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docx

    • 资源ID:30143014       资源大小:41.98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docx

    1、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1.旧石器时代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大体与地质上的更新世相当。中国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于大约250万年以前,在大约一万多年前结束。其主要特征是人类的生产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这一时期经济上主要是采集和渔猎。在婚姻形态方面还是杂婚。中国普遍发现有这一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如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和西侯度遗址文化。这一时代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时代,现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有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证明中国是人类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2.新石器时代一般来说,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于一万四千年以前,到大约五千年前结束。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是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另一重要特征是,这

    2、一时期的开始出现磨光石、陶器、纺织、玉器,手工业也逐渐专业化。婚姻形态方面,由杂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人类群体由小规模的人群发展为规模较大的氏族社会,定居农业生活开始,临潼姜寨的村落遗址就是最好的见证。( 经济-婚姻,或可答上社会政治,如氏族形态)3、六大文化区系说(满天星斗说)1981年,苏秉琦发表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把中国大地上的史前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1)、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北方;(2)、以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3)、以洞庭湖和四川盆地为中心、大溪文化为代表的西南;(4)、以山东为中心、北辛-大汶口-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东方;(5)、以太湖为中

    3、心、良渚文化为代表的东南;(6)、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石峡文化为代表的南方地区。六大区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且各类型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六大文明区系说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中原中心论”和“黄河中心说”,以此确立了中国史前文化发展演进大致的时空框架。 4.元谋人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属直立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的有元谋人侧门齿,是中国早期直立人的代表。其基本形态与北京人相似,但也具有一些原始性质。元谋人已会制作和使用石器,如刮削器。另外,还发现一些木炭和两块烧骨,说明元谋人已会用火,此外还发现

    4、二十九种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据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70万年。1986-1987年,考古学家再于元谋县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估计距今约250万年。5.蓝田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直立人。分别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公王岭的蓝田人化石有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和三颗臼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人,可能是女性。头盖骨低平,额部明显倾斜,眉脊骨粗壮,骨壁厚,脑量小,吻部向前突出,表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在蓝田人化石的层位中发现有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加工方法为简单的锤击法。共生的动物群有四十一种,其中包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毛冠鹿,带有强烈的南方动物群的色彩。陈家窝的蓝田

    5、人化石有下颌骨,属于一个老年女性。公王岭蓝田人距今大约8075万年,陈家窝蓝田人距今约53万年。 6.北京人 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化石,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堆积中,属中更新世直立人,年代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同时出土大量石制品、骨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脑量平均为1043 毫升,大于猿人,牙齿较猿人弱小简单,说明它们比猿人进步。但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说明它们保存有浓厚的原始形态。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使直立人的存在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

    6、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7.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是晚期智人的主要代表。发现于1930年的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各方面特征已经基本上接近于现代人。考古学家在此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少量石器、灰烬和许多完整的动物骨架。石器有砍斫器,骨角器比较多,骨针是发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器具,还发现了许多原始装饰品,说明人们已经有爱美的观念。有人认为,山顶洞人将死者埋葬在洞内,以及在尸体周围洒上赤铁矿粉末,意味着山顶洞人可能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8.马家浜文化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在浙江嘉兴马家浜首先发现而得名,其年代约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

    7、南部和上海市,重要遗址是马家浜、青浦崧泽、常州圩墩、吴兴邱城和钱山漾等。陶器以夹沙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未见彩陶。早期有釜,晚期多鼎。石器磨制较精。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9.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下游的一种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300前2400。因1959年首先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和鲁南。根据大汶口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生活用品主要是陶器,盛行三足和圈足器,早期全系手制,多红色,晚期出现轮制。早期只见单色黑彩,中期彩陶增多。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早期制造粗槽,中期以后磨制精致。装饰品做工精致。葬式以俯身直肢为主,所土坑竖穴,晚期流行二层台

    8、结构。早期为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确立父系家长制,出现贫富分化。大汶口文化的前身是以滕州北辛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到约公元前2400年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10河姆渡文化11大溪文化12红山文化1 是彩陶和细石器共存的一种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距今约60005000年,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陶器种类不多,但很有特色。器物外壁拍印一些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所没有的。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和中国最早的女神像。在女神庙东南方向,有一个土坑,是祭祀女神的地方。红山文化遗物还有积石冢、大型祭坛和动物形玉器等。所有这些反映了此时人类信仰的高度发

