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鳕鱼改变的世界历史.docx

    • 资源ID:30292458       资源大小:21.9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鳕鱼改变的世界历史.docx

    1、鳕鱼改变的世界历史鳕鱼改变的世界历史 几年前无意间读过一本动物改变世界的书,那本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配合众多精美的图片,讲述了动物是如何改变世界面目,进而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后来在人民文摘、国家人文历史等刊物中又读到有关鳕鱼改变饥饿世界的文章,更加深了动物也能改变世界历史的印象。中国人对鳕鱼没有什么印象,事实上,在中国人的食谱里,海鱼一向没什么地位,何况这玩意儿的产地远在大西洋。不过鳕鱼可不是一般的餐桌美味,它曾经喂饱了西方国家,促进了北美洲的发展,对于仰赖鳕鱼而生的人们,它是比黄金更珍贵的宝藏。第一个从鳕鱼中大量获利的民族应该是巴斯克人。而英国人则对鳕鱼有着至高无上的情感,甚至不惜为此与鳕鱼出

    2、产国冰岛发生一系列“鳕鱼战争”。不只是英国人,在欧洲乃至美洲的历史上,鳕鱼曾经是比黄金更珍贵的宝藏。它喂饱了饥饿中的欧洲,促进了北美洲的发展。在欧美西方,战争为它而起,革命因它而兴。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鳕鱼更占有不为人知的一席之地。而在旷日持久的“鳕鱼战争”中,寸海不让的冰岛不仅保护了自己的权益,也让小小的鳕鱼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海洋游戏规则。 鱼是饥饿欧洲的美食 一千余年前的欧洲,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中世纪欧洲人舌尖上的感觉,那一定是“饥饿”。 当时,占总人口超过90%的普通农民的食物主要是由低质高产的春季谷物大麦和燕麦加工成的粗糙的黑面包“硬得像羊皮一样”,只有庄园里的差役和管家才能吃到小麦面包

    3、。肉类更是奢侈品,只有在庄园领主为庆祝丰收举行宴会时才能偶尔吃到。农民主要靠豆制品和奶制品来补充蛋白质。在中世纪欧洲,豆制品常被称为“穷人的肉食”,各种豌豆和蚕豆等豆类植物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广泛种植。牛奶和奶酪则被中古农民誉为“白肉(whitemeat)”,几乎是大部分农民家庭膳食中动物蛋白质的唯一来源。相形之下,高高在上的贵族们似乎有条件大快朵颐。在贵族阶层的日常饮食中肉类占到了80%。在流传至今的一份中世纪英格兰约克郡为内维尔大主教就职而举行的著名宴会的菜单上,6,000名宾客吃掉了300夸脱(约250公斤)小麦、300桶浓啤酒、100桶葡萄酒、104头牛、6头野牛、1000只绵羊、304头

    4、小牛、400只天鹅、2,000只鹅、1,000只阉鸡、2,000头猪、104只孔雀,还有13,500只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鸟类。此外还有500多头牡鹿、雄鹿、狍子,1,500个热鹿肉饼,608条狗鱼和鳊鱼,12只海豚和鼠海豚,以及1,3000个果子酱烘制的馅饼、冷热蛋奶沙司。只须粗略计算一下就可知分给每个人的食物是极多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故事并不只发生在古代中国。 不过,中世纪欧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天主教的清规戒律束缚,天主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前的40天,每个星期五耶稣在星期五受难在某些地方还有星期三,以及一些重要的宗教节日如圣诞节的前夕,人们必须斋戒,禁止吃肉,只能吃“冷食”。

    5、这些日子加起来有大半年。在神权笼罩下的中世纪欧洲,贵族们虽然凭借上帝的权威作威作福,但为了尊崇上帝,也免不了在斋戒时跟老百姓一起饿肚子。在斋戒的痛苦日子里,能够摆上欧洲人餐桌上的动物,只剩下了鱼。因为鱼是从水里打捞上来的,所以教会网开一面,算是“冷食”。 巴斯克人不肯说出的秘密在20世纪发明冰箱之前,食物腐败是人们长期以来的梦魇,而且对很多食品而言,易腐性大大限制了它们的贸易性,其中尤以鱼类为甚。在那些只能吃鱼的日子里,中世纪欧洲各地菜市场上充斥着用盐腌过以后风干的鱼干,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居住在今天法国与西班牙交界处的一个神秘种族,至今族源不明的巴斯克人带来的鳕鱼。因为鳕鱼肉没什么油,如果腌制风

