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4.docx

    • 资源ID:29948598       资源大小:292.94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4.docx

    1、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4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4)一、选择题1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烧杯内可直接使用100的沸水B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C甲图实验比乙图实验更合理D乙图碘锤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比甲图碘锤中多1种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2、D4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5已知碘的熔点是 114、沸点是 184.35,小丁用电吹风对装有固态碘的试管(如图所示)进行加热,能看到试管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 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1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C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先熔化再汽化 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 200,则管中的碘只能是升华6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

    3、是40B人的正常体温是38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1.2HzD霜的出现在0以下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达到100的水一定能沸腾B-10的酒精也能汽化C铁、海波、玻璃都是晶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8下列描述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A令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37B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4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D冬天,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为809在大海上要想获得淡水,可采用“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经过蒸馏后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淡水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凝固 B先蒸发,后液化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沸腾,后凝华10以下温度与实际

    4、情况相符的是()A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600 B沸水的温度一定是 100CC让人感到舒适的室内温度约 22C 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 15C1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时,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12如图是用水壶烧开水的情景,下列关于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白气”比较浓,而靠近壶嘴的地方却没有“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靠近壶嘴处的温度较高,空气中原有的水蒸气难以液化B靠近壶嘴处的温度较高,刚冒出的水蒸气难以液化C液化是需要时间的,刚冒出的水蒸气液化时间太短D离壶嘴较远处的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多,所以液化生成的小水珠多13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中,甲图用“水浴法”加热碘锤,乙图直接将碘锤

    5、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两种方法碘锤中都出现碘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B乙装置中固态碘只发生升华现象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蒸气都会发生液化现象14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

    6、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5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气态,a处较浓 B它是气态,b处较浓C它是液态,a处较浓 D它是液态,b处较浓16为改善光学性能,可以给太阳眼镜、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了解到金属一般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变成液态,甚至直接变为气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你觉得在玻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A金属压成薄片直接粘到玻璃表面 B金属先汽化后液化到玻璃表面C金属先液化后凝固到玻璃表面 D金属先

    7、升华后凝华到玻璃表面1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18疫情期间坚持做晨检。小明某早晨测量体温时,示数是36.5,他应该判断自己的体温()A偏低了 B属正常 C偏高了 D无法确定19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20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洗澡水的温度大

    8、约为60C人的正常体温为39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21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液化石油气是以气体状态储存在钢罐内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22小明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

    9、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23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A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B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2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下雪后人感到寒冷的原因是()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凝固吸热 D凝固放热25关于超市里的热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产区鼓风机向地面吹风,加快了地面上水的蒸发B碎冰撒在冻鱼上,是利用冰熔化时降温来保鲜C向蔬菜上喷洒水雾既能为蔬菜补水又因为水蒸发吸热,有利于保存蔬菜D保鲜膜包裹的蔬菜,减缓了水分的汽化26如图所示,乙容器内盛有水,甲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

    10、液体。在一个标准的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水沸腾了。则甲容器内盛的液体是()物质沸点/液态氨33.5酒精78水100煤油150A液态氨 B酒精 C水 D煤油27下列有关温度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37B沸腾的食用油温度约100C通常洗澡水的温度约80D大丰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6028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放入沸水中煮 B放入温水中泡 C在酒精灯上烧 D用酒精棉花擦洗29夏天小玲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

    11、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30天气炎热,小明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棒冰以及吃棒冰的过程中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液化现象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汽化现象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是凝固现象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升华吸热现象【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详解】A因为碘的熔点为113.7,高于沸

    12、水的温度,故可以使用100的沸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两图都会发生碘的升华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D甲图,“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图乙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升华,可能熔化而且熔化后的液态碘还可能汽化;所以图甲的加热方式更合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C【详解】A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A错误;BCD段该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C由图可看出BC段温度不变,该物质熔

    13、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D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10分钟结束,熔化时间为6分钟,故D错误。故选C。3B【详解】测量温度时温度计液泡应全部浸入到被测液体,液泡不能触碰容器壁或容器底;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液面相平,除过体温计,温度计读数时不能脱离被测物体,且手不能触碰液泡,故B正确。故选B。4D【详解】A由图知,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第6min时熔化结束,故在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液态,故A错误;B由图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B错误;C由图知,该物质在CD段是液态,故C错误;D由图知,该物

    14、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与凝固点相等,故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故D正确。故选D。5B【详解】AB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100,这个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既不能熔化,也不能沸腾,只会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CD如果吹出热风的温度为200,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因此碘经过熔化和沸腾两个阶段,另外仍然存在着升华现象,故CD错误。故选B。6B【详解】A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在40左右,故A符合实际情况,A不符合题意;B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不符合实际情况,B符合题意;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