    9、达。 13.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区。龙山文化经历时间长,分布辽阔,各地区有不同特点与类型,一般分为山东龙山文化(约前2500约前2000)、河南龙山文化(约前2600约前2000)、陕西龙山文化(约前2300约前2000)等,又各分为若干类型。陶器多是轮制,黑陶是最早发现的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有“黑陶文化”之称。器形复杂,种类繁多,盛行三足、圈足或平底,常见器有盆、豆、杯、盘、罐、鼎、鬲等。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有孔半月形石刀和石铲是此文化中出现的新工具。居住主要是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屋。墓地多在住地

    10、附近。龙山文化的人们已处于父系氏族社会,已出现城堡,到晚期又出现铜器。(城堡与铜器都是文明社会的物质标志) (地点、时代、分类、陶器、工具、居住、墓地、政治、承袭关系)(新石器时代必然要涉及到陶器的发展,工具可以考虑石器、骨器、铜器、玉器)14.良渚文化: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36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阵而得名。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陶器以夹沙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普遍采用轮制。种类繁复,圈足器、三角器和平底器较多,常见有簋、鬶、豆、盆、盘、罐、碗、壶等,器表有时施以种种刻划纹饰,还

    11、有少数漆绘陶器。生产工具有石、骨、木等制作的。石质工具种类多,制作细,专用性强,主要有磨制精细的大型三角犁形器、扁薄长方形穿孔石斧、半月形石刀和石镰、有段石锛和石镞等。玉器种类很多,工艺水平甚高形较大的有玉琮、玉璧等礼器。手工编织发达,出土有竹编和丝、麻织品。据研究,良渚文化应是马家浜文化的继续和发展。 15.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它的年代约是公元前五千年到公元前三千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一带,包括陕西的关中、山西南部和河南大部。主要的代表有将姜寨、半坡遗址和庙头沟类型。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多是夹砂陶或泥质红陶,彩陶都是红陶黑绘,纹饰丰富,制作精

    12、美。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仰韶文化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有或大或小的村落,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村落外为墓葬区。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还有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在发掘的动物骨头中除猎取的野生动物外还有大量狗和猪的骨格,羊比较少。仰韶文化是在裴李岗、磁山、老官台等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承河南龙山文化。 16.世袭制:王朝世代承袭的王朝。自从夏启开始破坏禅让制,实行传子制度之后,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为历代统治者所继承,所以这些王朝,都是世袭王朝。各个朝代的世袭制均以父死子继为其特点,一般都是

    13、传于嫡长子,在特定情况下,辅以兄终弟及的办法。但都严格限定在同一血统范围内选定继承人。17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的提出的关于中国古史的一个观点。他认为: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我们“即使不知道某件事情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件事情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和由此兴起的疑古辨伪运动,打破了两千多年来形成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的体系,掀起了史学观念、史学方法的大革命。18.夏朝二里头文化:介于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二里岗期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1952年发现于河南登封玉村,因

    14、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较为典型,故名。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因有一定差异,又分为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在河南东南部、湖北北部、河北南部及陕西东部等地也陆续有所发现。二里头类型:20世纪50年代发现于河南偃师县洛水南岸二里头村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面积约9万。年代均比郑州二里岗商文化要早,初步测定时间约在公元前2395-公元前162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分四期。一、二期由河南龙山文化发展而来,三、四期又带有一定的商代文化特征,有实足鼎和夹砂罐、陶器、小型青铜器等的发现。遗存中还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遗址和各式墓葬。目前,学者们对二里头文化的时代划分看法尚不统一。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

    15、对于研究龙山文化与商代青铜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东下冯类型:20世纪50年代东方冯遗址位于山西省夏县东下冯村,面积约25万。东下冯类型的绝对一年代大致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纪。东下冯遗址的重要发现为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可分为六期并且是一脉相承的。其中,一至四期被称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与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相同;五期和六期与郑州二里冈遗址的下层和上层基本相同。已发现的东下冯类型的遗迹有半地穴式、窑洞式和地面建筑三种房屋、灰坑、水井、陶窑、壕沟和墓葬。其次,还有铜炼渣、碎陶范、石范、凿、镞 等文化遗物。陶器方面,灰陶逐渐增多。东下冯类型遗址的发现,

