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环境保护复习题.docx

    • 资源ID:30631941       资源大小:41.74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环境保护复习题.docx

    1、环境保护复习题 环境保护课程要点一、概念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各种杂质氮:78.09 % 氧:20.95 % 氩:0.93 % 二氧化碳:0.033 %合计:99.98 %氖、氦、氪、氙、臭氧等气体的总含量不足 0.02 %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以致破坏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城乡年平均温差一般为 0.4 - 1.5,有时可

    2、达 6 - 8。大气稳定度垂直方向大气的稳定程度。气温垂直递减率干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在绝热运动中,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称为干绝热递减率。大气逆温 大气温度一般是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当随着高度增加,大气的温度增加或不变,称为逆温。光化学烟雾是在一定条件下(如强日光、低风速和低温度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发生化学转化形成的高氧化性的混合气团,是一种带刺激性的淡蓝色烟雾。是典型二次污染。PM2.5、 空气动力学当量粒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长期悬浮于空中。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

    3、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生物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好气条件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溶解氧的量(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毫克升)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表示在强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污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可大致表示污水中的有机物量。COD是指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应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总有机碳、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的量(毫克升),洁净水一般8-10mg/L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活性污泥、这种充满

    4、微生物的絮状泥粒就叫活性污泥。水体自净化作用、受污染水体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逐步恢复到污染前水平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生物富集作用、又称生物浓缩,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积累、生物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生物放大、指生态系统中,某中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

    5、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目前我国的总量控制基本上是目标总量控制。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有性质,特别是那些反应性较强的物质,性质极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即出现二次污染,简单的说就是污染物被污染。通常,二次污染的危害比一次污染严重,并由于其形成机理复杂,防治也较困难。絮凝法、 废水中悬浮物大多可通过沉淀法去除,但胶体颗粒如黏土颗粒、细菌蛋白质、硅胶、腐殖质等胶体则不易沉淀去除,可用本方法去除。通常与气浮法结合使用。气浮法、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

    6、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泡沫,然后用刮渣设备自水面刮除泡沫,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称为气浮活性污泥法、如果在一桶粪便污水中不断地打入空气,维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为微生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褐色絮花状的泥粒。把泥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里面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细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如轮虫、昆虫的幼虫和蠕虫等,它们相互连结成一条食物链。细菌和霉菌能分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通过自身的繁殖,产生作为原生动物食物的细胞质,原生动物又被后生动物所消耗,这种充满微生物的絮状泥粒就叫活性污泥。矿化作用、有机物的矿化

    7、作用:复杂的有机物,经过非绿色植物(菌类)的作用,被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矿物质),这一过程称为矿化作用。土壤盐基饱和度、 吸附的全部阳离子中,盐基性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盐基饱和度。土壤的自净作用、土壤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指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的过程。土地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

    8、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营养级、生物圈中营养的富集过程,生物圈可分为 45 个营养级,营养级与食物链联系起来,以食物链中各级生物吸收、消耗和输出的能量值表示其营养水平。“三同时”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相慕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竣工、同时使用的制度。固体废物管理“三化“原则、减量化 减少固废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数量、体积、种类、降低有害成分的浓度、减轻或消除有害废物的危险性)。资源化 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废中回收物资和能源(物质回收;物质转换;能源回收。)。无害化 对

    9、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废,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对环境无害的安全处理,达到废物的消毒、低毒或稳定化,以防止或减少固废的危害。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将综合性、预防性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人口环境容量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全球或者地区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最高人口数,称为人口环境容量。二、填空、简答题、论述题1.大气的结构及各层特点。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化学成分不同;荷电等物理性质质的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高纬 0-9 公里、中纬0-12公里、低纬 0-18公里) 平流层(上界50

    10、-55公里) 中间层(上界85公里) 暖层(上界800公里)(热成层、电离层) 逸散层(上界2000-3000公里) 对流层高度: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低纬度区为 17-18 km;在中纬度地区为 10-12 km;高纬度地区为 8-9 km。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温度变化: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约 0.6/100m(地表热能辐射)。 空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强烈对流。大气质量:3/4大气质量集中在此层。摩擦层:距离地面 1-2 km以下,污染物大部分在此层。自由大气:距离地面 1-2 km以上,受地表影响较小。主要天气过程雨、雪、雹的形成在此层。 平流层高度:对流层顶到约 50 km的

