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docx

    • 资源ID:30143013       资源大小:847.33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docx

    1、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一、归类题(每题2 分,共8 分) 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 1. 风化作用: 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张节理、背斜、断裂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将下列各种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构造变形中。 贝尼奥

    2、夫带、方解石、钾长石、灰岩、白云母、花岗岩、正断层、角闪石、片岩、泥岩、斜长石、褶皱、地震、金刚石、大理岩、石英、应力、脆性变形、玄武岩、节理。 1. 矿 物:方解石、钾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金刚石、石英。 2. 岩 石:灰岩、花岗岩、片岩、泥岩、大理岩、玄武岩。 3. 构造变形:贝尼奥夫带、褶皱、应力、地震、节理、脆性变形、正断层。下列岩石圈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水平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垂直变位判断的依据? 1 垂直变位判断依据为:河流阶地、夷平面、平行不整合接触; 2 水平变位判断依据为:沉积物的厚度与环境变化、古地磁。 二、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分): 1.风化

    3、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矿物: 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3.岩石: 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4.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5.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6.岩溶作用: 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发生的以地下水为主,对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

    4、为辅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过程。 7.风化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矿物、岩石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8 .搬运作用: 是指运动的介质将剥蚀的物质从一个地方运移到另一个地方。 9.成矿作用: 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10 .内生成矿作用:由于地球的内力使分散元素聚集成矿产资源的地质作用或过程。11 .物理风化作用:12 .沉积作用:13 .剥蚀作用:14 .重结晶作用:15 .区城交质作用:16 .接触变质作用:17 .成岩作用:18.岩石的结构:组成岩石的岩屑或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相互关系。 1

    5、9.岩石的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20 .岩浆岩的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21 .基岩与围岩:22 .石油:23 .生物化石:24 .蛇绿岩:25 .晶质矿物:26 .氏硬度计:27 .地震:28 .震中距:29.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30.地震震级:由地震能量大小划分的等级。 31.地温梯度: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 所增加的温度。 32.热增温级: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增加1 度所增加的深度叫。33.地热增温率: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增加1 度所增加的深度。 34.向斜:形态上一般向下弯曲,核部地层,向两翼地层变老并对称重复分布

    6、。 35.背斜:形态上一般向上拱起,核部地层老,向两翼地层变新并对称重复分布。 36.大陆架:海陆接壤的浅海平台,其范围一般由海岸线向外海延伸至海底坡度显著增大的转折外。 37.大陆坡:大陆架外侧坡度明显变陡的部分。38 .大陆边缘:39.透水层:由透水性较好的岩石组成的岩层。 40.含水层:储存有地下水的透水层。41.承压水:发育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42 .河流阶地与河漫滩:43 .河流袭夺:44 .潜水:45 .浊流:46 .潮汐:47 .地下水:48 .溶蚀谷:49 .层间水:50 .侵蚀基准面:51 .河漫滩二元结构:52 .大陆冰川:53.生态平衡:在一个正常的生

    7、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是不断进行着,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都保持着一种动态的稳定。54.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周围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阳光、空气、土地、能源等。 55.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各种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56.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 57.分选性:碎屑物质在运动介质的搬运过程中,其成分和粒度大小趋于均一化的程度。58.分选度:搬运过程中碎屑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程度。59.磨圆度:碎屑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60 .坡积物:61 .残积物:62

    8、 .土壤:63 .磁异常条带:64 .地层层序律:65 .大地水准面:66.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之间的差值。 67.黄道面: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时,行星轨道都处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 68.矿产资源:泛指自然界里一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可供人类利用的矿物或岩石资源。 69.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份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70.地质灾害:由于岩石圈的变形、变位、岩浆及水的活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等地质营力的因素,引起的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毁或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

    9、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71.将今论古:是指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作用,现在仍在发生着。地质历史上所出现的地质现象,是由现在正在发生着的各种运动,经过长期作用造成的。 72 .以古示今:73.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74.层理: 沉积岩的成层构造。 75.三角洲:在河口区形成的沉积体。 76.大洋中脊:绵延在大洋中部的、具有很强构造活动性的巨型海底山脉。 77.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 78.恒星:由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炽热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79.天文单位:天文学上将地球至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 80.厄尔尼诺:由于东太平洋海域的海水温度升高,导

