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答案 53.docx

    • 资源ID:30546683       资源大小:50.41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答案 53.docx

    1、学年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答案 53江苏省泰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n ji 美德。 【答案】1、奉 尚 廉 洁【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能力。奉:部首大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1、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2

    2、、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3、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告。奉还(hun)。奉陪。奉劝。奉迎(敬辞,迎接;奉承)。奉赠。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供养,伺候:奉养。供奉。侍奉。6、姓。7、古同“俸”,薪金。尚:部首小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1、还(hi),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2、尊崇,注重:尚武。尚贤(a.崇尚贤人;b.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3、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尚。时尚。4、矜夸,自负:自尚其功。5、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6、庶几,差不多:尚飨(

    3、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7、姓。 廉:部首广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3画。1、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2、不贪污:廉洁。廉正。廉明。3、便(pin)宜,价钱低:物美价廉。4、察考,访查:“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5、姓。洁:部首氵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1、干净:清洁。整洁。纯洁。洁具。洁癖。2、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廉洁。洁身自好(ho)。【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

    4、此为祖”的美誉。B.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C.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D.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答案】2、B【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感叹号的使用有错误,应改为: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感叹句如果有成分倒置,句末感叹号也应放在句末。)(一)叹号作用:1、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2、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3、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

    5、用叹号。4、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5、感叹句如果有成分倒置,句末感叹号也应放在句末。(二)感叹号使用的注意事项:1.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2.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3. 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5. 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6. 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三)叹号使用常见差错1. 滥用叹号。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如:*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

    6、血直往上涌!(叹号应改作句号)*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向教卫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向我们的老前辈、老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叹号应改作句号)2. 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如:*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叹号应改作逗号)【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牌。【答案】3、C【解析】试题分析:判断

    7、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语境;B“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在我国民间另有关于“源头活水”的神话,句中使用正确;D“沁人心牌”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香味让人感到适宜,用于文化类节目,合适。C项,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用于诈骗分子,明显属于褒贬不当。答案为C。“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语

    8、文中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且强调的是在具体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即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强调语境在成语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语法结构、逻辑关系等。成语误用类型主要分为五种: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色彩不当、语法错误、不合逻辑。【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题1分,第题4分)为者常成, 。 ,不知其可。俱往矣, ,还看今朝。 阡陌交通, 。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 , ” ,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

    9、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 , ”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答案】4、行者常至 人而无信 数风流人物 鸡犬相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常、数、涯、突兀、庐,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答题技巧】一、准确审题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例:岳阳楼记中的_;_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

    10、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大多数考生一眼看到“忧国忧民”四个字便想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试想,如果考生能静下心来把题目读完,尤其注意到“不同处境”四个字,就不会写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抓关键词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例如 :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_。“以花鸟拟人”就是关键词。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

    11、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另外,如果题干中要求“只做两小题”,就要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中没有生僻难写字、易错字的两题作答,否则阅卷时只按答出的前两题计分,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填写要求。【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5.名著阅读,(6分)(1)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3分)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 “不用斧凿”“此善心”具体指 ,A是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

    12、来的方法是 。【答案】5、(1)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观音菩萨 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西游记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的阅读情况,原文为“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道:“我正是,你问怎么?”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菩萨教

    13、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果然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唵嘛呢叭吽”六个金字。三藏近前跪下,朝石头,看着金字,拜了几拜,望西祷祝道:“弟子陈玄奘,-缴此封皮去也。”吓得个三藏与伯钦一行人,望空礼拜。径下高山,又至石匣边,对那猴道:“揭了压帖矣,你出来么。”那猴欢喜,-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

    14、,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A.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B.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C.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D.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E.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

    15、。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答案】(2)B、E【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B项“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错误,高俅回京后,并未奏请招安;E项“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错误,“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真阿长身材生得很高大,叫习惯了,所以才叫长妈妈阿长。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

    16、(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1)【集思广益】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答案】6、(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解析】试题分析:此题

    17、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建议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语序不当】1、定语位置不当。如:(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

    18、“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2、状语位置不当。如:(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3、虚词位置不当:一、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

