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典论论文曹丕.docx

    • 资源ID:30828507       资源大小:45.6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典论论文曹丕.docx

    1、典论论文曹丕第九課 典論論文 蘇雅莉老師編撰壹、作者介紹曹操次子,文武雙全1據三國志記載,曹操共有二十五個兒子,長子曹昂在建安三年(西元一九八),與曹操南征穰城時,被張繡所殺。(丘遲與陳伯之書:張繡剚刃於愛子)。曹丕是次子,卞氏(娼女出身,但見識過人)所生,與曹植是同胞手足。曹丕出生時天空有青色雲氣,圓如車蓋,終日不散,望氣的人認為是帝王的徵兆。2曹丕在其所著典論一書的自序中述說自己五歲時即學射,六歲學騎,八歲而能馬上彎弓射物。曹操每有征戰,曹丕亦必相從。和張繡穰城之戰時,長兄曹昂死難,曹丕以十齡小戰士,因善騎射乃得逃歸,可見他自小即擅武藝。3曹操在軍事倥傯中,猶手不釋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2、,所以曹丕自幼亦勤於誦讀詩書,舉凡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無不畢覽。又聽從了賈詡的建議,恭言謹行,恢宏德度,在曹操面前塑造一個謹厚盡孝可託大事的形象。兄弟相爭,奪魁篡位1曹操廿五子中,曹操最鍾愛的是幼子曹沖,可惜早夭;操曾言:此乃吾之不幸,而汝曹之大幸。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兄弟同為卞夫人所生,曹彰勇識過人,意氣雄厲,為軍事將才;曹植才高八斗,文采斑斕,為文學翹楚。曹操非常欣賞二人,曹丕雖是嫡長子,但卻遲遲未被冊封為魏王太子,原因就在此二人受到曹操的器重,他們成為曹丕爭奪太子之位的勁敵。不過,曹植恃才傲物、任性而行,不自雕飾,飲酒不節,加上行事莽撞,屢次觸犯父王所定之法規;相對之下

    3、,曹丕砥礪節行,努力著述;結交黨羽,壯大實力;逢迎父親本人及周遭人物。在曹丕御之有術,矯情自飾的刻意經營下,最後終於在30歲時達成被立儲的心願。曹操死後,曹丕繼承魏王和丞相的職位,同年篡漢自立,在位七年崩,卒諡文帝。2曹丕篡位後,耽心兄弟奪其權位,於是嚴厲的監控兄弟們的交往,規定諸王不得滯留京師,並派監國謁者監視諸王。其中任城王曹彰、東阿王曹植,是他最耿耿於懷的二人,因此一再加以迫害。世說新語即記載: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閤共圍棋,並噉(音,同啖,吃)棗,文帝以毒置諸棗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音,光腳)趨井,無以汲。須臾

    4、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尤悔篇) 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濾去豆瓣)以為汁。萁(音,豆梗)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文學篇)政治的無情、文學的深情1曹丕的抱負遠不及曹操,他沒有父親的雄才大略,孫權曾評道:丕之於操,萬不及也。即帝位後,在軍事上並無特殊成就,雖曾二度征伐東吳,但都無功而返,未能渡江。在位期間,嚮往漢文帝的無為而治,輕刑罰,薄賦稅,糾正濫告誣告,禁止宦官和外戚干政,不准厚葬,並廣為室屋以居學者,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政治措施。但整體而論,政治和軍事,成就並不突出,陳壽三國

    5、志所給予的評價為: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彊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意謂曹丕在文學上確實有過人之處,但待人處事恐怕是量狹器窄,缺乏恢弘氣度與遠大眼光。2雅好文學:曹丕雖貴為帝王,但也重視文學,和建安七子都有不錯的交情,常常與他們行則連輿,止則接席,像孔融被曹操殺死後,丕以重金向天下廣徵孔融文章;陳琳、徐幹、劉楨、應瑒因瘟疫亡故後,曹丕也將他們的遺文編撰成集,所以曹丕可說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導人物。3從與吳質書可見出曹丕對建安七子的深情。.昔年疾疫,親故多離其災,徐、陳、應、劉, 一時俱逝, 痛可言邪!昔日遊處,行則連輿,止則