    11、大气层。温度变化:平流层下层,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 20-35 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氧气及臭氧因为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升温。因此越靠近其上界,其气温便越高 ;在高度约为 15-35km 的范围内,有厚约为 20 km的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在平流层的空气没有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且干燥,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大气透明度好,很难出现云雨天气。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80km高度;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热量来自平流层),中间层顶温可降至 -83(-113);有强烈垂直对流运动; 暖层(热成层、

    12、电离层)中间层之上为热成层,80 - 800 km。暖层下部基本是由分子氮所组成,上部是由原子氧所组成。氧原子强烈吸收波长小于 175 nm的太阳短波辐射,因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甚至可以高达 2000 。太阳辐射使该层大部分空气发生电离,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粒子,故称为“电离层”对全球性无线电通讯有重大意义;极光现象:高纬度地区因磁场而被加速的荷电粒子与大气分子碰撞,使大气分子受到激发及电离。激发态回到基态的时候,就会产生发光现象。 逸散层大气圈的最外层,高度: 800 km以上,顶界约为2000 3000 km的高度 ;空气分子大部分发生电离;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由

    13、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被碰撞而进入太空逸散。随高度增加,温度略有增加。大气分子是因为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而被加热的。 散逸层是人造卫星、空间站、火箭等航天器的运行空间。2.室内主要危害性气体(1)氡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无色,无味。室内氡的主要来源: A. 从房基土壤中析出。三层以下住房室内氡含量较高。B. 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砖砂、水泥及石膏之类,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释放出氡。C. 从户外空气中进入室内的氡;D. 从供水及用于取暖和厨房设备的天然气中释放出的氡。氡的危害诱发肺癌:很容易被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

    14、累积,长期吸入高浓度氡最终可诱发肺癌。人体受到氡的辐射占全部环境辐射的55%以上,其发病潜伏期大多都在 15 年以上。美国每年因为氡而死亡人数高达 30000 人!氡在美国是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我国每年因氡致肺癌为 50000 例以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认为氡是室内重要致癌物质。(2)甲醛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来源:室内所用的家具、地板、胶合板、刨花板、密度板等都不断地释放有毒气体甲醛,其释放期可达 3 10 年之久。毒害:甲醛对人体危害很大。 长期接触低量甲醛,可引起呼吸道疾病、眼部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新生儿畸形、精神抑郁症。致癌、致畸。(3)苯 苯是一

    15、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体来源:油漆、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和稀释剂;胶粘剂;防水材料、防水涂料。施工作业后 15 小时后检测,室内空气中苯含量超过国家允许最高浓度的14.7倍。危害 :长期接触一定浓度的甲苯、二甲苯会引起慢性中毒致癌。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失眠、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样症候群。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使骨髓造血技能发生障碍,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可引起白血病。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女性对苯同系物危害较男性敏感。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3.AQI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PM2.5、PM10、SO2、NO2、O3、CO等六项 4.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1.汽车

    16、等交通工具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2.城市建筑密集空气难形成对流,城市中的热量难散发3.城市绿化面积小,植物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少4.城市里比较少水5.城市建筑材料像砂石,混凝土等的比热容小5.大气稳定度与气温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递减率的关系。d ,稳定 =d ,中性 d ,不稳定6.逆温分为几种类型?逆温的类型1.辐射逆温:低温地面由于吸收空气热量,近地空气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成自地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例如,寒冷季节容易形成辐射逆温。2.下沉逆温:由于空气下沉而形成的逆温。随高度降低,气压增加。空气下沉,体积减小导致增温。空气层顶部下沉的距离要比底部下沉

    17、的距离大,结果是顶部空气的增温比底部多,而形成逆温 。3.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及暖空气平流到低地、盆地内所积聚的冷空气上面时均可形成。 4. 湍流逆温:低层冷暖空气经湍流混合,经过热量交换,较热的空气浮于湍流混合层之上,形成一个过度逆温层。5. 锋面逆温:在对流层冷空气团与暖空气团相遇,暖空气团在上,冷空气团在下,形成锋面逆温。7.目前主要有哪些烟尘治理技术 ?(1)消烟 烟黑的产生,燃料燃烧时挥发物质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分解生成的一种近似球形,极为细微的颗粒。烟黑的主要成分是碳(含量 96.2% )。由于烟黑空隙高达98%,因此很轻。产生烟黑的原因很多,如供氧不足,可燃气体和空气混

