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 资源ID:29541746       资源大小:317.31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

    1、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地 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201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之前各方纷纷预测其影响,其中可信的是A. 气象组织称是近十年来天气变化相对平稳的一年B. NASA的科学家预测全球定位系统可能短时间失灵C. 英国兰开夏大学科将面临瘫痪D. 世界粮农组织预测全球粮食生产将面临全面减产【答案】B【解析】201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之前各方纷纷预测其影响,太阳活动对气候有影响,气象组织称是近十年来天气变化相对平稳的一年,A不可信。NA

    2、SA的科学家预测全球定位系统可能短时间失灵,B可信。太阳活动不影响电网,C不可信。太阳活动对气候有影响,有的地方降水增加,有的地方降水减少,不会是全球粮食生产将全面减产,D不可信。点睛:太阳活动高峰年,对地球的影响较强。黑子活动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和降水有相关性。有的地方降水增加,有的地方降水减少。耀斑活动可导致无线是信号中断或消失,不影响有线通讯,不影响电网设施。当月球运行到恒星或行星前面时,会将其遮掩起来,这种现象称为“月掩星”。2017年12月3日20时,有人目睹了月亮遮掩恒星毕宿五(距离地球65光年)的全过程。完成下面小题。2. 毕宿五所属的天体系统是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3、河外星系 D. 地月系3. 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判断,下列最不易被人们在暗夜中观测到“月掩星”现象的行星是A. 金星 B. 火星 C. 木星 D. 土星【答案】2. A 3. A【解析】2. 银河系的短半径约2.5万光年,毕宿五距离地球65光年,所属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A对,C错。太阳系只有一颗恒星,太阳,B错。地月系属于太阳系,D错。为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我国率先利用水中激发的气枪震源作为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监测的人工震源,实施“地下明灯”计划。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可探测深达60千米的地下结构。完成下面小题。4. 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 地壳 B. 地

    4、幔 C. 地核 D. 岩石圈5. “地下明灯”计划主要应用的领域是A. 土地利用规划 B. 地壳运动监测 C. 矿产资源勘探 D. 土壤肥力调查【答案】4. B 5. C【解析】4. 气枪震源激发的信号最深能探测到60千米地下。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是33千米,探测到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幔,B对。A、C错。岩石圈是外部圏层,D错。5. 根据材料,“地下明灯”计划主要是用于陆地地壳结构探测和介质变化监测,主要应用的领域是矿产资源勘探,不是矿产中地震波的波速不同,C对。土地利用规划用GIS技术,A错。地壳运动监测用GPS技术,B错。土壤肥力调查用RS技术,D错。读“对流层大气受热

    5、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 青藏高原白天升温快的主要原因是A. 较小 B. 较大C. 较小 D. 较大7.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将导致A. 增加 B. 减小C. 增加 D. 减小【答案】6. D 7. C【解析】.7.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将导致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吸收的太阳辐射也增加,增加。C对。减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低,减小,A、B、D错。点睛:青藏高原白天升温快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较大,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也增加。将导致大气吸引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沥青

    6、砂是在油气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砂岩,内含有沥青、水、沙、粘土等物质,可以用来生产液体燃料,其储量远大于常规石油的探明储量。完成下面小题。8. 按岩石的成因分,沥青砂属于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9. 在人类发展阶段中,沥青砂的大规模利用是A. 农业社会阶段 B. 工业社会阶段C. 后工业化阶段 D.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答案】8. C 9. B【解析】8. 沥青砂是在油气田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砂岩,按岩石的成因分,沥青砂属于沉积岩,C对。侵入岩、喷出岩是岩浆冷凝形成,是岩浆岩,A、B错。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D错。9. 在人类发展阶段中,沥青砂的大规模利用是工业社会阶段

