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docx

    • 资源ID:29583299       资源大小:76.98KB        全文页数:5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docx

    1、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加强师德修养 践行为人师表(一)2009年05月22日 星期五 19:51一、什么是师德修养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从词义分析,“修”就是整治、提高和完善,“养”就是培育、培植、抚养和涵养的意思。师德修养就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民教师。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师德做了明确规定,简单概括就是六句话(即师德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德修养就是要

    2、将这样一些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言行,成为教师素养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国教师提出四点希望,并特别强调: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指出:“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老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 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深刻地阐明了师德修养的本质就是实现教师由“经师”到“人师”的转变。“经师”教学问,“人师”教

    3、行为、教道德、教做人。而要真正实现由“经师”到“人师”的转变,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艰苦复杂的过程。二、为什么要加强师德修养(一)加强师德修养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章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有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或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06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2006年9月,我国颁布并正式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也

    4、对教师作出了三条明确规定:一是“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二是“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三是“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把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升到了法律规定的高度,这既是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护,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

    5、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不断加强和提高师德修养,承载着复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其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青少年儿童。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同时还表现在其劳动行为上。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影响人的思想和灵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必须高尚。可见,教师的劳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完善和优化人的素质的劳动,教师劳动就是通过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治学方法乃至为

    6、人处事的态度等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青少年学生可塑性很强,在这一时期教育影响至关重要; 他们模仿性很强,往往把教师当作学习的楷模,这就必然使教师的道德具有特定的社会价值,即对学生人格成长具有启蒙和引领作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体现在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上,还通过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三)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决定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1、职业倦怠,懒于学习,言行错位。 有的教师因缺乏工作的目标和进取的动力,对自己要求不严,平日懒于学习,不关心教育发展的形势,不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

    7、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不求发展,满足于现状,自甘落后。有些教师表面上热爱教育,但在实践中,却不愿意从小的善事做起,表现出观念与行为的错位,抱负与责任的分离。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不严,不拘小节,不负责任,甚至以社会上“缺德行为多的是”为借口,原谅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结果必然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停留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上。这与教师应有的素质和修养相去甚远。 2、不尊重学生及其家长,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个别教师凌驾于学生和家长之上,态度强硬;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各种方式随意嘲笑、讽刺、挖苦、侮辱学生。有的教师对违纪学生随意停课,逐出教室甚至恐吓威胁学生,还有教师因学生未能及时完成作

    8、业,未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就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罚站、面壁、罚写、拧耳朵、扇耳光、拳打脚踢,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3、工作敷衍了事,蜻蜓点水。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有的教师受到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安心教育教学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的追求。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以站足40分钟的讲台为己任,从不做转化差生、辅导后进生的工作。有的教师上课接打手机或发送信息,旁若无人。4、违反社会公德,个人行为失范个别教师不遵守社会公德,言行不文明、思想不健康,言行中流露着低级情趣,酒后失德、经常跻身娱乐场所、宾馆导致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要么被遣送回校,要

    9、么让校长领人,要么引起社会上的非议、上访、信访、告状和公案;有的教师不拘生活小节,或衣冠不整,或引发家庭矛盾并带到工作中;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语言粗俗,行为不检点;有的教师在社会上惹是生非,邻里关系紧张 不一而足。 (四)加强师德修养也是民乐一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民乐一中要持续、科学发展 ,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民乐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这种传统奠定了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这种传统,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认同,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民乐人民引以自豪的“品牌”,所以,社会各界都在关注民乐教育,都在关注民乐一中,自然也对老师,特别是民乐一中的老师提出了

    10、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当今,民乐一中连年在高考中取得辉煌成绩,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相应的对教师“师德修养”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样的事,在其他行业看来很正常,换到教师身上就不行,就要受到社会的非议和责难。这并不奇怪,在百姓眼中,老师是圣人的化身,民乐一中是民乐的高等学府,民乐一中的老师代表着民乐的最高学术水平和文化品位,民乐一中教师的一言一行自然就时刻、无意识中处在老百姓的视野范围和监督之中。所以我们的个别老师的“失德”行为,就会严重损毁学校的声誉,贬低学校的形象,进而影响学校的长远发展。第六专题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专题学习,使学生明确职业精神和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11、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使学生自觉地用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2、树立正确的家庭观与爱情观。教学课时:4学时教学的基本内容:没有方向感的“新盲流”们 “我们鞋厂数我学历最高。看仓库的本科大学生,不知道我算不算全国头一个?”站在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平洲精旺鞋业有限公司的仓库门口,这个一头长发、颇有点艺术气质的大学生不忘给自己幽上一默。胡良奎是学广告专业的,当过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学生会副会长,自诩在大学里算是个才气纵横的另类人物,简历中,他声称著有长篇小说一部。其实,他去年在合肥曾找到

