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中国文学史知识点概述.docx

    • 资源ID:29813467       资源大小:22.09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中国文学史知识点概述.docx

    1、考研中国文学史知识点概述考研中国文学史知识点概述先秦:1, 中国文学源头概况及其特点2, 先秦文学形态特点3,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4, 先秦文学文化背景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5, 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6, 山海经成书年代,分类,资料价值7, 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8, 上古神话的分类并举例说明9, 中国神话中蕴涵的民族精神10,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1, 如何理解上古神话的隐喻性和象征性的思维特征12, 利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中国神话的特征13, 上古神话是如何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散失和演化的14, 谈谈对神话历史化的理解15, 上古神话的文学艺术特色16, 上古神话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及意义17, 中

    2、西上古神话文本、内涵、叙述方式、思维特征的异同18, 诗经的成书年代、编定方式19, 诗经的体制分类及其依据20, 诗经中诗歌的产生年代21, 诗经中哪几篇笙诗,什么是笙诗22, 诗经分类的历史论争23, 诗经的功用24, 诗经的传授25, 举例分析诗经中祭祖颂歌和民族史诗的文学成就26, 诗经中那几篇一般被认为是周朝史诗27, 周颂 生民赏析28, 举例分析诗经中农事诗的艺术特色29, 豳风 七月赏析30, 举例分析诗经中燕飨诗歌的文学特色31, 小雅 鹿鸣赏析32, 举例分析诗经中怨刺诗歌的文学特色33, 什么是变风、变雅34, 举例分析诗经中战争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价值35, 小雅 采薇

    3、赏析36, 豳风 东山赏析37, 诗经与西方古代战争诗描写特征的比较38, 举例分析诗经中徭役诗的艺术特色39, 唐风 鸨羽赏析40, 卫风 伯兮赏析41, 举例分析诗经中爱情婚姻诗的艺术特色42, 邶风 静女赏析43, 举例分析诗经中怨妇诗的艺术特点44, 卫风 氓和邶风 谷风赏析45, 谈谈对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46, 举例分析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各自特点47, 谈谈国风的艺术成就48, 秦风 蒹葭赏析49, 国风的思想内容50, 诗经的语言特色句式、章法51, 周南 芣苢赏析52,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形式上的异同53, 诗经的历史地位及影响54, 诗经历代比较重要的注释版本55, 我国叙

    4、事散文的萌芽56, 尚书版本的流变57, 尚书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58, 春秋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59, 左传的成书和内容60, 左传的叙事特征61, 左传是如何描写战争的62, 左传的人物语言描写特点63, 左传的思想倾向64, 左传的文学成就65, 左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66, 国语的成书及其体制67, 国语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影响68, 战国策的成书及其体制69, 战国策中的纵横家思想70,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71, 战国策的散文艺术72, 战国策与左传文学特征的比较73,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的影响74, 论语的艺术特色、语言风格、体制75, 墨子的文学特征76, 孟子的成书77, 孟子散文的风格

    5、特征78, 孟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79, 庄子的成书80, 庄子的文学风格81, 庄子寓言的文学特征82, 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83, 庄子与宋玉辞赋84, 荀子的成就85, 成相和赋篇的文学特色及意义86, 荀子散文的风格特征87, 韩非子的成书88, 韩非子散文的风格特征89, 谈谈对“孟文犀利,庄文恣肆,荀文宏富,韩文峻峭”的理解90,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影响91, 楚辞产生的文化社会背景92, 屈原的生平及作品93, 楚辞的由来94, 离骚解题95, 离骚的内容和文学成就96, 离骚的主旨97, 离骚是如何塑造主人公的艺术形象的98, 谈谈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意象以及对后世的影响99, 离骚

    6、的形式与语言100, 九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101, “千古言秋之祖”102, 九章的内容,九章之名的由来,和九章的艺术特色103, 天问和招魂的艺术特征和体式结构104,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105, 九辩中对秋景的描写以及对后世的影响106, 高唐赋、神女赋的艺术成就107, 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秦汉部分:108, 两汉文学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109, 两汉文学的多元化趋势和总体特征110, 两汉文学与经学的关系111, 两汉文学样式的嬗变112, 两汉文学的一般分期113, 吕氏春秋的成书及体例114, 吕氏春秋的文学特征 115, 李斯散文的文学成就116, 陆贾新语117