    7、,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B对。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不能利用,A错。后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划分标准不同,都是发达国家目前所处的阶段,C、D错。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0. 导致该地区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 D. 海浪侵蚀11. 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A. 使该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B. 使沿岸港口冬季封冻期延长C. 使沿岸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D. 使沿岸地区森林带向北延伸【答案】10. C 11. D【解析】10. 根据经纬度,图示位于加拿大西海岸,有许多幽深的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导致该地区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外力

    8、作用是冰川侵蚀,C对。流水侵蚀、风力侵蚀、海浪侵蚀不能形成峡湾地貌,A、B、C错。11. 图示洋流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是暖流,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森林带向北延伸,D对。单一暖流不能形成世界著名渔场,A错。使沿岸增温,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港口冬季封冻期缩短,B、C错。钴是一种高熔点和稳定性良好的金属矿物,甲处的沉积岩层中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含钴矿床。完成下面小题。12. 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钴矿属于A. 生物资源 B. 矿产资源C. 可再生资源 D. 非可再生资源13. 甲地的钴矿形成的地质过程大致是A. 板块张裂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沉积作用B. 板块张裂外力侵蚀岩浆活动沉积

    9、作用C. 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板块张裂沉积作用D. 岩浆活动外力侵蚀沉积作用板块张裂【答案】12. B 13. A【解析】12. 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钴矿属于矿产资源,B对。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根据再生属于划分的,C、D错。生物资源不包括矿产,A错。13. 读图,甲地位于板块生长边界,钴矿形成的地质过程大致先是板块张裂,岩浆活动喷出或侵入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岩浆岩受外力侵蚀,碎屑物质在低洼处经沉积作用,积聚在沉积岩层中,A对。B、C、D错。点睛:按自然属性,或划分矿产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按再生属性划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形成多是与岩浆活动有关。

    10、“波浪谷”是陕西规模最大的丹霞地貌,又称红砂岩峡谷,其岩层形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到中生代白垩纪之间。右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 二叠纪到白垩纪间地球上经历了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除恐龙外,全部灭绝的生物种类是A. 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 B. 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C. 古老两栖类和孢子植物 D. 原始鱼类和蕨类植物15. 下列要素间的作用最能体现“波浪谷”形成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14. A 15. C【解析】14. 二叠纪到白垩纪间地球上经历了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除恐龙外,全部灭绝的生物种类是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A对

    11、。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50以上,B错。陆上孢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衰退,C错。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错。15. “波浪谷”是丹霞地貌,又称红砂岩峡谷,位于陕西省。主要外力应是流水侵蚀,最能体现“波浪谷”形成的是丙,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对。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生物影响小,A错。乙气候中降水因素与径流有关,不是直接影响,B错。土壤不是地貌形态的成因,D错。下图为某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我国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热带高压脊线的北进南退而移动。完成下面小题。16. 此时甲地的风向为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偏西风 D. 偏北风17. 当副高长时间停留

    12、在该区域时,下列判断可信的是A. 东北地区多暴风雪 B. 北方多沙尘暴天气C. 长江流域炎热干燥 D. 淮河流域阴雨绵绵【答案】16. B 17. D【解析】16. 图示为雨带与高压脊线的关系,此时甲地位于高压脊北侧,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偏南风,B对。A、C、D错。17. 当副高长时间停留在该区域时,属于副高势力较弱,雨带停留在江淮地区的时间长,淮河流域阴雨绵绵,D对。东北地区降水少,A错。北方是夏季,但降水少,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春季,B错。长江流域是连阴雨天气,C错。气候学上通常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第一天为春季的开始日期。下图为我国各地平均入春时间分布图。完成下

    13、面小题。18. 影响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入春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天气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纬度位置19. 二十世纪以来,甲线最有可能的变化趋势是A. 南移 B. 北移 C. 东移 D. 西移【答案】18. B 19. B【解析】18. 影响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入春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盆地地形闭塞,受周围山脉阻挡,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入春时间早。南边海拔高,全年皆冬。西侧、北侧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所以入春晚。B对。天气、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因素,A、C、D错。19. 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气温升高,甲线最有可能的变