    18、合不良,以及燃料还没有完全燃烧就脱离燃烧区等等。 避免烟黑的产生:保持燃烧温度、充分供氧、足够燃烧时间、可燃气体和空气充分混合,就能达到完全燃烧不会产生烟黑。(热工标定)(2)除尘除尘措施除了改进生产及燃料燃烧方式外,常用的设备是靠机械设备将粉尘收集下来。8.大气主要污染物有哪些?1、颗粒物(100m 0.002m)(1)总悬浮颗粒物(TSP)(Dr 100m)(2)飘尘 (Dr 10m)(3)降尘(Dr 10m)(4)可吸入颗粒物(PM 10)(Dr 10m)2. 硫化物(H2S、SO2 、SO3)3. 氮氧化物NOx(NO、NO2、N2O、NO3、N2O4、N2O5 主要是 NO 和 NO

    19、2 )4.碳氧化物(CO、CO2)(1)CO(2)CO25.5.碳氢化物HC(C1 C8)(1)甲烷CH4(2)非甲烷烃(NMHC)6. 铅7. 室内危害性气体(1)氡(2)甲醛(3)苯 9.大气污染物的人为来源分为哪几类?生活污染源 工业污染源 交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10.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分为几大类?1. 物理污染2. 化学污染1)无机无毒:酸、碱、无机盐类。2)无机有毒 重金属 氰化物氟化物3)有机无毒A. 有机合成工业B. 有机酸碱C. 油脂类D. 高分子化合物E. 表面活性剂F. 生活污水4)有机有毒1.酚类化合物 有机农药 多环芳烃 多氯联苯3放射性物质第一类:天然放射性物质 第二

    20、类:人工放射性物质4. 生物污染11.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其危害是什么?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影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种群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兰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藻类 本身使水道阻塞 鱼类生存条件受影响 水体生色(绿色等) 透明度降低 其分泌物又能引起水臭破坏水体中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破坏水体中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藻类繁殖使有机物 V生产 V消耗,从而使水体中有机物积蓄,

    21、其后果:A 促进细菌类微生物繁殖,一系列异养生物的食物链都会有所发展,使耗氧量大大增加。B 生长在光照所不及的水层深处的藻类因呼吸作用而大量耗氧。C 沉于水底的死亡藻类,在厌氧分解过程中促进大量厌氧菌繁殖。D 富氨氮的水体使硝化细菌繁殖,然而在缺氧条件下又会转向反硝化过程。 最后,水底有机物 V消耗 V生长,使其处于腐化污染状态,并逐渐向上层扩展。严重时,可使一部分水体区域完全变成腐化区。 有时为周期性的交替过程。12.水体自净机制(1) 稀释扩散(2) 耗氧与复氧作用有机物的分解 易氧化有机物被化学氧化分解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生化氧化分解(3) 重金属的转化 重金属化合物的沉淀-溶解作用:与迁

    22、移能力有关 重金属的氧化还原作用 重金属的络合作用:羟基的络合过程 胶体化学吸附转化:是将重金属转为固相的主要途径13.废水的一、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 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调节废水的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和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悬浮物固体的去除率为70%80%,而BOD5的去除率为25%40% 二级处理 可以大幅度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污染物和部分金属污染物。生物处理作为污水二级处理的主体工艺。 BOD5可去除80%90%,废水基本具备排放标准的要求。但还有部分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机物、氮、磷、病原体及一些无机盐等尚不能除去。三级处理 又称深度处理,它是将二级处理未能去

    23、除的部分污染物进一步净化处理,常用超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等。14.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那些?1. 物理法:(1)筛滤(2)沉淀(3)过滤(4) 气浮(5)离心分离 水力旋流器2. 化学法: 中和法氧化还原法 沉淀法絮凝法 A 化学絮凝法 B 电解絮凝法3.物理化学法离子交换法 吸附法 萃取法膜分离法a. 电渗析法b. 扩散渗析c. 反渗透d. 超滤法4. 生物法: 好气生物处理法A 活性污泥法B 生物膜法 嫌气生物处理法5. 废水的生态处理法(1)氧化塘(2)养鱼塘 (3)人工湿地(4)土地渗滤15.工业三废指的是什么?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16.论述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24、对策。1. 调整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2. 选择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3. 区域集中供热 集中供热比分散供热可节约 3035 的燃煤,且便于提高除尘效率和采取脱硫措施,减少粉尘和 SO2 的排放量。4、改变燃料构成 城市燃气化:天然气 液化石油气 煤气 普及民用型煤:节煤 20 减少烟尘排量 5060 减少 SO2排放量 30 50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开发水电、地热、风能、海洋能、核电及太阳能等。5、绿化造林 17.臭氧为什么在15-35Km高度处浓度最大?O2 + h(243nm) O + O(493.8kJ/mol) O2 + O O3O3 + h(290nm) O2 + O高于 3