    12、过几份工作,最高的一份给他1400元 月,但他觉得像他这样的大学生至少也值2000元 月。此后他从合肥折腾到广州,又从广州、福州、深圳一路折腾到佛山。广州不少广告公司只给600元 月的底薪,深圳的一些广告和销售公司更狠,底薪一分不给,只拿业绩提成。他两手空空来到在佛山打工的父母身边,进了这家鞋厂。现在,他的工资是每月800块钱。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大学不再送你金饭碗与以前的大学相比,今天的大学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曾经,莘莘学子在熬过黑色七月,度过十二年寒窗,一走进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就像走进了保险箱,头上笼罩着天之骄子的光环。含辛茹苦,省吃俭用的家长也期望

    13、着供孩子上了大学就松了一口气,孩子的饭碗不用愁了,自己也老有所终了。但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公费上大学变成了教育成本分担,包分配、铁饭碗,变成了双向选择,合同制,这给那些认为上了大学就一劳永逸的人们着实泼了一盆冷水,上了大学并不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45万。2003年达212万。04年总数为280万人。除了要解决280万大学生的就业,还有将近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需就业,2006年这个数字达到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

    14、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仍然突出。再来看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2006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与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6年全国预计新增就业岗位900万个,与2005年基本持平。除传统就业渠道外,笔者在长期的咨询工作中还注意到以下一些标志着毕业生流向的数字:2003年3981名大学生报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4年6212名,2005年10193名;2004年,全国报考攻读硕士的学生约94.5万人,比2003年净增14.8万人,增幅18.4%,共录取考生33万人,录取比例为

    15、2.9:1。2006年考研人数达到了120万!考取研究生的难度从2005年开始进一步增大;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比2002年同比下降了6.3%,而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01万人,总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了12.3%,2003年开始,越来越多的海归成为海待。上述这组数字说明: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与国家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平衡,加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分析:总体形势上,2006年新增劳动人口将达到峰值,使2006年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因此,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趋势是: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工资期望值将呈下降态势,就业流动性增大。 大学生就业从来

    16、没有收到现在这样的关注,昔日的天之骄子一下子陷入了人满为患的尴尬境地,天之骄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天之焦子!惶恐,不安,焦虑,不管我们是否承认,今天的大学生们已经无情地被推入了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曾经有着傲人光环的天之骄子们在就业的大潮中被淋湿,被淹没了。在这一大潮中,不仅饭碗成了泥捏的,而且甚至连找到一个合适的饭碗都变成了相当困难的事情。又到金秋开学时,莘莘学子满怀喜悦踏上了求学之路。没有人愿意费心去想,四年前走上同一条路的学长们,同样考了好大学,学了好专业,如今一步迈出来,却发现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好难!我们不禁会反思,考上大学还是十年寒窗的终点,一劳永逸了吗?60分还能万岁吗?大学校园还是由你玩

    17、四年的休憩港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今的大学不可能白白送你一只金饭碗!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明天的幸福需要今天去修!二、培养健康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 当前大学生择业认知心理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对社会与择业有关事物的认识、了解以及选择职业过程中的推理与决策。大学生的择业认知心理对选择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又易流失机会的时代,这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是沉重的压力、又是严峻的挑战,为了不被这重负压垮,为了迎接这充满机会又充满失败的挑战,大学生必须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及时调整好

    18、自己的心态。大学生择业的认知心理有如下表现:1功利心理这种求职心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或其他知识分子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求职或择业的动机既有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强烈愿望,也有获取高收人、高地位的渴求。许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涌向经济特区,涌向三资企业,或者是开创民办科、工、贸一体的公司,往往出于这种心理。在有关部门最近对北京高校20000多名学生的调查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择业倾向。当问及“您对人生价值怎么看”时,选择“人的价值既在于贡献,也在于取得功利”的答案,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 70.l%、69.O%、72.3%、74.3%;当问及“您追求怎样的人生”时,选择既追求

