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综考试说明河北省2011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考试说明 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文科综合升学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文科综合考试要有利于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教案理念的转变和教案方式的改进,提高课堂教案质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范围 2011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案内容;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2011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历史学科的考试范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四个板块教案内容。考试要求文科综合的考试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科学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坚持“以能力立意”和“以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
3、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命题注意试卷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整合学科知识,以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要求,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使学生得到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首先,考查学生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即了解有关的事实,理解有关概念、原理和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或解释。转换是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已知知识,或将已知知识转化成另一种表述形式;解释是识别有
4、关知识的各个方面,并识别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体的知识要求是: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简况。 其次,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即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能力。对能力的考查要以学生所学知识内容为背景,以社会生活现象或事实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及多角度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适当设置具有一定探究性的开放题,以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具体的能力要求是: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理解、评价、解
5、释社会生活现象(问题、事实)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力要求有调整) 再次,考查学生对课程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识、认知及其所达到的程度。即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应有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要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具体事例,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具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是: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自立自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注重实践,勇于
6、创新,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热爱祖国,热爱和平,承担责任,奉献社会。 (二)历史学科考试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学习掌握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历史学科考试依据历史课程目标进行。具体要求有: 考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及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考查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理解,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及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应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等。 考查形成历史时空概念的能力;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能力;运用逻辑方法对历史史
7、实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阐释的能力;综合所学知识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和想象能力等。 考查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和理解历史、阐释历史的学习过程;探究历史问题所运用的基本方法;解决历史问题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 考查学习历史课程形成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如: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昂扬进取的人生态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的观念、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等。在达到上述考查目标的基础上,作为开卷考试的科目,将进一步加强试卷的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总之,
8、历史学科对能力的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非浅层次的识记层次的考查。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开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思想品德45分,历史45分,两学科综合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结构:试卷分卷I、卷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考生用答题卡答题;卷为非选择题,考生在试卷上答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比例约为4:6。试卷按题型和内容进行排列,同一题型的两个学科的试卷均各自相对集中。3试卷难度:容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50%,难题约占20%。整套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65左右。考试内容 目前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历史课程单独设课,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因此,考试内容也
9、按各学科课程内容分别列出。 (一)思想品德学科考试内容 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确定的,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方面。具体的考试内容,是在对“肉容标准”中的部分条目进行必要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专题统领的形式出现。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特点,在选定考试的具体内容、确定专题时,统整了不同模块之间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教育内容,保证了对考生思想品德素质考查的完整性。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目标要求】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学习调节情绪,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主要内容】知道人类是自然界
10、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珍爱自己的生命。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让人生更有意义。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丰富多样的情绪。情绪需要调控。学会调控情绪。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自尊的表现。尊重他人。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自信及其重要性。自立、自强及其表现。做自立、自强少年。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目标要求】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合作意识。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
11、做一个负责的公民。善于与人合作,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知道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一个诚实的人。 【主要内容】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树立公平意识,维护社会公平。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社会的公平需要正义的制度来支持和保障。社会发展需要正义。自觉维护正义,做有正义感的人。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正确看待竞争,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认识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合作的精神。
12、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诚实守信是美德。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诚实具有复杂性,在具体情境下作出诚信的正确选择。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感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树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明确自己的不同角色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
13、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养成谦逊礼让、乐于助人的品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关心社会发展,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努力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学法用法依法自护【目标要求】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了解我国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内容】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
14、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我国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法律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青少年要学法、用法、守法,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用道德和法律的标准分辨是非善恶。面对是非善恶,作出正确选择。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15、违法及违法的类型。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认识其对青少年的危害。“黄、赌、毒”和“法轮功”的表现及危害。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青少年容易受到的侵害及免受侵害的方法,学习免受侵害的技能。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
16、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知道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方法,勇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行使权利依法维权【目标要求】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主要内容】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保护
17、,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不受侵害。依法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
18、私权。侵犯他人隐私的表现。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树立隐私意识,尊重他人的隐私;增强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的特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公民享有财产所有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我国继承法对继承方式、法定继承人的范
19、围、继承顺序的规定。公民享有智力成果权,公民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智力成果权等合法权益。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的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权利。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的有效方法。崇尚宪法依法治国【目标要求】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主要内容】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
20、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自觉遵守宪法,树立宪法意识。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和意义。做守法的合格公民。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
21、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监督是广泛的、多渠道的。监督包括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行使监督权的渠道和正确的方法。知晓国情报效祖国【目标要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主要内容】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
2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地位等方面的变化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23、度的优越性。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品质。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
24、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表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形势。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
25、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科教兴国战略及其现实意义。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养成平等、尊重地对待其他民族与文化的态度。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新型
26、的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有删除的内容)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7、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立志奉献社会。(二)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依据初中历史课标体系要求,以下所列考试内容以学习主题及其包括的知识条目形式呈现。除掌握知识条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外,还应把握各学习主题之间的内在关系。历史学科学习主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或揭示了时代特征,其具体表述也是考试内容之一。需要注意的是,历史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也即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1中国近代史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
28、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近代化的起步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
29、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进程。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简述
30、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简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经济和社会生活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