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6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

    • 资源ID:29877015       资源大小:74.69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6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

    1、6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地方教材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备课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第一课幼学琼林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

    2、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第1 课时

    3、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曰yue衣钵bo真传 为当世儒ru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

    4、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 A杨震汉朝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或关西夫子。 B贺循:晋代人因学识渊博被当事人尊称为最有学问的大儒。 8、分组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意思。 9、指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三、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谈古论今动之以情。 五、总结略、 师生节选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

    5、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把节选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领读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 二、温馨点击 把节选内容的意思用课件展示出来。 这段话告诉我们冰是由水生成的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这是用来比喻学生能够超过老师。 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 学生自由读一遍。 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内容 学生分组汇报。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能够遇到以为自己喜欢的老师 是人生中多么幸运的事啊。他已经握着你的手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 你能把师生这一段背

    6、诵下来吗 四、明理引行 请你再去搜集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在班里举行一个故事会。 我给大家讲讲司马迁的故事 唐朝的刘晏七岁就金榜题名他真的很棒啊。 学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五、成长记录 背过了这段画一颗背诵星。 做了一件爱心小事画一颗爱心星。 明白了一句话的意思画一颗知识星。 第三课幼学琼林三 一、背景 幼学琼林原名幼学求源, 明代程登吉(允升)所著。清代邹圣脉为之增补易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 曾风行于世。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

    7、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此书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 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 二、了解全册 凡四卷, 三十三项内容依次是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一)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二)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三)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卷四)。它相当于一部百科知识词典用生动形象的对偶句宣讲各种典故、知识和成语等。抑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成语词典里面的奇词妙语比比皆是不愧为“琼林”。 这本蒙书, 对宣传知识普及成语起过积极的作用。古人这

    8、样编写“成语词典”专供学童记诵自有高明之处,其中奥妙值得今人深味。 三、本课注释 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执至交好友。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孚相应符合。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梳成一个向上的小辫这里指童年时代。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陈重、雷义汉代人。人们称他们的关系就象胶漆一样坚固。汉人范巨卿在太学与张元伯分手时约定两年后探望张元伯的母亲。两年后张元伯让母亲准备好鸡与黍招待他母亲说“分别两年千里之外难以认真。”张元伯说“范巨卿是信人一定不会违约。”结果范巨卿果然如期而来。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

    9、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腌鱼。 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一 第4课 古诗两首 登 高 1、 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 学生自读感悟 自读全诗 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 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

    10、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11、。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3、 译诗 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书愤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

    12、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

    13、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诗歌鉴赏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 生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

    14、两次胜利的战斗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师问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生答白描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师问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生答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言壮志有民族大义。 生答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

    15、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 生答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4师问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明确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与“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五、总结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

    16、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 第5课 古诗两首 戏答元珍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 欧阳修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体味本诗和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方面我打算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训练因此本节课我考虑以

    17、“朗读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使学生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从基础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 【教学方法】 、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查一查下面的加点字。见多媒体 、听一听录音。 、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 、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 、学生齐读。 三、比一比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18、每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请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 、以作者此时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并对朗读作评价 四、品一品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好批注与同学作交流并作汇报。 五、赛一赛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实行分组背诵竞赛。 六、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结合全诗内容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像欧阳修这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七、教师总结学生再读全诗 八、理一理 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已在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叙事抒情 行路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古体诗、近体诗。背诵李白的名句。 2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感悟诗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9、。 二、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在本诗的创作背景中理解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2掌握本诗浪漫诗风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本诗引用的历史典故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李白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他蔑视权贵追求狂放的自由受到权贵的压抑时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在文人普遍相轻的传统陋习中他却非常重视朋友间的情谊写下了很多关于友情的动人诗篇他和杜甫的友谊更是称为流传千古的文坛佳话。同学们正处在青春年少时期人在一生中的很多亲密友谊都是在这个时期萌发嫩芽的相信同学们对于友谊都有很多的情感体验

    20、恐怕也会有一些经验教训咱们不妨谈谈。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根据友谊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 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前苏联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