    6、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並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可長共相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 ,都為一集。觀其姓名,已為鬼錄。追思昔遊,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可復道哉!.另外,世說新語傷逝篇中記曹丕悼王粲時,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曹丕曹植兄弟之文學評價 鍾嶸的詩品將曹植詩列為上品,而曹丕只得中品,原因是他認為曹丕的詩率直如偶語,這恐怕是受當時崇尚華麗之風的影響(如陶淵明的詩倍受後人推崇,鍾嶸也只列為中品)。唯文心雕龍才略篇有較公正客觀之評論。魏文之才,洋洋

    7、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儁,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 這是說一般人見曹丕以帝王目之,多少會忽略其文學造詣,而曹植人生之路坎坷,作品便更令人推崇。但看過曹丕燕歌行及典論論文後,相信也會佩服曹丕的文學才華。色衰愛弛,賜死甄宓 昭明文選李善注記載,曹植與甄宓,一見傾心,但是曹操卻將甄宓許配給曹丕,曹植甚為失望,晝思夜想,廢寢忘食。甄宓死後,曹丕故意將甄宓睡過的枕頭送給曹植,曹植睹物思人,不覺落淚。有一次,曹植經過洛水,正思念甄妃,忽然甄宓迎面而來,對他說

    8、:我本有心相託。言畢即不見蹤影。曹植又悲又喜,於是寫了感甄賦,後來明帝以為感甄二字不妥,乃改名為洛神賦。甄宓本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曹丕帶兵先入鄴城,一見甄宓,驚為天人,請求娶甄氏為妻。當時甄氏二十二歲,曹丕十七歲,曹植十三歲。甄氏二十二歲歸曹丕,到曹丕篡漢為帝,其間經過了十六年。甄氏為曹丕生了一子一女,子即曹叡,後來繼承帝位而為魏明帝。甄氏是一位明敏仁德,事親至孝,極為可敬的后妃。只因曹丕另有了年輕的寵姬郭夫人、李夫人、陰夫人等,就在讒言之下被賜死,賜死之後,還令披髮覆臉,並且在口中塞糠,然後入殮,用意在使她在陰間無臉見人,有苦難訴。 甄宓因讒言被賜死,令被髮覆面,以糠塞口。某次,曹

    9、叡跟曹丕出獵,見子母鹿,曹丕射殺了母鹿,叫曹叡射小鹿,結果曹叡不從,還說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因涕泣。曹丕由此想到甄后,內疚起來,遂立叡為太子。貳、題解補充先秦兩漢對文學的看法:淪為經、子的附庸,例:子游、子夏列文學科,不是因為擅寫文章,而是熟諳經籍上的典故。又論語裡對文的解釋,多為經學典籍之意。(1)典論論文的價值與意義在於-典論論文為我國第一篇文批專論,成於東漢末年。丕筆下的文,即文章作品,異於先秦時期的認知。 在曹丕之前,已有不少文學論文,如詩大序、班固兩都賦序、離騷序、王逸楚辭章句序,但或僅就一部書,或僅就一種文體立論;典論論文則討論到多種文體與多位作家,並且論述了作家與作品之

    10、間的關係、文學的作用與地位等問題,篇幅雖不長,卻較全面的討論了文學的相關問題。文氣說:典論論文首先將氣引用作為文學評論。曹丕認為,文學家先天具有的氣,是產生不同成就、不同風格的根本原因,並把這一觀點運用於對具體作家、作品的評論,奠定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風格論的基礎。 此後,劉勰繼承了曹丕的觀點,他在文心雕龍體性篇說: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並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譎,文苑波詭者矣。又說:氣以實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更進一步補足曹丕文氣說的內容。 唐代的韓愈繼承孟子培養浩然之氣的思想,主張由儒學的修養,達到寫作文章氣盛的目的,他在答李翊書中說:氣盛則言之短長與

