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docx

    • 资源ID:29199689       资源大小:127.59KB        全文页数:8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docx

    1、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山西正邦煤业有限公司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福建华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八年三月十五日审 批 栏建设单位: 总工程师: 工程计划部: 技术部: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第二章:井田概况第三章:工程概况第四章:施工组织与场地布置.第五章:现场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第六章:施工方法及选用的主要施工机械第七章:与井筒相联硐室的施工第八章:施工进度安排及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第九章:辅助系统.第十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十一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第一章 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一、 编制依据:1、 山西正邦煤业有限公司工程投标书2、 井巷工

    2、程承包书3、 设计施工图及施工技术文件4、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 本处现有的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机械化程度等,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二、 编制原则: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正确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法规及政策,狠抓主连锁工程及关键工程的施工,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人力、物力,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建设工期的实现。使用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选用成熟配套的施工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

    3、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实现优质工程的目标。三、 编制范围:1、 正邦煤业有限公司风井井筒及相关掘砌工程2、 上述工程施工所必须的临时项目建设,场内施工道路修建及维护,施工场地的平整,临时供风及供水、供电系统、硂运输、金属构件加工制作及安装工程、临时生产、生活用房及通讯。 第二章 井田概况一、井田概况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为由原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旧名称山西省和顺县联松联办煤矿,面积为4.8604 km2)和原山西和顺百利煤业有限公司(旧名称山西省和顺县西沟联营煤矿二坑,面积为1.314 km2)整合而成,并扩大原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与原山西和顺百利煤业有限公

    4、司之间的空白区(0.1155 km2) ,生产能力由90万吨/年提升至120万吨/年,净增30万吨/年。井田南北长约4.12km,东西宽约2.23km,矿区面积为6.29km2,批准开采8-15号煤层,证载生产规模120.00万t/a,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该矿西邻凤台联营煤矿,东南邻西沟联营煤矿,东北邻北关煤矿、紫罗煤矿二、交通该矿位于和顺县城西南约1.5km处,井田南侧有阳(泉)涉(县)铁路和阳(泉)黎(城)207国道通过;榆(次)和(顺)公路从矿区南部通过,距该矿仅500m;距和顺县火车站运距约1km。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三、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太行山中段西侧,属中山侵蚀区,

    5、基岩裸露,沟谷纵横发育,切割剧烈。区内基岩大面积裸露,少部分被黄土及冲积物所覆盖,冲沟发育。区内地势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最高点在井田中部偏西的山顶上,标高1540.8m,最低点在井田北部的清漳东源的河床中,标高1264.9m,最大相对高差为275.9m。二、水文井田北部为清漳东源,以西又称张翼河,俗称北河,属漳河水系。发源于昔阳县少山大龟谷。据蔡家庄水文站资料:清漳东源流量平均为1.55米3/秒,最大流量为694m3/秒。此外,井田内还发育一些走向北东-北西向的冲沟,平时干涸无水,仅雨季有短暂洪水通过。三、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据山西省自然地图集(1984年)和顺气象区划属暖温带晋东

    6、南半湿润地区和顺左权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雪多风,夏秋温和多雨,全年夏短冬长。据和顺县气象局1956-1987年观测资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如下:(一)降水量:丰水年(1963年)达1069毫米,少雨年(1986年)为332.5毫米,平均572.3毫米。降水量年内差异悬殊,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年总降水量的63%。且多暴雨,1963年8月5日一天内降雨量达136.3毫米,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46.6毫米。历年11月初至次年4月中旬为降雪期,一次最大降雪厚度25厘米(1967年11月26日)。(二)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22.8毫米(4-7月蒸发量最大)年蒸发量最高为1874.

