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docx

    • 资源ID:30293268       资源大小:36.64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docx

    1、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生态城并不是一个不可企及、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而是一种可望可及的持续发展过程,一场破旧立新的生态革命。”11 生态城市概念与标准1.1 概念“生态城市(eco-city)”最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提出。随后,生态城市的理念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也反映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高2。但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甚至对于生态城市也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和清晰的概念。前苏联生态学家N扬诺斯基

    2、(O. Yanitsky, 1984)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一种理想栖境1。美国生态学家R瑞杰斯特(Richard Register, 1987)则认为生态城市即生态健康的城市(ecologically healthy city)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他还提出过关于生态城市的一系列原则,从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和强调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特征,指导城市的社会公平、法律、技术和经济等。黄肇义、杨东援等(2001)在对国内外生态

    3、城市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城市定义:“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其公平承载能力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复旦大学王祥荣概括:生态城市是指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是倡导社会的文明安定、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生态城市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过程,也是一种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条件下渴望实现的目标境界。建设生

    4、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北京师范大学学者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并且同自然相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一个城市不管它目前比较贫穷还是富有,只要它能够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在系统的内部与外部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城市充满活力,这个城市就处于健康状态,即在朝向生态城市前进。规划界的研究更多地偏重于在城市规划理论中,体现生态城市的要求。黄光宇(1989)提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系统工程等现代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

    5、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他后来将生态城市概括为“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具有“自然、城市、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的特点。此外还有众多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概念,生态城市理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升华。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如下特点:在环境方面,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低的环境污染、良好的城市绿化,还要有完善的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体系;在经济方面,除了合理的产业

    6、结构布局、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有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有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循环和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在社会方面,公众要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在全社会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方式;在管理方面,要有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环保和环卫方面、节约资源和能源及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要有一个相关的切实有效的行政与执法制度。总之,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和谐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形式,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国际生态城市会议摘要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内容第一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1990美国柏克莱聚集700多人讨论都市问题,

    7、提出依照生态原则塑造都市目标的建言第二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1992澳洲阿特雷得继续讨论前次结果,阐述城市所有项目应创造“最大的改变及最小的旅距”第三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1996塞内加尔藉由生态都市概念提出引导生态城市的十项原则第四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2000巴西库里蒂巴城市在服务市民的同时能取得与自然之协调与平衡第五次国际生态城市会议2002中国深圳发起都市、工业、人文生态之方法论开发及资讯交流1.2 标准衡量城市的生态化水平必然要确定生态城市的标准,但实际上,对世界上如此众多且具有不同特征的城市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值来规定。因此,生态城市的标准只能是针对某个城市或某类城市性质和特征相近的城市而定。概括

    8、来说,生态城市标准的制定可遵循以下原则:(1)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将标准值定量化(2)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3)参考国际上发达国家对现代化城市的量化指标值作为标准值。(4)参考国外生态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现状值作为标准值。(5)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以下介绍国内外若干影响较大的生态城市规划原则或评价指标。1.2.1 生态城市规划原则(MAB)1984年,联合国在其“人与生物圈”(MAB)报告中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5项原则:(1)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保护、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2)生态基础设施,即自然景

    9、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3)居民的生活标准:(4)文化历史的保护;(5)将自然融入城市。另外,在生态城市规划上,还应考虑四个基本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合理利用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1.2.2 美国克里夫兰市生态城市议程1.愿景:Greener乃是城市之责任,需要市民共同参与和创造。期待在不损失动植物栖息地的前提下,让克里夫兰市成为最具生活质量适合人居住之环境。2.成立负责推动永续发展单位雇用永续发展专业顾问,负责推动永续发展之各项行动及进行相关单位协调工作。3.生态城市议程:为成为生态城市,克里夫兰市提出许多新议题,在进行设计与规划遵循这些议题以降低环境冲击。克里夫兰市(C

    10、leveland)生态城市议程3空气品质政府应公正执行法令,削减车辆污染排放及大量空气污染源。基于环境公平性,城市应该着手降低收入户及少数居民地区不平衡之污染冲击。气候变迁与其它城市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多元化让城市特色更加多元化。能源克里夫兰公有电力公司推动太阳能并积极替顾客节省能源。推动地区风力发电及燃料能等小规模之电力。绿色建筑采取绿色建筑法规以提升建筑质量,包括消耗最少之能源,产生最少之废弃物,提供较健康之户外环境。提供学校经费补助,鼓励学校进行学校建筑重建或整修时运用绿色建筑技术。绿色空间拥有绿色道路,公园及自然区域之复育。公共建设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去保护及维护公共工程建设。小区特色

    11、让高密度小区合宜且舒适,包括公园、公共建设等美好之地点成为居民生活之一部分。居民健康公共卫生部门应提升解决困难问题能力包括小孩气喘、中毒处理及空气污染等问题。永续发展政府应与民间企业、学校及非营利团体合作促进各种问题包括民众节能降低废弃物产生及污染防治等问题。努力成为美国五大湖之环境中心。运输选择与其它单位合资交通运输计划,如此计划之小区交通应包括脚踏车及行人徒步区等自由选择之意见。街道之设计及降低车辆使用等交通工程是需要被支持的。水质利用立法及地方执行水质改善计划。提高污水下水道之接管率。滨水区湖边、溪边等滨水区能提供民众亲水空间。1.2.3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北师大郭秀锐、杨居荣等(2001

