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精选生活禅修指引.docx

    • 资源ID:30240910       资源大小:61.04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选生活禅修指引.docx

    1、精选生活禅修指引生活禅修指引 第一讲:让身心柔软下来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第三讲:六尘中的寂静第四讲:觉知与觉醒第五讲:观照流动和变化第六讲:认知的盲点及发现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解 第一讲:让身心柔软下来 身体松紧状态的觉知 身心柔软的练习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份是以意识觉知身体松紧的状态,而且要随时都有这种觉知的能力,若无法了解自己身体紧张及放松时的状态,我们可用一些技巧,例如:双手紧握,咬紧牙关,让肌肉紧缩以体会身体紧张时的状态,然后放松肌肉,去体会紧张顿感消失时身体柔软的状态。用这种对比的方式来训练自己对身体松紧状态的了解。 心理学上说人为什么会紧张?因为人的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作用的整个

    2、设计,是让人类过自然生活,是一种要与大自然及野兽搏斗的设计,一种使人身心随时处在警戒状态的计设、须要眼明手快及用肉体的力量来取得食物的计设。然而这种设计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需要,例如:当我们肚子饿时,可以到超级市场买东西吃,不须像原始人要经一番的搏斗才能获得食物。天气冷了就多穿一件衣服,不会像原始人一样,躲在山洞里挨饿受冻。也不须要和其他的人为争一个山洞,拼得你死我活。 现代人的生活富裕了,但是神经生理的作用,在深层意识里的警觉性,也就是遇上危险时的反应模式仍与原始人相同。同样都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紧绷。这种的反应是用来和野兽搏斗或躲避危险的,但是对现代人来说,已经不须使用这样的能量,于是

    3、这种能量就在现代人的身体上造成紧张焦虑,最后就侵蚀我们现代人的健康。 这套一直存在的反应设计,对我们现在的处境来说是多余的,所以放松就成为转变我们身心使适应现代生活的必备功课了。我们的紧张焦虑对现代文明人而言其实有很多是多余的,并不是非这样不可。例如:有一件工作必须限期完成,限期完成也不须要紧张焦虑啊!也不须要胃痛啊!只要去做就好,但是当我们一听到限期完成,身心紧张的反应立即出现。那么我们这时该怎么做呢?过去的原始人是学习逃跑或肉搏,而现代人就是学习如何放松。 当我们意识到紧张时就从呼吸开始,做几个深呼很快就会有放松的效果。如果还不够,就须注意脸部的肌肉,将它按摩一下,嘴不要紧紧的闭住,微微的

    4、放开,嘴角上提微笑,肩膀上提的就让它松弛下来,以这样的方式去放松自己。在放松之后仍有多余的能量该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每天做运动的方式来释放能量,以自己比较习惯的运动来进行。这些能量如不释放而累积在体内,就会造成紧张,甚至晚上觉都睡不好。 心理的调适 身心调柔的第一个重点是对身体松紧状态的觉知,然后放松。但是有些人这样还是没有办法放松,虽然告诉他放松的技巧还是没办法起作用。这时就要进入身心调柔的第二部分心理的调适,所以我们谈身心柔软,不仅止于身体松弛的训练,因为生理的反应和心理状态是息息相关。当我们很在乎很挂念一件事物时,却又没有办法处理时,内心里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即使身体得到片刻的放松,

    5、但是不多久又会开始紧张,因为事情没有解决,还摆在那里,所以必须从心理上下手,这才是根本的办法。 从身体的柔软扩充到心理的柔软,它是一种没有抗拒的柔软,对生命而言就只是流动而没有抗拒,这不是消极的软弱、无力、无奈,佛法中的柔软心,并不是那样的一个状态,不是没有力量,而是刚柔并济的。本身是柔和,但是具有活力的,不被僵化的。我们的心要学习像太极拳中的推手一样,打击从一侧来,没有抵抗,而是以四两拨千斤的工夫,将打击而来的力量化为无形。 一个会游泳的人掉入水中并没有恐惧,因为他知道只要全身放松就能浮上来,但是你一旦紧张肌肉僵硬,就会开始往下沉,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大自然将我们生出来,有如一枝草一点露