    15、动的频率在1.2Hz左右,故C符合实际情况,C不符合题意;D霜是有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出现的温度在0以下,如果大于0,霜就会熔化,故D符合实际情况,D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故A错误;B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故B正确;C玻璃是非晶体,故C错误;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8B【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令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25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冷藏室是短时间保存食物的地方,温度一般为4,故B符合题意;C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故C不符合题意;D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略高于人体温度,在40左右

    16、,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详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过程;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选B。10C【详解】A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6000C,故A不符合实际;B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100,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在23左右,故C符合实际情况;D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冷冻室中的水能够结冰,说明其温度不高于0,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11B【详解】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是不能碰到容器壁或者容器底,读数时液泡不能离开液体,

    17、视线要与液柱凹面平视,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2B【详解】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靠近壶嘴处的温度比较高,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难以液化,在壶嘴远处,空气温度比较低,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冷的空气液化形成小水珠,故A错误,B正确,C错误,D错误。故选B。13A【详解】A观察碘的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合理,热水的温度不超过100,碘的熔点是113.5,用热水加热是为了使碘不发生熔化,碘锤升华效果更好,故A正确;B乙图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与沸点,还会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C选用甲图的加热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碘不发生熔化,

    18、故C错误;D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甲图中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即发生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14D【分析】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详解】将温度低的冰水注入烧杯甲,烧杯甲的温度就会变得很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甲烧杯壁,会在其外表面液化为小水滴;将温度高的热水注入烧杯乙中,热水会汽化为水蒸气,温度高的水蒸气上升遇到乙烧杯壁,在其内表面上液化为小水滴;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C【详解】白气是壶嘴处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因为液化要放

    19、出热量,故在离壶嘴稍远的a处液化现象更明显。故选C。16D【详解】给玻璃上镀膜的最佳方法是先让金属膜在高温低压下升华成蒸气,蒸气喷到镜头上受冷凝华成固态,于是金属膜便附在镜头上,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7D【详解】A读图甲可知,在-117时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说明此时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因此固体酒精属于晶体,故A错误;B在-117时,酒精处于熔点温度,可能为固态,可能为液体,可能为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C由图乙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故C错误;D由图甲可知,酒精的凝固点为-117,远低于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季温

    20、,则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室外温度,故D正确。故选D。18B【详解】人体正常的体温是36至37,变化幅度很小,36.5属于正常体温。故选B。19B【详解】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是37,故此项不符合题意。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故此项符合题意。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40,故此项不符合题意。D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故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0A【详解】A人的心跳约为次/min,频率约为,故A符合题意;B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一般在40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故C不符合题意;D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B【详解】A冰熔化过程中

    21、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是0,故A错误;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冰晶,故B正确;C通常采用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故C错误;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故选B。22A【详解】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本质相同。故选A。23C【详解】A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B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是

    22、从提高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减慢了蒸发,故C符合题意;D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A【详解】下雪后,雪发生熔化,熔化需要吸热,气温降低,所以下雨后人感到寒冷。故选A。25B【详解】A向地面吹风,加快了风的流速,加快了地面上水的蒸发,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冰熔化吸热,但是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冰熔化时降温错误,故B错误,符合题意;C水蒸发吸热降温,有利于蔬菜保鲜,又能为蔬菜补水,故C正确

    23、,不符合题意;D保鲜膜减少了空气流通,减缓蒸发,即减少了汽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6D【详解】AB由题知,乙容器中装的是水,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其沸点是100,而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态氨和酒精的沸点低于100,不能使水的温度达到100,所以甲容器内的液体不能是液态氨和酒精,故AB不符合题意;C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若甲容器内的液体是水,只能使乙容器的水达到沸点,不能使之沸腾;故不能是水,故C不符合题意;D煤油的沸点150,高于水的沸点,当甲容器内的液体是煤油时,水能达到沸点,还能继续吸热,能沸腾,故甲容器内装的液体是煤油,故D符合题意。故选D。27A【详解

    24、】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37,故A符合实际;B沸腾的食用油温度约200,故B不符合实际;C通常洗澡水的温度约40,故C不符合实际;D大丰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28D【详解】A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为3542由于沸水的温度为100,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会损坏体温计。故A不符合题意;B一般温水的温度在40左右,起不到消毒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C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会损坏体温计。故C不符合题意;D用酒精棉花擦洗,既不会损坏温度计又能起到消毒作用。故D符合题意。故选D。29D【详解】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0C【详解】A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表面出现霜,是水蒸气直接形成了固态冰,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从冷冻室里拿出棒冰时,棒冰附近出现“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吃棒冰时棒冰贴紧舌头,舌头会被“粘”住,液态水凝固成了固态冰,故C正确;D吃棒冰时人感到凉爽,是由于固态冰熔化时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C。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试题及答案4.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