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2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x

    • 资源ID:30789804       资源大小:1.21M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2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x

    1、第2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491978),热点考向探究,通史知识整合,热点考向探究,规范解题策略,本讲主要讲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的历史,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政治上: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石。“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阶

    2、段特征综述,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步入国际外交舞台。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这一原则在日内瓦议、万隆会议上取得了巨大成功。20世纪70年代,外交战线捷报频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阶段特征综述,3经济上: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并公布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

    3、建设过程中,中国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56年到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中共“八大”、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另一方面,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阶段特征综述,4科技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阶段特征综述,历史时空定位,一、政治上: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外

    4、交成就1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1949年9月,_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1954年后,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_,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通史知识整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期共存,作用:,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科学决策有利于加强対共产党的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创立:1954年,第一届_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5、制度。意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自 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过程:规定:共同纲领:正式确认:1954年宪法 发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情况: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4)1954年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6、过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_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社会主义,(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大批党和政府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国家主席_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党政机关陷于瘫痪,工厂、学校停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法院和检察院无法正常工作,刘少奇,2新中国步入国际舞台(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激烈对立和斗争。方针:“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果: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同17个国家

    7、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的政策。,另起炉灶,(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_、缅甸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_,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印度,成熟,(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该会议是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提出了“_”的方针,促进会议取

    8、得圆满成功。(4)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国民党集团占据;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恢复:_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意义: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求同存异,1971,(5)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遏制苏联。正常化:1972年_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9月,日本首相_访问

    9、中国,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使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尼克松,田中角荣,二、经济上: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一五”计划(19531957)背景:新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落后;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的援助。特点:优先发展_。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内容:农民参加农业生产_,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_高潮。,重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意义: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_,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10、(1)中共“八大”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工业国,公有制,(2)建设时期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时期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_”,即生产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生

    11、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一大二公,(3)国民经济的调整背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调整: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共中央实行“_、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文革:国民经济的劫难:1971年,周恩来着手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调整,三社会变迁(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3)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发挥了重要功能。,四、科技文

    12、化上: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1毛泽东思想(1)内容:发表论十大关系_等报告,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2)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了_的作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承上启下,2科技成果(1)“两弹一星”:_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时,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

    13、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杂交水稻:1973年,_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难题。(3)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人类合成蛋白质的时代。,1964,袁隆平,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内容:艺术问题上“_”,学术问题上“_”。(3)影响:它是新中国科技和文艺的基本性、长期性方针,促进了科技和文艺领域的繁荣。(4)曲折:“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

    14、级斗争问题,许多知识分子受到政治批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4教育(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教育,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3)“文化大革命”中,高考废止,高校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专门人才缺乏,民族文化素质下降。,考向一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例1【2013山东卷】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

    15、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B C D,热点考向探究,A,解析 A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从题干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府受其领导,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责,中国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政权,故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的,可排除;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政协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在19491954年,可排除。故答案选A项。,点评民主与法制始终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高考命题可能会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

    16、来考查,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复习备考时,应重点掌握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及特点。,【图析考点】1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2近现代中国的三部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宪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1949年开始筹建新中国政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规定了国民的基本人权(3)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4)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方针和政策;代行全国人大职能(1949195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确立了新

    17、中国的基本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深化提升】1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曲折发展的原因 封建专制影响大,民主法制意识淡薄 公民文化素质不高;民主政治建立的时间不长,缺乏经验;党内出现了“左”倾错误。,2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统一。(2)只有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同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

    18、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变式【2013无锡调研】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A,考向二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例2【2013江苏卷】“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

    19、,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B C D,B,点评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更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近年高考主要

    20、聚焦“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的调整,多从其内容表现以及与苏联比较等方面切入考查。,【图析考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深化提升】1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及教训(1)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政治上“左”的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2)教训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大跃进: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人民公社:生产关系不可超越生产力水平文革: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防止 阶级斗争

    21、扩大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 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同(1)“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2)“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变式2【2013临沂一模】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22、)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解析 C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规定党的总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即材料中的“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选C项。中共“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前,排除A、B两项;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D项。,考向三综合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概况例3【2013安徽卷】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

    23、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C,解析 C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着重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尼克松的言论看,他希望中美两国虽有分歧,但不应该成为战争中的敌人,可见其访华使得中美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故选C项。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中美两国不是战略同盟国,D项错误。,点评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表现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关键是中美关系正常

    24、化,这是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变化所决定的。有鉴于此,高考对中美关系的发展考查较多。,【图析考点】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成因,【规律认识】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国际形势的影响 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 国家利益的影响,【深化提升】1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促进经济建设改善外交环境利于统一大业促进文化交流,2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区域、周边外交活动,变式3【2013苏州调研】基辛

    25、格第一次秘密访华,看到“打倒帝国主义!”口号时,曾经表示过不满。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竟然提起此事,并笑着说:“我认为,像我这样的人放了许多空炮你(尼克松)不在打倒之列,他(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毛泽东说自己“放空炮”是在暗示()A中美之间的矛盾是虚构的 B美国已经不是帝国主义国家 C中国淡化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D中国感谢美国帮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考向四毛泽东思想例4【2012天津卷】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

    26、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B,解析 B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抗战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故答案为B。,点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思想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

    27、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毛泽东思想的考查,多集中在与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相关的会议和毛泽东的主要著作等方面,常以设置新情境的方式,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图析考点】毛泽东不同时期的重要理论著作,【规律认识】1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自己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2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2)毛泽东思

    28、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变式4【2013丰台二模】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探索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抗战初期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D社会主义初期提出了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D,解析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井冈山的斗争探索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A、B两项错误;C项错误,抗战时期没有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目标。社会主义初期毛泽东发表关于

    29、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提出了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思想,选D项。,策略比较型试题的解题技巧例【2013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

    30、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材料二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摘自斯大林选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

    31、斯大林选集(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材料四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

    32、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工业化道路,技巧点拨 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的相似之处”等词语出现。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主要分为四个步骤:(1)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联系。(2)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3)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4)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注意事项

    本文(第2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