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李彬图文精.docx

    • 资源ID:30481164       资源大小:63.90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李彬图文精.docx

    1、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李彬图文精摘要:当今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多变,对企业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战略管理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理论对企业的动态能力和组织常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企业通过培育动态能力使操作常规发生变化”这一观点。然而,后续研究中关于动态能力影响操作常规变化的作用机制没有进一步论述。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动态能力如何作用于操作常规。作为一项过程机制探索性研究,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如家和7天两家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的动态能力和操作常规变化,运用模式匹配研究策略,归纳出理论命题。基于深度调研中所得案例企业数据与理论对接的不断迭代

    2、和归纳分析,我们得到了如下研究发现:第一,企业操作常规变化可区分为突变和渐变两种类型;第二,企业动态能力由3个维度构成,包括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和转换能力,但两家企业在这些维度上的特征表现不尽相同;第三,借鉴主体性理论,从企业中的主体分布层次和时间导向下的能动性发挥两个角度,将动态能力构型区分为两种类型,管理型动态能力和创业型动态能力;第四、通过过程机制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动态能力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主体能动性发挥,进而对操作流程运作的特定主体及其能动性发挥产生影响,最后引发分布不同的各类主体在操作阶段产生出类型各异的操作常规变化。本研究打开了动态能力影响操作常规变化的“黑箱”,使以往研究常规或惯

    3、例变化的演化理论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得到了结合,并深化了对不同阶层常规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机制的认识。关键词:动态能力操作常规主体能动性双案例研究经济型酒店一、引言企业如何调整自身以应对环境变化,一直是学界和业界持续关注的话题。战略管理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理论的学者对企业为适应环境而及时和快速地调整自身资源的能力动态能力概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Teece ,1997,2007;Winter ,2003;Zollo and Winter ,2002。在这些研究的基本框架中,企业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大多是依赖动态能力对企业自身资源及资源构型的调整。然而,“资源”仅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或“基础”,那

    4、些解决环境变化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的“模式或方式”,则会对“资源及其构型”产生影响。因此,这些“模式或方式”是否也是动态能力直接影响和作用的对象?也就是,在“动态能力资源及其构型环境”的关系之中,“问题解决的模式或方式”或许是介于“动态能力”和“资源”之间的一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李彬王凤彬秦宇*本文获得“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2”暨“第六届中国人民大学管理论坛”最佳论文。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5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630069、国家旅游局项目(10TACG011的资助。特别感谢案例论坛匿名审稿专家的中肯、具体而富有建

    5、设性的修改意见,以及如家、7天两家企业对本文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毛基业、章凯、王利平、杨杜、冯云霞等教授以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谷慧敏教授的支持与评论,感谢师门同学江鸿、杨阳、陶哲雄、石云鸣等参与本研究过程的讨论。王凤彬为本文通讯作者。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136管理世界(月刊2013年第8期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然而,现有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关注到这一因素及其间存在的关系。“针对问题解决的不断重复进行的方式或行为模式”,常被学者们称为“常规”(routine (西蒙,1982;Feldman and Pentland ,2003;Wint

    6、er ,2003,2010;Zollo and Winter ,2002。置于经济组织(企业的情境中,那些“为了完成企业中既定的各种生产和职能活动而形成的重复性、流程化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模式”,就被称为“操作常规”(operational routines (Winter ,2003;Zollo and Winter ,2002。“操作常规”作为企业直接应对环境变化(如消费者需求变化、订单数量变化等的手段,在环境变化时往往需要进行有效的、快速的调整和变化(Zollo and Winter ,2002。譬如,Hammer 和Champy (1993所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BPR 理论,卡耐基学派学者

    7、西蒙(1982、马奇(2007、马奇和西蒙(2008、西尔特和马奇(2008等在论述常规作为决策程序时所提出的程序创新理论等就是代表。但这些学者大多只是就“业务操作常规”本身探讨其性质及变化的可能性,对于常规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少见,而且主要是从与“操作常规”同为“一阶”构念(first-ordered constructs 的“前因”角度来展开的。Winter 等学者虽然提出了“学习常规”这一“高阶”或“二阶”的概念,但仅限于概念性思考或思辨层面的探讨,并基本上承袭生物演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与分析思路,缺乏实证的基础和对经济组织的特有针对性。从现有为数不多的关于组织常规更新与变化之影响因

