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

    • 资源ID:30508411       资源大小:35.46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

    1、钟吕传道集译解钟吕传道集直译简介? 钟吕传道集内丹术经典着作。3卷。又名真仙传道集或钟吕传道记。五代,施肩吾撰。全书以钟离权与吕岩师徒问答的形式,论述内丹术要义,共18卷。论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时、五行、水火、龙虎、丹药、铅汞、抽添、河车、还丹、练形、朝元、内观、磨难、征验。全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炼形炼气炼神为方法,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气功学说的精华内丹学说建立了钟吕派内丹体系,对后世影响甚大。钟吕传道集的发展? 钟吕传道集属钟吕内丹派早期着作。极受后世推崇,在内丹史和道教宗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它以钟离权和吕洞宾师徒教学问答的形式撰成,反映了完整的养生教育、教学

    2、过程,包含有大量丰富的道教内丹养生教育思想。作者施肩吾,唐道士。字希圣,号东斋。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有诗名。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后隐于洪州(州治今江西南昌)西山(今江西新建县西,一名南昌山)修道,世称“华阳真人”。所着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十八卷。题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述,纯阳真人吕岩洞宾集,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传。纯用问答体。经解、钟吕传道集等,另有诗西山集十卷。唐朝与五代,是内丹之道发展的关键时期,李筌、张果等直译阴符经,钟离权着灵宝毕法,吕洞宾传钟离权丹道,施肩吾撰钟吕传道集,崔希范撰入药镜,司马承祯作天隐子,陈抟着指玄篇,作太极图、无极图,使内丹之道的理论

    3、与方法进一步完备。论真仙第一【原文】吕祖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直译】吕祖问:人出生以后,能够平平安安而不生病,身体强壮而不衰老,长生在世而不死亡,是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实现?【原文】钟曰: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体,与母分离;自太素之后,已有升降,而长黄芽;五千日气足,其数自满八十一丈;方当十五,乃曰童男。是时阴中阳半,可比东日之光;过此以往,走失先阳,耗散真气,气弱则病老死绝矣。【直译】钟祖答:人的生命诞生,是来自父母交会阴阳二气的结合,也就是精血相合生成胎胞,并且于最初的一点元气

    4、而生成为最初的一点形体,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由此而形成胎儿,三百日后,元灵的光进入形体后,从母体降生。人体成形以后,阴阳己开始有升有降,人体开始生长;五千日之后,阴阳生化之数满九九八十一,为最最大,这时年龄达到15岁,称为童男。这时可以比拟为人体内的阴、阳二气运化比例相当,好象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从此以后,人体的元阳之气开始被消耗,真气逐渐消散,一直到真气衰弱产生疾病最终衰老死亡。【名词解释】,来自XX。黄芽:原系外丹家用指丹鼎内所生芽状物,视其为生机方萌之象,又其色黄,故名。内丹家借用,谓先天一炁萌生的象征。悟真篇:“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成。”即指入静之中,先天真气渐生渐聚,如同方萌黄

    5、芽。又为“药物”的异名。太初:道家哲学中代表无形无质,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宇宙状态。(这里是指精卵相授的最初状态)太质:“太质者,天地清浊之质也,其质如卵,而玄黄之色,乃太空之中一物而已”,这里是指人体最初的物质形态。(这里是指母体内最初的胎儿)太素:古代谓最原始的物质,(这里指一诞生的婴儿。)【原文】平生愚昧,自损灵光;一世凶顽,时除寿数。所以来生身有等殊,寿有长短,既生复灭,既灭复生,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则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之根性,不复于人,旁道轮回,永无解脱。或遇真仙至人,与消其罪报,除皮脱壳,再得人身。方在痴瘖 (音因)愚昧之中,积行百劫,升在福地,犹不免饥寒残患,