    7、, 贾谊政论散文的成就118, 晁错政论文的成就119, 淮南子的成书、体列及艺术成就120, 董仲舒的贤良对策121, 刘向的目录学作品122,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东方朔答客难、桓宽盐铁论、扬雄解嘲、解难123, 西汉散文的特点124, 贾谊赋的艺术成就125, 粱园文学群体126, 枚乘七发的艺术成绩及文学史上的地位127, 子虚上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28, 司马相如的抒情小赋129, 王褒的赋及对后世的影响130, 司马迁的生平131, 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理解132, 史记的思想意义133, 史记的艺术特色134, 对史记“实录”精神的理解135, 史记中

    8、物形象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136, 项羽本纪中对项羽形象的刻画137, 史记相比较战国策、左传,有哪些继承和发展138,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139, 东汉文学的总体特征及政治社会对文学的影响140, 刘向的散文141, 扬雄的赋及其对赋的文学观点142, 汉书的文学成就143, 比较史记与汉书的异同144, 述行赋和述志赋145, 班固的赋和咏史诗146, 京都赋的作家147, 东汉抒情赋的兴起148, 张衡的赋和四愁诗149, 蔡邕(yong)的赋150, 赵壹的赋151, 秦嘉、赵壹和蔡邕的诗152, 乐府与太乐及其兴废153, 乐府诗的分类154, 两汉乐府的艺术成就155

    9、, 乐府诗的思想性156, 汉乐府的内容157, 汉乐府的叙事特征158, 汉乐府体制的嬗变159,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及其地位160, 吴越春秋的艺术特色161, 吴越春秋、越绝书及其与吴越文学的关系162, 吴越春秋对后世的影响163, 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及文学批评主张164, 论衡疾虚妄的写作宗旨165, 论衡的论辩方式166, 王符的潜夫论和仲长统的昌言167, 东汉碑文168,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169, 五言诗的兴起和发展过程170, 古诗十九首的文学特色171, 古诗在文学史上的影响172, 孔雀东南飞的艺术成就六朝部分:173, 对六朝文学自觉的理解174,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10、六朝文学的总体特征175, 六朝文学的发展历程176, 六朝文学问题发展概况177, 曹操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78, 曹丕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79, 七子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80, 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181, 蔡琰及其五言悲愤诗182, 对“建安风骨”的理解及其所表现的时代特征183, “建安风骨”对后世的影响184, 阮籍的文学成就及影响185, 嵇康的文学成绩及影响186, 应璩的百一诗187, 正始文学的特征及其与建安文学的异同188, 太康诗风的特征189, 陆机的文学风格190, 潘岳的文学风格191, 张协的文学风格192, 左思的文学成就及影响1

    11、93, 刘琨的文学成就及影响194, 郭璞的游仙诗及其艺术成就195, 王羲之与兰亭唱和196, 玄言诗概述197, 东晋的文学世家198,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199, 陶渊明诗的艺术个性200, 陶诗的艺术渊源201,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202, 陶诗的内容题材203, 陶渊明的文赋204, 南朝乐府民歌概述205, 北朝乐府民歌概述206, 木兰诗的艺术成就207, 西洲曲的艺术特色208, 南北朝乐府民歌对后世的影响209,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及影响210, 鲍照及其七言诗的成就211, 七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12, 谢脁山水诗的艺术成就213, 大小谢山水诗之比较21

    12、4, 永明体的产生过程及文学史上的意义215, 何逊、阴铿的文学成就216, 齐梁诗人集团概述(竟陵八友、萧衍、萧绎等)217, 徐庾体218, 宫体诗的形成及其特点219, 北朝文学概况220, 庾信入北后的文学成就、地位及影响221, 对“庾信是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的理解222, 魏晋文章发展概况223, 南朝文章发展概况224, 齐梁文学新变的特征225, 南北朝的散文226, 水经注的艺术价值227, 洛阳迦蓝记的文学价值228, 六朝文人尺牍229, 小说在六朝时期的发展230,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主要内容231, 六朝小说对后世的影响232, 世说新语的文学成就233, 六朝文