    19、为社会做贡献,也追求个人生活的幸福的答案,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92.4%、92.9%、94.l%和90.3%;当问及“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时,选择“多贡献、多得利”的答案,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别为 80.3%、78.2%、80.6%、84.4%;当问及“您选择工作的标准是什么排序”时,大学生把“工作条件好、有利于发挥才能”排在第一位,把“经济收人高”排在第二位,把“社会地位高”排在第三位。从这些调查答案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清贫、社会潮流的影响以及校园经商的启发,诱发了择业中追求高经济收人的心理。2安全心理所谓安全心理就是指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

    20、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全民所有制的企业单位。这种心理在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求职者身上常常遇到。例如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高校、科研单位,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人不高,但安全稳定;一些工人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国营大、中型企业,也是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此外,人们还发现怀着安全心理来求职择业的人群之中,家长越俎代疱的居多。一位大学生的家长说:“我不要求孩子去冒风险挣大钱,只想帮他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了却当家长的忧虑。”这种家长不在少数。3求名心理在消费者中,有一种求名心理,即追求商品的名牌,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在求职择业者当中也有这种求名心理,不了解职业的内在要求或不知道自己能否

    21、胜任某些工作,单纯追求“名望高、名誉好”的单位。4竞争心理商品生产的竞争是人们竞争心理产生的源泉。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在高等院校实行奖学金和贷款制度、科研单位实行有偿合同制、人才流动以及取消干部终身制等等,都是提倡竞争,保护竞争,从而强化了人们的竞争心理。5奉献心理这种心理常见于那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的求职者。例如,放弃到国外继承万贯家财,立志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甘当螺丝钉的国家机关干部;愿做“蜡烛”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教师;甘为人梯的科研人员;为了国家的需要甘当“无名英雄”或自愿到边疆工作的人们等等,他们以过硬的思想素质和对人民、对祖国、对事业强烈的献身精神,义无返顾地选择国家急需的

    22、工作,这些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往往更能做出较大的成绩。奉献心理是我们在择业指导中应大力提倡的一种职业品德。6求闲心理求闲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在一些大城市里常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即有些工作无人愿意干,而有些人无工作干,使大批农村打工仔填补了空白。在一些招工见面会现场,常常看到许多手持求职证的人在“挑肥拣瘦”地寻求职业。他们宁可待业,也不愿去当煤矿工人、纺织工人、清洁工人有些热门部门的招聘桌前却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一位女青年的表白令人瞠目:“都啥年代了,还让我们去操作那些笨重的纺纱机,没门!可吃闲饭,干个体户,也不去干那些出力不少,挣钱不多的工作。”求闲心理在大学生的求职队

    23、伍里可能只占少数。7求便心理求便心理就是指那些为了离家近或追求生活便利的人的一种求职心态。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常常有许多矛盾,造成许多不便,从而在择业时产生了求便心理。一位家在大城市而身在外地工作的大学讲师,为了全家团聚,竟然屈就去当一名门卫。在大学生择业倾向上,也可以看到这种求便心理。据北京市有关部门1988年调查,当问及“假如您在毕业时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去向,您首选选择哪些地区”时,大学生选择北京的 23.2%;选择沿海开放城市的21%;选择其它大城市的16.7%。理由是为了生活、学习方便。1987年对部分高校在校生调查时,当问及这个问题时,大学生选择大城市的占24.2%;选择离家近的单位

    24、的占21%,选择边远地区的只占极少数。可见求便心理在大学生择业中的位置。8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在求职择业时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于是人们在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企业、大饭店及外贸部门等狭窄的小路上,甚至有人为此“献身”或受骗。因此,我们在就业指导中再三告诫学生,求职择业是一项严肃郑重的大事,一定要认真考虑,谨慎从事,决不能“跟着感觉走”,盲目从众。9依赖心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流传很广的社会俚语也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是由家长或中学老师做的主,临近毕业时,这些人又把就业的希望寄托

    25、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即使毕业分配制度已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盼望国家继续“统分统配”。他们一方面也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于是有的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帮助、有的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选择。(二)请坚守你的“高贵”大学生应该有崇高的职业发展观大学毕业生只有20适才而用,80方错了位子。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大学生摇放弃精英意识的追求么?大学生在择业时,常常会遇到以下这样的问题 “迷茫”,毕业生高发症20适才而用,80方错了位子。人才与非人才时没有界限没有差距的。关键是看用到了什么位置。我们知道,在大学里高分低