    6、迤 (音以)逦(音里)升迁,渐得完全形貌,尚居奴婢卑贱之中。苟或复作前孽,如立板走丸,再入旁道轮回。【直译】 人出生在世自而生愚昧,自己损耗自己的元灵性光,这一世只知道?消耗自身真气,随着时间增长而使寿命越来越短。所以人们的身体因为因缘不同,而寿命也是长短不同,出生后经历几十年又归于死亡,死亡后又再转世,这样反反复得而不能领悟大道,如果这样世世都坠落,就会使灵魂失落于非人类,使灵魂寄托到非人类的身体,原本的根基丢失,不在成为人类,这样就坠入了旁道,永远都无法解脱。如果遇到真正的仙人,帮他消除罪报,除去了非人类的皮壳,再次得到了人身。在痴迷于愚昧之中,积累行功行,历经劫难,能够提升到了有福分的环

    7、境,仍然是免不了要受饥饿寒暑病患相侵,如此在不断的磨练中上升,才能逐渐获得以前的形貌,但仍然是生活在比较卑贱的环境之中,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不去珍惜重复以前的错误做法,就像在立着的板上滚动圆珠,只是走了一个上下来回,仍会再次坠入旁道轮回。痴瘖:痴愚者(来自金山词霸 2007)迤)逦:亦作迤里,曲折连绵。(来自XX)【原文】吕祖曰:生于中国,幸遇太平,衣食稍足,而岁月未迟。爱者安,而嫌者病;贪者生,而怕者死。今日得面尊师,再拜再告,念生死事大,敢望开陈不病不死之理,指教于贫儒乎?【直译】吕祖问:生在我们中国,有幸生存在太平的世界,穿着和饮食充足,岁月在流逝,喜欢的是安逸,嫌弃的是疾病,贪求的是生存

    8、,惧怕的是死亡。今天能见到尊师,真心的求教于恩师,感念在生死的事情是人生最大的事,请求您能说明能够不生疾病长生于世的道理。【原文】钟祖曰:人生欲免轮回,不入于异类躯壳,常使其身无病老死苦,顶天立地,负阴抱阳而为人也。为人勿使为鬼,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直译】钟祖答:人如果想免去进入轮回,不再成为非人的异类,使身体没有疾病、死亡的痛苦,健康的生存于天地之间,要使自身阴阳平衡,成为健康的人,而不至于病死为鬼,在人的基础上修炼自身而成仙,在以仙为基础继续修炼而上升至天界。【原文】吕祖曰:人死为鬼,道成为仙。仙一等也,何以仙中升取天乎?【直译】:人死了以后变成鬼,通过修炼可以成为仙,仙己经是一等了

    9、,为何还要在仙中还要升入天界呢?钟祖曰:仙非一也。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惟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少年不修,恣情纵意,病死为鬼。知之修炼,超凡入圣,脱质为仙。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修持在人,而功成随分也。【直译】:钟祖答:仙并非就一种。全是阴气而无阳气的是鬼,全是阳气而无阴气的是仙。阴气阳气都存在的是人,只有人能死后成鬼,修炼成仙。人在年少的时候,不注重保养身体,放纵情欲,到老年身体生病后死亡了就是鬼。如果学会养生,知道如何修炼,超脱于凡人,达到圣人境界,摆脱了凡间而进入仙界。然而仙也是分成五等的,同时修炼的方法,也有三种不同的级别。如何努力修炼,是人的主观因素

    10、,至于是否能成功也有一部分个人缘分的客观因素。【原文】吕祖曰:法有三成,而仙有五等者,何也?钟祖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至此,钟祖指出,道教修行,法有三成,仙有五等鬼最低,近于鬼,天仙,最高修练的功法,也是从低开始,三个层次【原文】吕祖曰:所谓鬼仙者何也?【直译】:吕祖问:所说的“鬼仙”是什么样的呢?【原文】钟祖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直译】:钟祖答:所说

