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盐城总规.docx

    • 资源ID:30165585       资源大小:32.6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盐城总规.docx

    1、盐城总规盐城总规(20112030)纲要公示文字部分一、规划思路(一)立足区域、跨越发展立足长三角、江苏省及沿海等区域,充分利用沿海开发战略优势及自身土地、劳动力及岸线等资源禀赋,实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工业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沿海与内陆空间并重、本地与异地城市化并重的跨越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尽快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并赶超区域平均发展水平,建设现代化沿海中心城市。(二)重点向海、特色发展把握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大力促进沿海地区发展,以沿海资源禀赋为基础,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加强沿海港口与临海产业、内陆城市的互动,使沿海地区成为盐城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周边沿海城

    2、市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三)整合资源、低碳发展充分依托盐城生态资源条件及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机遇,通过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有效引导城乡空间及产业的合理发展;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引导城镇空间集约布局;积极倡导紧凑集中的混合布局模式、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绿色交通模式、生态系统多样化保护、新能源利用和节能为导向的清洁能源发展,实现低碳发展。(四)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促进城市化水平的质与量的提升,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形成惠及全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二、

    3、城市性质、职能与规模现代化、生态型沿海中心城市。规划2030年城市人口170万。(一)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盐城应依托空港、海港两个一级开放口岸,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开通扩大盐城至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地区的交通专线。通过空港、海港的有效组合,重点发展对外的特色物流,发挥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确立盐城在江苏北部、长三角乃至全国物流供应链中针对韩国等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中转重要节点地位,建设成为东北亚特色物流转运基地。(二)沿海新型产业基地和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的局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促使长三角产业布局开始由沿江、沿湾向苏北沿海地区转移。从发挥资源优势和实现产业互补的角度,盐城应重点承

    4、担江苏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产业梯度转移北拓承接基地等职能。苏通大桥和崇明岛越江通道的通车大大降低长江的阻隔作用。沈海高速等沿海通道的建成为长三角开辟了新的辐射通道,盐城凭借土地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强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抢先接受长三角“内核”产业扩散,成为快速接受核心区产业梯度转移先导基地,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战略支点。(三)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围绕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打造东方生态养生之都,西太平洋湿地之都,海盐文化之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人

    5、与自然和谐的众生乐园,将盐城建设成为国家湿地生态旅游基地,进一步提升其国际知名度,逐步将盐城建成为西太平洋国际湿地生态旅游城市。三、空间布局结构(一)中心城区范围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约540平方公里。(二)布局结构轴向延伸、内主外辅,形成“双城双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高速公路环内为主城,以通榆河为界分河东、河西两个城区,环外东西依托现状各形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区。1、主城(1)河西城区枢纽拉动,产业转型包括通榆河以西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95平方公里,以新洋港、世纪大道、青年路、西环路为界分为城中、城南、城北、城西、西南5个片区

    6、。城中片区:指新洋港、通榆河、青年路、西环路围合地区,以商业服务和居住功能为主。强化建军路、解放路交汇处的城市商业中心功能;推进“退二进三”,改造整治城中村,提升居住质量,合理控制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建设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宜人的生活片区;完善支路系统,保持老城空间肌理,延续城市发展脉络;强化滨水空间建设,塑造城市特色。城南片区:指青年路、通榆河、西环路、盐淮高速公路围合地区,以居住和行政、文化、商务、教育功能为主。城市继续向南发展,结合原伍佑镇区开发居住用地,完善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吸引更多人口入住;完善行政文化中心,并依托高等教育设施建设商务金融中心,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增加第三产业就业

    7、岗位;保留悦达工业园工业用地,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城北片区:指新洋港以北地区,以物流和工业为主。依托北站货运枢纽与交通优势,整合发展,将新洋产业园打造为重要的物流基地。加强与北部新兴镇区的交通联系,为镇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城西片区:指新洋港、西环路、世纪大道、盐靖高速公路围合地区,以居住和商业、文化休闲功能为主,同时结合世纪大道与盐靖高速公路出入口积极发展物流业。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对蟒蛇河取水口的保护。西南片区:指世纪大道、西环路、盐淮高速公路、盐靖高速公路围合地区,兼顾居住和就业的平衡。依托临近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交通优势和大学城的科研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盐都经济开发区产业升