    21、主义诗人。其浪漫的性格和不朽的诗才与他的身世成长无不紧密相关。李白的一生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四十二岁以前的读书和漫游时期。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段时期的具体的经历不在多讲。但对这段时期的李白的思想把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李白的读书和漫游时期大家要掌握这么几点。李白早期所受的教育驳杂不纯导致了其思想的驳杂。儒、道、纵横、任侠等思想均对其有影响。他有着经济天下的志向抱负远大。李白不屑于走科举致仕的常规道路。他希望以“终南捷径”致仕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其中最大目的就是结交权贵希望得到权贵荐举。甚至他与故相李圉师孙女结合也可能有其政治动机。长安求仕期742-744这部分的内容在行路难的创作背景中讲述。再度漫游期7

    22、44-755对这段时期李白的思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李白思想的复杂。他仍在频频出游一方面是性格所致另一方面仍想结交权贵再返朝廷实现抱负。李白曾经两次与杜甫相遇两位伟大诗人的友谊也促使了他们诗风的相互感染。诗歌创作情感更为激愤。安史之乱期755-762把握李白这段时期的思想应明确以下两点对于自己的政治才能李白是到死都没有怀疑过。李白的自信造就了他一生富含传奇的悲剧色彩。纵观其一生儒家、纵横家、任侠风气、出世济世的思想与道家的隐逸漫游思想是杂糅在一起的。 二创作背景 李白的四处漫游和贺知章、玉真公主等的推荐使他名动京师唐玄宗终于知道了李白。天宝元年742玄宗召他入京任供奉翰林。李白的喜悦之情是溢于言表

    23、他在诗中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他开始了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时期。当时玄宗是“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鸾殿出于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李白侍奉皇帝的时期正是唐玄宗统治的后期盛世中的危机已经潜伏并日渐凸显。李白生性傲岸不羁不愿阿谀如日中天的李林甫腐败集团无法处理好朝廷复杂的人际关系思想经常处在得志和失望的矛盾当中。不久遭到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年744年被玄宗“赐金放还”。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到馋毁被迫离开长安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行路难”是旧题乐府杂曲歌辞中的一种。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了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郁闷不平之感。 (三)整体感知 1古代诗

    24、词节奏明快音韵优美很适合朗读。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本上的注释运用联想的方法从整体上感知诗歌。 课件展示白话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何去何从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分章节赏析 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个层次共分三个层次。下面分组赏析各个层次 第一节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从什么方面体现出来 明确忧郁悲愤 运用“停杯投

    25、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和“停”、“投”、“拔”、“顾”四个连续性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的心情。 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反应了诗人什么样的矛盾心情 明确回应了“行路难”的题目。用比喻和典故写仕途的艰难及前途的信心。尽管上节说道“不能食”、“心茫然”但作者想有所作为他还要“渡黄河”、“登太行”。无奈现实环境中“冰塞川”和“雪满山”。想有所作为却不能体现出诗人的矛盾心情。 第三节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现出怎样的情感反复 明确乐观自信。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

    26、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3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发言老师点拨回答下列问题。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明确是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境

    27、 明确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明确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 本是怎样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明确巧用历史典故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跳跃式的结构感情基调激越高亢、乐观向上。 4拓展学习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从唐朝开始有了

    28、古、近体诗的区别。简单地说唐朝以前的诗歌是古体诗唐朝以后的格律诗是近体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四、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赏析李白的月下小酌不少于1000字。 第三环节相关文章导读 “酒”常常是诗人抒发个人襟怀的载体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留下了大量的有关饮酒的名篇佳作。李白嗜酒见天真但面对要价昂贵的美酒他有时发狂到想痛饮三百杯有时却郁积到“停杯投箸不能食”可见同样的美酒却承载着诗人不同的感情。在本册书中曹操举杯相邀召集天下贤士为他所用短歌行范仲淹却借酒替戍边的将士表达思乡之情渔家傲王翰的夜


    注意事项

    本文(6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