    6、干得当,几乎不会腐败,比另一种欧洲人常吃的鱼类、肥油很多的鲱鱼更耐久,足可以与速冻技术发明之后的冻肉储存时间相媲美。所以到了最后,斋戒日就变成吃盐渍鳕鱼干的日子,鳕鱼的英文名cod,干脆就是来自巴斯克语“干”的意思。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曾经写道“那人说那天一定是个星期五,因为在那天他除了一种鱼(鳕鱼)之外,卖不了其他任何东西”。 多亏了巴斯克人的鳕鱼,斋戒日里的欧洲贵族们终于不必忍饥挨饿了。而对于本来就吃不上肉的穷人来说,鳕鱼算是一道既便宜又营养的好菜。鳕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比一般鱼肉高出了很多,当被做成鱼干时,浓缩的蛋白质几乎可以达到80%。欧洲人的肚子,就这样被鳕鱼喂饱了。贩卖鳕鱼

    7、,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机,每逢星期五,巴斯克人就能大赚一笔。欧洲的其他民族都对此垂涎三尺,但鳕鱼从何而来,是在鱼市上赚得盆满钵满的巴斯克人决不肯透露的秘密。毕竟,谁也不会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找不到鳕鱼的欧洲人只能年复一年地被巴斯克人痛宰,直到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率先到达了南美洲,并且在那里找到了丰饶的银矿。而在1496年,也就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第四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派遣另一个热那亚人约翰卡伯特朝北大西洋方向航行,35天之后卡伯特发现了一种甚至比西班牙人的银矿更有价值的资源:巴斯克人的秘密鳕鱼。 这是一片遥远的岩石海岸(位于今加拿大),卡伯特给它取名叫作纽芬兰“新发现的土地(

    8、Newfoundland)”。这里的鱼群非常稠密,成群成队的大鳕鱼密密匝匝地拥堵在船的四周,多到了能踩着鱼背从船直接上岸的程度,在船舷边随便抛下一个大篮,再提起来里面就已经装满了大鳕鱼。卡伯特发现上千艘属于巴斯克人的渔船正在那里打鱼,尽管巴斯克人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个地方,但他们对欧洲鳕鱼市场的垄断,也就到此为止了。鳕鱼成就美国独立 若不是因为鳕鱼,也许欧洲人根本不会关心并不生产金银的北美洲。当时的欧洲生产还不发达,肉食昂贵,富饶的渔场无疑就是个海上金矿。英国的、西班牙的、法国的渔船蜂拥而至,短短60年里就发起了128次前往纽芬兰捕捞鳕鱼的远征,1595年,光是英格兰普利茅斯港口内就停泊了50

    9、艘纽芬兰鳕鱼捕捞船。时人惊呼“要是这些船全丢了,对英格兰来讲,无疑是莫大的打击”。 纽芬兰的渔业基地除了向欧洲源源不断地提供鳕鱼制品外,还向欧洲提供印第安人所产的各种皮毛、特别是珍贵的海狸毛。渔业和皮毛贸易的丰厚利润使北美成为吸引欧洲,特别是英法移民的金光闪闪的磁石。大批商人开始举家前往英国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他们带动了桶匠、铁匠、烤面包师以及牧羊人的迁入。社区建立起来了,渐渐形成了村落。移民们深入大陆西部寻找更肥沃的土地,制造出更多商品以满足沿岸日益兴盛的市场需求,结果造就了今天的名城波士顿。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的制糖业正在蓬勃发展,在法属海地等地的甘蔗园里,从非洲掳掠来的奴隶们每天在

