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

    • 资源ID:29361290       资源大小:163.78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

    1、北京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2019-2020北京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对这首词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接云涛连晓雾”写天上翻腾的云像涌起的波涛,与清晨弥漫的雾相连相接的美景。B“星河欲转千帆舞”写银河涌动,好像要倒转过来,许许多多船帆在狂风中摇摆起舞。C“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自幼学诗,但少有佳句,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D“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庄子中的名句,词人希望

    2、能像大鹏一样尽情地施展才能。2这首词中哪两个字,巧妙衔接上下片、使之一气呵成?请找出并写下来。【答案】1C2问 报【解析】1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C项中“少有佳句”错,“谩有”是“空有”的意思;“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理解有误。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意思是“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告诉天帝,

    3、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表现出她徬徨忧虑的神态。“闻”和“问”把上下片衔接了起来。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出猎的壮观场面,表现出词人踌躇满志的英雄气概。B由“为报倾城随太守”可知,词人是为了报答太守而随其出城打猎的,侧面表现了太守的仗

    4、义和词人的知恩图报的品质。C本词先写出城射猎,继而由射猎过渡到演武,最后写挽弓“射天狼”,一个“狂生”形象跃然纸上。D本词融写景、叙事、言志、用典于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胸襟见识。2下阕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B2意思:那时候,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内容的理解。B“为报倾城随太守”描写了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

    5、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故选B。2此题考查的是对主旨句的理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据此作答。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

    6、?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北山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注释)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陂(bei):池塘。堑:这里指水渠。(1)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2)写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境。【解析】【详解】(1)本

    7、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在这里,“输”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池塘,春水涨满池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心境的感悟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这首诗是写王安石的闲适生活。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

    8、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来,缓缓向家走去。“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4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小题。1. 给诗歌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矫(_)健 (2)堤(_)岸 (3)png(_)然 (4)铿qing(_)2. 朗读诗的第一小节,应采用的语调是(_)A深沉 B激昂 C欢快 D缓慢3. 请你结

    9、合对“斧斤的声音”这一意象的理解,完成对诗人王家新先生的电话采访。你:王家新先生,您好。我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某某,_。王家新:你的理解很正确。正如我在艾青诗选序言中说:艾青的诗,是和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苦难、希望和历史记忆连接在一起的。4. 下面是晓曦为艾青诗选写的一段推荐语,请你帮助修改。艾青,以诗为画笔,合着时代的节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动人而又真实的历史画卷。20世纪30年代初下雪的一个早上,他在狱中以忏悔、感激的笔调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写出了养育他长大的“大堰河”悲苦、善良的一生,抒发了对贫苦农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我爱这土地中,诗人以鸟自喻,用饱含激情的诗句传达出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同时也表

    10、达出自己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像这样的杰作还有光的赞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向太阳等等。同学们,打开艾青诗选吧, 。(1)画线句子表述有误,请修改。_(2)推荐语中,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请指出。_ (3)请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补写最后一句话,增强推荐语的感染力。_【答案】(1)jio d 庞 锵 (2)C (3)在艾青初夏这首诗里,有“斧斤的声音”这一意象,我的理解是五月里,人们开始进行辛勤的劳动,而这“斧斤的声音”就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追求。您觉得我的理解正确吗? (4)20世纪30年代初一个下雪的早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是艾青的作品。 诗中诗意的笔调、独特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一定能给

    11、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解析】【详解】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京中:指西京长安。游寓(y):寓寄他乡。秦:指长安。(1)春日京中有怀首联中“_”三个字,将诗人_情怀表现得既含蓄又充沛。(2)春日京中有怀和夜雨寄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独游秦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2)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的写法。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

    12、寓独游秦”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虚写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回家与亲人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以想象未来团聚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解析】【详解】(1)春日京中有怀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2)本题

    13、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春日京中有怀诗人实写“今年游寓独游秦”的长安景物及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绘了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李商隐夜雨寄北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家人团聚后的情景,以此表达对远方家人的深挚思念。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6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 (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

    14、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这首记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_的气象。2有人说,次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充满了情趣和理趣。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3尾联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答案】1宁静、欢悦。2情趣指的是,所写内容充满了自然趣味,理趣指的是包含了一定的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出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所见到得的自然景物变化,同时又包蕴了生活中人们惯常会遇到的一种生活体验,就是在看似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常常出现转机和希望。3参考:诗人对村民的热情好客非常感动,也为当地民风的淳朴所感染,希望可以随时随地来体验这种生活。一日之游诗

    15、人意犹未尽,于是,希望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农民亲密无间感情。【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腊酒”是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足鸡豚”是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据此可填写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诗句意思上分析作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此联既写出了诗人

    16、游览山西村时所见到得的自然景物变化,同时蕴含了生活的哲理:即在看似好像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常常出现新的转机和希望。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诗歌的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叙写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希望可以随时随地来体验这种生活。但愿自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与农民亲密无间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小重山端午舒頔(d)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17、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释: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的作品,作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新元史称他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感而释之。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长命线。一说这五彩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

    18、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B作者空惆怅是因无人解,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C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D此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2该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B2作者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

    19、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解析】1B错误,“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无人解”等诗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

    20、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8古诗词赏析望 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中“眦”的意思是_,颔联写出了泰山的_特点。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1 本诗中决眦入归鸟“眦”的意思是“眼角”, 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特点。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解析】1考查对诗歌词语和所写景物特点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眦:眼角。“造

    21、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

    22、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B颔联一句表示诗人要跟朋友分手,自己同样在宦海中沉浮。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D尾联两句诗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是全诗的中心所在。2王勃诗文俱佳,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

    23、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答案】1D2与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不同。本诗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意境开阔。【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是全诗的核心。故选D。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没有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据此作答。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

    24、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10阅读水调歌头,回答小题。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此词是(概括内容)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

    25、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的情怀。2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结合下片划线语句,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3(1)“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也引发人世间无尽的哀愁。下列诗句与苏轼所抒之情相似的一项是_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2)你还能想到关于月的诗句有_,_。(写某一首诗的两句话

    26、,本题出现诗句除外。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答案】1中秋望月怀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与祝愿。2答案示例:下片开头写月光流转,引出第二次问月,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而为议论,情感变为通透、豁达;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仰天长叹,代替世人发出美好祝愿,感情热烈而奔放。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要乐观看待人生的哲思,和对人世的美好祝愿。3 (1)A (2)(答出含月的诗句即可)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第一空,可依据“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27、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概括为“中秋借(望)月怀人”。第二空,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据此可概括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表达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抒发了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转入议论抒情,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最后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8、”向世人发出美好祝愿,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世的美好祝愿。传达出了词人“用乐观、豁达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哲思。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1)考查对诗词表达的情感的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的是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抒发了作者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C.“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抒发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渲染出江流的气势,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怆心情。据此,答案为A。(2)从积累的古诗词中,选择两句含月的完整诗句作答即可

    29、。答案是多元的。11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1展开想象,描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答案】1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2愉快(或高兴、愉悦等)“人意好”(或“好”“意好”)【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画面: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

    30、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心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全诗内容,抓住词语“人意好”来分析表达诗人的心情即可;注意要抓住“愉快的心情”来理解。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C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2颈联历来被认为是千古绝唱,请说说这联好在哪里?【答案】1D2双关,借“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自己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的忧愤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四个选项,可知D项错误。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所以“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和无奈”理解不正确。并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