    8、级,同时配套发展物流、仓储、市场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开创路以东主要布局居住用地,完善社会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2)河东城区完善配套,产居平衡包括通榆河以东、新洋港以南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65平方公里,以迎宾大道、世纪大道为界分为北、中、南3个片区。北部片区:指迎宾大道以北地区,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机场搬迁后用地可预留改造为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居住等功能。中部片区:指世纪大道以北、迎宾大道以南地区,以居住和工业用地为主。青年路以北现状产业空间向东拓展,打造光伏产业园,与东侧的南洋镇南部产业空间连片发展;增加居住用地,实现河东城区的产居平衡。南部片区:指世纪大道以南地区,以工业、商

    9、务功能为主。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进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转化,新都东路南侧工业用地向东、向南拓展,其中新都东路沿线企业进行转型,以科研中试为主;向东延续新都路公共服务设施轴,打造河东中心。预控该片区南部与步凤镇区的交通联系,协调远景功能布局。2、特色产业园区依托轨道交通的建设,加强特色产业园区与主城的有机联系,促进现有优势资源的整合,统筹各主体的发展空间,形成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的整体。(1)环保产业园范围:沿海高速公路以东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10平方公里。建设引导:以环保产业研发、生产及服务为主,打造集研发设计、科技孵化、生产制造、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环保产业集群。以331省道为轴发展产业

    10、用地并逐步向南、向东扩张,新洋港南侧布局物流市场用地。新民河西侧布局生活配套区,与盐东镇新建的养老服务设施等功能相协调。(2)高新产业园范围:盐靖高速公路以西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16平方公里。建设引导:以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引领全市企业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及低能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企业转变,兼顾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创业、安居。依托凤凰南路布局产业用地,并向东逐步扩张;利用高速公路出入口发展物流业,规划市场、仓储用地,青年路西延段两侧布置生活性用地。产业园北侧的龙岗镇区主要发展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作为产业园的生活配套区。(三)中心体系结构由解放路和新都路形成横

    11、“T”字公共设施轴串联城市中心,形成多中心体系结构。1、一级中心老城商业中心位于串场河、小洋河、黄海路围合的用地范围内,是现状的综合性城市中心,规划以商业金融、旅游服务、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主,服务于全市域乃至更大区域,集中体现盐城的历史文化特色、新四军文化特色和滨水景观风貌。行政文化中心位于世纪大道、串场河、盐渎路、解放路围合的用地范围内,全市行政文化中心,以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主。商务金融中心位于南纬路与解放路交汇处,以商务办公功能为主,服务于全市域。河东中心位于新都路和五台山路交汇地区,规划以生产性服务功能为主,同步完善配套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服务于整个河东片区。

    12、2、二级中心城西片区中心位于青年路与镇西路交汇地带,提供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服务于西环路以西、世纪大道以北区域。西南片区中心位于南纬路与开创路交汇地带,以科研办公为特色,包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主要服务于西南片区。高新产业园中心位于青年路和振兴路交汇地带,包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园。环保产业园中心位于331省道和生态大道交汇地带,包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综合性功能,服务于环保产业园。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保留世纪大道以南、西环路以东以及人民南路以西地区的市政府。盐都区政府可考

    13、虑远景搬迁至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的集中办公场所,现状用地保留作为城南集中办公场所;保留亭湖区级行政办公机构。保留部分占地较大、建筑风貌较好的市级行政办公单位,逐步搬迁沿建军中路、毓龙路、人民路、开放大道、文港路等道路布局的部分占地较小、建筑风貌较差的行政办公机构,向市行政中心集中布局。规划结合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环保产业园、盐都经济开发区设置集中行政办公场所。2、文化设施用地规划文化设施分为市、片区、居住社区三个等级。规划文化设施用地168.3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1%。保留市行政文化中心南侧的市级文化设施,包括市科技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

    14、海盐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市文化馆。对现状市级文化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结合河西商务金融中心及河东商业中心,规划于盐渎路、解放南路交汇地带设置会议、博览中心,于新都东路与峨眉山路交汇地带布置青、老年活动中心、文化馆等大型文化设施。保留亭湖区文化中心等片区级文化单位。规划同时结合高新片区、城西片区、西南片区、城南片区、河东中部片区、河东南部片区、环保片区等片区中心设置图书馆、文化馆、青老年活动中心等片区级文化设施。其中,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用地面积不小于0.2公顷。规划结合居住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建设居住社

