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能力对比研究述评教育文档.docx

    • 资源ID:29766092       资源大小:30.0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能力对比研究述评教育文档.docx

    1、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能力对比研究述评教育文档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能力对比 研究述评1. 引言上世纪 90 年代, Robert Phillipson ( 1992)和 PeterMedgyes (1994) 在学界中引发了关于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的 语言教师( 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and non-native English-speaking teachers )的对比和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的优 势及问题的反思。一直以来,人们心中存在一种假设,甚至是一 种偏见, 认为英语为母语的语言教师更适合语言教学, 因为有先 天的语言

    2、素质优势。但是不断有实证研究( Medgyes 1994,Cook 2005,Moussu & Llurda 2008 , etc. )表明对英语为非母语的语 言教师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比如作为学习者模仿的榜样和更 了解二语或外语学习的策略等。 对于这两类的教师的讨论, 有学 者进一步提出以国别范畴对教师进行分类划分过于简单 ( overgeneration )。本文将梳理这一系列的争论及其香港和内 地本土教师同外籍教师的合作研究, 更清晰的洞察国内未来大学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可能的方向和重点。2. 对英语为非母语教师的有效性的争论由于受到“本族语教师迷思”( native speaker

    3、fallacy )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英语为母语的教师是英语教学工作的最佳 人选。 在英语国家, 语言学校学生对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就表示 出担心,质疑甚至是挑战( Amin 2001);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情 境下,学生也表现出对英语为母语的教师的偏好 ( e.g. Jin 2005; Watson-Todd & Pojanapunay 2009 )。由此出现了在聘用教师方 面,对英语为非母语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及歧视。但 Phillipson ( 1992) 就提出质疑,仅有语言能力并不能和一名合格的语言 教师划等号。非母语的教师具有语言学习者的经验。 Medgyes (1994) 总结出非母语教师

    4、的六种积极特征: 1. 学习者的模仿 对象和榜样; 2. 能有效地教授语言习得策略; 3. 能提供更多语言 相关的信息; 4. 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 5. 对学习过程中的 困难提前准备; 6. 在外语情境中, 学生和老师有共同的本族语能 成为有用的助手。近 20 年以来,对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 对比研究可谓日渐丰富, 本文将从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两方面进 行系统的梳理。2.1 语言能力方面1) 教师自评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对自我语言能力 的评价差别较大, 总体较低。 许多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认为自己 的语言能力不够,经常产生自我怀疑( Braine 2004 ; Mo

    5、rita 2004)。 Amin (2004)发现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偶尔犯错或并没 全面掌握了其母语,似乎人们能忽略这些问题。而 Canagarajah (2005) 发现非母语教师犯同样的错误,语言甚至是教学能力 马上会被学生和同事质疑, 导致自我能效感下降。 在英语作为外 语的情境下,西班牙学者 Llurda ( 2008)研究显示:教师在西 方国家学习生活时间的长短影响教师的自我评价。土耳其学者 Dogancay-Aktuna ( 2008) 研究显示,受访者对自己的英语能 力和素质评价总体高,尽管在习语和口语方面仍需提高。同样, 日本学者 Butler ( 2007)对日本小学教师进行调

    6、查发现, 60%的 教师认为外籍教师为最佳, 本国教师的阅读能力比写作和口语能 力强。2) 学生的评价 学生对两类教师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有所差异。 学生主观上更 认同说标准英语的教师。 Mahboob ( 2003)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 式,发现学生认为英语为母语的教师口语,词汇和文化知识更 高 ,但语法、外语学习的经验,语言问题回答和教学方法方面 欠缺。 英语为非母语的教师在语法知识,教学方法,工作努力 程度,问题解答和读写能力方面更强, 但语言能力及文化知识欠 缺。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情境下, Cheung( 2002, 2007 )发现香 港学生认为外籍教师具有语言和文化知识优势。 而本土教师了

