非战公约是法国为得到自身安全保障于1928年推动制定的,且张伯伦1937才上台担任英国首相,排除D项。2(2019.4浙江高考23)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斯大林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红场阅兵所显示的信心和意志鼓舞着苏军战士,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据此判断,这次战役的意义在于()宣告德军“闪电战”破产 根本扭

    3、转苏德战场局势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1月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并最终赢得这次战役的胜利”,结合所学,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攻莫斯科,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故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点,故错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故错误;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3(2019.4浙江高考24)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

    4、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A B C D【答案】A【解析】为中途岛海战,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故正确;为瓜岛战役,日军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故正确;为关岛战役,美军全歼了关岛的守备部队,标志着“奇袭行动”的完美结束,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故错误;为1944年菲律宾海战,战役尚未正式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4(2018.4浙江高考23)右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

    5、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A B C D【答案】A【解析】莫斯科战役重挫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故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是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故正确;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盟军军事行动,故错误;光复巴黎是盟军军事行动,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5(2017.4浙江高考24)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

    6、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答案】B【解析】德国吞并奥地利是武装占领,不是大国出卖小国主权,故A项错误;慕尼黑协定是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故B项正确;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是慕尼黑协定的结果,不是事件本身,故C项错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德之间签订的,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6(2016浙江文综23)右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

    7、侵略扩张。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A B C D【答案】C 【解析】为英国,德国1940年7月大规模空袭英国;为法国,德国1940年5月入侵法国;为波兰,德国1939年9月入侵波兰;为苏联,德国1941年6月向苏联发动袭击,按照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7(2016上海单科30)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C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D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答案】A【解析】凡尔赛华盛顿

    8、体系确立过程中的华盛顿会议通过了四国条约,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与十月革命无包含关系,故B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法属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措施,与社会福利措施社会保险法无包含关系,故C项错误;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二战爆发,与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无包含关系,故D项错误。8(2015浙江文综22)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 B库尔斯克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列宁格勒战役【答案】A【解析】从题

    9、干中“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可知时间是1941年。莫斯科战役是指发生在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A项正确;库尔斯克战役发生于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至194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列宁格勒战役发生于1941至1944年,持续时间比较长,把德军拖住在苏联西北战场上,与题干“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不符,故D项错误。9(2014重庆文综8)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旗

    10、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图一 百鸽图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40年12月23日”,这一时期处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赠与美方百鸽图深层用意必然是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A项正确;日本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时间是1942年1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开罗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43年,与

    11、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2014上海单科27)1943年,中、美、英三国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宣言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领土。代表中国与会的是()A国民政府 B中华苏堆埃政府C北洋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答案】A【解析】1943年,中国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

    12、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分)【答案】(1)背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

    13、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意义: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解析】(1)据所学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得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据所学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和1942年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据材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可知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由材料“德意军队越过埃

    14、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可知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据所学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与瓜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可知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之一;由材料“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分析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1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

    15、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

    16、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解析】(1)由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由材料“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由材料“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2)由材料“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

    17、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得出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由材料“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得出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由材料“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13(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

    18、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分

    19、)【答案】(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1)根据材料“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可得出英国考虑初期军事力量不足,保护英国的安全,根据材料“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可得出英国抢占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等原因。(2)“第二战场”的打击对象为德国法西斯,其直接意义可得出对

    20、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和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材料“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也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最终团结统一,一致维护人类和平的精神。13(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

    21、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分)【答案】(1)认识: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

    22、争);(2分)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2分)(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3分)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2分)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2分)太平洋战争爆发;(2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2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得出1939年中共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根据材料二“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1941年中共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得出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进程来说明。1939年认为是帝国主义战争,根据材料一“德意志帝国主

    23、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再结合英法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等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来说明。1941年认为是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根据材料二“太平洋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根据“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形成中。14(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

    24、,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25、。(6分)【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作用: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解析】(1)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据材料“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可得出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据材料“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可得出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据材料“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可得出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据材料“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可得出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据

    26、材料“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可得出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15(2018海南高考25)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2年5月,苏联和英国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缔约双方保证在对德国以及对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欧洲国家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缔约双方顾及每一方的安全利益,同意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绝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

    27、团;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6分)【答案】(1)内容:军事和经济上相互支持;绝不与德国及其同伙妥协;战后合作,维护欧洲安全与繁荣;提出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每项3分,答出3项即得满分)(2)意义: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3分);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3分)。【解析】(1)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据材料“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可得出军事和经济上相互支持;据材料“绝不与德国

    28、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可得出绝不与德国及其同伙妥协;据材料“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可得出战后合作,维护欧洲安全与繁荣;据材料“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可得出提出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2)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结合其签订的时间1942年5月,在19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订之后,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同时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16(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3年

    29、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14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

    30、。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过程中的主要活动。(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7分)【答案】(1)活动: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2)原因:在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解析】(1)

    31、由材料“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得出签署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由材料“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得出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中国建议”;由材料“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得出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由材料“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得出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由材料“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得出签署联合国宪章。(2)结合中国


    注意事项

    本文(十年真题汇编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