    15、区级文化设施,包括文化站、小型图书室、影视厅、棋类活动室艺术训练班及青少年和老年人学习活动场所等。3、教育科研用地(1)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划保留城中片区的盐城师范学校,城南片区结合现有的盐城机电高等技术学校、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盐城高等师范学校、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校、盐城交通技师学校以及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在内的多所学校,加速培育城南盐渎路以南、西环路以东地区的高职园区。保留位于通榆河以东的亭湖经济开发区和盐城经济开发区内的盐城工学院和盐城师范学校的新校区,促进教育设施共建共享,合并成立江苏海洋大学,发挥规模集聚效应,成为盐城高科技人才培训中心。(2)科研设计用地在

    16、盐城经济开发区北部和高职园区西侧区域规划集中的科研设计用地,建设具有盐城特色、复合发展的科研设计园区。(3)中小学用地高中:按25人/千人的标准配置,按50人/班、不低于60班/校的原则建设,每校服务人口1015万人。初中:按35人/千人的标准配置,按50人/班、不低于36班/校的原则建设,旧区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新区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每校服务人口57万人。小学:按70人/千人的标准配置,按45人/班、不低于36班/校的原则建设,旧区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18平方米,新区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每校服务人口23万人。规划期末盐城中心城区保留现状21所小学、16所中学,新

    17、建61所小学、20所初中、14所高中。4、体育用地规划设置3个市级体育中心,保留南纬路与解放南路交汇地带的市级体育中心及解放路与大庆路交叉口附近的市全民健身中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结合河东商业金融中心,于新都路北侧、东环路东侧区域布置一处市级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城西片区、高新片区设置片区级体育场馆,布置篮球馆、羽毛球馆、网球场地等小型活动场馆。居住社区级体育设施结合社区中心或公共绿地集中设置,用地标准按每千人200300平方米配置。5、医疗卫生设施规划设置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保留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市中医院及妇幼保健院3个三级甲等医院,规划于城南片区南纬路南侧、人民路东

    18、侧区域以及河东片区东环路以东、世纪大道以南各建设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满足城南片区及河东片区医疗卫生设施需求。保留扩建并升级第二人民医院、协和康复医院、东仁医院、盐阜医院等综合医院及部分专科医院,对年门诊人数少于1万人次的小型普通医院改造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城西片区、西南片区及城南片区原伍佑镇区设置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每35万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地按照30005000平方米控制,可结合社区中心设置。加强急救医疗服务网络建设,配备相应的医疗救治药物、技术、设备和人员,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6、福利设施用地为适应城

    19、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需求,建立市、社区二级养老服务体系。保留并扩建海龙路北侧的原亭湖区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建设市级社会福利院,搬迁市福利院至盐渎路以南、解放路以东并扩建,原市福利院用地合并给市儿童福利院,配置相应的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机构,提供助餐服务、休息保健、阅览、娱乐等设施。规划盐渎路以南、五台山路以西增设市级老年福利设施用地,完善河东城区市级福利设施配套。保留并扩建青年路与解放南路交叉口附近的儿童福利院及盐马路与大庆中路交叉口附近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完善救助管理机构的建设。7、文物古迹用地根据文物保护法对城区内1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15处市级文保单位以及20处区(县)

    20、级文保单位进行保护。8、宗教用地保留灵恩堂、护国永宁禅寺、基督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五、商业设施用地规划形成“市级、片区级、居住社区级”商业服务业设施结构体系。市级商业金融中心依托城市轨道枢纽布局,片区级商业服务设施主要依托轨道及BRT站点布局。名称位置中心级别服务范围河西商业中心沿解放路两侧区域市级全市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其中老城商业中心建军中路两侧、铜马广场周边区域河西商务金融中心盐渎路、解放南路周边城东南部商业中心东环路以东、青墩接线南延以西、盐渎路以北城西片区商业集中区青年路与开创路交汇地带片区级城西片区城南片区商业集中区南环路以南、解放南路西侧城南片区西南片区商业集中区南纬路与开创路交汇地