    7、解 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更严格,目标明确。 Kim (2007) 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师少一点口音,这样更容易理解。 该方面的问题印证了 Lasagabaster 和 Sierra (2005)的研究 结果。 该研究提出进一步研究发音问题, 才能提供教师相对应需 要的训练,最终提高发音和英语整体水平,获得学生的认同。而另一方面, Kelch & Santana ( 2002)进行了一项比较特 别的实验, 研究学生能否在只凭声音的情况下, 判断区分英语为 母语和非母语的说话者,及其对说话者的态度。结果显示只有 45%的情况下,学生能正确的区分出两种人群,听起来英语为母 语的说话者总体上

    8、被认为是更好的教师。2.2 教学能力学界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法能力比语言能力更至关重要。 许 多研究( Mahboob 2003, Barratt & Kontra 2000 , etc. ) 表 明母语为英语的教师在一般教学法知识、 课程知识、 学科教学知 识( PCK)、教育目标与价值知识方面比较薄弱。但是,在英语 作为外语情境下, 外籍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方面有 很大优势。 Ma ( 2012)的研究显示香港中学生对英语为母语的 外籍教师和香港地区本土教师的教学法知识有不同的看法。 外教 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外教的教学方法更加喜 欢,本土教师给学生课堂操练口语的机会

    9、不够, 但有部分学生反 映外教的教学考试的针对性不强,影响学生考级。同样,周玉忠 等 (2004) 和朱金花 ( 2006) 指出外教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 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尽量创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形 式多样,但对教材不太重视,课程规划随机性强,缺乏规范。 有关学生的知识, Lee & Lew (2001)的研究都发现,当教师和 学生都共同的学习背景, 教师更清楚学生的学习困难, 能针对问 题提前解决方法。 Lipovsky 和 Mahboob ( 2010) 发现母语非 英语的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设置比较实际的学习目标。Ma (2012)的研究指出中学生在于外教交流时出现交

    10、际焦 虑,理解有障碍和困难,同时很难建立一定的关系。2.3 国内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合作现状及问题 从 1998 年,香港在中小学实施了英语为母语教师的引进计 划( The native-speaking English teacher scheme )。截止到2008,据香港 XX局 ,XX 局统计,全港中小学一共有超过 900 名 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 Tham 2008)。该计划的目的:帮助本 土教师探索创造性的教学和语言习得方法, 教学材料和课程, 适 合本地学生的教学活动, 协助本地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教学实践 模式( Education Bureau of Hong Kong 2

    11、009 )。相关研究显示 外籍教师和本土教师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Walker ( 2001) 就 指出两类教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教学。 Carless (2006) 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教师的合作对教师和学生都正产生正面的 影响。同时, 2008 年香港教育当局对该计划的进行了第三方的 评估,结果显示,学校及学生都对外籍教师表示满意,外籍教师 有其课程和市场招生作用( Education Bureau of Hong Kong 2008)。但也有研究指出了外教教师的角色不清晰,同本地教师 的工作基本一致, 同学校的融入度低, 中外教师沟通不畅等问题 ( Forrester & Lok 20

    12、08 )。所以香港 XX局,XX 局又实施了英 语教学辅助人员计划(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ssistant ( ELTA) Scheme)。(2012) 的研究显示,在香港工作的外籍教师虽然受到本地教 师的质疑, 但非常愿望结合自我的学习、 教学经历和当地的教育 环境,即不仅仅是达到考试的高分数, 同时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 最终真正使用英语。 该研究建议两种教师建立团队, 更好的融合, 共同反思过往的教学,换位思考,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外教 可以更能融入进教学实践中, 更好的了解香港的社会, 文化和政 治要素如何影响教育。 香港 XX局,XX 局的第三方研究

    13、报告 (2008) 也指出由于课程、 考试模式和学校的主管部门认识制约, 外籍教 师的作用还只停留在补充而非中心的位置, 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 也同当地模式形成完全的对立。在国内,朱金花( 2006)总结了在上海大学,大学英语中外 教师合作教学的模式,提出:( 1)中外教师优势互补,并严控 质量。中国教师发挥自身学习外语的经验总结和长期教学经验, 外教发挥语言驾驭能力强的优势, 合作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技能 的教学。( 2) 多层互动,活跃气氛。中外教师开始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相互配合。( 3) 形式多样,提高动机。外教举办讲 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周玉忠等( 2004)提出 解决