    16、对于了解晋南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的内涵,以及探索夏文化和研究商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19、甲骨五期: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20、先商文化:(1)漳河型 (2)辉卫型 (3)南光外型早商文化:(1)台西型 (2)盘龙城型 (3)京当型 (4)二里岗型二里岗文化:20世纪50年发现的距今约3620年左右河南郑州岗的早商青铜文化。以二里岗为代表,其范围包括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安徽的大部或全部的中原地区。发掘的文化遗址包括夯土版筑建筑、小型房基、烧土台、木椁墓等,其中二层台木椁墓墓底有腰坑,腰坑内殉狗。另外,文化遗址方面,出土了大量含有云雷纹和饕餮纹的青铜礼器、兵器和工具

    17、。二里头文化遗址填补了商代前期文化的空白,为早商文化和夏文化的研究开阔了视野,也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1.宗法制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也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就是大宗和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和旁系亲属族人的管辖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又与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有利于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有效地起到了维系

    18、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这就是周朝有别于后世的一个重要特征。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化,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度难以维持,至战国最终瓦解。尽管宗法制已经崩溃,但宗法观念仍影响后世。22.井田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因为土地区划形同井,故名。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诸侯和百官从周王那儿直接得到的土地及耕种井田的农业奴隶依附于土地的生产者,只能世袭,无权买卖。井田制度下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是由氏族社会公有土地演化而来的,保留公有的名义,实质上是贵族剥削农业劳动者的一种方式,公田上的收获全部交归国家。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地,公社成员必须按照制度定期交换份

    19、地,并跟着份地的变化而迁居,这说明劳动者对私田只有使用权、占有权,它和公田一样都归属于国家。后来,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提高,共耕公田和定期重新授田之制废止,出现了土地转让或买卖,战国时土地私有权的确立,井田制最终瓦解。这种大使用奴隶规模耕作的土地经营方式,初期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作为商周时期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对于维系周王及诸侯公室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23有周一代血缘家族的发展24春秋五霸的变换过程25管仲改革26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兴起与发展27私家对公室的斗争:主要表现为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两个大的政治变动事件 1、田氏代齐 春秋初陈国内乱,公子完惧祸奔齐,后陈完改姓氏为田氏。经过田

    20、桓子、田乞、田常等人几代的努力,终于收得民心,控制朝政。前386年,田和自立为国君。前386年,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列于周室。2、三家分晋:韩、赵、魏灭智氏后,又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晋侯沦为附庸,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复又三分其残余领地,晋灭。这反映了中原各诸侯权力逐渐衰落,各国卿大夫权力日趋强大,政权下移的状况,出现了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向“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再向“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乃至“陪臣执国命”的局面;同时

    21、,它又为战国七雄的争霸奠定了基础。28.李悝变法:战国初期魏国实行的一次改革。魏文侯时,任用李悝为相,主持变法。其主要内容为: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按“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又制定法经六篇,以加强法制。李悝变法增加了魏国的国力,使之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29吴起变法30.商鞅变法战国时秦国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一)编造户籍,五家为“伍”,

    22、十家为“什”;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告奸者赏,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轻罪用重刑;(二)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定秦爵二十级,凡斩敌首一个,赐爵一级;禁止私斗,违者重罚;(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生产粟帛多者可免除徭役;(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到了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从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内容包括:(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允许土地买卖;(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在全国设四十一县;(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五)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

    23、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商鞅先后两次变法,使秦国为战国时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1.胡服骑射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数民族骑马作战的优点,进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穿胡服,发展骑兵,开拓北地。胡服骑射虽然引起贵族的不满,却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强大起来。赵惠文王(前298-前266)继位后整顿内政,于是民富而府库实。当时楚、齐相继衰弱,赵国因此成为唯一能与秦国争雄的强国。 32三公九卿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为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所制,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

    24、察事务。 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利,秦汉时掌管政务、魏晋以后逐渐不具实权的朝廷诸官。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卫尉,负责皇宫守卫;太仆,负责皇帝车马;少府,负责皇帝财政;廷尉,负责司法;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物;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宗正,负责皇室事务。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从结构上影响三省六部制,并左右中国封建中央官制约达700年。可以说,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对于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33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