    11、的鬼仙,是五仙中的最低的一层,是在阴界中超脱,神像不清,在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然不入轮回之中,但也不能得道成仙,最终没有真正的归宿,也就是能重新投胎而己。【原文】吕祖曰:似此鬼仙,行何术、用何功,而致如此?【直译】:吕祖问:要成为鬼仙,是什么样的方法,和修练的功法才能有这样的结果呢?【原文】钟祖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释门真大得手者便是金仙),诚可笑也。【直译】:钟祖答:修持的人,不能明司大道的真正道理,只是想追求快速成功。身形

    12、就象槁木一样,内心就象死灰,只中神识内守,而专心于某一方面,在入定的时候而修出阴神,这是清灵的鬼形,并不是纯阳的仙人。所以他的一点阴灵不会消散,所以说叫“鬼仙”。虽然名为仙,实际还是在鬼的范畴。这里论述了鬼仙,仍是不得方法,最后还是入鬼道而不能升仙道。【原文】吕祖曰:所谓人仙者,何也?【直译】:吕祖问:所说的“人仙”是什么样呢?【原文】钟祖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 交 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直译】:钟祖答:人仙,是五仙中排列在第四的。仍是修真的人不能领悟大道的道理,只能得到其中的一种方

    13、法,只是深信此法而立苦志,一生不会变通,五行的气交合在一起,身体形质变得坚固,外界各种邪质、瘟疫不能侵害身体,身体建康而很少得病,这就是人仙。【原文】吕祖曰:似此人仙,何术何功,而致如此?【直译】:吕祖问:像这种人仙,是什么样的修炼的方法和功法才能有这样的结果?【原文】钟祖曰:修持之人,始也或闻大道。业重福薄,一切魔难,遂改初心,止于小成法有功,终身不能改移,四时不能变换。如绝五味者,岂知有六气;忘七情者,岂知有十戒;行漱咽 (音咽)者,咍(海平声)吐纳之为错;着(音酌)采补者,笑清净以为愚。好即物以夺天地之气者,不肯休粮。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导引。孤坐闭息,安知有自然;屈体劳形,不识于

    14、无为。采阴取妇人之气,与缩金龟者不同;养阳食女子之乳,与炼丹者不同。以类推究,不可胜数,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术,功成安乐,延年而已,故曰人仙。更有一等,悦须臾,厌持久,用功不谨,错时乱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直译】:钟祖答:修炼的人,开始也只是听闻大道,但因孽业太重而无福报,一切魔难使他改变了最初的道心,只是在小成的方法上有些功夫,一生不能改变,不知四时的变换。比如,断绝五味的人,那知道还有六气呢?采取忘掉七情的人,怎么知道琮有十戒;做漱咽冿液的,却说吐纳是错误的,着重于采补的,去笑话以清净是愚蠢的。喜好以自身去采天地之气的人,不愿去辟谷。喜欢采日月精

    15、华的人,不愿去做导引的方法。只知道打坐屏闭气息的,怎能知道要自然而为;而只知道练习各种动作的功法,却不知道什么是无为的方法。采取阴气和女子这气的,又与收收缩金归的人不一样,养阳气面食用女人乳液的,与炼丹的完全不同。以此类推,真是不可胜数,这些有的是道中的一种有的是邪门,不能购归于真正的大道,充其量只能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己。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延长一些寿命,所以说是人仙。还有一些,只是一时的欢喜,而不能持久,如果用功的方法出现问题,就像时日错乱,反面会酿成疾病,反而不能延年,现在在世人当中,这样的方法流传很多。这一节是论述了人仙,仅是得一法一术,不能悟得修得大道;或者是得到全法但还只是在初级修

    16、炼阶段,只能延年,体健而己。而且一些邪门外道不但有损道德(如采妇女之气),可能还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例如一些采取偏面方法的功法可能导至出偏)。【原文】吕祖曰:所谓地仙者,何也?【直译】:吕祖问:地仙,是什么样呢?【原文】钟祖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直译】:钟祖答:所说的地仙,是天地之间的神仙还不能完全领悟大道,只是用功于小成的修炼方法上,还没有真正完成功德,只能是在天地人世之间长生不死。吕祖曰:地仙如何下手?钟祖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要识龙虎,次要配坎离。辨水源清浊,分气候早晚