    10、致大气温度升高,使赤道附近太平洋多雨,而使赤道附近西太平洋一带干旱少雨,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 81 .对流层82.差异风化作用:由于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产生凸凹不平的现象。 83.解理:矿物受力后使矿物沿着一些潜在的面破裂的性质。 84.构造应力:地球内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的应力分量间出现了差异,这种应力状态称为构造应力。 85.磁异常: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的,由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 86.古登堡面: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 87.同位素年龄:利用同位素方法测得的年龄。88 .地壳:89 .转换断层:90 .侵入岩产状分:91 .岩桨:92 .造山运动:93 .海底扩张:94

    11、.新构造运动:95 .布格重力异常:96 .夷平:97 .中心式火山:98 .半衰期:99 .堡礁:100 .生物的适应性:101 .地质学:三、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24分) 1深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岩基、岩株,浅成岩体常见的产状类型有岩床、岩盆、岩盖 和岩墙。 2岩株的出露面积一般为 100km2。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走向、倾向、倾角。4地磁场的三要素包括: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5地磁场是由基本磁场、变化磁场、磁异常组成的。6常见的冰蚀地形包括角峰、U型谷、刃脊和冰斗。7常见的风蚀地形包括风蚀湖、风蚀城、风蚀柱和蜂窝等。 8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河床、谷坡、谷底。 9地壳中

    12、含量最高的5 种元素按克拉克值由大至小排列依次为O、Si、Al、Fe和Ca。 10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11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2、第4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石膏、萤石、黄玉。 12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 3 、第6、第7 和第10 位的矿物分别为 方解石、正长石、 石英、金刚石。13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4 、第5 和第9 位的矿物分别为萤石、磷灰石、刚玉。 14岩浆岩按SiO含量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酸性、中性、基性和超基性。 15按地震成因类型,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16中心式火山喷发的三种形式是宁静式、爆发式、过渡式。

    13、1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和植被、地形、岩石特征。 18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 19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20.在表层地质作用中,每种营力都按照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这样的过程进行。21松散沉积物经过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等成岩作用方式,变为坚硬的沉积岩。22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常可使 河谷加深、河谷增长和产生河流袭夺三种结果。23河流中发生机械沉积作用的原因主要有流速减小、流量减小和进入河流的碎屑物质过多。24化学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胶体溶液、真溶液。 25机械搬运作用的方式包括 悬移 、 跃移 、

    14、 推移 和 载移 。 26地面流水中对碎屑颗粒进行机械搬运的形式有: 推移 、 跃移 、 悬浮 。 27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有 波浪 、 潮汐 、 洋流 、 浊流 。28地下水按运动特征和埋藏条件,可分为 包气带水 、 潜水 和 承压水 等类型。 29板块边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分离型 、 汇聚型 和 平错型 。30、由陆地向海洋,海底地貌单元包括(至少填出 5 个): 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基、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海沟、中央裂谷带。31占地壳总质量达 80的矿物种类是 硅酸盐矿物 。 32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包括 地壳 和 上地幔 顶部,称为岩石圈。 33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可形成

    15、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多种类型的盐类矿床。34干旱区风的地质作用通常形成的地形有(写出 4 个) 风蚀湖、风蚀蘑菇、风蚀城、风蚀柱、蜂窝石、新月形沙丘、塔状沙丘、沙垄、风成交错层理。 35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三种类型。 36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特点,断层可以分为 正断层 、 逆断层 、 平移断层 。37依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可将断层划分为:整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斜滑断层。38根据两翼倾角和倾向及轴面产状, 褶皱的基本分类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39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 40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沉积岩 、 变质岩 、

    16、 岩浆岩 三大类。 41.肉眼鉴定岩石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 颜色 、 矿物成分 、 结构 、 构造 等特征。42.按照化学成分,矿物可分为 自然元素矿物 、 硫化物矿物 、 卤化物矿物 、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 、 含氧盐矿物 等五大类。43、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中间层 、 暖层 和 散逸层 等5 个圈层。44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三条准则是 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间的切割律。45海底扩张学说的地质证据有毕鸟夫带的发现、 大洋中脊及中央裂谷带 、 洋底地壳的认识 和 海底磁异常条带 (深海钻探成果和转换断层的发现等)(写出其中4

    17、 条)。 46.现今地球的三个主要地震带为 环太平洋地震带 、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地震带 和 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地震带 。47.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 大陆架 、 大陆坡 和 大陆基 组成。 48生态系统的组成为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 无机环境 。 49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 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 三大类。 50古人类进化一般经过 能人 、 直立人 、 智人 等3 个阶段。51中生代从老到新依次划分为 三叠纪 、 侏罗纪 、 白垩纪 等3 个纪。 52W,Sn, MO属于金属矿一产的哪类 53海洋的沉积作用(波切台等)54玄武岩与什么岩石(辉长岩)成分