    14、化趋势是北移,B对。A、C、D错。点睛:塔里木盆地受周围山脉阻挡,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入春时间早。南边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全年皆冬。西侧、北侧位于山地迎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所以入春晚。读兰州市城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0. 影响兰州市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科技21. 兰州城市形态呈A. 放射状 B. 网格状 C. 棋盘式 D. 条带状【答案】20. A 21. D【解析】20. 读图,兰州位于山谷中,南北两侧是山地。城区和主要交通线沿谷地延伸,影响兰州市交通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气候、河流、科技不是主要因素,B、C、D错。21.

    15、 兰州城市分布山谷中,受地形限制,城市功能区沿河流两岸分布,城市形态呈条带状,D对。放射状、网格状、棋盘式聚落形态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A、B、C错。棉花具有喜热、好光、耐旱的习性,生长周期约8个月,采摘期的降水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棉花的品质。读某国棉花生产区的气候资料图及各生长阶段需水量占比表,完成下面小题。22. 该棉花产区的自然带类型是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3. 该地棉花播种时间可能在A. 3-4月 B. 5-6月 C. 7-8月 D. 9-10月【答案】22. B 23. D【解析】22. 该棉花产区的7月份气温最低,最冷月

    16、气温大于15,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C、D错。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应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自然带类型是热带草原带,B对。热带雨林带降水季节变化小,A错。23. 该地棉花播种时间可能在9-10月,南半球进入雨季,对应北半球春季,D对。3-4月约是开花期, 5-6月进入旱季,吐絮期,7-8月是旱季,采摘期,A、B、C错。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读我国部分城市市树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4. 各城市市树树种的南北差异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25. 根据香樟的分布区域推测

    17、其生长习性为A. 耐旱 B. 喜盐碱 C. 耐寒 D. 喜温湿【答案】24. A 25. D【解析】24. 各城市市树树种的南北差异,是随着纬度更替的,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对。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随着经度更替的,是东西差异,B错。垂直分异规律随着海拔高度更替,C错。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局地小范围特征,D错。25. 根据香樟的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推测其生长习性为喜温湿,D对。A、B、C错。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类型是随着纬度更替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类型是随着经度更替的,是东西差异。垂直分异规律是随着海

    18、拔高度更替。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推测其生长习性为喜温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0分) 26. 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及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材料二: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构造上属北美科迪勒拉山系北段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大部分岛屿为火山岛。(1)乙地此时受 (气压带或风带)控制;该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气候条件是 。(2)丙山脉是重要的大洲分界线,该山脉的名称是 ,其东侧属于 洲。(3)阿留申群岛代表的宏观地形名称是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宏观地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其地处 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 边界。(4)简述甲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19、【答案】(1)盛行西风带 水热不同期(夏季降水少)(2)岛弧美洲 消亡(3)乌拉尔山脉 亚(4)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低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解析】(1)图示海洋上受低压控制,说明北半球大陆上受高压控制,北半球是冬季。乙地此时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该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气候条件是水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2)丙山脉是重要的大洲分界线,该山脉的名称是乌拉尔山脉,其东侧属于亚洲。(3)阿留申群岛代表的宏观地形名称是岛弧,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宏观地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其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4)甲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

    20、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低气压只保留在海洋上。27. 读中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状况,国家把全国划分为四大地区,图示区域属于 地区,工业结构以 工业为主。(2)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运输方式是 ,工程的建设能缓解东部地区 短缺问题。(3)图示区域,铁路沿线附近地区面临的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 ,其产生的气候原因主要是 、 。(4)简述图示聚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答案】(1)西部 重(重型) (2)管道 能源供应(能源)(3)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大) 大风频繁(4)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水源条件好【解析】整体分析:我