    6、,各有存活的因缘,但是我们一直在挣扎,大自然赋予的潜能反而不予以发挥。我们有太多的主见,于是就一直在挣扎,因而不柔软。或许有人会说:那不是太懦弱了吗?这时我们就要仔细的观察,当我们在一件事中不再挣扎、抗拒时,我们是懦弱的吗?不一定的!可能是懦弱的,也可能不是!差别就在是否有佛法的般若智慧。 若有般若智慧,他看到的就只有因缘,而没有我。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因缘,不须要争长争短,大自然是缘起,我们自己也是一个缘起,在缘起中我们自己没有看到它的能量,却从外在去找,一定要去依赖一个强大的靠山,什么都要找很好的,如果不是很好的,心理就变得有缺憾。自己一定要是美丽的、知识丰富的、能力强的,才会满意愉快,如果

    7、不是这样就很遗憾,好像大自然欠我们似的。大自然并不欠我们什么,大自然的每一个缘起或每一个小生命都有它的生存空间。 当生命对所生存的空间产生界限意识时,就开始挣扎。对一个没有自觉的生命而言,它是没有抗拒的,但是对一个有半自觉状态的生命,它是有抗拒的,而一个完全觉醒的生命,它又回到没有抗拒,这里所谈的抗拒与自然界的肉弱强食不一样。一个有柔软心的人,不见得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他有能力,但他是顺著因缘的。我是这样的因绿就做这样因绿的事,不要想做别人,不要抗拒自己的因缘。因缘会不断的改变,但是我总是希望将这种状态个变成另外一种状态。我们拒绝自己,拒绝生命,于是这当中就产生紧张,身心就不能柔软,就不能活得

    8、很有活力。 放下抗拒,紧张就消除了,这就是放松的第二个重点。 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 身心调柔的第二个课程就是大自然的观想。观想就是要发挥想像力,在我们的大脑里储存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及经验,都与大自然有关,但是我们在都市的生活中都和这些隔绝了。 观想就是要将它唤回来,例如观想在田野上漫步;在海边看日落;在深夜里躺著看天上的星星;观想自己是一座山,是那么的稳重;观想自己是一棵柳树的垂条,是那么的柔软;观想自己在盛夏之时,舒服的躺在一棵大而浓密的榕树底下,空中不断传来蝉的吱叫声,清凉的微风不断的吹抚著,还伴随著花草的香味,心情是那么的悠闲开朗;观想海浪一阵又一阵的拍打岩岸唰!唰!;等等的大自然场景。

    9、之所以要做这样的大自然场景的观想,主要是因为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都与大自然脱节了,但是我们是来自大自然。我们在人为的环境中受到规则及各种条件的制约,为了要满足这许多人为的条件,所以生活在大自然的本能都流失了,丧失了内在与大自然的连接,也因此会有孤独与疏离。人与人之间各式各样的冲突,都会使我们活得很不快乐,当我们到野外独自一个人时,与大自然融和在一起时,反而能将这些压力放下舒解,这时不需要有深的禅定就可以有一种轻松的感觉。除非有一种状况是你还不断的思索著烦嚣都市生活的事务,这时你虽身处大自然,心仍在人为的世界,还是一样得不到舒解。 现代人的生活与古代人不同,现代人有一层制度性的压抑。古时候制度性的压

    10、抑没有现代人多,而制度性压抑指的是我们出生在这样的一个文明社会里,受到文明条件种种的制约。每个人都背著很重的担子,要努力符合社会的标准,儿时欢乐的场景几乎快要从记忆中隐没了,其实人不一定要活得那么辛苦,这些都是文明的产物,基督教说人从伊甸园出来以后就不快乐,因为他(她)必须要自己不断的和其他的人竞争,才能获得所须的一切。 然而大自然的生活是最单纯的,也是最喜悦的。文明的压抑是它的制度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于是我们就努力地去和自己比,和他人比,然后我们就觉得很没有信心,但是在外表却伪装成很自信的样子。其实对自己并不是那么的有信心,常常怕做错事,怕人不理会我们,怕这怕那的。男的怕被人看不起,女的

