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发展.pptx

    • 资源ID:30789807       资源大小:98.09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发展.pptx

    1、教育通论,绪 论,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前学科时期(奴隶社会到17世纪)(1)教育经验和思想以非系统的方式存在(2)教育学包含于哲学之中,没有独立的命题和范畴2.学科雏形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1)教育学分解于哲学,成为独立的专门知识,(2)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启 拉特克:新方法(1617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57年)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卢梭:爱弥儿(1762年)3.学科教育学形成时期(18世纪)格斯纳:1735年左右在哥廷根创办了“教育学研讨班”康德:1776-1787年间四次在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思辨哲学的教育学)特拉普:在德国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第一位教育学

    2、教授(1780年出版教育学研究,经验科学的教育学),4.科学教育学基础的奠定(19世纪)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1)建构了一个理论教育学体系(2)为教育学找到其科学基础(3)教育学研究方法的突破,将教育学的研究置于科学条件和实践基础之上(4)逐渐规范了师范生的培养模式,5.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更为多样(2)打破了原有赫尔巴特教育学一统天下的情形,不同理论和学派在相互对峙中发展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强调从功利主义出发考虑教育目的,主张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教育过程就是学习系统科学知识的过程。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注重教育与生活之间

    3、的联系,强调课程应与儿童及其生活联系在一起。,6.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时期(20世纪中期至今)(1)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2)更多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出现了众多的教育分支学科(3)基于对教育学本身的反思,出现了新的学科 元教育学和教育学元研究的兴起 成人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理学(educology)新术语的提出 pedagogy(教学论或教学法)education(教育的知识)educology(教育知识体系),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方式运用其他学科。,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教育学的引入(1901-1919年)(1)翻译日文教育书籍 1901年罗振玉创办了

    4、中国最早的教育专业杂志:教育世界 王国维:译介了第一本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日本的立花铣三郎讲述的教育学(2)请外籍教师(3)出国留学,2.以美国为指向的草创(1919-1949年)(1)主要以吸收杜威、桑代克等教育思想进行的草创(2)翻译了西方大量教育原著,流派纷呈,推动了中国对西方教育思想的研究(3)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教育研究 教育学建构的三种取向:以美国为蓝本;采纳德国文化教育学的主张;采纳前苏联的唯物主义观点。,3.教育学的改造与全面“苏化”(1949-1957年)(1)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改造旧的教育学,建构新的教育学体系 胡守棻:新教育概论:马列主义的教育理论,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

    5、。程今吾:新教育体系,生活教育出版社1951年版。(2)教育学全面“苏化”凯洛夫:教育学,4、教育学的中国化(1957-196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材编写组:教育学5.教育学的语录化(1966-1976年)广东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编教育学讲义目录:第一章,教育与阶级斗争;第二章,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青少年;第四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五章,社会主义文化课堂教学;第六章,学工、学农、学军;第七章,体育;第八章,革命教师。6.教育学的复归与发展(1977年至今),教育原理或教育概论,教育概论或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整体”,即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以揭示教育系

    6、统的基本结构,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以及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探讨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规律与关系的分析,从宏观的层面把握复杂的教育现象的基本特征。,教育通论课程教学的主要参考书:,1、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4、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6、日大河内一男、海后宗臣等著: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教育通论课程教学的主要

    7、参考书:,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9、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10、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1、美阿伦奥根斯坦、莱文丹尼尔: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教育通论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五章 教育目的第六章 教育制度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第八章 教育学的发展,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主要

    8、探讨的问题:1.教育是否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2.动物和人在可受教性上是否有本质区别;3.人是否必需教育。,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2.语言的产生3.经验的积累4.在大脑中建立起对一系列事物的联系5.集体活动的出现,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主要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基本观点:认为教育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经在动物界存在,人类的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与动物没有什么不同。教育的过程就是按生物学规律完成的本能过程。,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基本观点:孟禄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生物学起源论,认为儿

    9、童对于成人的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他认为,不论成人是否意识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教育即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认识上的共同错误是:否定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有目的性,同时也就否定了教育的社会性。,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斯基基本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源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制造、使用工具),人在劳动中使脑器官以及语言等发展起来,也由此产生了教育。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的前提条件。2.教育的产生是劳动的客观需求。,四、当代我国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1.“前身说”“前身说”是在批判“劳动起源论”

    10、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它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理论,并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简单化了。他们从哲学的内外因条件的分析提出,人类教育在它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着一个和它密切联系的事物即人类教育的前身。因此,人类教育起源于古猿教育,即古猿为了维持自己的类的存在而将自己固有的求生技能传授给下一代的行为。并宣称,“生物起源论”并不是错误的,而是正确的(最多只能说它是片面的),完全否定生物起源论是不正确的。,2.“需要说”,“需要说”它并不直接反对“劳动起源论”,而是“劳动起源论”的逻辑延伸,而且在这一阵营里各学者的提法也各不相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三种主张: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需要;教育起源