    8、素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重点考察相对于组织常规来说是“外部”变量的影响因素。比如,高展军和李桓(2007、Chassang (2010提出学习和合作是影响组织常规变化的主要因素,Rerup 和Feldman (2011通过案例研究发现试错学习机制是影响组织常规变革的重要影响因素,王永伟等(2012以大样本实证方式验证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和组织学习倾向对组织常规更新的影响,高闯和陈彦亮(2012提出外部环境刺激对组织惯例影响机制等。另一类文献则认为,组织常规的更新或变化不只是外部变量的作用,组织常规内部的作用机制会促发常规的更新。如Feldman 和Pentland (2003从结构

    9、化理论视角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结构约束与行动者主体性的“两重性”关系。他们的研究在继承和发展Zollo 和Winter (2002及Winter (2003等演化观点的同时,突出了行动者在常规执行中所发挥的主体能动性。在这些概念性思辨成果的基础上,有学者尝试将战略管理领域的“动态能力”视角应用到常规演变问题的研究中,认为这一“高阶”的能力会对处于低阶的能力包括“操作常规”等产生作用,使之发生改变,由此实现这些操作常规与环境变化更好的匹配。这些观点与Winter (2003主张的动态能力是一种“能够改变解决问题方式的能力”的观点是一致的。拥有动态能力的组织,可以借助于蕴含于常规内部的力量而使常规本身

    10、发生改变或调整,从而使得组织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与上述第一类研究是在“一阶”层次上进行的相比较,第二类研究明显地更具有深入性,而且在交叉学科的尝试中指明了动态能力作为一种“高阶”构念,其作用的对象不仅是资源构型的改变,还包括操作常规的演进。也就是说,由于常规具有“阶层性”的特殊性质,处于不同阶层的常规之间会发生影响作用,使低阶(低层次的常规在高阶(高层次的常规作用下发生变化。由于“阶层性”的存在,常规变化的内生力量及其影响就得到了发现和更好的解释。然而,在上述具有奠基作用的概念性研究之后,沿着此类“系统动态学”思路去切实打开“动态能力影响操作常规”这一过程机制的“黑箱”,并明确不同阶层常规

    11、之间作用机理等议题的后续研究还尚待出现。按照殷(2004的观点,案例研究适合于探寻过程机制类型的研究。为了发现动态能力影响操作常规变化的“跨阶层”过程及其具体机制,揭示动态能力会以何种方式影响操作常规变化及发生什么类型的变化等“如何型”(how 问题,本文采取了双案例“差别复制”的逻辑和“模式匹配”的分析策略(殷,2004。从本研究潜在的理论贡献来说,尽管以往有许多研究分别探讨了操作常规和动态能力,但少有研究将两者关联起来深入分析动态能力对操作常规变化的影响作用机理。这正如Helfat 和Winter (2011在论述两者关系时指出的,只有对两者关系作进一步厘清和分析,才能使动态能力理论更加具

    12、有实践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在“跨阶层”常规之间作用的过程研究中探寻“低阶”常规变化的内生力量,将对有关经济组织常规演化的理论发展做出重-137要的推动,并且丰富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从企业实践来看,当前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往往会陷入“大企业病”的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调适的能力有关。一方面,企业基层组织的操作流程如生产流程、服务流程等,很难实现快速变革以适应环境;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虽然可以快速调整基层操作流程,但只是短暂的调整,当环境再次发生变化时就不能顺利调适,其反映出的问题本质是这类企业没能培育出持续变革的能力。一些优秀企业在上述方面开始进行了有益的探

    13、索,例如海底捞通过培育企业的双元(两栖能力来提升自身的服务敏捷性(郑晓明等,2012,零售连锁企业“苏宁”通过信息化“天梯”来打造一体化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服务和供应链的调整效率(成志明,2011,经济型酒店企业在“交织混合型”战略引导下培育产品开发能力与扩张能力(秦宇等,2010。然而,在这些生产或服务等操作活动有效性提升的背后,究竟行为模式或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及其引致的力量尤其是内生因素是什么,值得去深入挖掘。本文旨在通过服务连锁企业的双案例(如家和7天比较研究,在特定情境下对常规“跨阶层”影响的过程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使有关经济组织常规演化的系统动态学理论得以深化和发展,并更好地指导