    11、聲之高下者皆宜。宋代的蘇轍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說: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清代的桐城派講的文中之氣,也與文氣說一脈相承。肯定文學的獨地位,曹丕認為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大大提升文學的社會價值,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兩漢時期,由於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文人學者多以研習經書為貴,詩賦等文學創作不受重視,被蔑視為雕蟲小技,文學創作者則被看成言語侍從之臣,與倡優、博弈之徒同等。曹丕則明確指出:寫作文章也是一種經理國家的大功業、傳世不朽的大事業,應該和其他功勞事業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靠著文學作品,不須要假良史之辭,託飛馳之勢,作家即可傳名於後世。(2)帶動建安文學風氣:建安十

    12、五年(二一),曹操建銅雀臺,十六年命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丕為太子,時年三十一。這六、七年乃建安文學的高峰期。鍾嶸詩品序論及建安時代文壇局勢說: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鬱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次有攀龍托鳳,自致於屬車者,蓋將百計。彬彬之盛,大備於時矣。三國志魏書王粲傳敘及一般所稱的建安七子說:始文帝為五官將,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學。粲與北海徐幹字偉長、廣陵陳琳字孔璋、陳留阮瑀字元瑜、汝南應瑒字德璉、東平劉楨字公幹,並見友善。 建安是一個政治混亂、兵禍連年的時代。當時文人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直到建安十年(二五)北方初定,留在曹魏根據地鄴城的文學家始稍獲

    13、喘息的機會。當時實際掌握政權的曹操自己也深愛文學,這提供了曹丕兄弟良好的文學條件與典範,父子兄弟都愛好文學,又實際參與文學活動,並有質量俱佳的文學創作,於是一時蔚為風氣,形成文學史上有名的建安時代。這段期間,天下未定,曹操長期在外征戰,曹丕以儲君的地位,成為當時鄴下文學活動的實際領袖,無形中推動了一個時代的文風,實為中國文學的一大功臣。補充說明:建安文學興盛的原因建安時代在政治上是個衰世,但在文學上卻蓬勃發展,取得很豐碩的成果,而建安文學也是歷代文人稱許和學習的對象。建安文學能夠得到卓越的成就,原因有以下幾點社會動盪的影響東漢自黃巾起事後,接著經董卓之亂、州牧割據,戰禍擴大至大半個中國。人民或

    14、死於戰亂,或離別家園,社會混亂不堪。建安時代的文人處於這樣的一個時代中,親自經歷過顛沛流離,感受到現實的慘酷,作品便真切而成功地寫出這種現實記敘時事,描寫離亂,反映人民疾苦。文心雕龍.時序論述建安文學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這段話正確地說明建安文學受到時代背景的重大影響。 學術風氣的轉移漢代自武帝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學說在思想領域中便居於統冶地位,文學只是附庸於聖賢經典、道德教化之下的工具,並無獨立地位,文學發展(尤其在詩歌方面)大受阻礙。東漢未年的動蕩,引起思潮的改變政治的腐敗和不公,使人們對官方的儒家道德忍想和政治學說感到懷疑。文學創作也相應

    15、地擺脫經學的束縛,而得到自由發展。東漢末年,作家不再把文學視為解釋經義的工具,而用文學來反映當前的社會現實,抒發個人的思想感情。所以這時期的文學在內容上開拓了廣闊的領域,在風格上流露嶄新的面貌。兩漢文學的發展成果在辭賦方面,兩漢文壇當然以鋪張揚厲的辭賦為主流,但抒情小賦卻正在東漢未期逐漸發展,如張衡歸園賦、趙壹剌世疾邪賦,都是著名的抒情小賦。建安文人正是繼承這條道路發展賦體,如王桀的登樓賦、曹植的洛神賦,便是這類作品。在詩歌方面,兩漢文人不以詩見稱,但民間詩歌卻大放異彩。兩漢民歌經由樂府機構搜集記錄下來,給予文人很深遠的影響。樂府雖是雜言詩,但仍以五言為主,所以東漢文人開始寫作五言詩,班固詠史