    13、学批评的发展234, 典论论文的主要文学观点235, 文赋的主要文学观点236, 诗品的主要文学观点237, 文心雕龙的主要文学观点238, 文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239, 隋朝文学概况唐代文学:240, 唐诗风貌形成的影响因素241, 贞观诗风242, 上官体243, 王绩244, 初唐四杰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245, 文章四友及沈宋的文学贡献246, 陈子昂的文学成就、影响及其文学观点247,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征248, 分析春江花月夜体现出来的时间意识249, 刘希夷和代悲白头翁250, 唐诗兴象的创造251, 盛唐山水诗的总体特征252, 王维“诗中有画”的理解253, 王维与孟

    14、浩然诗风的比较254, 王孟诗派及其成就255, 中国山水诗的起源、创作和艺术风格256, 盛唐边塞诗的总体特征257, 王昌龄七绝的艺术特征258,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259,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260, 李颀边塞诗的艺术成就261, 崔颢、祖咏、王之涣、王湾、张渭等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262, 李白的生平及思想263, 李白乐府诗的艺术特色264, 李白歌行的艺术特色265,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266,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267, 李白的地位及影响268, 杜诗被成为“诗史”的理解269, 杜诗的叙事技巧(杜甫叙事诗的艺术成就)270, 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271, 杜诗的艺术风格272,

    15、 对杜诗“备于众体”的理解273, 杜诗的地位及影响274, 如何理解杜甫“诗圣”的地位275, 元结的创作特征、文学观点和他编选的箧中集作者的风格276, 顾况作品的成就和他的文学观点277, 刘长卿的五律及其艺术风格278, 韦应物的作品风格,与王孟的异同和继承279, 大历十才子共同的创作风格和倾向280, 卢纶的气概和李益的边塞诗成就、渊源281,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282, 韩孟诗派的形成及其主张283, 韩愈诗歌的艺术风格284, 对韩愈诗歌“以文入诗”的理解285, 孟郊诗歌的艺术风格286, 李贺诗歌的艺术风格287, 韩孟诗派其他人的创作288, 韩孟诗派对后世的影响289,

    16、 刘禹锡诗歌的风格特点290, 柳宗元诗歌的特征291, 张籍的诗歌特征292, 王建诗歌的文学成就293, 新乐府运动概况及其时代背景294, 元稹诗的风格特征295,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296, 白居易的诗歌成就297, 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魅力298, 元和体299, 白居易的闲适诗歌及对后世的影响300, 古文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301, 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302, 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303, 柳宗元散文的艺术成就304, 韩愈、柳宗元诗文风格之比较305, 晚唐古文衰落和骈文复兴的原因306, 唐传奇的创作情况307, 唐传奇的艺术成就308, 唐传奇与六朝小说之比较309, 俗讲与讲经文

    17、、转变与转文的概念310, 杜牧怀古咏史诗歌的艺术成就311, 许浑咏史诗歌的艺术特色312, 贾岛姚合苦吟诗派的风格特色313, 对“郊寒岛瘦”的理解314, 晚唐的闺阁诗、隐士诗及伤时刺事诗315,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创作的内容316, 对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理解317,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318,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贡献与影响319, 词的起源320, 花间词人的创作风格321, 南唐词人的艺术风格与贡献322, 花间集概况宋代文学323, 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324, 宋初的散文和散文改革325, 宋初三体及其艺术风格326, 宋词对五代词的继承和创新327, 柳永词的艺术特征328, 柳

    18、永对慢词发展的贡献329, 柳永对后世的影响330, 欧阳修的散文成就及其改革主张331, 欧阳修、梅圣俞、苏舜钦对诗歌革新的贡献和创作成就332, 王安石的散文风格及诗歌风格333,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334, 苏轼的古文成就335, 苏轼的诗歌艺术成就336,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和对词发展贡献337, 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解338,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339, 黄庭坚的诗歌成就340, 陈师道的诗歌成就341, 江西诗派在两宋的流变342, 江西诗派的诗歌主张343, 黄庭坚词的艺术特征344, 晁补之词的艺术风格345, 晏几道词的艺术成就346, 秦观词的艺术风格和贡献347, 贺铸