    14、业界的组织变革实践。本文通过深入考察和对比两家本土快速成长的案例企业在适应环境、打造和培育动态能力方面的实践探索,并与相关理论相对接,在分析性归纳中揭示“动态能力影响操作常规变化”的过程机理,从而寻找不同类型企业所构建的动态能力的差异及其对操作常规的不同类型变化的影响作用,以便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和组织演化理论领域中Eisenhardt和Martin(2000、Winter (2003等提出的动态能力理论和组织常规理论。二、文献回顾(一组织常规的阶层区分组织常规是有类似于“金字塔式”的阶层性或层次性的,而且不同阶层之间会发生作用。Nelson 和Winter(1982区分了企业中的3种常规:一是支

    15、配企业短期日常经营行为的常规;二是支配企业资本量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增减的常规,即投资常规;三是能够修改或调整较低层次程序(规则的较高层次程序(规则,被称为搜寻常规。这里,搜寻常规就是更高阶的(high-ordered常规。与常规的阶层论相类似,对能力的研究中也存在能力阶层性的理论。其中一个广为接受的理论是由Collis(1994提出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他认为,能力是有高低层次之分的,位于高层的能力更加抽象和概括,位于底层的能力则较为具体和多样,高层能力是改变底层能力的能力,决定着底层能力变化的速度与频率。之后众多“资源和能力观”学者以及演化经济学学者对这一思想进一步深化,例如Zoll

    16、o和Winter(2002提出,在组织的层级中,自上而下存在着学习机制、动态能力和操作常规3个层次,上层会对下层施加作用,决定下层变化的频率或速度。如果操作常规是“按照接收到的订单来安排生产的过程或流程”,那么动态能力则是改变这一操作常规的能力,比如改变接收订单的方法,以及按照订单去安排怎么样生产的方法。如果说操作常规是“一阶概念”,那么决定该“一阶概念”的是动态能力这一“二阶概念”。二阶概念会对一阶概念的变化速度和方向产生影响作用。演化经济学权威学者Winter(2003也进一步区分了能力中“一阶”与“二阶”的区别。他认为,可以假设企业中存在一种“均衡状态”,即一个组织通过生产不变的产品并销

    17、售给同一类型和同一范围的顾客而盈利并生存下去。此时的能力就是“现在如何生存下去”的能力,是“一阶”能力,如包括订单处理、广告、采购、存货管理、财务控制等。这些活动也被称为企业的运营管理功能,是企业基础的管理功能。离开了这些能力,企业也就不能直接从顾客那里获取收益而继续投入生产,也就是说操作运营能力最直接地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绩效,使企业可以维持基本的生存。然而,那些能够改变产品的生产、推出新的产品并进入新的市场、改变市场范围和顾客群体的能力显然不是上述“一阶”操作运营能力,如许多企业中新产品开发部门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就可以改变既有的操作常规,这种能力就是“二阶能力”。又如与本文研究对象相类似的具有多

    18、地点经营性质的企业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关注于市场地域规模扩张的能力也是“二阶”能力,因为它能够改变原有的市场范围,也就能够改变原有的操作常规(Winter,2003。高闯和陈彦亮(2012更深入地表述了二阶常规与一阶常规作用关系,提出当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138管理世界(月刊2013年第8期企业面临环境刺激时,首先是企业中二阶常规(搜寻常规被激活,激活的程度是由其对环境刺激的敏感度决定的。当敏感度较高时,会诱发或激活企业既有的操作常规,此时常规就会发生变化。当敏感度较低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诱发出操作常规,使企业逐渐陷入“惯性”;另一种是调整或搜寻新的操作常规

    19、。然而,该研究并没有结合具体的企业情境来深入分析这一概念模型,比如这种二阶常规在企业中具体体现为什么,激活一阶常规的机制是什么。因此,上述学者只是通过思辨式和概念式的研究探索出了理论框架,但尚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经验研究来具体分析这一阶层关系。(二作为二阶概念的动态能力及其维度1.二阶视角下的动态能力概念与常规概念相类似,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也来自于演化经济学中Teece 、Winter 等学者对企业如何调整资源来适应环境变化而提出的研究框架。他们认为,传统的资源观是静态观的,随着企业逐渐面临全球化市场及其变化(Teece ,2007、动荡程度不同的市场(Eisenhardt and Martin

    20、,2000;Winter ,2003,企业要想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动态地更新、重构甚至创造自己的能力以应对这种环境的变化(Eisenhardt and Martin ,2000。然而时至今日,对动态能力概念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Augier and Teece ,2007;Barreto ,2010。Teece (1994较早提出了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构建和重构组织内外部资源与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界环境的能力”。相类似地是Eisenhardt 和Martin (2000的定义,他们认为“企业整合、重构、获取和让渡资源的过程以适应甚至创造市场环境变化”,也进一步指出动态能力的微观基础是

