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2.docx

    • 资源ID:29570359       资源大小:121.71KB        全文页数:15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2.docx

    1、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2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一单元土壤与生命1、我们周围的土壤一、问题解答问题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这一问题是为了拉近学生与土壤的距离)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问题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问题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以学生实际观察结

    2、果为准)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问题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小草生长。问题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在土壤的表层。二、教法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要求教师带领指导学生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有什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为此本课的学习主要在室外现场进行。本课教材是按照“土壤问题讨论实地观察土壤观察土壤里的动

    3、植物”的思路设计的。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过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究竟有什么,学生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因此本课教学主旨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学习中感官和方法去实地观察。建议教学思路如下:交流经验,提出问题走出课堂,实地观察收集证据,作好记录交流发现,感悟生命。环节一: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玩土壤的情景,描述出那里的地面和土壤。(1)土壤看起来像什么,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踩上去有什么感觉。(2)曾经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3)有什么东西生长在土壤上面?2、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去观察土壤,让学生猜想:我们可能发现什么?环节二:将学生分好组,选好组长,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并带好工具

    4、。环节三:到观察地点挖开土壤表层,让学生现场观察并收集土壤样本,作好记录(观察完毕,清理好现场)。环节四:回到教室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收获,教师则引导学生感受土壤与动植物有着密切联系。环节五:课后拓展,课下采集两种土壤,一是田地里的土壤,二是操场上含沙较多的土壤,分别装在两个花盆中,都种上同一植物,并作好观察日记。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生命与土壤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土壤知识作准备,而且还能为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学习提供观察依据可谓一举三得。2、了解土壤一、问题解答问题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

    5、虫子、落叶、草根(以样土实际情况为准)。问题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问题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

    6、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问题4: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答: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沙粒多。黏土颗粒小,黏粒多。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握成团。二、教材分析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有些什么?在本课他们将认识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开展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别。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面有什么,在本课他们将认识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开展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

    7、土壤的类型。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环节一:观察土壤,鼓励学生观察后作好观察记录。 师总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环节二: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3、分组做实验。4、汇报交流:土壤里有水、空气、黏土、沙土和腐残质等物质组成。环节三:比较三种土壤。1、阅读课本资料。2、分组讨论如何比较三种土壤。 3、学生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做“渗水性实验”。 5、学生讨论:在渗水性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不相同? 6、学生实验。 7、汇报探究结果。环节四:用多种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2、学生分组

    8、实验,并作记录。三、拓展研究我们这里的土壤属于哪一种类型,你是怎么知道的?作为课后研究项目,大家回去研究并作好记录填写在P7表格上。四、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实验准备:沙土、黏土、壤土各一纸杯、水三纸杯,漏斗三只,沙布三块,烧杯三只。实验过程:1、把三只漏斗分别放在三只烧杯上,再分别放上沙布,然后把沙土、壤土和黏土分别倒在沙布上。2、把三纸杯水同时倒入三种土壤中,过一会儿观察比较烧杯中水的多少?实验结论:沙土下面的渗水最多,说明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下面的渗水最少,说明黏土渗水性最差,而壤土下面的渗水居中,说明壤土渗水性居中。(注:这是一个对比性实验,需要控制土的数量

    9、、水的多少、仪器的装置等条件,使之相同)。3、肥沃的土壤一、问答解答1、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答: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增多。2、你还知道哪此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答: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答: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二、教材分析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残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根据学生的生

    10、活经验和实验情况,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都以灵活的综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研究内容。(二)探究土壤:环节一:通过观察土壤,引导发现土壤中的腐殖质。 1、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发生什么变化。 2、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3、引导猜测: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有什么影响。 4、解释腐殖质。环节二:阅读课文资料,讨论交流。 土壤的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肥力,教师补充介绍。环节三:为蚯蚓安家,观察蚯蚓。 1、组织学生观察蚯蚓。 2、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蚯蚓的