    14、外教融合问题的对策, 规范外教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安排外 教教学任务, 定期对外教的教学进行评估, 重视教材的编写和使 用,加强外教与中国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稀释文化冲突。3.讨论和启示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教师加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 怎样优化 资源,充实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怎样促进中国本土大学英语教 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仍需不断深入的研究。3.1 语言能力提升学界一直对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的二分法划分 (Dichotomy ) 进行诟病( Benson 2012 ),但是这种划分也有其实际的简化作 用。在国内, 由于一直缺乏受过专业训练和固定的外籍教师等原 因,对两类群体教师优势和劣势的对比研究

    15、很少。 但是随着全球 化的步伐和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学生的需求会对中国大学英语 教师会提出进一步要求。根据 Shulman(1987)的归类,学科内 容知识, 即英语语言能力本身首当其冲。 许多中国大学英语教师 在入职之后的, 语言输入及输出量在减少, 且主要仅限于在教学 中。中国在职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作为独立的变量影响教学 的研究将会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在语言能力提升方面, 语言能力可以通过 TESOL项目、出国 培训和外教培训项目等多方面提升, 但当前很多项目学习内容未 针对英语非母语教师和英语作为外语的情境进行调整优化。 将教 师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评及专项辅导也纳入学习计划当中,

    16、并以量 化指标考核,以全面提升教师应具备的学科内容知识这一基础。3.2 打破二元制, 进一步融合本土和外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 为一体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一直相对独立,形成了 “貌合神离”的现状。 要在真正意义上融合两类教师, 必须打破 现有教学和管理二元制,外教进一步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当 中。外籍教师入职前,相关教学部门应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培训, 同时,要紧密同现有或前任外教沟通, 使他们尽可能全面了解所 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 这样能使教学更具针 对性。 外籍教师入职后, 管理上归为各系或教研室和本土教师一 起管理,教学也同样承担综合,听说和拓展课程,做到真正的融 合。

    17、同时外籍教师参加各系或教研室的会议, 本土教师积极听取 外籍教师对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突显 外籍教师同本土教师的不同,发挥他们的价值。再者,本土教师通过同外籍教师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 相互 观摩,教学合作, 充分发挥外籍教师以往国外学习经历和教学经 验,结合本地实际,提供改革创新的新点子,创新性的设计出不 同的课程教学方法及课外活动。同时,在语言能力方面,进一步 融合能促进外籍教师对本土教师语言能力的提升, 特别是语音语 调方面, 同时也可以在课堂话语方面, 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会话 中的多样性及意义协商。 本土教师也可以发挥教学能力和了解学 生的学习难点等方面,指导外籍教

    18、师的教学加以改进更适合学 生。另外,通过外籍教师,借鉴国外教师专业标准,不局限与四 六级的分数, 更多的依靠发展出大学英语教师评价体系。 中外教 师合作共同设计出适合本校的具有操作性的标准框架。3.3 本土教师教师身份认同转变成为教师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在职教师语言和教学法能力的提升, 一般依靠教师的自我学 习、在职培训和课堂教学当中的反思教学活动。 但通过外籍教 师和本土教师的融合, 本土教师可以通过同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 师的对比, 发现自我语言同学生不存在绝对的优势, 都未达到母 语水平;本土教师可以转变身份,形成同学生的学习共同体,提 高语言能力, 同时发挥学生语言学习的榜样和模仿对象, 拉近师 生关系,鼓励学生超越自己,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减少交际焦 虑,最终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4.结语随着国内外籍教师进一步地深入教学, 本土教师和外籍教师 的对比和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涉及从教学, 教师发展和学校招生 市场等多方面。 相较于国外此类对比研究的关注度和成果, 国内 的研究相当有限,该领域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英语为母语和非母语教师的语言和教学法能力对比研究述评教育文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