    21、特定的过程或常规。然而,这些学者对动态能力所做的定义大都强调对资源的重构作用,忽略了动态能力之所以被认为是“二阶”概念,实际上是基于一阶常规的存在而存在的,也就是动态能力会首先通过对底层的操作常规产生影响,使操作常规发生变化,之后这种变化才会进而对资源产生作用,最终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此,动态能力的二阶概念才具有意义。后续学者在定义动态能力概念时开始关注其“二阶性质”,如Danneels (2008,2010提出组织的“二阶”竞争力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Zahra 等(2006区分了动态能力和实质能力(substantivecapability ,认为实质能力就是Winter 所说的操作运营

    22、能力,动态能力就是改变或重构当前能力的能力。祝志明等(2008认为,尽管不同学者对一阶能力的认识是不同的,如认为一阶能力是企业的普通能力、职能能力、过程能力等,但对于动态能力是“可以调整低阶能力的能力”逐渐取得了共识。如焦豪和魏江(2008提出了相似概念,他们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胜任力以修正运营能力从而适应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进一步他们指出,企业的“资源”是企业的“零阶”能力,“运营能力”是“一阶”能力,而动态能力则是企业的“二阶”能力,它并不能直接导致企业绩效的提升,但可以通过改变一阶操作能力而发生作用。另外,葛遵峰(2011也提出,操作能力是企业的谋生方式,

    23、而动态能力则是对能力的变革方式。操作能力根植于静态过程与常规中,旨在使企业完成特定职能,主要面向一般问题的解决,坚持组织的既有运作方式。而动态能力则根植于变化的过程和常规之中,调整资源和操作能力,使之与环境变化相匹配,是改变解决问题方式的能力。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研究目的出发,提出动态能力是“企业调整相对应的操作流程或问题解决方式以适应动态环境变化的能力”。如图1所示,我们总结出本文重要概念之间的基本关系:常规是存在阶层性的,二阶常规会作用于一阶常规。2.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通过对动态能力的各个构成维度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剖析动态能力的特征与类型。动态能力究竟包含哪些维度,冯军政,魏江(2011

    24、归纳得出现有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从动态能力的行为维度扩展到组织认知维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动态能力的构念体系;二是把动态能力视为企业完成某个具体的战略和组织过程的能力。具体来看,在第一方面的研究中,Eisenhardt 和组织中的“一阶”常规组织中的“二阶”常规企业操作常规(组织中具有基本操作性质的一系列可重复、交互化、流程化的行动模式企业动态能力(调整与决定操作常规变化的常规的集合影响影响表现为表现为图1常规阶层划分及相互关系示意图-139Martin(2000认为动态能力包含整合维度、重构维度、获取和让渡资源维度,是动态能力微观基础的具体化和操作化。针对上述框架,Teece(20

    25、07提出了感知(或理解机会与威胁的能力(以下简称感知能力、获取(或捕捉机会与威胁的能力(以下简称获取能力和转换与管理危机和更新转换能力(以下简称转换能力3个维度。这一动态能力维度的“三分法”得到了后续学者的继承和发展,如Wang和Ahmed(2007,Wu(2010,肖洪钧、李苗苗(2012等均采用这一分法。之后,一些学者也从“二分法”角度进一步对动态能力的维度划分进行深入分析,如OReilly和Tushman(2008等。而第二方面研究中则把动态能力认为是由企业完成具体的战略组织过程的能力来构成,如研发能力(Danneels,2008;营销能力(Danneels,2010、新技术开发和应用能

    26、力(Macher and Mowery,2009等。考虑到本文研究目的,需要对动态能力进行更为抽象化、概括性的研究,而不是探讨某个具体的、某种类型的动态能力,因此本文主要考虑采用第一方面的研究,并沿用Teece(1994,2007以及Eisenhardt和Martin(2000的基本框架。具体来看,“感知能力”是指个体或组织对环境变化中存在的机会或威胁的感知、学习、筛选与最终的理解与确认的能力。“获取能力”是当新机会被觉察,企业将该机会通过内部化和商业化的形式转化为企业的新流程、新产品、新服务的过程。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流程、决策制定机制,例如Teece在1997年的研究中就指出将决策