    16、便是早期的文人五言詩。東漢末年更出現了號稱五肓之冠冕的古詩十九首。建安時代,詩人大量運用的,正是源自樂府民歌的新興五言體。所以建安文學的盛況,可說是承繼前代而得的成果。 文學批評理論的建立漢代文學雖已有相當大的成就,但仍只屬經學史學的附庸。東漢末年,由於文學的發展和社會思潮的轉變,文土比前人更重視文學的地位、價值和作用,因而文學批評和理論也開始出現。這時最著名的是曹丕的典論.論文,文中明確地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指出文學具有不朽的價值。曹丕還同時從理論上探討各種文體的要求和特點,作品的風格與作者氣質才性的關係等問題,這都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先出現的文學理論,而且建安文人對當代作家作品也經

    17、常提出評論。典論.論文對建安七子的評論,曹丕與吳質書、曹植與楊德祖書等,都是討論文學的著名書信,足以證明這段時期文學批評的風氣十分興盛。建安文學的發展,和這時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是有很密切關係的。 曹氏父子提倡文學:見上述(帶動建安文學風氣)参、國學視窗三曹比較曹操曹丕曹植字號字孟德,小字阿瞞子桓子建為人有雄才,好任俠,多權詐,許劭評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嘗自賦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典論自敘說: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天資聰敏,十餘歲即能頌詩屬文自彫,飲酒節重要經官渡之戰,擊敗袁紹漢獻帝時任丞相,挾天子以

    18、令諸侯赤壁之戰遭孫劉聯兵火攻,敗回北方,天下三分死後尊為魏武帝曹操次子,篡漢,都陽,國號魏,世稱魏文帝雅好文學,為建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曹操第四子,輕時頗有大志魏成之後,受曹丕、曹叡父子壓抑晚封於陳,死於陳,諡號思,世稱陳思王軼事與楊修同時經過曹娥碑,有乃覺三十之嘆接匈奴,匈奴使者有床頭捉刀人之嘆(世新語)與曹植有煮豆燃萁之事(世新語)主要成就與曹丕、曹植大提倡文學,促成建安文學之興盛繁榮。建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府詩蒼勁悲涼鍾嶸詩品為下品詩人兼文學批評家典文是中國第一篇文學批評的專燕歌為現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詩風清委婉鍾嶸詩品為中品擅長詩、賦、散文。五言詩成就最大,體現建安風骨被謝運譽為才高八斗鍾

    19、嶸譽之為建安之傑五言之冠冕鍾嶸詩品為上品詩以曹丕稱帝為界,前期情調觀開,後期鬱悲壯。主要著作短歌、蒿、苦寒典文、與吳質書、燕歌神賦七哀詩贈白馬王彪及後期之作建安七子姓名經歷曹丕評論其他評論著作孔融字文舉,時稱孔北海、孔少府。漢獻帝為北海相,後被曹操殺1.體氣高妙,有過人者2.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如薦彌衡表辭采華麗3.文不持論,理不勝辭4.孔融之文雜以嘲戲,如與曹操論禁酒書以詼諧語氣譏刺曹操。孔融孝廉,但談嘲戲孔北海集陳琳字孔璋。為曹操記室,軍國書檄多出其手1.長於章表2.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3飲馬長城窟詩藉秦代征丁築長城事,揭露漢末人民受繇役繁重之苦章表殊健,微為繁富陳記室集阮瑀字元瑜

    20、。曹操辟為司空軍謀祭酒,其子阮籍、姪阮咸並為竹林七賢之一1.長於章表2.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書記翩翩,致足樂也阮元瑜集王粲字仲宣,與曹植並稱曹、王,官侍中1.長於辭賦,其初征、登樓、槐賦、征思,雖張、蔡不過2.其他體裁文章,均不及辭賦3七哀詩寫由長安避難荊州途中所見飢婦棄子慘狀,反映漢末亂象。4登樓賦寫在荊州登麥城城頭,抒發思鄉之情與懷才不遇的愁恨。 七子之冠冕王侍中集徐幹字偉長,為曹操僚屬1.長於辭賦,其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2.辭賦時有齊氣,其他體裁文章,均不及辭賦徐偉長集應瑒字德璉。曹操辟為五官中郎將文學其詩賦和而不壯應德璉集劉楨字公幹。與曹植並稱曹、劉,曹操辟為丞相