    7、1毫米(1972年),最低为1180.6毫米(1964年)。(三)气温:年平均气温6.3,其中一月份最低,平均-9.2,七月份最高为19.8。极端最高气温35.0(1981年5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2.1(1971年1月22日)(四)霜期:全年无霜期平均为132天。平均初霜期始于9月,最早9月2日(1980年),最迟10月13日(1984年)。平均终霜期在5月中旬,最早4月14日(1986年),最迟6月4日(1960、1961年)。(五)风速: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多西风,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六)其它:历年平均绝对湿度7.59毫巴。最大冻土深度110厘米(198

    8、4年),10厘米深土壤冻结始于11月27日,解冻日期平均为3月11日。四、经济和顺县为晋中市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全县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辖5镇5乡、294个行政村,总人口为13.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和顺县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铝、白云石等29种之多,尤以煤炭资源为最,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储量34.5亿吨,在储量、煤种、煤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工业生产以煤炭、化工、建材为主。2004年全县生产原煤351万吨,煤炭行业上缴税金9604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79.7,对县域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五、地震据山西地震局2001年资料,本区地震基

    9、本烈度为级,属多震区。据历史资料及和顺地震站记录,历年发生较大地震有:“康熙六十年(1721年)地震有声”“雍正八年(1730年)地震”“宣统元年二月初二(1909年2月21日)地震有声,房屋不固者多倾颓”震中为北纬3724,东经11336,震级5.0级。1967年9月26日,震级4.5级,烈度级弱。震中为北纬3725,东经11347。1971年4月23日至1974年12月5日的地震活动频繁,震次(包括微震)1100余次,持续4年之久,最大震级是1971年6月5日为4.4级,烈度级强,级弱,震中位置北纬3727,东经11316。四、矿井地质一)、区域地质本区位于沁水煤田东部边缘,太行山中南段西

    10、翼,和顺普查勘探区中段。区域地层自东而西由老至新为:太古界赞皇群,元古界滹沱群,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见表21)二、区域含煤特征本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现叙述如下:(一)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厚105.75135.95m,平均124.00m,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由深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其中含煤314层,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81、82、83、8、9上、9、11、12、12下、13、14、14下、15、15下等,其中15号煤层全区可采,81、8、9、14号煤

    11、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含石灰岩或泥灰岩47层,底部K1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岩系,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厚40.1567.85m,平均为50.00m。主要含煤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号等,其中3号煤较稳定,大部可采,4、6号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其余煤层均不可采。以K7砂岩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与下伏太原组相比,本组内无石灰岩,多砂岩,色略浅,交错层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为其特点。砂岩中主要由石英、硅质岩屑和菱铁矿鲕粒组成,杂基含量大于15%,局部有密集的黄铁矿小团粒。碎屑呈棱角状次棱角状,边缘多被溶蚀成锯

    12、齿状或港湾状,分选中等;交错层理发育,由岩屑条带或菱铁质条带显示,孔隙式铁、泥质胶结。其中K7砂岩厚0-20.93m,平均4.82m,具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偶含植物化石碎片。泥岩中高岭石为主,次为水云母,含炭屑、白云母碎片,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常与砂质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互层出现,显水平纹理。煅烧后呈灰褐色、夹紫红、浅黄、褐灰色,土状及砂状断口,固结中等到好。二)、矿井地质一、地层本区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和顺普查勘探区中段。本区赋存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现根据和顺普查区资料,结合生产揭露情况将井田内各

    13、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一)、中统峰峰组(O2f):下部为角砾状泥质白云岩、角砾状泥灰岩,底部为泥质灰岩夹薄层石膏带,中部为灰黄色厚层状泥灰岩夹豹皮状灰岩,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灰色白云质泥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本组厚度大于100米。(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主要由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和1-2层深灰色透镜状石灰岩组成,夹1-2层煤线,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及G层铝土矿。平行不整合覆于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沉积厚度受奥灰侵蚀基准面控制。厚13.21-33.98米,平均23米。局部含有1-2层薄煤,均不可采,无经济价值。灰岩中产:Fusiel

    14、la paradoxa(特殊微纺筛)Pseudostaffella sphaeroidea(似球形假史塔夫)Ozawainella vozhgalica(伏芝加尔小蜒)Schuberteaal sp.(苏伯特未定种)(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由灰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煤组成。主要灰岩有3层(K4、K3、K2),全区稳定,由北向南变厚,其下均直接压煤(11、13、14号),是很好的标志层,K4、K3灰岩可与西山东大窑、斜道灰岩相对比,K2灰岩相当于毛儿沟与庙沟灰岩合并层。15号煤下之透镜状灰岩与吴家峪灰岩(L0)层位相当,81号煤上灰岩(南峪灰岩)相当于西山铁磨沟叠