    17、。收真一,察二仪,列三才,分四象,别五运,定六气,聚七宝,序八卦,行九州岛岛岛岛。五行颠倒,气传子母,而液行夫妇也。三田反复,烧成丹药,永镇下田。炼形住世,而得长生不死,以作陆地神仙,故曰地仙【直译】:此处,论明了,地仙,乃是修行者,明天地日月运行之理,性阴阳五行之数,而行真正的修行方法(正确的练功方法),练成丹药,得长生不死。此为地看到此处,我们要明了修行目地,要有正确的修行方法同时也告诉我们,要明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天地,日月运行,四时八节,阴阳,五行,八卦,这些都要懂一点,这些就汲及了,天文,地理,周易术数的一点知识,在地仙的基础上,再修中成,大成之法,便可达神仙,天仙,而一些小术旁门,恐

    18、怕难入大道,多为小成人仙而己。【原文】吕祖曰:所谓天仙者,何也?【直译】:吕祖问:天仙又是什么样的呢?【原文】钟祖曰: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神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为天仙,若厌居洞天,效职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历任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直译】:钟祖答:成为地仙的人,如果不喜欢在尘世了或是时机成熟完成一定任务了,同时也完全领悟了大道的真谛,再地仙的基础上继续用功,再次超脱,就可以成为神仙了。神仙在天地之间,要传播真正

    19、的大道真理,在积累了十足的功德,一切都圆满了,达到一定的缘份,就要返回到神仙的天界,就是天仙了。【原文】吕祖曰:鬼仙固不可求矣,天仙亦未敢望矣。所谓人仙、地仙、神仙之法,可得闻乎?【直译】:吕祖问:鬼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天仙呢太高,我们也不敢奢望,那么,人仙、地仙、神仙的修炼方法师尊能够指明吗?【原文】钟祖曰:人仙不出小成法,凡地仙不出中成法,凡神仙不出大成法。此三成之数,其实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直译】:钟祖答:小成的方法可以修炼成人仙,中成的方法可以修炼成地仙,大成的方法可以修炼成神仙。这三种方法,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去修炼,真正的大道是不难修成

    20、的,真正的大道事理和方法明白了,那么也就很容易修炼成仙了。【原文】吕祖曰:古今养命之士,非不求长生也,非不求升仙也,然而不得长生升仙者,何也?【直译】:吕祖问:从古到今很多人在养生,并不是不想求长生,也不是不想求升入仙界,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修到长生不死而入仙界呢?【原文】钟祖曰:法不合道,多闻强识,小法旁门,不免于疾病死亡,犹称尸解?(音假),迷惑世人,互相推举,致使不闻大道。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功,节序入于泉下。呜呼!钟祖答:所用的方法不合乎于真正的大道,大多都是一些背下来的知识,只是一些微小的旁门小术,仍然免不了生病我死亡,可是还要称为是尸解,去迷惑世上的人们,却把他当成真理

    21、来互相推举,这样使很多人都不能学到真正的道理,不能依真正的方法修炼,而无法成道。所以,纵使信心十足,用尽一生精力去修炼,最终还是无法成功,真是悲哀啊。注解欲修心,先知渐次次明正理,而后行功,不管自己将来能修到什么程度,一定要先选择一正确理论,正确的功法,一是要懂得辩别,一是要亲身体验,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像钟吕传道集,有正确的方法来实修,像灵宝毕法,其它的一些经典,都可参考,最后一定要有一个真正实修的人来亲自面对面的传授,才能真正修得大道,进入修行之门。现在太多人,都在收徒教学,但旁门小术很多。祖师在这里感叹人们不能学习到真正的大道,所以引出了下一章节“论大道”,好让我们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大道