    10、热带赤日下工作16个小时,亟须补充大量的盐和蛋白质。但是唯利是图的庄园主们不愿意浪费哪怕一点点种甘蔗的土地来种粮食。于是比牛肉便宜得多的北美腌鳕鱼干就成了成千上万奴隶们的口粮。不仅如此,北美洲的人们还把鳕鱼干运到西非,跟那里的奴隶贩子交换奴隶,把奴隶运到西印度群岛生产糖蜜,再把糖蜜运回波士顿用来酿酒。就这样,到了18世纪的时候,鳕鱼已经使英属北美殖民地一跃成为跨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因鳕鱼发家的“鳕鱼贵族”们更是将它作为财神的象征,刻画在徽章上顶礼膜拜。连17761778年美国发行的第一批硬币上都有鳕鱼的标志。 伴随滚滚财富而来的是北美殖民地精英们的日益庞大的自信。早在1677年,新英格兰就

    11、向宗主国发去了一份用词谦恭却绵里藏针的通牒:“我们很惶恐地认为英格兰的法律是以四海为界,并未延伸至美洲。这里的百姓在大不列颠的国会里并没有任何代表,所以我们不认为自己的贸易该为他们定出来的法律所妨碍”。与通牒一起送往伦敦的“礼品”正是1,000条鳕鱼,与10桶草莓和两份玉米浓汤。殖民地所反对的,恰恰是宗主国所坚持的贸易与航海法案,即规定所有英国殖民地的人们必须向英格兰贩卖他们的货物,并向英格兰购买他们所需要的货品。换句话说,北美人直接向西印度群岛出售鳕鱼并购买糖蜜,是法律所禁止的。 但是,小小的英国市场根本消化不了北美的海量鳕鱼,大约2/3的北美鳕鱼还是被用来与西印度群岛交换糖蜜。1733年,

    12、英国政府干脆颁布了糖蜜法案,宣称从非英属加勒比海地区进口的糖蜜加重了英国的进口负担,因此实行对此种贸易的禁令,希望就此削弱新英格兰的鳕鱼贸易,同时打击其甜酒工业。这无疑触动了“鳕鱼贵族”的钱包,1769年,马萨诸塞州愤怒地宣布,贸易限制已经使他们损失了400艘捕鳕鱼船,而所有的革命都或多或少涉及金钱。美国革命与政治自由有关,但在那些态度最强硬的新英格兰激进的革命分子心中,最想要表达的自由就是能够拥有经济上的自主权当然包括鳕鱼贸易的自由。 在波士顿发生了反对进口关税的起义(波士顿倾茶事件):鳕鱼贵族的余党打扮成莫霍克族印第安人的模样,登上商船,将船上的货品一股脑倒进港口。当时的港口里,不仅有茶叶

    13、,可能还有成吨的鳕鱼。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打不完的“鳕鱼战争” 美国独立之后,欧洲渔船捕捞鳕鱼的重点转到冰岛海域。1944年,冰岛终于从丹麦的统治下获得独立。这个只有30万人口的狭小岛国缺少自然资源,只能靠海吃海(彼时金融业还未成气候),渔业为冰岛创造了70%以上的外汇收入,从而使冰岛能够进口重要的原材料和消费品。时任冰岛外交部长的奥古斯特森曾在联合国的一次讲话中表示:“冰岛周围的鱼类构成了我们经济的基础,这对冰岛人民是生死攸关的”。在冰岛赖以生存的海鱼资源中,鳕鱼又是最重要的种类。冰岛非常担心他们赖以生存的鳕鱼资源在持续200年的疯狂捕捞中被破坏殆尽,因此于1958年宣布将领海扩

    14、展到距海岸12海里的范围。这顿时激怒了英国人,伦敦悍然派出了37艘皇家海军舰艇前往冰岛海域为本国的渔船护航,“鳕鱼战争”就此爆发。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英国皇家海军派出的是曾经参加过二战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都具有30节以上的航速。而冰岛海岸警卫队一共只有7条船,每条船只有一门炮。其中最大最新的一艘只能跑到17节,船上的“军人”则是从来没有打过仗的警察和普通渔民。 虽然冰岛的武器装备、战斗素质、国力等各方面都远逊于大不列颠,但是冰岛果断地开炮驱逐来犯的大不列颠渔船以捍卫自己的国家权益。不过冰岛也明白两国之间实力差距巨大,为了不过度刺激大不列颠,冰岛战舰虽然向大不列颠船艇开炮,但却刻意避免伤到船