    15、锥灰岩。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81、8、9上、9、11、12、12下、13、14、15等10层煤,15号煤全区稳定可采, 8号煤层属较稳定煤层,本区大部可采。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105.75-139.59米,平均124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主要动物化石:Dictyoclostus taiyuafuensis( 太原网格长身贝)Choristites povlovi(巴夫洛夫唱贝)Eomarginifera pusilla(弱小始围脊贝)Brachythyrina sp.(准腕孔贝)Pseudoschwagerina leei(李氏假希瓦蜓)P.sp.(假希瓦蜒)Schwagerina

    16、 subnathorsti(亚那托斯特希瓦蜒)Pseudofuslina vuogiangensis(桶型假纺蜒)P.leei(李氏纺蜒)Quasifuslina pseudocayeuxi(假凯佑氏似纺蜒)Streptognathosus elongates(细长曲腭齿)S.wabaunsensis(瓦包恩曲腭齿刺)S.ekegantulus(优美曲腭齿刺)S.oppletus(长隆脊曲腭齿刺)Anchignathodis minutus(近腭齿齿刺)主要植物化石:Neuropteris pseudovata(假卵形脉羊齿)Pceopteris.cf.hemitelioides(简脉栉羊齿比

    17、较种)Pecoperis sp.( 栉羊齿)Pecopteris.cf.unita(联合栉着齿比较种)Sphenophyllum sp.(楔叶)Lobatannularia sinensis(中国瓣轮叶)(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由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为本区重要含煤地层。煤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号共6层煤, 4、5号煤层在本区内只有极少的可采点,均构不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区块。底部砂岩K7(阳泉称第三砂岩)厚0-20.93米,平均4.82米,为灰白色中细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全组厚40.15-67.8

    18、5米,平均50米左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主要植物化石有:Pecopteris sp.(栉羊齿)Taeniopteris multinervis(多脉带羊齿)Taeniopteris.cf.fuchengensis(府城带羊齿比较种)Sphenopyllum thonii(托尼楔叶)Emplectopterodium sp.(准织羊齿)Emplectopteros triangularis(三角织羊齿)Cordaites princialis(带科达)Sphenoyllum sp.(楔叶)(五)、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1、下段(P1x1)厚度54.40-79.74米,平均62.7

    19、0米。为灰黄、灰绿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夹灰-深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局部夹1-2层煤线,底砂岩K8以中-粗粒为主,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厚0.61-28.78米,平均6.91米。与下伏山西组地层连续沉积。2、上段(P1x2)厚度38.50-69.03米,平均54.30米。为黄绿、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杏黄色砂质泥岩及薄层铝质泥岩,顶部为一层杂色铝质泥岩,铝质含量较高,具锰铁质鲕粒,称“桃花泥岩”,风化后呈紫色斑块,特征明显,可作为辅助标志。(六)、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1、 下段(P2s1):下部为黄绿色中粗粒砂岩夹黄绿、黄褐色砂质泥岩、泥岩,上部以中细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紫红色砂质泥岩,局

    20、部可见透镜状锰铁质结核及薄层。厚148.02-192.35米,平均157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2、 上段(P2s2):底部狮脑峰砂岩(K12),一般由2-4层砂岩组成,厚10.90-41.08米,平均30.45米,为灰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中粗石英砂岩,间夹黄绿、褐黄色砂质泥岩,是良好的标志层。其上以暗紫、紫红色砂质泥岩为主夹数层灰紫色细粒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七)、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下部为浅灰、红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粘土夹棕色古土壤数层以及钙质结核层。上部为灰黄、土黄色亚砂土、粉砂质土,局部含钙质结核。红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厚0-66.74米,平均36.54米