    21、掾1.其詩賦壯而不密2.長於五言,曹丕謂其詩妙絕時人3贈從弟詩藉詠物以言志鍾嶸詩品列為上品劉公幹集補充故事:有關建安七子之事蹟(一)孔融字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漢獻帝時因為反對董卓專權,貶為北海相,後人稱為孔北海。其為人耿直不阿,晚年常與曹操不同調,例如曹操因事想殺士族楊彪,孔融卻挺身為楊辯護;嘲弄曹操北征,反對禁酒令等,終於難逃殺身之禍。後世傳為美談的除了有孔融讓梨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外,孔融被捕時,二個年幼兒子的表現也令人讚賞,尤其是大人豈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的沉著氣度,更見孔融家風的不凡。曹丕喜好他的文章,體氣高妙,有過人者;傳世作品中如薦彌衡表,文辭流暢華美。世說新語中的孔融:

    22、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雋才清稱(才智出眾,聲譽清高),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即孔子),與君先人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累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煒()後至,人以其語語之。煒曰:小時了了(聰明伶俐),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煒大踧踖( ,侷促不安)。注:李元禮:李膺。東漢桓帝時任司隸校尉,反對宦官專權,糾劾奸佞,太學生譽之為天下模楷李元禮,士大夫都把得到他的接待視為莫大的榮譽,稱之為登龍門。後於靈帝黨錮之禍中

    23、遇害。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南朝梁劉孝標注引魏氏春秋曰:融對孫權使有訕謗之言,坐棄市。二子方八歲、九歲,融見收,奕棋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見執。二子曰:安有巢覆而卵不破者哉!遂俱見殺。(二) 陳琳:字孔璋,初時為避董卓之亂投靠袁紹,袁紹命其作討伐曹操的檄文。後來袁紹兵敗,陳琳降歸曹操。曹操責備陳琳說:你當初為袁紹寫檄文,只要寫我的罪狀就夠了,怎麼罵及我的父親甚至祖父呢?陳琳謝罪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愛才心切,並未怪罪,後來甚至還升他為司空軍謀祭酒。 陳琳

    24、歸附曹操後,曹操的軍國檄書都出自其手。他擅長章表書記,三國演義記載:陳琳的檄文傳至許都,曹操正因頭風病發而臥病在床。曹操一見檄文,出了一身汗,頭風頓癒,從床上一躍而起,回頭對曹洪曰:此檄何人所作?曹洪回說:聞是陳琳之筆。(3) 王粲:三國志王粲傳: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時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倒屣相迎:因急著迎接客人,而將鞋子穿倒了。後用以喩熱情迎接賓客。(4) 阮瑀:阮瑀字元瑜,在章表書記的撰寫上和陳琳不相上下,曹丕在與吳質書中稱讚他:書記翩翩,至足樂

    25、也。可惜阮瑀早亡,留下孤兒寡婦,令人同情。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就是阮瑀次子。阮瑀文思敏捷,傳說曹操曾命阮瑀寫信給韓遂,當時曹操隨即外出,阮瑀隨從,只好在馬上草擬文稿。呈交曹操閱讀,曹操讀罷屢次想刪修,卻不知該從何下筆。(5) 劉楨:早年曾在曹操丞相府任秘書,後來改派到曹丕門下任事。有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侍從,於酒酣耳熱、舉座盡歡之際,命夫人甄氏出拜,座中眾人皆拜伏在地,只有劉楨目不轉睛地看著花容月貌的甄氏。曹操知道此事,認為他態度輕薄,狂放不敬,劉楨險些被處死,幸虧有人出面說情,劉楨才得以免死,被發配做苦役。(劉楨平視)世說新語言語篇記:劉公幹以失敬罹罪。文帝問曰: 卿何以不謹於文憲(法令刑律)