    11、常识,提醒学生爱护蚯蚓。 3、学生讨论交流如何给蚯蚓安家。 4、观察蚯蚓。环节四: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1、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肥料袋(作对比实验,一是有蚯蚓的袋子,二是没有蚯蚓的袋子)。 3、学生预测结果。(三)课下延伸:鼓励学生管理好肥料袋,并能长期观察并记录,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三、实验与制作制作名称:做一个肥料袋。制作材料: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菜叶、蚯蚓、杯子、水。制作过程: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2、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再插上几个吸管以便散热。3、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用黑色的纸盖在上面。4、每

    12、周翻动两次,大约3、5天才能成肥。4、土壤的保护一、问题解答 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问题2:为什么有的地方草木林茂,而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呢?答:有的地方草丰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这种土壤干旱、贫瘠,不能适宜植物生长。问题3: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答:当森林被

    13、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会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或蒸发掉,土地干旱。问题4: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答: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认识到没有土壤的后果,即使有再过分的推论也不为过,以引发学生保护土壤的热情。问题5: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么做才对?答: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3、开窑烧砖占用破坏大量耕地。4、开山毁林,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正确的做法:合理施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严禁滥伐树木。问题6: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答:1、积极参加植物造林活动,做“护绿”小

    14、队员。2、设立“变废为宝”岗位,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3、积极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制止破坏土壤。(注: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二、教材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本课的主旨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土壤问题的严峻性,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中是否有破坏土壤的现象,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为此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教师谈话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2、学生小组交流并填好P65的

    15、记录表。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4、教师小结。(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自由发言。2、教师进行对比实验。3、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学生交流。4、分组讨论: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先分组讨论,再汇报交流。(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分组讨论。2、组织全班交流。(四)拓展延伸:出一份保护土壤的小报,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三、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土壤的蓄水能力实验.实验准备:塑料盘、泥土、草皮、水壶.实验过程:1、把有植被的一块土和无植被的一块土分别在两个塑料盘的一端。 2、

    16、用洒水壳分别均匀地洒同样多的一壶水。实验现象:有植被的一块土水流过以后,土层基本没有被冲散,流下来的水少,并且清水。无植被的一块土,水流冲过以后,土层被冲散了,流下来的水多并且是泥水。实验结论:有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强。无植被的土壤蓄水能力差。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1、果实和种子一、问题解答问题1:观察下列水果或蔬菜,说说什么是果实。答:外面有果皮,内部有种子的是果实。问题2: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答: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胚不做具体要求)问题3: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答: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问题4:种子是怎样旅行的?答:浆果、刺果是靠动物传播的,挪威枫和蒲公英

    17、是靠风力传播的,椰子是靠水传播的。二、教法分析本单元是植物的一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过程。研究植物构造和功能是本单元的明线,种植物观察记录的过程是贯穿本单元的暗线,在前三课的最后都有介绍。本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解剖、测量、比较、实验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植物的六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果实和种子: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果实和种子开始认识果实和种子两个器官的构造与功能。建议教学思路如下:通过观察、动手区分果实和种子;“通过预测解剖观察记录表达”认识种子内部构造,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环节一:辨

    18、认果实,让学生课下搜集果实,课上通过观察、解剖等方法认识什么是果实。环节二: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通过预测解剖观察记录表达”认识种子内部构造。 条件空气水温度1234发现:环节三: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课本上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对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探究,教学时可设计表格,利于学生更好地对比实验。环节四:种植物活动。这是本单元暗线的开始,它将贯穿本单元的每一课,让学生经历种的过程,体验种的快乐。环节五: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教材用图片的形式展现种子的传播方式,学生很容易理解。2、根和茎一、问题解答问题1:比较一下,菠菜的根和葱的根有什么不同。答:菠菜的根比较硬,有一根主根,侧根很少,葱的根较软,有许多