    21、,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八)、第四系全新统(Q4)为近代冲积、洪积、坡积物,分布在各大沟谷及山坡处,由土黄、淡红色亚砂土、砂土及浅灰色砂、砾石层等组成。厚0-54.09米,平均11.63米,分布在沟谷中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二、含煤地层本区含煤地层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的下段。其中:太原组含有主要可采煤层。本溪组、下石盒子组下段虽都含2-6层煤,但均未达可采厚度,无经济价值。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主要岩性为灰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石灰岩,含煤10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层段,全组厚105.75139

    22、.59米,平均124米。属海陆交互相沉积,根据岩性、岩相可大体划为5个旋回。全组又可划为两个含煤组(称下煤组和上煤组)。(1)下煤组:K1砂岩底K4灰岩顶,包括、旋回,厚约80米左右,含煤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1、12、12下、13、14、15号,其中:15号煤为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均未达可采厚度,无经济价值。3层稳定的灰岩和1层透镜状灰岩反映出本段出现过三次广泛的海侵和一次局部海侵,体现了当时地壳振荡的频繁性。底砂岩K1为浅灰色细粉砂岩,厚09.38米,平均2.38米,波状及缓斜层理,常相变为砂质泥岩,含粘土质及植物碎屑化石,属潮坪沉积。其上出现了一次不太广泛的海侵,沉积了L0(相当于太原

    23、西山吴家峪灰岩)透镜状灰岩(旋回),海退以后,在广泛的滨海平原上形成了沼泽及泥炭沼泽,地壳的缓慢下沉与有机物的堆积速度相一致,形成了具有经济价值的15号煤层,之后,地壳振荡又趋频繁,出现了三次广泛海侵,沉积了K2、K3、K4灰岩和13、12下、12、11号煤层(旋回、),均为不可采煤层。灰岩全区稳定,是很好的对比标志。K2灰岩为14号煤顶板,全区稳定,厚2.711.72米,平均6.94米。由灰岩、泥灰岩及薄层硅质条带组成,为生物碎屑灰岩或泥晶灰岩,含蜓、腕足类、海百合茎等化石。K3灰岩厚1.157.37米,平均3.12米,为13号煤顶板,含大量海百合茎,具水平层理、觅食迹及生物钻孔,为生物碎屑

    24、泥晶灰岩。K4灰岩厚14.06米,平均2.46米,全区发育,为11号煤顶板,具水平层理及虫孔,含动物化石,为泥晶生物碎屑灰岩。(2)上煤组:K4灰岩顶到K7砂岩底(第旋回),厚约44米。由灰灰白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海相泥岩及灰岩组成,含煤4层,编号为81、8、9下、9号。其中8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无经济价值。根据钻孔揭露,将本段垂向层序特征自下而上叙述如下:a、黑色泥岩、灰黑色砂质泥岩及灰色粉砂岩,含菱铁质结核及星散状黄铁矿,粉砂岩具水平和微波状层理,属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沉积。b、由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和9、9上煤组成,含大量植物叶茎化石和菱铁质结核,水平及缓

    25、波状层理发育,属三角洲平原及泥炭沼泽沉积。9号煤厚度变化较大,厚01.97米,平均0.72米,9上煤层厚00.80米,平均0.38米。c、8号煤,此段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细粉砂岩组成,含81、8号煤层,81号厚01.89米,平均0.65米,8号煤厚0.80-2.10米,平均1.17米。其间的砂质泥岩、粉砂岩含大量完整植物化石及菱铁质结核,水平及微波状层理,属覆水沼泽及泥炭沼泽沉积。综上所述,第旋回为一套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在三角洲平原上有两期河流沉积,出现过两次沉煤环境和一次局部海侵。8、9号煤厚受河道砂体发育程度控制,海水侵入大体为东南方向。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本组厚40.1567.8