    11、怕没人爱,这都是观念所造成的。我们都忘了我们是来自大自然,我们的身体是大自然所生成,死后都要回归大自然。我们把自己看得很伟大而要脱离大自然,但这是违背缘起的。 我们做大自然的观想,就是帮助自己回归大自然,这有助于身心的放松舒解,对般若智慧的开发也很有帮助。很多森林里的修行人,他们在大自然里很容易悟道,因为那里没有很多人为的瓜葛,不需要去担心许多的事务,可以直接在大自然中见到法。只要解开自己对自我的执取,自己对大自然的执取,这样就能解脱。他不须花很多的时间去处理人的事,社会的事,所以他要解脱比较容易。 我们现代人这种环境比较缺乏,所以更要把握在大自然禅修的机会,大自然中的禅修是一个很好的助缘,但

    12、也不是说都市生活的一切都是错的,而是说在解脱的过程中,负面的障碍比较多。至于到了禅定成就以后,已无所谓都市或森林,即使十字路口也可以参禅打坐了。一般初学的人很容易被外在文明世界所干扰,若是到大自然去,你就不会想说我要拥有这棵树,我要拥有那彩虹、那太阳,你不会这样想,但是在这文明社会里,你会想要拥有一部车子、一栋房子,想要拥有名拥有利。在大自然中想要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气,就尽管去呼吸。天边的彩虹要看就尽管去看,浩翰无际的天空尽管去投入,没有人会阻挡你,除非是自己阻挡自己。 大自然的观想,对学佛非常有帮助。练习观想的方式是唤起自己记忆中的场景。在佛教里,观想的内容种类繁多,在这里为什么我们采取大自然

    13、的观想,因为这种方式对我们现代人最有帮助,最能调和都市生活的步调。古时候的修行人有的是观想四大,也就是观想自己是大地,观想自己是水、整个世界都是水,观想有热度的,观想流动的等等。也有的修行人观想青色、白色,观想佛相,观想咒字等等,但是这样的观想和大自然还是有一段距离,因此对现代人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大自然的观想大约有两种性质,一种是会有力量的升起,例如:清晨情景的观想,会升起一股清新的力量。另一种观想是日落的观想,具有止息的作用。在黑夜里轻松地躺著,看著星空,这是一种寂静的观想。一个属于动态,一个则属于静态。一个是明亮的,一个则是以黑夜为背景的观想。当我们很烦燥时,就可观想日落的场景或观想夜

    14、空里浩翰无际的宇宙,这样的观想具有安抚的作用,也可开扩心胸。 另外,若不是工作所产生的疲倦,而是心里感觉到没有力量时,就观想清晨日出,大地变得一片明亮,或是观想阳光照射在一片金黄的稻田,或是观想果园里累累丰硕的果实,都可以使我们恢复能量。这样的观想可以让身心做一次洗涤,不必担心走火入魔,它只是让你回到记忆中的大自然。 第三讲六尘中的寂静找回内在的寂静 我们平常所谈的寂静常指的是外在环境的安静,而佛法中的寂静则是指内心的寂静:外在虽然吵杂,但内在是寂静的。我们要找的是内心的寂静,当我们坐下来时,不作任何事时,心中仍有许多的杂念,这时内心并没有真正的寂静。但是当杂念消失时,心里就回归到寂静。 心念

    15、不是空白的,但是过程中常会出现断断续续的空白,我们要体会寂静就要从那些短暂的空白开始看起,念头不断涌现,但总有间歇的时刻,就去看看那空档的感觉是如何,种空档感觉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然而我们都一直将注意力放在有上,例如:看一张桌子,我们看到的是杯子、水果、收音机.,却没有看到空白。若没有桌子这一空白的背景,这些放置在桌上的物品就没有地方放置了,所以我们要回过头来看那空白的寂静,看那喧闹背后的寂静。 心灵的桃花源 我们无法用一很恰当的名词或形容词来描述六尘中的寂静,但仍要找一个入口以便能够进入心灵的桃花源,我们要到那很美妙的地方,但是入口不知在何处?这时静坐下来,将思想停息下来,这就是一个入口,至