    21、带西南片区城东中部片区商业集中区希望大道与亭湖大道交汇地带城东中部片区高新片区商业集中区青年路和振兴路交汇地带高新片区环保片区商业集中区331省道和生态大道交汇地带环保片区六、工业用地形成4个主要工业集中区与1个主要工业调整区:1、东部工业区迎宾大道、新洋港以南,亭湖大道、331省道以北,五台山路以东,226省道以西的区域。以现状盐城市环保产业园、亭湖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LED产业园等工业用地为基础,利用邻近沈海高速公路、新洋港的交通区位,集中布局工业用地。其中,沈海高速公路以西工业集中区域,主要以电子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工业用地提升挖潜与增量扩展并重,重点提升现状工业用地地均产出

    22、效益;沈海高速公路以东工业集中区域,主要以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本区域主要以土地增量扩展为主,增量用地主要位于亭湖大道以南区域。2、东南工业区新都路、盐渎路以南,伍佑港、南环路以北,开放大道以东,沈海高速公路以西的区域。其中,通榆运河以西区域,以原盐城经济开发区五星创业园工业用地为基础,重点提升优化原有主导产业,逐步外迁耗能、耗水的污染企业,提升该区域企业的科技水平,逐步加大投资强度、提高能耗与水耗标准,该区域主要以工业用地的存量挖潜与置换提升为主;通榆运河以西区域,以现状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为基础,结合已发展成型的主导产业,积极向两端延伸产业链条,

    23、形成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工业用地存量挖潜和增量扩展并举。存量土地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地块容积率,拓展企业的研究、开发、决策、管理、融资、财务、营销等战略性功能;增量土地主要位于东环路以及南环路以外区域,新增项目应注重对工业类型的选择,注重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和产业链的构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光源以及机械制造等产业,同时提高投资强度与开发强度等准入门槛。3、西部工业区八河路、东进路以南,盐渎路以北,开创路以西,凤凰南路以东的区域。以盐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潘黄工业园以及盐都区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为基础,利用邻近盐靖高速公路、盐淮高速公路、204国道、新洋港航道的交通条件,集中布局以新能源、新医药、

    24、电子器材等为主的工业门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增加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决策、管理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其中,盐靖高速公路以西区域,工业用地以增量扩展为主、改造升级为辅,重点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科技研发水平,同时改造升级原潘黄工业园内部分低端中小企业;盐靖高速公路以东区域,为现状盐都经济开发区范围,开创路以东工业用地主要以“退二进三”的合理置换,逐步改造、搬迁现状对环境质量有严重影响的工业企业,开创路以西工业用地主要以增量扩展为主,重点吸引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等,努力降低单位工业以及万元GDP 的能耗与水耗,逐步提高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益。该区域为盐城未来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

    25、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通过园区共同建设与改造,力争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平台。4、北部工业区新洋港以北,新龙路以南,204国道以东,范公路以西区域。以新洋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为基础,利用邻近新长铁路货运站场、204国道、盐靖高速公路北段、通榆运河及新洋港航道的交通条件,重点发展以电子、机械等产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以及其他工业区工业产品的配件加工与制造。以用地存量挖潜为主,重点对串场河沿线化工、建材以及热电厂等具有较大污染的企业进行改造与治理,特别是对串场河与新洋港河口处的热电厂与化工厂进行搬迁,若近期内难度较大,需对污染物排放以及能耗、水耗提出严格控制要求;对于其他污染企业争取进行进行改造与

    26、污染治理,对于混杂在工业用地中的居民点,原则上应逐步迁移出本区域。5、城中工业调整区新洋港以南,南环路以北,开创路以东,范公路以西区域。为了达到优化老城区用地结构,提高生活、工作环境质量,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目标,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布局原则,逐步拆迁置换城中区域其他零散工业用地,有序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改善。其中,重点调整新洋港两侧零散工业用地以及青年路南侧工业用地,使各类企业逐步向各个工业园区内集中发展。七、物流仓储用地形成4片集中的物流仓储用地:1、城北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位于新龙路两侧区域,紧邻新洋经济开发区,依托新长铁路盐城货运北站,利用盐靖高速公路北段、沈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连盐铁路、