    18、相似55硬度的划分(比手指甲硬小刀软的种矿物,都是标准矿物)56磁偏角通常是: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57流纹岩的SiO2含量(质量百分比)一般位于下列哪个范围 。三、判断是非(每小题1 分,共10 分):1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2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 3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 ) 4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 5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小,在两极处最大。( ) 6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 7从地表至地心,地球的密度、温度、重力和压力都是逐渐增大的。( ) 9判断断

    19、层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断层面产状和上、下盘相对运动方向,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者称为正断层,而不能称为平移断层。( ) 10上盘向上运动,下盘向下运动的断层为正断层。()11.皱褶的枢纽是同一岩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因此各岩层面上枢纽组成的面为轴面。() 12、通常,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13关于海底年龄描述;已经用放射性年龄测定方法确定),总是不会大于2 亿年),与计算出来的海底扩张速率关系密切),已经为海洋钻探所证实) 14海岸线是陆壳与洋壳的分界线。() 15.海洋的剥蚀作用最强烈的区域在海岸带。() 16冷战时期军事需

    20、求导致对海底研究的提高。()17潜水是指分布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透水层中的,能够自由流动的地下水。() 18.承压水是埋藏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中的重力水。()19.地下水的剥蚀作用以机械方式为主。() 20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21风化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吹的作用下导致岩石化学成分、结构的改变。()22自地表向下,地球内部的温度、压力、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23主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通常发生于板块边部或热点地区。()24岩浆活动背景(热点、大陆裂谷、海沟附近区域)。() 25风化作用类型(水合作用、楔形冰劈作用、氧化作用)盐劈作用或盐类的潮解与结晶作用

    21、)。 ()26风化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在风吹的作用下导致岩石化学成分、结构的改变。() 27除人类污染原因外,暴雨后河流里呈现棕色是由什么原因是悬移搬运物质。() 28 深部缓慢施力将使岩石产生韧性变形。()29.矿物的物理性质仅由其物质组成所决定。() 30岩石圈包括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1地幔由固态物质组成,地核由液态物质组成。()32.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 33.中生代自老至新可划为三个纪,即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34.岩石圈包括上地幔和地壳。( ) 35.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面。() 36.片岩的变质程度比板岩高。() 37.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

    22、度由浅到深一直都是逐渐加快的。() 38.变质结晶作用不改变原岩的矿物成分。()39.沿南美洲西海岸安第斯山脉发育一条火山链,这是因为洋壳板块正向俯冲到南美洲板块西缘之下。()40.玄武岩与辉长岩成份相当的喷出岩。()41.花岗岩、辉长岩包含最大量的结晶体。()42.在砾岩中发育的节理,切割砾石者为剪节理,绕过砾石者为张节理。() 43.一种角砾状碎块岩石为非海相成因,由组成为碎屑物质和沉积岩石,且周围为其本身母岩,这种岩石是角砾岩。()44. 蠕变作用可以更合理地解释山坡公墓中墓碑不同程度的倾斜。()45.在大觉寺见到的侵入岩的SiO2 含量为61(质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类。() 46野

    23、外课间实习,在军庄铁路处,看到了沉积岩和侵入岩。() 47.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48磁异常是计算出的地磁场的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 49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50赤道附近的气流是垂直向下运动的,因此这一地带被称为“赤道无风带”。() 51深成侵入作用是在地表3km 以下发生的,因此,在地表见不到深成侵入岩浆。() 52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53重力异常是计算出的重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 54冰川的侵蚀作用以纯机械的方式为主。() 55平面上垂直于地层走向不同时

    24、代的地层重复出现,可以判定是褶皱构造。( )56.风化壳的类型和厚度主要与基岩性质关系密切,而与地理环境无关。( )5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在其下部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水平移动。( )58.在北半球,由南向北流的河流更容易侵蚀其西侧河床。 59.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其结构越复杂,物种越多。那么它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60.交代作用一般不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 )四、选择题(每题2 分,共10分) 1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既有原矿物的消失,又有新矿物的形成,但岩石的总体化学成份基本不变,这种变质作用的方式是(D)。 A:重结晶作用, B:交代作用, C:碎裂作用, D:变质结晶作用 2花