    16、于能否进入就须要有一位向导带领。如果能体会眼前的寂静与背后浩翰无边的寂静的关联时,即使只是一个点、一个空白,也可以进入桃花源。开始的寂静只是入口,尚未见到整个的桃花源,但是如果没有这入口,桃花源就无法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天当中必须要找出时间(入口),以便回到内心的寂静。例如:安静的待在房间内,不要想打电话、吃东西、看电视、看书、睡觉等,静静的坐著面对寂静,穿透寂静,眼前的一切忽然呈现出它的原来状态:无边的空寂中幻现种种看似真实的六尘现象,事物的实体、界限,以及自我根本不存在,心灵的桃花源就在眼前展现。 涅盘的寂静与禅定的寂静 涅盘的寂静不仅止于念头的止息,而是贪、嗔、疑等执取的止息,是固定化、

    17、模式化的抓、黏等的止息,觉悟到种种模式化的概念都是没用的,再高的成就、再大的享受、再大的痛苦,它的背后都是一种寂静,这时就体验般若的实相、真理、法性或是涅盘的寂静。禅定的寂静与涅盘的寂静有所不同,但是可由禅定的寂静通向涅盘的寂静。如果从来没有禅定寂静的体验,要体验浩翰无边的涅盘或烦恼的止息,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者的寂静是相关的。禅定是对有形的东西不再渴求,心不向外,不受外在动乱的影响,这就是禅定的寂静。禅定是涅盘的基础,若没有禅定的经验,说他会明心见性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寂静之下,才有升起般若智慧的机缘,才能见到一切生灭,一切缘起变化背后的寂静:没有任何可以拥有或失去的事物实体,它不是可以捕捉执取

    18、的对象,一切只是缘生缘灭的幻影而已,而那种寂静是本来状态的寂静。 寂静不是死寂 寂静是从声音所衍生的意义,颜色的寂静是指在一切空白与各种颜色的当体是什么颜色都不是的空性。也就是说空白本身还不是空寂,只是将颜色抹去,然后称它为空白。有如将灯火熄灭后,并不是一片死寂,而我们常将寂静描述为一片死寂,如:寂静的春天就是指没有鸟语花香的世界,没有生命的荒漠,并不是那种的寂静,而是春天的欣欣向荣,盛夏的活力,秋天的凉意,冬天的寒枯,这些现象的当下什么都不是!不是冷也不是热,不是凉爽也不是温暖,在缘起的当下它是一种空性。当它温暖时,这热度不是永恒,它不能持续也不能自己控制。当它酷热时,也是因缘和合才会酷热,

    19、不是它自己就是酷热的。当它冰冷时,也都是因缘和合的,只是被呈现出来的一个现象,包括现象界所存在的肉体生命,与我们的思想情绪,甚至世纪的演变都一样只是一种呈现。我们所见到月亮有阴晴圆缺,但是月球还是那个样子,只不过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不同所呈现的现象而已。我们常将人生的青壮年比喻为月亮的满月,婴儿时期是新月,老年是下弦月,它是一个循环,在循环的当体就是空性,就只是因缘的变化。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也就是说大自然是不说一句话的,它就这样的运行著,只是无声无息的靠缘起运行著,背后是什么都没有,不是任何一个固定的形式,不会是这也不会是那,不会是上帝也不会是佛陀,而是浩翰无边的法性、空性。 寂

    20、静有源源不绝的能量 寂静是最真实的状态,所以这状态是当说话时是寂静,做事时也是寂静,甚至烦恼时内在的本质仍是寂静,为什么?因为烦恼在见到真相时立即消解了,它是没有固定的形式,是不可被固定为一个实体的,因此它的内在是一种寂静涅盘。 我们要体验的也就是这个部分,那才是心灵的桃花源。如果没有进入那种不被任何形式拘束,不被任何时间、空间限制的境界,就是没有进入桃花源,我们的生命仍是僵化在形式中,男的就一定要如何!女的就一定要如何!是天才就是如何!是白疑就是如何!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些固定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其实并不真实。天才不是自己认定自己是天才,长得美丽也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长得丑也不是自己的错,长得高