    26、能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企业里浪费人才和减低人才也随处可见。人才放到了合适的位置,就能人尽其材,成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人财;当人才放到不合适的位置时,人才就成了人“在”,成为企业的人力成本、企业的负债。为什么会形成20/80的局面?其实,我们真正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自知。临近毕业,却对自己的未来愈发迷茫。毕业后,才发现现在的工作不适合自己,这种迷失自我的困惑,正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通病。这种迷茫,主要有两种:一是无目标型。“职业目标模糊”、“没目标”、“没准备”等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概括了当前大学生毕业找工作时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做事没有目标,基本上我们可以认为他是在碰运气。一个人如果把对人生如此重要

    27、的职业选择当作碰运气,那么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大有人在。相当多的同学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计划。大学校园里常见的是那些盲目地参于社团活动,却并不清楚这些活动对自己究竟有何益处的同学;那些忙着考TOEFL、GRE,但是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想清楚自己是不是要出国或者出国究竟是为了什么的同学;是那些忙着考这个证那个证而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不清楚的同学大学生活本来就很短暂,如果不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做最重要最有效率的事情,那无疑是一种最大的资源浪费。到了大四毕业时,大学生没有认清自我,没有认清自我优势,也根本没做或没做任何细致打算的情况下匆忙应对当前激烈就业竞争和环境压

    28、力,把自己放错了位置就成了必然。二是目标过于理想型。有些人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的一种预期,然而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有一项对在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调查显示,95的同学表示自己两年之内要做主管,5年后成为部门经理;77同学说,35岁之前要成为年薪50100万的职业经理人。甚至还有20的同学表示毕业后10年之内上财富等知名杂志的富豪排行榜,做一名叱咤风云的金领。近几年,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同样,对于那些“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同学,也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一种

    29、表现。有关人力资源专家认为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做职业规划时过于理想化,与现时情况脱节,在没有社会经验的情况下,对本身的能力不能客观的了解,以至于对就业的期望过高。所以造成了一进入社会就发现自己的实际能力远不如想象中高,工作处理起来并没有理论那面简单,薪水也大大低于预计水平。这样的心理落差导致一部分人频繁跳槽。(三)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上存在的几种误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新体制下,不少大学生能够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自己,在求职择业中取得成功。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感到无所适从,陷入择业误区,从而导致盲目择业,乃至择业失败,对个

    30、人、家庭、社会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中只要预防自己走入误区,就能顺利就业。1、盲目自大,脱离现实。“不合我兴趣的工作我不干”。部分大学生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考上大学即登“龙门”,十年寒窗即脱离“苦海”,理应得到丰厚的待遇。有的学生在校担任学生干部,平时参加的社会活动较多,接触面较广,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优越感。由于这种心理的支配,在择业过程中,总是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情,自以为是,好高鹜远,看不上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表现出一种盲目的心态,很少考虑自己的择业期望值是否过高,是否符合实际,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寻找选择就业单位时,往往是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

    31、自己的就业标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即使某单位非常适合自身发展,但因某个方面比不上同学选择的就业单位,就彷徨放弃,事后却后悔不已。部分大学生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接纳自身。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2忽视专业,急功近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有少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世俗观念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追求金钱、贪图享受。在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统计中看出,不少大学生在择业中重要考虑的是用人单位的经济

    32、效益、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而较少考虑对是否适应其专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对学非所用也在所不惜。一些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面谈时,首先就是询问单位是否给住房、奖金多少、福利如何,而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实现自身的价值谈得很少,有些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用人单位所处的地域条件,多数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不愿到老少边穷地区,有的学生为了留在某一地区,不惜放弃所学专业。3注重自我,少虑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大学生的择业观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趋势。一些大学生片面地认为:就业制度的改革,为自己“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新机会,误把人才流动作为满足个人“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捷径,把“自主择业”当成“自由择业”。在择业过程中,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对国家需要考虑较少,对国家下达的计划嗤之以鼻。4、消极懈怠,放弃竞争。 “我一无是处,我肯定完了。”“女大学生事,不能干什么大事。”自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表现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


    注意事项

    本文(第六章 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