    11、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3.“教育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说”,持这一观点者首先认同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但是,教育科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简单的结论上,还必须进一步揭示出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之间信息的传递、生物经验的传授有何本质区别?这些区别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中经历了怎样的质变?据此,论者提出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在超生物肢体手的形成中,相伴形成了另一个质变即超生物经验的积累,而后又增加了中介物即劳动工具,当人类自觉地进行制造工具的劳动时,从而使工具不仅仅是手段而且成为劳动的直接目的,这是人类起源的重大飞跃。这些经验是无法通

    12、过生物遗传来传递,而必须通过人类所特有的超生物的遗传方式就是教育来实现。,4.“形态交往起源说”,此论者并不否认劳动在教育产生中的重要作用,但提出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却不是惟一条件。因此,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当然交往还不是教育,只有当交往双方相对特殊化,并形成一种以传递经验、影响人的身心为直接目的的活动时,交往才转化为教育。教育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5.“社会化影响说”,这一观点主要针对“劳动起源说”和“需要说”存在的问题而提出,认为教育的起源问题必须从社会动因、时间、空间的三者综合上来揭示教育的产生。从社会动

    13、因看,只有当社会产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积累到单纯依靠摹仿无法完成时,教育才有产生的需求;从空间看,由于劳动现场的危险性,无法顾及无自卫能力的年幼一代,教育只能产生于生产劳动以外的空间领域;从时间看,教育是借助于语言的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教育应产生于社会语言出现以后。因此,教育起源于产生了语言后的原始人类对年长一代所施加的社会化影响。,教育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是整个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点,涉及教育理论研究的各个层面,需要有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学科为依托,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所有课题中,教育起源是最具有“历史感”,最负重的课题。,第二节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一、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活动,

    14、动物不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动物的活动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它的产生更多的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其内容也与动物的生存本能有关,如捕捉食物、逃避天敌等等。2、动物没有游离于个体之外的语言即文字,不具备将个体的经验“类”化,并将类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它们的传递活动只能停留在第一信号系统的水平上,无法使动物一代胜过一代。3、动物是在母体这个生物学环境中度过它的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在降生时许多器官和机能就已经趋向成熟,行为方式已经固定化,用不着更多的学习。其活动的结果只是一个适应环境、维持生命的过程。,二、人类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教育是人类自身的发展、成长

    15、所必须,1、人脑中有多种多样的神经元多达100至150亿个人脑组织的复杂性,表明了人有学习的可能性,即人有巨大的可塑性。2、人类产生了可以游离于个体之外的语言即文字,使得个体的经验可以类化,有助于人类经验的积累。3、人类是以社会共同积累的类经验为其活动基础,是建立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上的传递活动。4、人的成长不是以遗传的方式进行的。5、人不仅要具有自然实体,而且还要具有社会属性。,三、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四、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因此,不论是激起教育的需要,还是支配整个教育活动的,都不是来自于生物的本能,而是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意识,教育是人类所特有

    16、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第三节 教育的发展,一、关于教育发展历史分期的不同分法1.以生产关系为主要依据和标志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五阶段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2.以生产力为依据和标志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两阶段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三阶段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3.以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控制程度为主要标准,兼顾历史科学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三阶段论-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4.以教育本身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为标志的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期。三阶段论-萌芽阶段、学校教育

    17、的诞生和发展阶段、学习化社会教育阶段。四阶段论-原始状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二、教育的发展阶段,(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劳动只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没有剩余产品,因而原始社会是公有制,没有阶级和剥削,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具有如下特点:1.教育的原始性2.教育的全民性3.教育的无阶级性,(二)农业社会的教育,1、独立教育(古代学校)的形成与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2)社会知识经验积累的不断丰富呼唤学校的诞生(3)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学校所传授的内容主要是

    18、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统治术以及相应的文化知识。在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严格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的无生产性 古代学校教育都是以培养统治阶级子弟成为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的官吏和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知识分子为目的。,(三)工业社会的教育,1.制度化教育(现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2.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凸显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四)信息社会的教育,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

    19、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三、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生产的继承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属于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为一切社会所必须,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教育的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的不同,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就不同,并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教育不断改变其性质、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是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并积极地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占统治地位的教育是统治阶级的教育,教育总是为维护、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教育的目的、制度、内容体系等都具有阶级性。,


    注意事项

    本文(第1章教育的起源与发展.ppt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