    25、岗岩矿物成份最常见的是(B )。 A:石英、钾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B: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 C :石英、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D:斜长、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 3流纹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C )。 A橄榄岩 B闪长岩 C花岗岩 D辉长岩 4辉长岩矿物成份最常见的是(B)。A:石英、斜长石、辉石和黑云母, B:斜长石和辉长石, C :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D:斜长、钾长石、白云母和黑云母。5安山岩的化学成分相似于(B)。 A橄榄岩 B闪长岩 C花岗岩 D辉长岩6基性岩浆的粘度比酸性岩浆的粘度( B )。 A:高,B :低, C:有时低, 有时高, D:大致相等。 7通常情况下

    26、,基性岩浆的温度比酸性岩浆的温度(A) A: 高;B:低;C:有时低, 有时高;D: 大致相等。 8下列矿物中,属于变质矿物的是()。 橄榄石 角闪石 石榴子石 方解石9在下列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 )。A、橄榄石属于含氧酸盐类 B 、石英属于硅酸盐类 C 、闪长岩属于喷出岩 D 、片麻岩属于区域变质岩 10下列各类矿物中最易风化的是( D )。 A、碳酸盐类;B、硫酸盐类;C、硅酸盐类;D、卤化物类 11含量占地壳总重量最高的是( D ) A:碳酸盐矿物; B: 硫酸盐矿物; C:硫化物矿物; D:硅酸盐矿物 12在下列矿物中,不属于含氧酸盐的矿物是 ( )。 A石英 B长石 C角闪石

    27、 D橄榄石:13有一种火成岩,其SIO2含量为50%,隐晶质结构,杏仁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等矿物组成,这种岩石应该是( )。 A花岗岩 B流纹岩 C玄武岩 D闪长岩14在下列的描述甲,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 A片麻岩的变质程度高于板岩 B风蚀作用属于风化作用的一种方式 C大陆地壳厚度大干大洋池壳厚度 D裂隙式火山喷发以偏基性岩浆为主 15有一种晶形为立方体的矿物,硬度大于小刀,不同晶面上发育三组相互垂直的生长纹,该矿物是( A )A黄铁矿 B黄铜矿 C石英 D刚玉16由泥质岩石经受变质,随着变质程度增加能逐步形成板岩、干枚岩、片岩、片麻岩到变粒岩的变质作用类型最可能是( )。A接触变

    28、质作用 B动力变质作用 C区域变质作用 D混合岩化作用 17下列哪一种地质作用最有可能形成与其相应的岩石( )。A成岩作用与灰岩 B火山作用与花岗岩 C侵入作用与玄武岩 D胶结作用与大理岩18下面哪两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D )。 A、石英的摩氏硬度大于长石; B 、方解石的莫氏硬度小于小刀; C 、石膏能刻动滑石; D、小刀刻不动萤石。 19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B、C )。 A、石英的摩氏硬度大于长石 B 、地球中硅的含量高于氧的含量 C 、板岩的变质程度高于片麻岩 D、角峰不是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 20海蚀凹槽通常形成于( B )。 A:浅海带, B:潮上带, C:潮间带, D:半深海带。

    29、 21晚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D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B :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 和B 共6 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22早古生代可以划分为( A )。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 B :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C:包括A 和B 共6 个纪, D: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23下面是地质年代的代号,它们从早到晚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D )。 A、OSD B 、SJD C 、C DT D 、TJK 24陆生植物的形成与发展开始于 ( C ) A. 新生代;B.中生代;C.晚古生代初;D.早古生代初。 25被子植物产生的( )。A早古生代 B是晚生代

    30、C中生代 D新生代 26总体来说,随着震中距的加大,地震烈度(A )。 A:增大; B:减小; C:无变化。 27关于地震,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D )。 A、总体说来,震级越大,烈度不变; B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说不清楚; C 、总体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震级越来越小; D、大致说来,离开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来越小,但震级是不变化的。 28在板块分离型边界一般不可能出现 (B) A.基性岩浆侵入;B.深源地震;C.浅源地震;D.基性岩浆喷出。 29目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为( )。A平错型边界 B离散型边界 C碰撞型边界 D俯冲型边界 30现代只发育基性火山岩和浅源地震的火山岩带最有可能是( )。A大兴安岭火山岩带 B阿尔卑斯一印尼火山岩带:C环太平洋火山岩带 D大洋中脊火山岩带31两板块作相向运动, 其中一板块插入到另一板块之下, 这一构造带称为(C ) A: 叠瓦状构造;B:板块分离边界;C:俯冲板块边界;D: 逆冲断层。 32形成地堑的断层组合一般是( ).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