    21、长得矮都不是自己的问题。甚至今天有成就或没有成就,也不全然是自己的问题,这不是说自己都没有责任,而是因为这不是个人单纯的主观愿望或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这些只是缘起的一小部分,能体认到那部分其实是很渺小时,内心就放下了,就拥有一很大的空间,内在的自由度就大增,能量就能源源而生。 这种能量的释出不是指能使外在强壮或有成就,而是指生命无形的能量,不是有形的能量,是内在源源不绝的欣赏能力,是可穿透事物见到真相的能力,是不受事件冲突所困惑的一种跳脱的能力,是一种能活得自在的喜悦,对佛法会有一种亲切感,觉得那不是别人说的,而是任何情境、随时随地它都在显示给我们看的。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寂静的两

    22、种层次必须加以区分,一是禅定所得的寂静,一是由智慧见到真理真相后,内心放下的寂静。层次上有所先后,一是进入桃花源的溪流,一是已经进入桃花源。 桃花源是一种美妙的新世界,但是如果没有禅定的溪流,我们就无法进入这新世界,这过程一定是有的。当我们内心纷乱时绝对是看不见事情的真相,所以一个人在烦恼时,劝他有时真的很难劝得动,只有当他将压抑舒发了,该哭的哭了,该骂的骂了,该吃的吃了,该安慰的安慰了,在这些舒发结束后,心平静下来,理智恢复之后智慧才有可能升起,才是真正的开始,才会慢慢发现失恋没什么大不了的,失业没什么大不了的,生病没什么大不了的,为什么?因为他终于发现这背后还有很丰富的世界,还有很多的资源

    23、可以去运用,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往往当问题来时,就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这问题上,于是我们就陷入冲突矛盾中出不来,觉得活在这世上实在很苦,恨不得赶快结束生命,这时的眼光缩到很小,但往往是在我们感到很无奈时,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现,所以让我们一起去探访桃花源吧! 第四讲:觉知与觉醒 觉知是觉醒的基础 每个人以自己相应的法门来修行时,多少都会感受到放松、寂静,这时很自然地会有觉察与观照的功夫,但是觉察观照浅的话,只是一种觉知,若深的话则可通达觉醒。因此,觉知与觉醒仍有一段距离,但是觉醒的基础绝对是一种觉知,也就是我们常谈到的活在当下。一个觉醒的人一定是活在当下,而其中内心的历程

    24、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 一个人为什么会受到很大的苦、很大的冲突,遭遇很大的困境,这些所谓的苦是从何而来?我们一般都认为是因为命运不好、运气不好,环境不好、身体不好、健康不好、头脑不好、周围的人不好,所以我不好,把所有的问题都导向外在。如果外在问题解决了,我就会变好,但事实是如此吗?这其中有很大的盲点,我们自己没有觉察、没有观照自己内心思想、情绪、欲望等,没有觉知,因此,在解决外在问题时往往就会纠缠不清,所以要觉知、觉察,有了觉知、觉察最后可导致觉醒。 觉醒是在当下与过去无关 觉知、觉察是一个人觉醒的开端,而这觉醒就在当下。它不在书本或道场内,不在老师、朋友那里,也不在任何时间或地点上,不在外在而

    25、在我们的内心里。当我们内心打开来时,我们就有觉醒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敞开,就无法觉醒。什么情况是没有打开,简单的说就是当遇到问题时,我们立刻想到就是因为如何如何,不论那个理由是什么,我们就判断说这都是我命不好,这都是我的业障深重,这都是我小时候不用功,所有这些我们将它归之于外在的,这都是一种不觉察、不觉知,其实所有的困境都是在当下,与过去无关。 在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派,认为小时候的某一些事件留下的阴影,导致后来的心理的疾病,所以我们要以催眠的方式让他回到童年,唤起儿时的情景。认为当时的情景是一个结,只要将这结松开,身心就能得到调适。所以这派心理学的理论认为每个分析都要回到过去找,但是真正发