    22、。钟吕传道集直译 论大道第二【原文】吕曰:“所谓大道者,何也?”?【直译】:吕祖问:什么是大道呢?【原文】钟曰:“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直译】:钟祖答:大道是无形、无名,也无法问得出,也无法回应。大道其形式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是无限小。我们无法以普通方式去感知、认识,也很难获得大道的理去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做为。大道无形,大道无名,宇宙万物,皆出于道,而尊循道。大道,是理,是法,而无物质的表现。【原文】吕曰:“古今达土,始也学道,次以有道,次以得道,次以成道,而于尘世入蓬岛,升于洞天,升于阳天而升三清,是皆道成之士。今日师尊独言道不可得而知,

    23、不可得而行。然于道也,独得隐乎?”?【直译】:吕祖问:从古到今的有志于大道的人,开始学习道,拥有道,能够得道,成道,然后从尘世步入了蓬莱仙岛,上升到神仙洞天,白日飞升而入三清成仙,这些都是成道的人。而今师尊却说大道无法去认知,不能去奉行,然而大道,是您故意隐瞒了吗?【原文】钟曰;“仆于道也因无隐尔。盖举世奉道之士,止有好道之名。使闻大道,而无信心,虽有信心,而无苦志。朝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始乎忧勤,终则懈怠。仆以是言大道难知、难行也。”【直译】:钟祖答:对于大道没有什么隐瞒。现在世上很多人只是表面好道,即使知道大道了,也没有信心;有的有信心但没有立下苦志;早上还在练功,晚上就放弃了;坐着时还

    24、在想着练功,站起来了马上就忘记了;开始的时候还挺勤快,慢慢就懈怠了。所以我说,大道难知,难行。这里钟祖,说出世间学道之人,大多数,都未得其法,不能坚持修行,没有苦志,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了,所以说大道难知难行,也警示我们后人,如要修行,一定要立苦志,寻正法,闯过一切磨难,向真正的真道修行。修心,也即修性,是在磨练人的性情?下面的内容,钟祖列举了种种旁门小道,这个旁门,易于见效,旁门小法,虽能有小成,甚至出一些功能,但最终离大道太远,最后还是重入轮回吕曰:“大道难知、难行之理如何?”?【直译】:吕祖问:为什么说大道难以知晓,难以奉行呢?【原文】钟曰:“以傍门小法,易为见功,而欲流多得。互相传授,至

    25、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傍门小法不可备陈。至如采日月之华、天地之气,心思意想、望结丹砂,屈体劳形、欲求超脱,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真胎息,绝念忘言,养性可也,指作太乙含真气,金枪不倒,黄河逆流,养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术。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往往挂意。以咽津为药,如何

    26、得造化?聚气为丹,如何得停留?指肝为龙,而肺为虎,如何得交合?认坎为铅,而离为汞,如何得抽添?四时浇灌,望长黄芽。一意不散,欲求大药。差年错月,废日乱时。不识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寻枝摘叶,迷惑后人。致使大道日远、日疏,异端并起,而成风俗,以失先师之本意者,良由道听途说、口耳之学。而指诀于无知之徒,递相训式,节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开陈大道,盖世人孽重福薄,不信天机,重财轻命,愿为鬼。”?【直译】钟祖答:以照傍门的小法,很容易看到功效,并且受非常多的人们流传。互相传授,一直到死也不能明白真正的大道,这样就形成了风俗,而败坏了大道。有斋戒者、有休粮者、有采气者、有漱咽者、有离妻者、有断

    27、味者、有禅定者、有不语者、有存想者、有采阴者、有服气者、有持净者、有息心者、有绝累者、有开顶者、有缩龟者、有绝迹者、有看读者、有烧炼者、有定息者、有导引者、有吐纳者、有采补者、有布施者、有供养者、有救济者、有入山者、有识性者、有不动者、有受持者,等等。这些傍门小法不能一一陈述。至于说采日月精华、天地之气的,以心思意念为方法,希望能结丹;以各种肢体动作来锻炼,想得到超脱,多吸入阳气,而少呼出内气,这些片面的方法治病还可以。把真胎息看成是没有杂念而不言语,修心养性还可以;把太乙含真气看成是精气充足,意念行任督二脉,是养命的下法。形体像枯木,心神像死灰,也只是炼神的小方法。非常无奈的是,从古至今很多