    21、国四大区域划分依据是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状况。西气东输能够缓解东部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总量是土地荒漠化。(1)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状况,国家把全国划分为四大地区,图示区域属于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2)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运输方式是管道,工程的建设能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短缺问题。(3)图示区域,铁路沿线附近地区面临的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其产生的气候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大风频繁。(4)图示聚落分布在山麓冲积扇 上,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位于河流附近,水源条件好。28. 【加试题】阅读图文资

    22、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1981年巴西在此建立国家公园,该公园由众多白色沙丘和成千上万微小湖泊共同组成,在气候、基岩(主要是致密的绿泥岩和砂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一年一度的“千湖沙漠”奇景。材料二:圣弗朗西斯科河是巴西东部和东北部水力发电和灌溉的重要源泉,自1946年开始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开发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目前是南美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典范。材料三:左图为巴西东北部略图。右图为千湖沙漠地区气候统计资料。(1)说出该区域的地形特征。(2)简述千湖沙漠地区的气温特征并简析2-5月气温较低的主要原因。(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千湖沙漠”奇景的形成原因。(4

    23、)从资源利用角度说明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答案】(1)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高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2)气温特征: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原因:2-5月降水多,晴天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3)雨季降水多,基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在沙丘之间的低地里积水成湖。旱季降水少,气温高,积水被蒸发,形成沙漠。(4)水资源总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解析】(1)图示区域地形北部以平原为主,属于亚马孙平原。南部以高原为主,属于巴西高原。地势南高北低。(2)根据气候资料图,千湖沙漠区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每年2-5月降水多,晴天少,

    24、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所以气温较低。(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地雨季降水多,基岩主要是致密的绿泥岩和砂岩,透水性差,雨水不易下渗,在沙丘之间的低地里积水成湖。旱季降水少,气温高,积水被蒸发,形成沙漠。因此形成一年一度的“千湖沙漠”奇景。(4)从资源利用角度分析,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流域内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便于发展冶金工业。土地资源丰富。流域综合开发,可以取得发电、灌溉、防洪等综合效益。29.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省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鄱阳湖水利

    25、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为开放式全闸工程,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材料二:洪涝灾害是江西省常见的自然灾害,据统计,环鄱阳湖地区是全省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区域。1999年7月21日,鄱阳湖湖口站最高水位达21.97米,为历史第二高洪水位。材料三:下左图为江西省略图;右图为2000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图;表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壤侵蚀统计表。(1)简述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鄱阳湖湿地生态功能的变化。(2)说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壤侵蚀特点,并分析原因。(3)从地形角度分析环鄱阳湖地区成为江西省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区域的原因。(4)7月21日太阳直射点所在

    26、纬度约为 ,在下右图中画出该日北京时间12:00的太阳光照图(需画出太阳光线、标注出晨线或昏线)。【答案】(1)提供水资源能力增强;净化水质能力提高;调节气候能力增强;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增强。(2)以微度侵蚀为主;微度侵蚀比重下降,轻度和中度侵蚀比重上升。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基础建设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加剧。(3)地势较东、南、西部低,雨季汇水量大;地处平原,泄洪不畅。(4)15.7 N(15.5N-16N均可)【解析】(1)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湿地提供水资源能力增强。水体增大,净化水质能力提高。湿地面积增大,调节气候能力增强,维持生物多样性能力提高,

    27、调蓄洪水能力增强。(2)结合表格数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壤以微度侵蚀为主。微度侵蚀比重下降,轻度和中度侵蚀比重上升。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根据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耕地、林地、草地等面积变化不明显,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基础建设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加剧。(3)从地形角度分析,环鄱阳湖地区是平原,周围是丘陵、山地区。地势较东、南、西部低,雨季汇水量大,汇集时间集中。地处平原,泄洪不畅,容易导致洪涝灾害。(4)从夏至到秋分,大约三个月时间,直射点移动23.5,每个月移动约7.8,所以,7月21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约为15.7N。取值在15.5N-16N范围内即可。绘图时,注意太阳直射15.7N附近,120E是正午12点。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