    12、)遵循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分别依据两种不同的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两套指标体系均包括三个层次,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其一从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建立;其二从结构、功能、协调度三方面建立。两种指标体系在一、二级指标有所区别,三级指标相同4。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郭秀锐等,200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自然生态城市绿化森林覆盖率(51.9)、人均公共绿地(16m2/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自然保护区覆盖率(12)环境质量环境综合指标(92分)、大气环境NO2浓度(0.04mg/m3)、大气环境TSP浓度(0.08mg/m3)、饮用水

    13、源水质达标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100%)环境治理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3%)、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100)、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100)、危险废物处置率(100)经济生态经济水平人均GDP(22万元)经济效益万元GDP能耗(0.5吨标煤)、万元GDP物耗(0.2万元)经济结构三产占GDP比重(6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5%)、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科技进步贡献率(90%)社会生态人口建成区人口密度(3500人km2)、人

    14、口平均预期寿命(78岁)、三产从业人员比例(7080)、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 5)、城市化水平(90)资源配置人均生活用水量(455L/d)、人均生活用电量(3.85.5kwh/d)、气化率(100%)、万人商业网点数(400500个)、恩格尔系数( 30%)、基尼系数( 5%)、万人在校大学生数(479人)、科教投入占GDP比重( 2.5%)社会保障失业率( 4%)、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100%)、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3)、刑事案件发生率( 0.05%)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综合指数(100%)、人均信息消费占总消费比重(20%)、因特网上网人数比重(60%)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从生态系统角度

    15、)(郭秀锐等,2001)黄光宇等(2002)提出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其准则层分为社会生态文明、经济生态高效度和自然生态和谐度三类,共包括64项单项指标。该指标体系从结构和状态两个方面入手,把具体的定量指标与高度综合性的目标相结合。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黄光宇等,2002)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64项)参考标准文明的社会生态人类及其精神发展健康略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健全高效的经济生态经济发展效率高经济发展水平适度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强和谐的自然生态自然环境良好人工环境协调1.2.4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在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颁发了生态县、生态市、生

    16、态省建设指标(试行),为规范生态住宅小区、生态县、市、省的建设起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该指标对生态县、生态市和生态省分别给出了定义、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建设指标均由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组成;其中生态县有38项指标,生态市有30项指标,生态省有22项指标。该套指标体系对若干项目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或不同地理区域采用了不同的指标,提高了对全国各县/市/省的适用性。以生态市建设指标为例5。生态市建设指标(国家环保总局,2003)序号名称指标经济发展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略2年人均财政收入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3农民年人均收入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发

    17、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5678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规模化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率环境保护9森林覆盖率山区丘陵区平原地区10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11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12城市空气质量南方地区北方地区13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4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1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16噪声达标区覆盖率1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18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旅游区环境达标率2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例社会进步21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22城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23城市化水平24城市气化率25城市集中供热

    18、率26恩格尔系数27基尼系数28高等教育入学率29科技、教育经费占GDP比重30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1.2.5 中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清华大学张坤民、温宗国、杜斌等(2003)在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一书中构建了中国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UESDI, Urban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由指标层、系统层、指标层和变量层共4个层次的指标构成:较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城市生态系统在经济、环境、社会以及体制等方面的运行和发展状况1。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方案系统名称指标名称变量名称系统名称指标名称变量名称

    19、管理支持系统8项21项环境支持系统8项17项科技资源略气候变化略科技水平大气环境文化状况地表水人力资源海洋教育水平固体废物城市基础设施噪声自然资源土壤城市土地资源自然与人文景观经济发展能力系统6项15项体制和管理系统7项11项经济水平略战略实施略经济结构综合决策经济运行效率环境管理资源利用效率科技投入经济推动力财政能力经济竞争能力污染管理社会支持系统8项18项公共参与社会公平略健康保健城市化信息获取能力住房安全社会保障生活质量2 生态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传统城市规划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是人类主要聚居方式的研究。建国后我国按照集中计划体制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这一套模式对于我国解

    20、放后40年间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不足是传统城市规划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的整体发挥。生态城市规划从单方面的自然生态到全方位的泛生态皆有涉足,它是以研究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人类聚居环境研究学科和方法。与城市规划一样,生态规划也是基于某一目标体系而提出对现状改进的设想,同时,两者以公众利益为主题的利益取向亦大致相同。现代生态规划从一开始就强调各种生态关系的系统性、关联性、提倡城乡一体,研究城市可能存在的自然流、经济流和社会流,以此奠定最适宜城市经济社会或动的自然基础,并且,以生态学观点来看,城市本身就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以来于周围