    26、? 楨答曰: 臣誠庸短,亦由陛下(指魏武帝曹操)綱目不疏(法網嚴密)。魏晉南北朝之文學批評作者內容及文學主張典論論文魏曹丕1論文為典論之一篇,故稱典論論文,開我國文學批評之先河。2 七子之稱始見於本文(即後世所謂建安七子、鄴下七子)3主張審己度人的客觀態度,才能避免文人相輕、貴遠賤近的毛病。4 提出文以氣為主的觀點,認為作家的才性與作品風格有密切關係5對於文體的區分,主張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6我國文學向與經史混淆,至典論論文出,強調文章的價值,始給予文學以獨立的生命,突破儒家思想束縛,表現文學自覺的精神。文賦西晉陸機以駢儷的賦體行文,論思想和藝術的關係,各種文體的特點得失,

    27、以及修辭音律等。篇中重要主張如下1內容形式兩全:為文不但要重視內容,形式音律以及修辭方面也不可忽略。2情感與想像的重要:有真實的情感,作品才有活躍的生命;必須經過想像力的組織與創造,作品始能達到藝術的成就。3反模擬:文學之所以有永久的生命,是因為在表現方面具有獨創的精神,所以行文不宜抄襲模擬。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1全書凡十卷,五十篇,以儒家思想為本,尊五經為文章典範,原道、徵聖、宗經三篇為全書綱領2在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方面均有獨到卓越的見解,對後代之文學批評影響極大。3全書以駢文寫成,為我國第一部文學理論、文學批評的專書。詩品南朝梁鍾嶸1全書凡三卷,所論的範圍主要是五言詩。2品評漢魏至齊梁詩

    28、人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各冠以小序,每人又加以評論。3對各家詩歌風格之論析,往往極其中肯,但有些詩人的品級則有爭議:如曹丕、陶淵明、鮑照、謝脁列為中品;而曹操列為下品。4為我國最早的詩評專論,開後世詩話之先河, 昭明文選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1魏晉以後,文人開始注意文章總集的編選,選家往往通過文章的去取體現他們的文學觀點,因此這些總集同樣具有文學批評著作的價值。其中以昭明文選最具代表性。2文選序裏談到選文的標準:經史諸子等都以立意紀事為本,不屬於詞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的標準的文章,才能入選,亦即只有善用典故成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才合乎文

    29、選的標準。(史部只選論、贊、序等部分)3選錄自先秦到齊梁的詩文辭賦,全書凡六十卷,為我國最早詩文總集。肆、補充文選:一、曹植與楊德祖書植白: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僕少小好為文章,迄至於今,二十有五年矣!然今世作者,可略而言也。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然此數子,猶復不能飛軒絕跡,一舉千里。以孔璋之才,不閑於辭賦,而多自謂能與司馬長卿同風,譬畫虎不成反為狗也。前書嘲之,反作論盛道僕讚其文。夫鍾其不失聽,於今稱之。吾亦不

    30、能妄歎者,畏後世之嗤余也。【翻譯】我小時候就好作文章,一直到現在,已二十五歲了。對於當代的作家,我也可以大概說一說。當年各地著名的作家,在漢南特出的王仲宣,在河朔文名遠播的陳孔璋,在青州擁有盛名的徐偉長,在海隅文名卓著的劉公幹,在大魏起家的應德璉,在上京眼界甚高的你。那個時候,人人都自以為是稀世的奇才,像是自己拿著靈蛇的明珠、抱著荊山的璧玉那樣自寶自珍。我的父王於是便設下彌天大網,把這些作家都羅致了來,如今是完全聚集到本國裡了。不過這幾位先生的文學造詣,還不能算是最上乘,並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就拿陳孔璋的才氣來說,他本不擅長辭賦,然而卻常自己以為能夠有司馬長卿相同的風格;這正是好比畫虎不成反像狗呢。前陣子我曾寫信諷刺他,誰知他反而寫文章極力說我稱讚他的作品。從前鍾子期聽了俞伯牙的琴音,能分辨出什麼意思,到現在人們還稱道他;我也不能隨便讚嘆人的,怕的是後世嗤笑我呀。(刪去部分章節)蓋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論於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以議於斷割。劉季緒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注意事项

    本文(典论论文曹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