    27、通榆运河航道等,建成以大宗生产资料集散为主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同时加强与东台通榆河物流中心、江苏里下河物流中心、阜宁内河港物流中心之间的分工协作,形成大宗货物快速流通网络。2、盐城经济开发区汽车物流园区位于盐渎路北侧区域,紧邻盐城经济开发区悦达汽车公司,结合现状基础,利用紧邻东环路区位优势,园区重点以市内外物流集散功能为主要内容,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核心,建设集货运配载、仓储配送、公铁联运、信息服务、流通加工、展示交易等物流服务于一体的汽车专业物流中心。同时结合海关监管点建设,发展保税物流。3、盐都区生活消费品物流园区位于204国道以及世纪大道两侧区域。紧邻盐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利用204国道

    28、与盐靖高速公路、盐淮高速公路便捷的陆路运输条件,以生活消费品配送为主,打造长三角北翼的地区货物中转基地。重点发展烟草与医药配送,形成苏北地区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医药与烟草物流园区。结合现有发展基础,加快形成覆盖苏北,辐射安徽、山东、河南等周边省份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4、农副产品物流园区位于沈海高速公路以东、迎宾大道北侧区域,紧邻环保产业园与南洋镇,利用沈海高速公路、226省道、新洋港等交通设施,形成以大宗农副产品交易、粮食仓储配送等为主的物流区。八、绿地采用由外围郊野公园和水绿廊道两个互生系统相互组合,建设大、中、小不同级别的城市绿地散布其中的绿地系统模式,构建“一环加十字轴”的特

    29、色绿地系统空间格局。“一环”指以高速公路环为依托的生态绿环,串联中心城区外围多个郊野公园,成为彰显盐城“东方湿都、水绿盐城”的特征门户要素。“十字轴”指通榆河与新洋港沿岸的生态绿地构建的中心城区绿地框架,是盐城“水绿城市”的支撑。(一)公园绿地分别按3000米服务半径、1000米服务半径布置市级、区级公园绿地,方便居民就近使用。每个居住片区至少建一个公园或开放式小游园,规模24公顷,新建居住区应辟建居住区公园。规划保留盐渎公园、人民公园、毓龙公园、迎宾公园等主要公园;结合城南、河东、城西、伍佑、环保园区等居住片区和工业园区新建10个市级公园。序号名称位置级别1人民公园黄海路与解放路交汇处综合性

    30、公园2盐渎公园青年中路与人民中路交汇处综合性公园3毓龙公园毓龙路与文苑路交汇处综合性公园4迎宾公园串场河与小洋河交汇处休闲运动公园5天妃公园新洋港与开放大道交汇处综合性公园6大桥公园建军路大桥南侧观赏性公园(生态公园)7黄海公园青年路与串场河交汇处综合性公园8市政广场市行政中心南侧市民广场+休闲运动公园9世纪公园盐都区政府南侧市民广场10新东方公园新都东路与黄山路交汇处综合性公园11串场河公园串场河沿线休闲运动公园12教育公园园林大道与解放南路交汇处综合性公园13伍佑公园原伍佑镇西侧综合性公园14城南公园解放南路以东、东佑河以北综合性公园15西南公园南纬路与开创路交汇处综合性公园16城西公园奋

    31、进路与青年路交汇处综合性公园17高新区公园青年路与马中河交汇处综合性公园18亭湖公园希望大道与亭湖大道交汇处综合性公园19河东公园世纪大道与峨眉山路交汇处综合性公园20环保公园环保产业园东侧综合性公园21开发区公园盐渎路与五台山路交汇处综合性公园沿新洋港、串场河、新河两侧建设50米以上的绿化带,沿蟒蛇河两侧建设20米以上绿化带,沿小洋河两侧建设15米以上绿化带,沿其它河流两侧建设10米以上绿化带,构筑水绿伴行的生态框架,共同营造“水绿盐城”的城市特色。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过程中,实行“见缝插绿”,在各级公共设施中心、交通枢纽、市场、体育中心等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段,布置形式多样的绿化广场,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空间。带形绿化在河道转变、桥头等位置,适当扩大,布置绿化节点,形成“点线相连”的绿化体系。(二)防护绿地沈海高速公路、盐靖高速公路、盐淮高速公路两侧各控制100米宽的防护绿带;204国道、331省道等主要公路两侧各控制50米宽的防护绿带;新长铁路、连盐铁路、沿海高速铁路两侧控制宽度不小于30米


    注意事项

    本文(盐城总规.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