    21、环境对它的支持。生态城市规划要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城市,其思想和方法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启迪作用6。2.1 思维方式的转变2.1.1 从“线性思维”到“网络性整体思维”传统城市规划的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其操作过程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城市发展是全方位的、连续的发展过程,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交织在一起,城市的发展目标就是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而线性思维模式无法解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2.1.2 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文明观”在“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指

    22、导下,城市经济的发展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对环境与资源疯狂掠夺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传统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往往只考虑经济成本,对社会、环境代价常常忽略不计,其结果是不得不面对贫富悬殊、城乡差别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而传统城市规划对此已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生态城市规划应运而生。生态城市规划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反对通过掠夺自然的方式来促进人类自身的繁荣,同时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在价值观上,现代生态城市规划对人类、自然的价值重新进行认定,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现代生态文明观把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和

    23、人类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是对自然界生命价值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价值与位置的科学评价。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必须赋予传统城市规划的新内涵生态文明,使人类真正意识到并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在保持内在平衡的同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1.3 从“为经济建设服务”转化为“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目标在于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表层的物质规划,在形式上表现为终极蓝图。这种静态的物质规划已不能适

    24、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生态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土地(包括地表的水、土、气、生物和人工构筑物)的生态关系,通过生态辨析和系统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关系,探讨并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促进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行的调控对策。生态规划重点在于运用生态规划修复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失衡,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生态规划的许多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城市规划中,而许多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也编制城市生态专项规划,以弥补传统城市规划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不足。2.2 规划方法的转变2.2.1 规划手段由“硬”变“软”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和空间为研

    25、究对象,其本质是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是一种有形的“硬”规划。而现代生态城市规划着重与生态系统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能量、信息交换以及系统演进规律,它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行为诱导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软”规划。城市规划应借鉴生态规划动态的综合平衡的系统方法,由可见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化为强调区域性研究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弹性规划。2.2.2 规划任务由“安排”到“引导”城市规划往往对从城市土地、空间、市政设施、近期建设项目等各种城市物质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是一系列的决策过程,其任务体现在“决策实施”过程之中。而生态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协调“人地”关系,侧重与利用政策、市场、文

    26、化教育等手段引导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启迪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由于“建设安排者”与“建设者”分离,传统城市规划的安排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改变直接的“项目安排”模式为综合运用政策、市场宣传教育等多种调控、引导手段,使城市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2.2.3 用地布局由“均质”到“异质”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它以适用性为原则将城市机械地划分为工业、居住、交通、旅游等功能。这种绝对的功能分区有其明显的弊端:一方面,只重视城市功能区划分,而忽视了社会区域分析;另一方面,由于将城市功能简单化而违反了生态

    27、城市规划中的多样性原理,使城市缺乏活力,导致城市各种社会、环境矛盾加剧。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多样性以保持稳定性强调区域之间的能量信息交换及区域异质性。传统城市规划可从生态城市规划多样性原则中吸收营养,在用地功能布局中强调以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为基础,从而形成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综合平衡社区。城市外部空间发展应从区域的角度寻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3 生态城市规划实践3.1 概况当前,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实践在国内外发展势头强劲,国外较著名的有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澳大利亚的怀阿拉,丹麦的哥本哈根,美国的伯克利、波特兰都市区等。它们都是依据城市的特点有所侧重地建设,譬如库里蒂巴公

    28、交导向的生态城市开发实践,伯克利紧凑、活力、节能与自然并存的生态城市建设等,具有生态原理指导下的自适应性和实用性。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1999年海南率先获得国家批准建设生态省,2001年吉林和黑龙江又获得批准建设生态省,陕西、福建、山东、四川也先后提出建设生态省。许多城市如上海市、长沙市、宜春市、扬州市、威海市、深圳市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奋斗目标。最近几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以及他们的地方学会举办了多次全国性地方性学术讨论会,将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到了高潮。第五届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于2002年8月19日至23日在深圳市召开,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圳宣言是这次大会

    29、的主要内容,将对世界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2003年5月在国家环保局颁布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标准后,标志着生态城市规划在中国进入全面发展和逐步推广的阶段7。我国提出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型城市的城市分布图6(2004)3.2 存在问题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规划建设的内容比现行常规城市规划编制与建设的内容更为复杂、宽广,仅依靠现行的规划设计编制办法和管理制度已显得很不适应。目前生态城市规划与现行规划体系的关系没有正确界定,无法将生态城市规划融入或通过现行规划的实施体现出来,最终导致许多生态城市规划通常只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即使部分能够实施,但也只是有限的范围。由于目前国内生态城市规划的功能定位不是十分明确或缺少法律基础,造成规划编制缺失明确的指导方向和依据,使得规划师在编制过程中要么按照个人的理解进行编制,要么按照领导的个人意图进行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缺少恰当的功能定位,一方面使得整个规划过程和结果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态城市规划无法与现行的规划体系(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效衔接,无法将生态城市规划通过现行规划和制度进行实施与贯彻。在中国特有的社会与政策、法律、法规条件下,生态城市规划及生态建设的推进从本质


    注意事项

    本文(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