    25、5km, 243nm光线强,但O2 、 O浓度低;低于 15km, 243nm光线弱, O浓度极低18.环境要素及其特点。1. 环境要素的概念 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整体的基本物质组分。各要素的特点是独立、性质不同、服从整体环境的演化规律。 环境要素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环境科学所指的环境要素通常为自然环境要素。其中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阳光、温度等。 例如,由水组成江、河、湖、海等水体,全部水体组成水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等等。2. 环境要素的基本属性 最小限制律 等值性 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

    26、和 环境各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互相依存 如土壤的存在给森林提供了生长条件;森林的存在又给许多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条件。使水源得到了涵养、土壤不致流失,反过来又滋养着森林,森林等植物腐烂又成为土壤。 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从演化的意义上看,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要素。岩石圈的形成为大气圈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存在,又为水圈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孕育了生物圈,而生物圈又会影响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变化。 19.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第一阶段 原始采集、狩猎阶段 刀耕火种、原始捕捞、 砍伐森林、破坏草原。 人类改造自然的意识

    27、和能力都很弱,其行为主要是被动地适应和利用环境,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总是与无知的野生动物觅食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力度相仿,这种破坏并未对自然产生太大的伤害。 第二阶段 “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畜牧业和农业时期: 人类开始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兴修水利等较大规模的活动。这些活动虽然提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文明,但也相应地造成了显著的环境破坏。这一阶段占人类历史的几千年。生态平衡失调,出现局部环境污染、沙漠化、荒漠化、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森林锐减。许多古代文明古国纷纷消失。其特点是人类对自然界虽有了较严重的伤害,但这种伤害仍局限于某区域,尚未对全球环境造成威胁。 例如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大面积森林被砍伐

    28、而形成水土严重流失,造成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坡。第三阶段 “第二次浪潮” 的环境问题工业文明 出现了8大公害事件这一阶段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的短短的几百年。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意识和能力突飞猛进,物质文明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但由于人类采取的是一种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索取的手段,故对大自然造成了惊人的伤害。制造出许多种人工合成物质,如农药、塑料和多种无机、有机化合物。长期以来。到了70年代未,这些物质已超过5000万种,每年生产达6000万T。大量工业废水、废气、废渣排放。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大气污染全球性酸雨危害和全球性温室效应。改变和加强了地表环境中N元素和矿物营养

    29、元素的化学循环过程。大量的N、P流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使饮用水源受到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破坏了水资源和水生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超越了地区界线,以至于对全球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的破坏。第四阶段 “第三次浪潮” 的环境问题信息革命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 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以电子工程、遗传工程等新兴工业为基础“第三次浪潮”。使工业技术阶段发展到信息社会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全球性大气污染;大面积生态破坏;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频发;发达国家发展新兴高技术产业,可能把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城市向农村转移。20.什么叫环境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是一门研究

    30、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第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第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第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健康的生活服务。 第四、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1.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1.自然灾害天文灾害:天体撞击、太阳辐射异常、电磁异暴、宇宙射

    31、线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岩崩气象水文灾害:水灾、旱灾、风暴、冰雹、雪灾、热浪、寒潮生物灾害:病虫害、森林火灾、物种灭绝2.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3. 资源耗竭 矿产资源危机、能源危机、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紧缺、土壤资源的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4. 环境污染 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环境污染、生物污染、物理环境污染 5. 人口巨增使上面所有问题都被放大了22.土壤的组成矿物质 有机质 土壤生物 土壤空气 水分(一)土壤矿物质 来源:地壳岩石、矿物经过风化和成土过程作用形成的 产物。 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1. 原生矿物:物理风化作用的碎屑。元素组


    注意事项

    本文(环境保护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