    19、词的艺术风格348, 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及对词发展的贡献349,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及主张350, 朱敦儒的词351, 张元干、叶梦得等南渡词人的整体风格352, 南宋四名臣及爱国将领的词353, 陆游的创作道路贺诗歌渊源354, 陆游诗歌的特点和成就355, 陆游对后世的影响356, 杨万里及其“诚斋体”的特征357, 范成大使金诗和田园诗的成就358,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和及其对词境的开拓359,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360, 辛派词人的创作361, 姜夔词的艺术风格和成就362, 姜派词人的创作363, 吴文英词的特征364, 南宋散文的成就365, 永嘉四灵的诗歌渊源及其成就366, 江湖

    20、诗派的创作367, 南宋理学家的文学主张368, 宋末的爱国诗词369, 辽诗概况370, 元好问的诗歌成就元代文学371, 元代文学概况372, 元杂剧的体制和南戏的体制区别373, 元散曲的整体风格374, 元代文学的总体审美情趣375, 说话艺术和话本376, 西厢记诸宫调和诸宫调377, 关汉卿的创作思想和旨趣378, 单刀会、西蜀孟的思想艺术特征379, 关汉卿的喜剧创作特色及人物形象的塑造380, 窦娥冤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涵381,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382, 西厢记对莺莺故事的创新383, 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特色384, 西厢记的人物塑造385, 西厢记的语言艺术3

    21、86, 西厢记对后世的影响387, 西厢记与牡丹亭女主角的比较388, 白朴梧桐雨的艺术特色389, 白朴墙头马上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390, 马致远汉宫秋的艺术特色391,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392, 大都作家群的创作393, 纪君祥赵氏孤儿的现实意义和创作特色394, 河北、山东、山西作家各自的文学中心及其创作395,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的原因396, 郑光祖倩女离魂等作品的艺术特色397, 乔吉、宫天挺南方杂剧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398, 南戏的形成和发展399, 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和现实意义400,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401, 四大南戏的艺术成就402, 元代散曲的兴起、体制风格及相对于诗

    22、词的特点403, 元代前期、后期的散曲创作404, 元代诗文元四大家的创作405, 杨维桢及其铁崖体的特征明代文学406, 明代文学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各体文学的发展情况407,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及作者408, 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内涵409, 三国志演义“七分事实,三分虚构”的含义410, 三国的叙事特色411, 三国的战争描写特色412, 三国人物描写特色413, 三国的语言特色414, 三国的影响415,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版本和作者416, 水浒的思想内涵417, 水浒的语言特色418, 水浒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419, 水浒的叙事结构420, 水浒的影响421, 金圣叹称水浒“胜似史记”,

    23、从写人叙事两方面着眼,谈谈理解422, 三国和水浒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异同423,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特点的比较424, 西游记的版本和作者问题425, 西游记的思想内涵426, 西游记的叙事、形象塑造和语言特色427, 西游记的影响428, 金瓶梅的版本、作者问题429, 金瓶梅的思想内涵430, 金瓶梅的创作动机和人物刻画、叙事结构及语言特色431, 金瓶梅的影响432,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文体特征433, 明代白话小说的繁荣434,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涵435, 三言二拍的艺术技巧436, 剪灯新话等明代的文言小说437, 明初“吴中四杰”的诗歌创作成就438, 宋濂、刘基的散文成就439,

    24、台阁体的作品及其流行的原因440, 茶陵派的诗歌主张和实践441, 八股文的特征442, 前七子的复古主张和创作实践443, 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和创作实践444, 前后七子创作理论的异同445, 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和影响446, 唐宋派的创作主张和实践447, 李贽的文学思想“童心说”及其创作448, 公安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449, 竟陵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450, 晚明小品文的创作特点和影响451, 复社、几社的创作理论和实践452, 明代杂剧的创作情况及其特征453, 徐渭四声猿的艺术和思想成就454, 传奇的渊源、文体及其体制455,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456, 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457, 明代后期的传奇创作高潮458, 吴江派作家的创作459, 沈汤之争460, 临川派作家的创作461,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中国文学史知识点概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