    26、5米,平均50米左右,与太原组连续沉积,为三角洲沉积,划分为、三个旋回,反映了地壳的三次升降。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灰色中细粒砂岩及6层煤组成。其中3号煤较稳定,但该层煤在井田南部已剥蚀,在本次施工的四个钻孔中均见到3号煤层,厚度为0.750.79m,平均0.77m,为临界可采的贫煤。其余均为不稳定薄煤层(见附表:3号煤层化验结果及煤层成果表)。其底砂岩K7又称第三砂岩,厚020.93米,平均4.82 米,为中细粒岩屑石英杂砂岩,碎屑含量84%,杂基含量16%,碎屑中石英占87%,岩屑占8%,长石占5%;颗粒次圆至棱角状、分选、磨圆中等,硅质胶结为主,交错层理,为分流河道沉积。之后,为

    27、湖沼相、天然堤(S3)沉积,形成6、5、4号煤。之后为泛滥平原沉积,河流作用加强,湖泊、沼泽时有发育,沉积了3、2、1号煤层。到山西组后期,成煤环境越来越差,煤层薄且不稳定,对比困难。山西组之上为下石盒子组底部的河流沉积。三、构造(一)、区域构造本区位于太行隆起及高平长治泽城昔阳皋落断褶带的西翼,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地层走向总体显示为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区内地层平缓,倾角一般6-12度,在勘探区东北部及西部二、三叠系泥岩与巨厚砂岩接壤带,由于受泽城皋落断褶带和沁水拗陷包括左权右匣一团壁断褶带影响迁就,倾角在20度左右,最大达35度以上。从勘探区构造形迹的展露看,南部较北部简单,西部较东部简单,东

    28、部断褶并存,西部主要为宽缓、稀少的长轴褶曲,断层和褶曲走向基本平行地层走向,属典型的新华夏系构造,但亦有少数北西、北东东、近南北或东西向短轴褶曲和小断层。(二)、井田构造本井田总体上为一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4-13的单斜构造,井田南部发育一轴向北东-南西的背斜构造,井田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发现有两条断层,并发现有一个陷落柱。1、F1正断层:位于井田南部,断距8m,倾角65,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南东,井田内延伸350米,为8号煤层巷道揭露。2、F2正断层:位于井田东部边缘,断距11m,倾角65,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井田内延伸625米,为地质填图下推。3、X1陷落柱:位于井田南部,

    29、规模11565m,为井下巷道揭露。井田内发育的正断层断距在8-11m之间,断距不大,发育的陷落柱规模较小,对煤层的破坏程度不大,但要注意隐伏构造的导水、透气事故。综上所述,井田构造类型简单。四、岩浆岩本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五、煤层与地质1、含煤性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其中: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124.00米,煤层总厚10.34米,含煤系数8.34,主要含煤10层,自上而下编号为81、8、9上、9、11、12、12下、13、14、15号煤层,其中8号煤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15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50.00米,煤层总厚3.02米,含煤系

    30、数6.04,山西组含煤6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号煤层,其中3号煤层位较稳定,但该层煤在井田南部已剥蚀,在本次施工的四个钻孔中均见到该煤层,厚度为0.750.79m,平均0.77m,为临界可采的贫煤。其余均为不稳定薄煤层。2、可采煤层(1)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81号煤层下约3米左右,K4灰岩上31.5米左右,本区利用的四个钻孔揭露均为可采,但井下巷道揭露,煤层厚度及夹矸厚度变化都比较大,井田南部井下揭露有因夹矸厚而造成的不可采区。煤层厚度0.80-2.10米,平均1.17米,普遍含一层夹矸,夹矸厚0-0.70米,为本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中砂岩

    31、或砂质泥岩。(2)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下部,14号煤层下14.5米左右,下距K1砂岩约19.8米左右。煤层厚4.25-6.94米,平均5.56米。结构较复杂,一般含夹矸2-3层,最多可达4层,夹矸岩性为泥岩及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或细砂岩。底板以砂质泥岩为主,局部为泥岩、粉砂岩。为厚度、层位稳定的全区主采煤层。根据本次勘查资料结合生产揭露情况将可采煤层情况汇总如下: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 表3-1煤层编号见煤点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煤层结(夹矸层数)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m)顶板岩性底板 岩性稳定性80.80-2.101.17简单(1)80.00-93.0088.00砂质泥岩中砂岩 砂质泥岩较稳定154.25-6.945.56中等 (2-4)砂质泥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稳定(


    注意事项

    本文(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