    19、”应移至“不但”前)三、介词位置不当(7)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 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心系他人】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3分)【答案】(2)示例:李华:晚上上网不能时间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今天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的核心目标是对学生文明精神的培养,涉及文明得体、专注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意见要自信、要负责等文明精神。口语交际的关键是交际

    20、,即人与人之间感情、观念、心灵的沟通交流。口语交际的内容载体是通过语言活动实现的,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熬夜上网影响睡眠和学习的情况很普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大胆地进行劝说。劝说时,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我们的学习生活才会更美好。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3)【经典引

    21、领】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3分)【答案】(3)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的拟写。该题的引子还是很仁慈的,【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也比较人道,给了足够的暗示和提醒。所以很自然让你用“阅读经典”来对“沉迷网络”,用“长知识”来对“误学业”。做对联题,要明确试题的相关要求,要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词汇,还要灵活地利用已知条件。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1)要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

    22、须相同。(2)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要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对联链接;对联配对;对联撰写;对联赏析。对联题是好题,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体现语文素养。其实,最能体现语文功底,反映语文素养的题,除了对联,还有古文、古诗和作文。只是,倘若一份试卷全部由上述题型组成,那语文老师负担可就重了,难度可就大了。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批改试卷。【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二、阅读理解(共60

    23、分)(一)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7题。(6分)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注】簟(dian):竹席。蛩(qiong):蟋蟀。江亭:江边的亭子。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7.(1)上阕通过 和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答案】7、(1)夜凉 寒蛩【解析】此题考查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诗文的一个很靓丽的精彩之处就是细节,“夜凉”是秋季给人带来的普遍感受,“寒蛩”即蟋蟀是秋季的特有物种,这两个细节已点明“秋”之时令。平时学习要注意识记注释中的内容。阅读全

    24、诗,了解内容,根据诗句的意思判断字词含义即可。诗词的注释有很多暗示了答案,如本题中“寒蛩”,已告诉考生这是“蟋蟀”,秋季特有的生命。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雨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想找回梦境,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赏析划线句。(4分) 【答案】(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梦中历历来时路”, 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

    25、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在上半夜人睡时,“梦中历历来时路”。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人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宴会虽小,可雄风不减当年。“江亭醉歌舞”,“尊前”又遇知己人。“别来”不寻常,人人必有“心与绪”。三句不离行,仍是和友人话兄弟情、未竟业。最后一语,与上片最后一语照应,如出一辙,实为作者出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时至暮年,作者仍壮心不已,诚为可贵。鉴赏古代诗歌作

    26、品的语言既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主要的鉴赏方法。说它是一个重要内容,是因为中考就这方面本身会设置题目;说它是一个重要方法,是因为通过鉴赏语言能够帮助我们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形象和意境!中考要求的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作品简介】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全词点化运用前人词句,巧

    27、妙传达了思弟之离情苦。寓情于景,于物有情;如夜凉知秋,如寒蛩促机;朴中见真,实中见情。【白话译文】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雨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想找回梦境,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酒杯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

    28、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迄今四十馀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注】给孤寺:寺名。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馀:同“余”。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皆数百年物也 ( ) 藤今犹在 ( )始能支拄 ( ) 其蔓旁引 ( )【答案】8、(1)皆:都是。犹:还。始:才。引:延伸。【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

    29、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始”“引”是古今异义词:才,延伸。皆数百年物也 -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藤今犹在 -如今,那株藤花还在。始能支拄 -(用栋梁之材)才能搭起那(藤萝)。其蔓旁引 -它的枝节向旁边延伸。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

    30、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 其真无马邪 (马说)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答案】(2)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其”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

    31、较判断“其”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B句与例句中的“其”用法不相同,“表反诘,难道”;例句和ACD项中的“其”都是代词,那,它的。【“其”的用法】代词:1.人称代词1)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后也指代第三人称。 1 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2)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其中的 例:忘其所以。2.指示代词 那,那些。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副词1.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庄暴见孟子2.表反诘,可译为“难道”;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3.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例子:子勉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 肴之战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4.表示命令语气,翻译为“一定”例子: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中考语文真题word版答案 5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