    25、政制度。盛行于秦汉。形成于战国时期,秦朝统一后推行到全国。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朝廷任命,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政财、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检查,对县令、县长的工作进行考察。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34秦朝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确立 秦王统一六国后

    26、,在秦国原有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机构和封建专制主义制度。1、确立皇帝制度,并使用五德始终说神话皇权;2、采纳李斯意见,不再分封,实行郡县制;3、官僚制度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郡县行政、军事和司法分别由三官掌握,乡有乡吏,里有里典;各级官吏对皇帝负责,由皇帝任免;4、制定细密严苛的秦律,轻罪重刑。通过以上制度的确立,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又高度集中于皇帝,中央集权的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确立起来。35、郡国并行制西汉初期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

    27、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景帝三年(前154)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国支郡逐渐被削,诸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汉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遂行郡(国)县两级制。36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37黄老之术38文景之治39、汉武帝的内外政策40刺史制度古代官名。武帝元封(110BC-106BC)初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负责监察高官和诸侯王。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实际已为一州军政首长。汉代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

    28、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41推恩令西汉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重要法令。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于元朔二年(前127)采纳主父偃建议,颁行此令。规定诸侯王得推恩将其封地分封给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以外的子孙,并上报朝廷,由皇帝制定列候封号,诸侯王无权废除或更改。所分王子候其过归郡统辖,不得过问政事,仅收纳封地内租税。此后诸侯王权势、封地俞益俞减,名存实亡。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42察举制与征辟制4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4五铢钱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钱重五铢

    29、,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五铢钱一直流通到隋朝,唐朝开始被开元通宝代替。武帝时,在桑弘羊的主持下,进行彻底的币制改革,货币混乱的问题终于获致解决币值得以长期保持稳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货币统一以后,封建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进一步获得了经济上的保证。45均输与平准均输,西汉时为克服贡物运输征用大量农民从事劳役,妨碍农业生产等弊端,桑弘羊主持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吏,一般贡品则按当地市场价格,折合成当地丰饶而价廉的土特产品,交给均输官,由他负责运到其他价高地区销售。既可免除各郡国输送贡物入京的烦难,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又可避免贡物在运输中损坏和变质,使国

    30、家财政也能增加收入。平准是封建国家运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物价的一种经济活动。46.限民名田: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额的主张。汉武帝时,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大地主和广大农民间的阶级矛盾极为尖锐,为巩固封建统治,安定社会秩序,董仲舒提出限田主张。他认为秦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土地允许自由买卖,地主和官僚贵族垄断了山林川泽之利,加以财政赋税过重,贪官污吏的克扣残暴,致使“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大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而对此状况,他主张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额,即“限民名田”。但董仲舒并未说明限田

    31、的亩数以及具体实行的办法,只是强调应当限制私人占田(“名田”)。所以,董仲舒此主张,并未付之实行。 47、西域都护汉代官名。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西汉宣帝60BC开始任命侍郎郑吉为西域都护,负责管理洗浴军政事务,保护商人和使者往来,此后“都护”就成为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王莽时期撤除,东汉或设或撤,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撤除,公元123年以西域长史代替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间的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48、巫蛊之祸 是前91年汉武帝朝时发生的宫廷惨案,当

    32、时方士及众神巫聚集京城,用妖术迷惑众人。征和二年七月,与太子刘据结怨的武帝宠臣江充指使胡巫说官中有蛊气。武帝命江充与按道侯韩说等入官追查,江充诬告太子官中埋的木人最多,又有帛书,所言不守道法。太子得知后非常恐惧,就听从少傅石德的计策,派人诈称武帝使者,捕杀江充等人。汉武帝命丞相刘屈耗派兵击太子,太子举兵对抗。激战五日,太子兵败逃亡,被迫自杀。 征和三年,此一冤案真相渐明,武帝感悟,令族灭江充家;腰斩刘屈耗,其妻枭首49、轮台罪己诏西汉汉武帝中后期,由于好大喜功,连年战争与赋敛压迫沉重,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又因巫蛊之祸造成父子相残、太子刘据自杀,种种打击使武帝心灰意懒,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公元前89年,在拒绝桑弘羊在轮台屯田的提议后下轮台罪己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要回到与民休息、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轮台罪己诏是古代帝王以罪己以收民心的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它澄清了纷乱局面,稳定了统治秩序,导致了所谓的“宣昭中兴”,使得西汉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