    26、生作用不是在过去,是因为领悟,而领悟是现在,譬如说当你回到儿时的某一情景时,你忽然发现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了,这时你才能跳出来,要不然如果我们只是回忆过去伤心的事,过去的痛苦,无助于当下的觉醒。如果没有回到当下的领悟,只是停留在他的催眠,那只是用一个意识形态,用一个观念或用另外一个催眠来代替旧的催眠而已。小时候的自我催眠说我是很苦的,将它代替成我是不苦的,但这也只是一个观念被另外一个观念所取代,里面没有觉醒。真正产生治疗作用是在于跳开当时的情境,是因为跳开后它才有治疗作用。如果没有跳开,只是回到过去,并不能产生治疗的作用。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当下的觉知、觉醒。 空灵的心 当下的觉知、觉醒是从什么地

    27、方开始?人们都有著许多情绪、思想、愿望,这些都是遮蔽住我们觉知、觉醒的障碍,所以须将这些障碍排除,内心空灵,那觉知、觉醒才会出现。当一个人陷入困境时,我们会发现他整个人的思绪都会被某件事所占据,例如:想到先生是如何的对她不好,兄长是如何的对她不好等等,内在的空间都被占满了,所以就没有觉知力,所有的思考与情绪都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这时就没有觉察,必须打开心灵,将塞满心中的每件事物都拿开,而这过程就是佛法所谓的放下,要放下才能看清楚,才能觉察整个事件的缘起,这时恍然大悟原来我的心结是这样的缘起。既然它是这样地缘起而来,也会这样地缘起而去。但我们处理事情往往不是这样,我们总是设法将一个状态、现象改变

    28、成另外一个状态、现象,而不是去看它的本质,这就是没有觉察。一个有觉察力的人,他能从现象中因觉察而走向觉醒、醒悟,导致一种照见、明白、观照。 觉知与觉醒两者是相通的,一般人修四念住、修观照,如果没有体验到法,虽然以心理学的方法将冲突在当下引发出来,并不必然可以解开。当冲突引发出来时,只是情绪被引发了,整个对立被引发,但却是没有很好的引导能让他照见冲突、矛盾的根,若没有一种觉察或智慧的观照,那样不一定导致领悟,虽然冲突很严重,但却是留下很多没有处理完的情绪。过去经验的重复、情绪的再现,不一定导致一种觉醒。那么要如何才可导致觉醒?这就是我们要去更看清楚的地方,要有一种舍弃、放下、跳开,觉知当下,这时

    29、内心放松、寂静,觉知才会变成一种觉醒。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觉知,我知道我在生气呀!我知道我自己业障深重啊!我知道我命不好啊!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无能为力,我还是在困境里。像这样虽然自己以为有觉知、有明白、有观照,其实不然,关键点就在内心被一件事物占据时,不论他是观念上的预设立场或是情绪上的黏著,或是一种强烈的欲望,当在这种状况下,那种觉知是不完整的,是支离破碎的,没有办法导致一种全然的觉醒。觉醒必须是在这些障碍放下、松开、寂静以后,你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缘起,看到它的空性。 明白后放下?放下后明白? 当我们体验到空性之后,才能知道原来一向抓得很紧的,根本不是所想的那个样子,我担心的事情不是那么的实在

    30、,我们害怕死,其实死不是实体,只是变换存在的形式,害怕没有感情的依靠,害怕亲人离我而去。这些害怕其实都是因为不明白缘起,一旦紧紧抓住一件事物,就没办法明白,那就是一个矛盾。 我就是因为不明白所以抓得很紧!你又说要我放下才能够明白!既然我已经放掉,我当然就明白,又怎么会抓住呢?到底是先放下才明白?还是先明白才放下?禅修就是不论你是什么原因,也不管用什么方法反正就是设法让你放下。只要先暂时隔离,保持内心的空间、放松、寂静,突然之间回头来看过去紧抓不放的,你就会觉得那其实不是这样子的,这时才会有所明白。如果一直没有一个距离,没有一个空间,这明白的机会就不存在。当你看见(明白)时,下次就不会去抓,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就能了解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其实是不须要生气的。 看只是看、听只是听是觉知吗? 觉察力的培养其关键就是心里不要有任何的填塞,才可能有真正的觉知


    注意事项

    本文(精选生活禅修指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