    15、员。在整整两年半的“战争”期间,冰岛方面一共只截获了一艘落单的英国渔船。 尽管英国海军的护航行动获得了成功,但英国的渔船在冰岛的干预下几乎捕捞不到鳕鱼,最终冰岛赢得了胜利。这个小小的国家聪明地利用了自己作为美国防止苏联潜艇从北冰洋渗入北大西洋的重要基地的特殊地位。当英国舰队进入争议海域导致冲突爆发时,冰岛政要立即宣布“冰岛的北约成员国地位和美国在冰岛的军事存在受到威胁”,这让西方盟国恼怒异常,多次贬其为“弱者的专横”。然而,盟国除了屈服没有别的选择。参加与冰岛谈判的一位英国外交官曾说:“我们是在和老练的、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的对手进行谈判,如果我们的海军恢复护航,冰岛政府就会向美国求助。倘若后者

    16、拒绝,他们就会倒向俄国人,退出北约,通知废止与美国的防御条约,并关闭美军基地。这一切对西方世界将会是严重的挫折,而赫鲁晓夫则会欣喜若狂。”在与英国爆发冲突前,冰岛就与苏联签订一个长期贸易协定,用鳕鱼来换取苏联的石油以及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很快,苏联就成为冰岛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这足以使北约不寒而栗。最终,第一次鳕鱼战争以英国在1961年承认了冰岛的12海里领海告终。10年之后,冲突再起。1971年,冰岛再次宣布禁渔界限扩大为50海里。英国的拖网渔船不理这套继续捕鱼,冰岛海岸警卫队也拿出了自己新开发的秘密武器:拖网切除器。这种装置上有4个尖齿,其中之一会绞上拖网的缆线,然后将其切断,这会使渔

    17、船失去至少5000美元的网子还有其中的渔获。在为期一年的冲突中,先后69艘英国渔船受损。英国政府派遣7艘主力战舰对冰岛进行施压,第二次鳕鱼战争爆发。冰岛对此毫不让步,扬言要与英国断交。北约意识到冲突的严重性,于是对英国施压,英国只得再次“以大局为重”,承认50海里禁渔界限。 1975年10月15日,冰岛再次宣布禁渔区域扩大到200海里。当时联邦德国和英国的渔船继续闯入禁渔区捕捞,冰岛立刻派出海岸防卫队前去驱逐。德国政府不敢派军队为渔民护航,但英国皇家海军还是坚持为渔船护渔。冰岛海岸防卫队毫不畏惧船坚炮利的英国海军,照样冲上去驱渔船、割渔网。在对峙中,3艘英舰在冰岛海域被直冲而来的冰岛3艘护渔艇

    18、碰撞,英舰转舵而回。数艘渔船也被抓到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第三次鳕鱼战争爆发。这次冲突共持续了5个月。英国的盟友不断建议英国让消费者改变饮食习惯,不要独好鳕鱼。西德也曾和冰岛产生过类似争执,最后是以冰岛给予西德捕捞鲽鱼的配额了事。于是波恩告诉伦敦,只要英国人想办法改吃比目鱼,就可以改善情况。欧共体更是指出苏格兰海域有大量鳕鱼的近亲蓝鳕。怎奈英国人就是像执着于炸鱼薯条一样对鳕鱼情有独钟,金融时报声称:“如果英国人肯吃这些鱼,那整个鳕鱼战争都是不必要的”,但是,英国人只愿意吃正统的鳕鱼,不是蓝鳕,不是黑线鳕,更不是比目鱼!英国坚持毫不让步。1976年2月,欧共体终于在等待中失去耐心,公开宣布欧洲各国的海洋专属区均限定在200海里。孤掌难鸣的英国最后在1976年9月1日与冰岛签约承认冰岛200海里捕鱼区,鳕鱼战争最后以大不列颠向小小的冰岛屈服告终。 时至今日,冰岛仍是鳕鱼的主要出产国之一。而冰岛宣称的200海里的海洋界限,被定义成专属经济区后在1976年获得广泛承认,并被写入联合国海洋公约,条约规定沿海国对自己专属经济区内的生物及非生物资源,享有所有权,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主权权利。寸海不让的冰岛保护了自己权益,小小的鳕鱼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海洋游戏规则。


    注意事项

    本文(鳕鱼改变的世界历史.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