    27、权下放,会迅速地捕捉到机会。“转换能力”是指企业为了将新获取到的产品、服务、流程等落实到操作层面上,需要重构和确保内外部资源来处理这种调整和变化,从而使得操作层面更容易执行和落实,具体体现在企业的人员激励、组织自治、权力监督等方面。沿用Teece等人“三分法”的研究结论,李晓燕和毛基业(2010也提出,动态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聚合构念,需要对多维度进行操作化才能衡量动态能力这一整体维度,但这样的识别、探索过程是一个高度情境化的过程,需要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获得。他们通过对3家离岸外包软件公司的动态能力微观基础进行识别,提出了如下几个维度:感知能力方面包括了周边搜索方式、高管个人认知和组织内部机制或

    28、流程使外部机会嵌入企业内部;决策能力包括了客户导向和及时性;改变资源基础能力包括人力资源开发、软件过程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等。尽管李晓燕和毛基业(2010对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进行了解构并提出了进一步操作化的方向,但该研究在理论探索和数据分析方面还相对薄弱,例如并没有结合Eisenhardt(2000和Teece(2007等人提出的动态能力微观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将在该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其他行业中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以期获得更加完善的动态能力维度框架。(三动态能力对操作常规变化的作用关于动态能力与操作常规的关系,多数学者在理论文章中提出的结论较为一致,即动态能力倾向于修改操作常规并导致公

    29、司的产品或生产过程发生变化,动态能力并不直接影响公司绩效,而是通过对操作能力的影响而间接影响绩效(Helfat and Peteraf,2003;Zahra et al.,2006。王建安与张钢(2010也认为,动态能力可以拓展、改进或创造操作能力。Helfat和Winter(2011进一步讨论认为,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动态能力与操作常规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界限是模糊的,传统观点认为,“突变”的特征是和动态能力相联系的,当常规或能力发生了突变,则必然是动态能力作用的结果,因为从长期来看,只有外界发生了大的变化,常规才可能会发生变化,否则不需要变化也能够适应环境。那么,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常规的

    30、“渐变”也是动态能力作用的结果吗?动态能力和常规的“渐变”和“突变”之间是什么作用关系?另外,所观察到的动态能力是否能够促进常规变化是依赖于观察的时间尺度的。如果观察的时间尺度过长,则会掩盖其中的许多变化;如果缩短该尺度,可能大变化也就显现出来了。因此,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总是存在的,关键看时间的尺度长短。试图通过给变化确定出一个精确地“门槛”来区分操作常规和动态能力是徒劳的,而是应该首先评价动态能力所带来的操作能力变化的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去论述动态能力如何对该变化起作用是一个较好的思路。总之,“动态能力对操作常规变化产生作用”的命题已被诸多学者提出,但大多停留在概念提出和理论推演过程,少有

    31、研究对这一作用通过案例或大样本问卷调查等经验研究来深入分析这一过程。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中国工商管理案例研究-140(四市场动荡性:前因变量还是调节变量动态能力概念和市场动荡性概念有密切联系。动态能力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产生(Eisenhardt and Martin,2000,进而调整组织内部的操作常规(Winter,2003。因此,在动态能力影响组织操作常规的作用过程中,市场动荡性也会起到重要作用。在Eisenhardt和Martin(2000论述动态能力文献中提到了“市场动荡性”这一重要变量。他们认为,市场动荡性类型决定动态能力类型,也就是市场动荡性是动态能力的前因变量,低市场动

    32、荡性会产生这样的动态能力:该类型的动态能力依赖于既有知识,这些知识被写进规章制度,形成常规,促进了常规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而高动荡性会产生能够创造新知识的动态能力。然而,这里Eisenhardt 和Martin(2000强调的是对动态能力的产生具有影响作用的因素,但他们并没有进一步论述动态能力产生后,动态能力对业务常规变化产生影响时,市场动荡性这一变量会起到何种作用。从时间点来看,上述Eisenhardt和Martin(2000所提出的市场动荡性作用是关注动态能力产生“之前”,但并没有关注动态能力产生“之后”,市场动荡性如何影响动态能力对业务常规的作用。由此,我们会提出如下的问题,市场动荡性在动态能力作用于业务常规的过程机制中仍然是前因变量吗?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环境变化或环境不确定性会在动态能力影响绩效、资源等变量的作用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如Teece(1997提出,环境变化程度越大,动态能力调整资源的变化程度也越大。李大元和项宝华(2009也


    注意事项

    本文(动态能力如何影响组织操作常规一项双案例比较研究李彬图文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