    19、侧根。问题2:这些茎有什么不同?答: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细长而柔软,竹子的茎是直立茎,直立生长,强劲有力。爬山虎是攀缘茎,细长而柔软,依靠卷须盘卷在别的物体上生长。西瓜是匍匐茎,不能缠绕,不能攀缘,而是贴在地面上生长。二、教法分析教材呈现各种各样的根和各种各样的茎,在观察和比较中进行区分和概括,设计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建议教学思路如下:比较交流,研究根,实验观察交流,探究茎。环节一、认识直根和须根。课下教师指导学生准备比较明显的两类根,进行比较、观察、分类,归纳根的作用。环节二:1、先了解认识各种不同的茎。这里研究不同形态的茎,为下面的探究做准备,说明虽然植物茎的形态各不相同但作用是相同的。

    20、让学生通过观察茎来认识各种茎的不同特点。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茎的作用。课本上设计了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能清楚地发现茎的作用。环节三、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的情况。这是每一课必须安排的一个环节,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时间。3、叶和花一、问题解答问题 1、观察一片树叶的正面和背面,比较有什么不同?答:叶子的正面叶脉不是很明显,颜色比背面深,叶子的反面叶脉明显。问题2: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几小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在塑料袋上会有水珠产生。问题3: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你能猜出这些构造分别具有下列哪些功能吗?答: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二、教法分析叶和花

    21、:通过观察比较一片叶子的正反面的不同与相同到观察一堆叶子进行分类比较,通过实验研究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怎样散失的,从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到一朵花的研究,突出细致观察。建议教学思路如下:观察分类 实验探究研究叶子的作用;观察解剖探究花的构造及作用。环节一观察叶子,从一片叶子的观察到给更多的叶子分类,体现观察的层次性。环节二:课本上设计两个实验,探究叶子的作用。研究水分的散失(对比实验,一个枝子有叶,一个枝子没叶)和阳光对植物的影响。环节三:研究花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功能。通过观察花、解剖花来认识花的构造和功能。环节四:植物传粉的方式。课本上通过资料展示给学生。环节五:交流种植的植物。4、植物和我们一、问题解

    22、答:问题1:在我们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植物的多个部分被我们实用了?答:芹菜吃的是茎和叶,菠菜吃的是它的根、茎、叶。等。问题2:你能具体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吗?答:可从日用供应、医药提炼、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交流资料和体会。二、教法分析植物和我们:概括总结课,认识一株植物的六大器官,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思路建议如下:本课可上成一个交流汇报课,课下布置几个问题如:完整的植物有哪几部分构成。我们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展示,教师放手给学生,适时引导即可。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1、认识固体一、 问题解答问题1:能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答:

    23、不能,应是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问题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答: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如果外力不大,其体积和形状不会改变。问题3:固体都是硬的吗?答:不是,海绵和棉花等都很软。问题4:液体能流动,沙漏里沙也会流动,难道它也是液体?答:不是沙子流动是相对的,但就一粒沙子而言它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二、教法分析固体和液体本单元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认识物体的两种形态固体和液体。通过对固体和液体的研究,体现“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设计思想。在给固体和液体归纳性质时就要全面地认识,不能抓住物体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来简单的判断,说液体能流动,沙子也会流动,说固体很硬,海绵就是软的,可以

    24、说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在学生的潜意识或基础中已经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学习时在利用多种方法对它们的性质进一步探究明确,也是一个学生提高的过程。本课学生对固体应该有些基础,但没有进行归纳概括,本课编排中按照发现研究的过程指导学生去探究固体。建议教学思路:收集物品区分固体、液体研究固体的性质。环节一:给物体分类。让学生主要是从形态上来区分固体和液体,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难度不大。环节二: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对物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来探究固体的性质。此环节的重点还在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探究,体现出探究方法的多样性。环节三:固体的混合和分离,让学生在知道固体的分离与混合的基础上再探究混合后重量和体积的

