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诗经两首课件.docx

    • 资源ID:29679895       资源大小:21.21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诗经两首课件.docx

    1、诗经两首课件课 堂 教 学 设 计课题:诗经两首 授课时数2课时: 日期: 设计人:薄君设计要素设 计 内 容教学内容分析关雎和蒹葭选自诗经。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两首同为爱情诗,都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朴、真挚、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叠句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

    2、法等教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学情分析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教学分析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解决办法1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

    3、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教学策略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教学资源来自语文中考网板书设计 起兴:雎鸠、荇菜 起兴:蒹葭(苍苍、凄凄、采采)窈窕淑女伊人关雎 蒹葭好逑、求之、友之、乐之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情感:诚挚、热烈、健康 形象;执着追求心上人的男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一 导入新课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

    4、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

    5、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学生进入情境二 揭示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学生明确。三 自学指导。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同时出示投影:睢鸠(j ji)一种水鸟。窈窕(yo tio):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配偶。荇莱(xng):一种可食的水草。寤寐(w m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笔(mo):挑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

    6、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多媒体显示:关 雎关雎鸟关关和唱, 夜长长相思不断,在河心小小洲上。 尽翻身直到天光。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长和短水边荇莱,采荇人左采右采。水荇莱长短不齐, 好姑娘苗苗条条,采荇菜左右东西。 弹琴瑟迎她过来。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水荇莱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追求

    7、她成了空想, 好姑娘苗苗条条,睁眼想闭眼也想。 娶她来钟鼓喧喧。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合作完成。四 学生自学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2教师提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

    8、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3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4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学习蒹葭。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5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6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作品

    9、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7具体赏析诗歌的美。8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自读课文后讨论明确。五 检测自学结果指名回答,教师明确1生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生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2听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 极有层次,语约义丰所思:窈窕淑女所

    10、愿:君子好逑。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3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4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11、,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学生畅所欲言。1生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2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1含蓄

    12、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表现出来。3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

    13、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4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六 总结作业课堂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六、布置作业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2背诵这两首诗,并为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学生完成后教师检查纠正。教学流程图教学设计评价


    注意事项

    本文(诗经两首课件.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