    28、修道的人,都是在意这些片面的地方。以吞咽津液认为是大药,那能得到真正的造化?聚集内气而要炼成丹,又如何能留得住?认为肝是龙,肺是虎,那龙虎又如何交合?把坎看作是铅,把离看成是汞,又该如何进行抽添?一年四季去浇灌,希望能长黄芽,一思意念不散,想要求得大药,不能真正认识年月日时的运行规律,不知道五行的真正含义,如何又能知道三才的造化呢?在书中找到一些片面的方法,迷惑后人。就这样而致使大道离人们越来越远,同时各种不正确的方法流传开了,而形成了风俗。以至于失去了原来师父的本来意愿,那些道听途说,只靠言语来说教,把这些说成是真诀去教授无知的人们,却在一代一代相传授,最后还是免不了死亡,令人寒心。我不是不

    29、想把真正的大道向世人们传授,只是因为世上的人们罪孽深重而福禄不足,不相信大道天机,多数都是贪恋钱财,而不重视自己的性命,甘怨坠入鬼道。【原文】吕曰:“小法旁门,既已知矣,其于大道,可得闻乎?”?【直译】吕祖问:小法傍门,我们己经都知道了,那么什么是大道,能说一说吗?【原文】钟曰:“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朴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者,人也。惟人也穷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

    30、齐其坚固,而同得长久。”?【直译】道本来无法去问,即使问了,也不会回应。当初宇宙生成的开始,真正的原始气分化为阴阳,最原始的物质向外散开。大道开始由一而生二,即太极之后生阴阳,阴阳而生三才。一是体,二是用,三是造化。休和用就是阴和阳,而造化就是阴阳的相交合。上、中、下列为三才;天、地、人是因为同一大道的运转所生化。大道生化二气,二气交合造化生三才,三才造化生五行,五行造化产生万物。在万物之中,最有灵性,最尊贵的还是人。只有人才能懂得万物生化的道理,只有人才能明了自己的心性。真正懂了万物生化的道理,明白了自己的心性,就能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命运了。知道了命运,保护好生命这样就合乎于大道了,就能像天

    31、地那样坚固,而同样能够得到长生不死了。【原文】吕曰:“天长地久,亘千古以无穷。人寿百岁,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独在于天地而远于人乎?”【直译】吕祖问:天地从古至今运行己经千万年了,人的寿命也就是上百岁,而能活到七十的人都是少数的了,为何大道只是让天地能长久运行,而不是让人的寿命也像天地一样长久呢?【原文】钟曰:“道不远于人而人自远于道耳。所以远于道者,养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识时。所以不识时者,不达天地之机也。”【直译】钟祖答:不是大道远离人类,而是人类远离了大道。之所以说人远离大道,是因为,人们养命不知道方法,之所以不知道方法,是因为下手练功还不知道时机,之所以不知道时机,是因为还不明白天地运行的道理。【注解】最后,钟祖言明何为大道。以天地运行之理,还作比拟,与天地同寿,天长地久,绵绵无长。人要效法天地,自可得大道而长久,要明天地运行之理,需要明白阴阳,懂得五行,知道日月运行的道理,要知道四时是如何转换、一日阴阳之气如何运转,所以钟祖以天地而引出下一节,论天地。在论天地一章中,钟祖以八卦的阴阳理论来论述,这是比较难懂的一部分。钟吕传道集直译 论天地第三玄明说2016-05-22原文吕曰:“所谓天地之机,可得闻乎?”吕祖问:天地运行的的道理能说一说吗?原文钟曰:“天地之机,乃天地运用大道,而上下往来,行持不倦,以得


    注意事项

    本文(钟吕传道集译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