    25、变化。让学生先进行预测,在进行实验。2、把固体放在水里一、问题解答问题1:为什么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答:物体沉浮不是物体的轻重决定的,他与受到浮力大小和自身的重量等方面有关。此问题为拓展性题目。问题2:你能想办法把盐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吗?答:盐的分离可用蒸发的方法,面粉的分离可用沉淀的方法。二、教法分析本课是固体性质研究的继续,认识固体的沉浮和溶解。建议本课的教学思路:把固体放入水中,预测实验反思(沉和浮)实验观察交流(研究固体溶解和分离的方法)环节一: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在众多的材料面前先预测,说一说自己的依据,然后实验对比自己的猜测,进行反思,课本上

    26、引出一个拓展性的题目: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引导学生进行论辩,深入浅出地讲解。环节二: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分离现象。由实验对比溶解不溶解再到如何引导学生把它们分离,提出分离的方法。环节三:拓展内容:制作彩色树枝。安排此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固体的溶解和分离的方法。3、认识液体一、问题解答:问题1、液体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答:没有固定形状,可以流动。问题2、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性质?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研究液体的性质?答:我们用了实验、观察等方法,还可以用摸一摸,能尝的尝一尝等方法。二、教法分析本课是在学生上册认识了水,上一课认识了固体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主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活动,引导

    27、学生多角度认识液体的性质。本课的教学除了知识的教学外,认识物体的方法的教学也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学思路如下:一是通过辨别归纳方法(环节一),通过问题设计实验(环节二)。环节一:比较各种不同的液体,本课教师可准备几种液体,让学生自己辨认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辨认,通过辨认学生自然地就知道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液体的性质。环节二:实验探究液体的性质,可按照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交流汇报的思路让学生先对液体提出一些可以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实验进行探究,最后归纳。4、把液体倒进水里一、问题解答问题1:把两种液体倒进水里,观察会有什么现象。答:食用油浮在水面上,蜂蜜沉入水里。问题2:在一只空杯子里按照

    28、蜂蜜、水、油的顺序倒入这三种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法发生。如果交换顺序又会怎样?答:都会分成三层,从上到下依次是油、水、蜂蜜。问题3:把一小瓶热的红颜色水轻轻放入装满冷水的容器里,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答:热水会喷出来,不断扩散开来。问题4:研究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答:重量不变,体积减少。二、教法分析本课也是液体性质的继续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液体的相互作用,即溶解、分离、混合等现象。建议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预测(其他液体的 沉浮;热水在冷水中的现象;混合后的情况)实验交流汇报环节一:了解液体的沉浮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释原因,知道物体相同体

    29、积轻重不同。环节二:认识液体在冷水中的流动,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热水比冷水轻,热水在冷水中会上浮。环节三:研究液体的混合。这个活动与前面认识固体混合前后的重量、体积的变化的活动相似,以此来增进对液体性质的认识。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问题解答:问题1: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答:改变其形状,做成船形或其他形状。问题2:小潜艇沉浮的道理。答:吸入水重量增加,沉入水里,排出水重量减少,浮起来。问题3、想办法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答:加入盐或糖。问题4:我们用什么办法使鱼网在水中立起来呢?答:鱼网的上面用比较轻的物体,下面用较沉的物体就可以使鱼网立起来。二、教法分析本课的课题实际就是一个问

    30、题,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这个问题,安排了几个活动,使学生经历以此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建议本课的教学思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方法思考发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初步渗透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环节一:使物体浮起来,教材介绍两种方法,一是改变自身形状,变成船形或其它形状,二是借助其他物体,利用轻的物体。环节二:研究潜水艇沉浮的秘密,可以让学生自制潜水艇,通过玩发现其中的秘密。(渗透体积不变,沉浮看重量)环节三:土豆、鸡蛋的沉浮,让学生从中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也是有关系的。(重量、体积不变,沉浮看液体)环节四:拓展活动使鱼网立起来。既是拓展又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单元 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科学三年下册教材辅导材料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